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聊聊我对中医的一些粗浅认识 -- 地五

共:💬65 🌺169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宇宙是多姿多彩的

      多层次的,有可见的,不可见的(如可以使生命萌发的命火),运动的。阴阳,五行这些,只不过是中华圣人站在宏观的角度,浓缩再浓缩来描述我们这个世界运行的工具或者模型。药,身体按照五行这个模型分好,身体出现症状了,通过望闻问切确诊出身体那个部分,什么原因出现毛病了。再回到模型,根据其运动的规律,这边多了,就把这边弄少点,或者把对面再弄少点。其实就跟着天平一样,总之得平衡。有病就试方,几千年下来,已经很成熟了。

      金木水火土代号而已,换成ABCDE也是可以的。跟很多现代学科的研究方法一样,几千年前,很了不起了。

      其实那些说中医不好西医好,中医好西医不好的,都是没有在医院呆过的。急性心衰,还不赶紧注射洋地黄,煎附子那来的及?使用针刀治疗颈椎病还不是得注射利多卡因局麻,哪有麻沸散你用?反过来,很多器官上没有病变,CT,尿血粪免疫查来查去都没问题,就是浑身不舒服,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现在这样的人很多,中医这方面有优势;虚弱类的病,男人遗精,阳痿,女人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保胎,中医有优势;说来说去,方法而已,看你怎么用。世界太复杂,有太多的病,治得好就是王道。

    • 家园 有人给我献花,高兴了嘛就多说两句

      人体的阴阳,其实并不容易理解的。

      寒热是阴阳的属性,表里、虚实都是,这属于诊断上的阴阳。

      人体背为阳,胸腹为阴;手足六经有阴阳,五脏六腑自身又有阴阳。这是生理属性上的阴阳。

      阳动阴静,阳散阴凝,水火者阴阳征兆,左右者阴阳之通道,这是气血运动的阴阳属性。

      怕热、怕冷这是病理表现。那就更复杂了,上寒下热,上热下寒,局部实、局部虚,似寒实热,似热实寒,寒极反热,热极反寒。。。。

      所有的概念,在临床上都有应用。试以常见的肝实为例:左肋胀满,便秘,易怒易上火。 左肋(阴阳之左右),属肝木,肝为厥阴木(阴),主升发,此为肝气不舒,病为实(病理上属阳)。肝郁生热,郁则怒,情志不畅,此为上热(属阳)。肝木伐脾,脾虚(属阴)。

      治疗时,汤药可用四逆散加青皮香附属,药有辛、苦、甘、酸,辛甘为阳,酸苦为阴,此为药性阴阳。如用针灸,刺期门、章门、蠡沟、太冲,取厥阴经,行于身前,为阴经。

      中医实为气血阴阳四字,其他不过是描述方式的选择。

    • 家园 有概念的错误

      错误在于,六气并非进入人体就是邪气。人得天地之气,此天地之气指的啥?就是六气。六气乖常才为邪气。

      天地不外乎阴阳两字,汉时五行才定型,描述阴阳的工具河洛才是本。五行不过是描述阴阳变化的一种方式。六气和五行一样都是对阴阳描述的工具,并且比五行在某些层面上更适于用来指导中医临床。

      而且,即使您认为五行可以成为指导理方法药的骨架,无非是因为阴阳五行和五脏六腑对应起来了,构成了脏腑辨证的基础。但是,这也是在“气化”的层面上讲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也只是作用在“气”的层面。六气是任何框架必不可少的内容。

      • 家园 这里值得探讨

        我认为人体得自天地之气的是真气,也就是一点元阴元阳,然后人体的五脏六腑自会产生自身运行需要的六气,这是正气,中医的理论上也没有说给身体补充热、暑、寒、风、湿、燥六气中的任何一种气,相反是驱除进入身体内的六气,所以外界六气进入体内成为邪气的说法我觉得没有错。

        • 家园 这是中医理论的基础

          人得天地中和之气而生,物得天地偏气而长,人身之气偏盛偏衰,故可借偏气之物以治病。即为外之气,进入人体以补全。此为用药之根由。以君之言,艾灸之热气,进入体内则为热燥之邪,如何能治病?

          素问-五运行大论篇有明言:“寒暑风湿燥火,在人合之奈何?于万物如何生化?....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天有六气,人有六经,经气对化,自然之理。人之六气不病则不见,病则某经之气见(不一定是本经)。

          试以“风”为例:

          杨上善云:人之生也,感风气而生,其为病也,因风气而病。

          《医门方》:风气虽能长物,亦能为害伤人。

          《诸病源候论》:风是四时之气,分布八方,主长养万物。

          医之道,关乎性命。如说话有言辞激烈之处,见谅。

          • 家园 食物药物的补跟六气侵入体内是不同的

            食物药物的补是吃进去后,经过胃脾的运化,它们的气能运送到指定的地方,而六气进入体内是从外表层层侵入,它们也不会自动归位到正的位置,而是在体内乱窜,所以称为邪气并无不妥,而中医的治疗原则也是扶正祛邪。

            如果六气进入体内不算邪气,那么体内的邪气又是从何而来呢?

            艾灸也是为了驱寒等作用,作用于指定的穴位、经脉,本质是以邪治邪,身体正常的话,经常艾灸也不妥吧。

            • 家园 天地万物不过一气耳

              君执着于形,如何才能得解?

              天地万物不过一气耳,药有气与味,亦不过天地之气交媾而生。如你形而下的思维所言,姑且不论这条。

              病之由来,不外乎七情六气。如你所言,无外邪,七情如何致病?东垣所言内风为何风?君又怎知六气进入体内不能治病,各种外敷药物是皮肤也如脾胃运化所成吗?粉末喷耳喷鼻何能治病?

              艾灸的作用被你定位于驱寒,可叹一灸二针三汤药,位列首位的灸法居位为以邪治邪,此邪为何邪?内经明言居其位则正,气偏或者气盛则为邪。身体正常,六气中和,再艾灸岂非又造成六气乖常了。有人不是以龙胆泻肝汤来攻击中医吗?本非肝实证,非要用龙胆来泻肝,如何不伤身?西药也一样,天天吃头孢试试?治病用的是药的偏性,此偏性为天地之偏气所生。人体失衡,可以用偏性之物来纠正,此即为良药。不偏或者不对症,则愈发不平衡,则为毒药。明“中和”两字,余义自了。

              • 家园 学习了

                受教了,我想的有些偏了,知识不全面,艾炙也是一种给药的方法,包括针灸和外用药,这些是指定路径的,但是六气自然侵入体内的,在体内乱窜,是身体的致病原因之一。

    • 家园 三、工业化时代:中医的小众化

      五运六气、经络穴位等理论、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经方验方等辨证下的处方和针炙、推拿等等治疗方法,构成了中医的血肉,本人对此认识不多,此处略过。

      进入到工业化时代,所有不能标准化、规模化的行业都受到极大的冲击,中医也不例外。

      前面说到,中医是一门哲学,哲学的学习很难,而且中医还是中国古代哲学,这就难上加难,首先因为现代人学的是白话文,看懂文言文就很难,要深入理解就更难,比如《黄帝内经》,想顺畅的一遍看下来,没有一定的文言文功力就不容易做到;如果看白话文《黄帝内经》,那么是经过翻译的,翻译者文言文水平的高低、对中医的理解决定了他翻译的文章的水平,相当于是翻译者理解的《黄帝内经》,跟原来的《黄帝内经》肯定有偏差。

      其次学习中医需要悟性,要能透彻地理解阴阳五行等,并不是学习了中医的理论就行了,还需要感悟,然后跟师学习几年,不象西医,只要几年大学把教材学习好了,实习一段时间再考个执医照就可以了。

      也就是说,中医师无法标准化大规模培养,好的中医师不但要有好老师带,还要悟性好。悟性这一条就挡住大部分中医学习者成为好中医,也挡住了大规模培养出好中医师的可能。

      对于中医来说,庸医比西医的庸医可怕的多,不能通过望、闻、问、切准确地辨症,把阴症看成阳症,或者把阳症看成阴症,或者阴多阳多分辨不清,往往导致方向相反,加重病情;西医现在基本都是通过机器检查病人,经过机器一检查,各项指标打印出来,再差的西医也很难搞错方向,只要懂得这些指标就行了,什么指标用什么药,按教科书来就行。

      所以随着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医越来越小众化是必然的,但是中医不会灭亡,只要中国还有中国人,就会存在中医。

      对于普通人来说,越来越难接触到好中医,现在的中医院,越来越西医化,会把脉的中医很少,能精准把脉的中医少之又少。

      对于喜欢中医的普通人来说,自学一些中医常识是必要的,中医在养生保健方面的作用很大。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很可怕的,三高饮食: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不按时吃饭、熬夜、日夜巅倒,等等,都与健康身体背道而驰。

    • 家园 二、五行:中医的骨架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跟阴阳紧密相连,阴阳五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结晶,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就离不开阴

      阳五行,不单中医运用阴阳五行,道教、风水、术数等都运用阴阳五行。

      有的人对五行不以为然:金木水火土五种东西就能代表世间万物?

      我的理解,五行不是指五种实物,是指五种运行状态:木的状态,生发、条达,向外扩散;金的状态,清肃、收敛;火的状态,炎热、向上;水的状态,滋润、向下;土的状态,运化、生化。

      因为这五种运行状态,木金火水土这五种物质最具有代表性,所以就以这五种物质代称五种状态,形象、易记。

      世界上物质有千千万万种,它们的属性都可以归入到这五种状态中,都在五行中。

      五行有生克关系,就是一种状态可以生出另一种状态,也可以克制再另一种状态,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是一个循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也是一个循环。

      五行在中医里有五运、五脏、五音、五色、五味等,五运六气主要是说时间、气候对身体的影响,这个很复杂,这里主要谈谈五脏:肝、心、肺、脾、肾,中医里的五脏我认为不是指五个器官,而是指五个运行系统:肝系统,属木,主生发、条达;心系统,属火,主炎热、向上;肺系统,属金,主清肃、收敛;脾系统,属土,主运化、生化;肾系统,属水,主润下、收藏。

      这五大系统主导了生命的运行,人生病主要也是这五大系统出了问题,这五大系统间关系紧密,哪一个运行过旺或者过弱都会影响其他系统。

      五脏跟五运关系密切,春天属木,容易引发肝病;夏天属火,心脏容易出毛病;秋天属金,肺容易出毛病;冬天属水,容易引出肾方面的疾病;长夏属土,脾胃容易出问题。

      • 家园 中医的五行理论--扯蛋的东东

        五行学说,当成哲学论题,倒是有很多的讨论空间,可居然有人还把它当成中医的理论,这不是扯蛋嘛。

        中医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固步自封。不去研究病理,不去作实验验证,只喜欢搞玄之又玄的各种理论去糊弄病人。

        难不成,你去看中医,说:大夫,我身体不舒服。大夫说:五行相生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秋天属金,肺容易出毛病,你看你咳嗽了吧,...

        立刻,你有一种想踹他一脚的想法...

        • 家园 不能这么说

          西医也有庸医,不能仅通过某个医生的表现去否定或肯定整个医术。

          中医西医各有优劣。

          中医类似于中国的技术,由实践---经验---抽象---升华而来的,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天人合一,这种植根于自然界最本真的东西是最有生命力的,就像汉文化,不能因为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屈辱历史就否定我们自己。随着中国的崛起,汉文化定能重新发出熠熠光辉。中医也一样,定能再次迸发新的生命力,进而影响世界。中医在中国几千年不断绵延不断的文化中不断的摸索、实践、改进的循环往复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并且这种理论已经随着中国文化而被反复证明。我们不能用西医的、西方的理论来评判中医,那样肯定得出错误的结论。

          同样,西医也有自己的理论体系,类似西方的科学,由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中医博大精深、兼容并包,并没有否定西医,我们自己又何必总是拿西医的观点来否定中医呢?

          这两者是互补的,也同样可以和谐共生嘛。

          仔细想想,中医用草药,取之自然界,用了几千年,基本上药性、毒性都已经摸清楚了。而西药呢?不是有许多副作用的么?难道中药都是毒药,而西药都没副作用?

          中医注重调理、修补,不喜欢动刀子,虽然来的慢,但长久。不正好和西医互补?

          中医的针灸,不也挺好的么?

          • 家园 我并不是否定某个医生,而是否定整个中医

            我并不是因为某些医生而否定中医,而是对中医本身的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而叹息。

            并且,对于中药,中医也远达不到:中医用草药,取之自然界,用了几千年,基本上药性、毒性都已经摸清楚了。

            可以说,中医根本就没有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去研究这些中药药效在哪里,副作用有哪些。

            就拿龙胆泻肝丸来说,致十几万人肾衰,甚至能致人尿毒症,也是西方用现代医学手段发现的,而且明确指出了是其中的木通。

            即使是对于针灸,中医也讲不出它能治病的具体原因,以及可能的相应危害。

            • 家园 这些判断放在西医上也同样适用

              西医本来要研究治疗心脏病的,结果弄出来个伟哥,变成治疗阳痿的了。

              西医的药也有许多副作用,并且这种副作用也是在使用多少年之后发现的,西方不乏病患状告药厂的案件。

              --------------------------------------------------

              1.息斯敏具有严重毒副作用 药店不知情仍公开发售

              2.滥用抗生素伤人不浅 约一半耳聋患者因滥用所致

              3.美药品管理局称芬必得等止痛药存在心血管风险

              吲哚美辛(消炎痛) 服用时可造成眼部不适,主要有中毒性弱视、角膜炎、角膜基质混浊、睑球粘连及玻璃体出血等。

                

                  布洛芬 眼部不良反应主要有视力下降、色弱、中毒性弱视等。

                

                  乙酰水杨酸 其主要副作用有中毒性弱视、幻视、皮质盲、眼球震颤、散瞳过敏性结膜炎、低眼压等。

                

                  保泰松 主要可导致中毒性弱视、视网膜出血等。

                

                  青霉素 在眼部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幻视、一过性视力障碍等。

                

                  氯霉素 主要可引起视神经炎、共济失调、幻视,连续1个月使用可引起中毒性弱视、视神经萎缩等。过敏病人滴眼可导致过敏性结膜炎。

                

                  链霉素 除发生急性中毒性弱视外,还可引起突发性球后神经炎或渐进性视神经萎缩等。

                

                  四环素 可引起暂时性近视、复视、眼球运动障碍、视乳头水肿。

                

                  磺胺类 是比较常用的一类抗生素。本品在眼部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结膜炎、视网膜炎、视神经炎等。

                

                  多粘菌素B 本品可用于绿脓杆菌等引起的创面、眼、耳、气管等部位感染。但也可造成眼部不良反应,主要是复视、眼球震颤等。

                

                  呋喃妥因 本品应注意的不良反应是幻视、眼肌麻痹、球后视神经炎。

                

                  异烟肼 除引起急性中毒性表皮松懈症外,还可引起视神经炎及视神经萎缩等,但这种损害停药后可以恢复。

                

                  氯丙嗪 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中毒性视网膜病变,如出现类似色素性视网膜炎、视力减退或视野缺损等。

                

                  乙胺丁醇 有报道认为可引发球后视神经炎、视网膜出血、视野缩小、红绿色分辨减退,严重者可丧失视力。尤其是大剂量使用时,眼损害发生率可高达30%,肾功能差者更容易发生上述损害。

              -------------------------------------------------------

              以上是我在网上搜集的,我们也可以经常性的听到电视或者媒体报道类似的情况。

              动物本身就是非常复杂的机理,绝对不能按照修理机器设备那样来对待,这是非常肯定的。

              从自然界中发现药物,和狗、老虎、狮子受伤后寻找植物治病有相同的原理,经过几千年的不断使用,副作用基本上是可以发现的。

              西药又如何?研制出来几年试用就能取代重要几千年的验证么?

              西药的副作用不少,且特别是新药的副作用并不能完全发现,这一点是肯定的吧?中药同样有副作用,是药三分毒这个道理,是不是中医的说法?是药就有副作用。既然这样,使用了几千年和使用了几年、几十年、几百年的药,你觉得我们人类对那种更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呢?

              我不盲目崇拜中药,我也不会盲目崇拜西药。

              说起我对重要的认识,不仅仅来自于小时候我母亲头疼经过针灸治好的,也来自于我老婆患了严重的牛皮癣,通过用绿豆水洗澡、喝绿豆水三个月治好的,不再复发。牛皮癣是比较难治的并,西医用抗生素的药治疗,越治疗病情越严重。用绿豆水洗澡,我觉得都不可信,我老婆自己坚持下来,就是卖绿豆的钱和煮绿豆用的火,你说成本有多高?

              西药也好,中药也好,西医也好,中医也好,各有优劣,各有短长。这种讨论无论是网络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无论是民间还是专家,都有讨论。我们应该客观的看待,千万不要非此即彼,这也不符合唯物辩证法嘛。呵呵。

              之所以说了这么多,我就是觉得中国人这几十年盲从西方的现象比较严重,西医比中医厉害其实是和西方文化比东方文化优秀一脉相承的。所以,即使大家都知道开封菜和麦叔叔是垃圾食品,即使大家都知道中餐比西餐更可口、更丰富也都赶时髦式的吃他们,这就是文化的影响,有这种先入为主的观点,造成了即使我们身边有中医治疗的许多好的案例,我们也视而不见或者认为他们是瞎猫带个死耗子,碰巧治好。这就是迷信。

              我记得我们老家有个故事,说一个中年妇女很迷信,经常去庙里上香,自然上香对了神就会保护这虔诚的一家。结果回来路上她一人从马车上掉路沟里了,别人问她,你不是最信神么,怎么没保护你呢?人儿怎么回答?看来烧的香还少啊,应再加大烧香的量。这就是迷信。

              当然,我不是针对你。只是我觉得我们否定一方、肯定一方的态度不可取。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