西西河

主题:【原创】介绍一位真正的修行者 -- 淡淡微风

共:💬22 🌺83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介绍一位真正的修行者

      昨天造访一位朋友筹建的国学园区,他圈了一百亩地,投了几千万,认真做推广国学的工作,真是令人赞叹。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人,类似的事,很多人都在默默的为自己心目中的事业努力付出。

      世界很大,我们看到什么,其实取决于我们想看到什么。

      有幸在那里遇到了一位修行人。

      这位老师姓蔡,58岁,不识字,曾经以行乞为生多年,一条腿自膝盖以下已经失去,修行方法是抱紧一句佛号。

      一下午听他讲法,欢喜赞叹,句句不是书中语,然而句句自心中流出,句句是真正的佛法,而不是道听途说拾人牙慧,是真正的修行成就者。

      不说他大彻大悟,只能说就我所知,还没有一句话说的不对。

      本周末会组织一些学佛学到昏头昏脑掉进理论坑洞里爬不出来的朋友,来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修行人,希望能使一些朋友警醒。

      有兴趣来听听的朋友,请给我留言,再告知时间地点。

      修行人自然不是一定要穷的要饭,也可以富可敌国。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面的大菩萨,有国王有宰相也有妓女。

      乞丐中一样有修行成就者。

      我倒是没想到居然被我遇到一位。

      缘分真是有趣。

      身份只是给我们看到的。

      孔夫子说: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如是如是。

      清末有位修行有成就的乞丐,临终留下一首诗,妙不可言,可以说境界已经是一流,并不比临济禅师的偈子低。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持竹杖过通州。 竹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 家园 觉得老兄回国几年后没原来那么淡定了

      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觉得淡兄在德国时期和回国初期文章很不温不火,现在却有点好为人师的味道。

      就说此文开头的国学园。请问什么是国学?我觉得儒学,道学,武学什么的都还可以定义,但是国学就虚无缥缈了。难道是中国学的简称吗?那么这位圈了一百亩地搞国学园的老兄,我不知道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另外我对把京剧,剪纸等传统艺术称为高雅艺术也很不为然。

      还有淡兄怎么能确定那位蔡姓修行人句句是真佛法?我怎么感觉淡兄本来对蔡姓修行者期望不高,接触后发现其确实不凡,就觉得他简直白璧无瑕了。其实我个人觉得真想学透佛还就必须遁入佛门,在家居士学佛还是修现世的成分居多。

      • 家园 多谢兄台。那时候是种很好的境界,但也仅仅是一种境界:)

        而,境界,是没有用的:)

        我只是把该说的说出来,至于别的,就无所谓了:)

        我也不知道什么是国学,因为这个词从清末被创造出来以后,也没有过严格的定义,那么我们就取约定俗成,说不清,但大家也都知道什么意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地境界,没有人是完美的,也不需要完美。蔡老师当然不完美,但依然是真正的修行人,也有好的见地。

        您对他的推断,还是在平常的思路上,有那样的看法可以理解。

        真正学佛,与在家出家无关,相对来说,在家修行,比出家更好些。

    • 家园 袁枚什么时候成了的乞丐了?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乾隆四年公元即1739年,就是说袁枚23岁的时候就已经是处级领导干部了,还乞丐呢。

      当然,你也可以说袁枚乞的真知灼见,是精神上的乞丐。

      《绝命词》

      清·袁枚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 家园 和尚本来就是要饭的,可是有些人就是喜欢充大师

        出家人上乞法于佛祖,下乞食于众生,本质上就是一个要饭的

        别人给什么吃什么,既不挑三拣四,更不充什么大师,才是出家人的本怀

        乞食的目的,主要也是为了磨去人傲慢心,分别心,从而生起慈悲心。

        袁枚这首 “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其实反映的儒家的态度,而不是佛家的。

        佛祖也要乞食,不论到了哪个境界,有嗟来食可吃都要欢喜赞叹。就是成佛也不能忘了自己其实是个要饭的。

        现在是的各种大师都烂街了,要饭也没有一点诚恳的态度。

        • 家园 修行,修行,修而不行,非为修行

          如果光修不行,岂不成了主观唯心主义?

          不改造世界,只追求内心的所谓圆满,对国家、民族、社会又有何益?

          内心再如何圆满,又能推翻热力学第二定律否?不需要食五谷杂粮,不需要衣食住行,没有生老病死?

          自娱自乐可以,推广至全人类,则差之远矣!

      • 家园 呵呵此诗非袁枚境界,您再查查吧:)
        • 家园 故弄玄虚

          这位老师姓蔡,58岁,不识字,曾经以行乞为生多年,一条腿自膝盖以下已经失去,修行方法是抱紧一句佛号。

            一下午听他讲法,欢喜赞叹,句句不是书中语,然而句句自心中流出,句句是真正的佛法,而不是道听途说拾人牙慧,是真正的修行成就者。

          清末有位修行有成就的乞丐,临终留下一首诗,妙不可言,可以说境界已经是一流,并不比临济禅师的偈子低。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持竹杖过通州。 竹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再存下你的说法:

          1:句句不是书中语,然而句句自心中流出,句句是真正的佛法,而不是道听途说拾人牙慧

          2:清末有位修行有成就的乞丐

    • 家园 请教一个问题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佛祖如何普度众生?
      • 家园 有苦有难才有挣脱的心

        人过的滋润无比,是神仙日子,这样的人才不会去求佛求道求解脱。

        内心的善良抵不过现实的残酷,所以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说法。

        这个说法也讽刺那些假装有修为的人,或者满腹理论却不能身体力行的人。

        现实很残酷,许多人削尖脑袋找一些乐子,只能满足一时的快感,却无法排除内心的空虚,所以感到挫折和无奈。

        由困境可以生出渴望解脱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就是普度众生的基础,也是大众希望被普度的基础。

        • 家园 有没有发现你多了一个通宝,那是我的中秋礼物,铁手动作太慢
        • 家园 现实中邪恶的力量总是超过正义的力量

          我们用大刀的时候侵略者拿来了枪炮;我们用上了枪炮敌人则有了原子弹——后来我们都有了。

          一米七高的和尚总是遇到一丈高的魔,佛祖虽说千变万化,因敌制胜,(你一丈,我丈二),总是取得最后的胜利。但是佛的变化,是魔出现而产生的需要,如果不出现魔,和尚就永远是1.7米左右?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佛教里面是否有相应的观点表述呢?楼主貌似高人,我虚心请教,他却不敢回应。

          佛教是至高无上的智慧、真主是至睿的…… 个人倾向于认为那些过于极端、绝对的表述,一般来说,都是不准确滴。

          • 家园 谢宝!

            呵呵,楼主是好人啊,起码提供了你提问的地方,此贴他也没说自己是高人吧,呵呵。

            佛教不了解不敢说,佛法就是提供途径的,真正的智慧需要自己去发掘。

            极端化,就是魔鬼,就是把正确的东西转化为邪恶的那种魔鬼。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