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极北之地的冰与火(0) -- 奔波儿

共:💬60 🌺747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4)排排坐,分果果

      探险大潮逐渐退去,北极地区的陆地和岛屿最终被五个国家瓜分殆尽,即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挪威和丹麦。

      但是,人类的贪欲是永远没有止境的。1925年,加拿大首先在纸面上将其海洋疆域扩展至北极点的国家。它宣称,西经60度至141度这块大饼是加拿大,尽管加拿大的土地最北端到北极极点还有769公里。

      第二年,即1926年,前苏联狮子大嘴,自西部的摩尔曼斯克与东部的楚克奇半岛,向北极极点各划一条线,宣布东经32度至西经169度这块地区归自己所有。挪威也不甘其后,“拥有”东经5度至35度的地盘;美国则因为占了阿拉斯加的地利,宣布西经141度至170度为自己的治下。1933年,丹麦对格林兰岛的主权得到国际法庭的确认,丹麦也因而视自己为北极地区的主人,宣称西经10度至60度为丹麦领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过,五国的这些领土要求基本属于自说自话,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如果大家都拿一个点画圆然后分大饼,那么在全球任何一个暂时无主的地点,周边各国都可以这么画大饼,这岂不是儿戏吗?

      上世纪50年代,正是冷战高峰时期。加拿大政府为了宣誓主权,于1953年8月,将83位因纽特人(即爱斯基摩人),从相对温暖的魁北克省的因纽夸克(Inukjuak)向北迁移二千多公里,终点是北极圈内的埃尔斯米尔岛(Ellesmere Island)南端的格莱斯峡湾(Grise Fiord)。该岛属于加拿大治下的北极群岛(Arctic Archipelogo),为加拿大第三大岛,其北端的哥伦比亚岬(Cape Columbia)为加拿大领土的最北端,与格林兰岛隔着一条内尔斯海峡(Nares Strait)。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迁徙肇始,加拿大政府许诺提供完善的后勤保证,两年之后,如果这些因纽特人不愿意继续待下去,政府将帮助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乡。不过,这些许诺大部分都没有得到兑现,特别是那个允许他们返乡的保证更是成为一纸空文。因纽特人虽然具有在寒带地区生活的丰富经验,但毕竟这儿和他们的家乡相隔2000余公里,无论是自然气候还是生态环境完全是不一样的,伴随他们的是24小时的黑夜或者白昼,还有北极圈漫天漫地的冰雪。他们不得不一切从新开始,直至他们掌握了北极白鲸(Beluga Whale)的迁移规律,有了充足的食物供应,才真正在这块土地上安定下来。据2011年的人口统计,这个定居点上的常住居民为130人。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简称UNCLOS)》,群岛内的水域属于群岛隶属国的主权势力范围。然而,至今为止,身为超级大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号海洋大国的美国并没有加入这一公约,因而对其视若无睹,其舰艇多次进入加拿大所属的北极群岛海域,身为跟班小弟的加拿大也就当没看见。

      1982年,联合国召开第三次海洋法会议,期间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做了修订,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引入了“专属经济区”,公约规定:“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二百海里(370.4公里),除去离另一个国家更近的点。 专属经济区所属国家具有勘探、开发、使用、养护、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自然资源的权利……”。

      这一规定不啻于挑了马蜂窝,自此之后,大海不再平静,各种海洋纠纷层出不穷,可谓祸害不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北极海域,如果严格按照专属经济区进行划分,美俄等五国按说并不存在较大的争议,而且还存在大片的无专属国的国际海域。但是,欲壑难填,其代表就是俄罗斯。2001年12月20日,俄罗斯向联合国递交官方文件,要求将俄罗斯的专属经济区扩展到200海里以外,即将罗蒙诺索夫海岭以东直至北极极点纳入其势力范围。联合国要求俄罗斯递交相关地区的科考资料。为此,俄罗斯于2007年开展了“阿克缇卡(Arktika)”探险,利用一艘名为“MIR-I”的深潜器,成功进入北极极点之下,并将一面钛金属制的俄罗斯国旗插在了水深为4,261米的海底,依此来宣誓主权。然后呢?联合国那儿没有了下文。不过,在这次探险中,俄罗斯科学家获得了大量的北极海域的地理和资源信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加拿大人对此却不以为然,其前外长彼得·麦凯(Peter MacKay)说:“现在又不是十五世纪。那种满世界插面小旗子,就能宣称‘这块地儿归我了’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嗯,说得有道理,不过,桌面上再怎么冠冕堂皇,脚底下该使绊子照旧不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3)北极探险之吉尼斯

      通宝推:西伊,mezhan,忧心,旧时月色,diamond,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3)北极探险之吉尼斯

      北极极点地区常年冰封雪盖,人类要想靠近,并非易事。但进入20世纪以后,飞艇、飞机日渐成为人们出行的时髦工具,自然也被用于北极探险。

      1926年5月12日,包括探险家阿蒙森、米国大款兼资助人林肯·埃尔斯沃思(Lincoln Ellsworth)以及意大利航空工程师翁贝多·瑙比勒(Umberto Nobile)三人在内的探险队乘着挪威号(Norge)热气球,飞临北极极点,然而,他们当时并没有降落在冰面之上。但不管怎么说,他们也算是人类第一次从空中到达了北极,虽然是喝着热茶聊着大天,飘飘然,易如反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前苏联环抱着半个北极,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北极探险方面自然不甘人后。1937年5月21日,苏联科学家Ivan Papanin和Pyotr Shirshov等四人建立了浮冰考察站“北极点1号(North Pole-1)”,其经纬度坐标为北纬89°25′N,西经78°40′W,距离北极极点约20公里。他们在站里进行了长达274天的科学观测,直至第二年的2月19日,才被Taymyr破冰船接走。而此时,他们的考察站已经飘离了2850公里,接近格林兰东部海岸。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自此之后,前苏联在北极地区陆续建立了多个浮冰考察站,进行了海洋、大气、气象、地球物理、海洋生物等诸多领域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俨然成为北极科考方面的权威。1991年7月25日,“北极点31号”随着前苏联的瓦解宣布关闭。但俄罗斯拿过北极科考的接力棒,继续进行观测,最近的这个考察站是“北极点40号”(2012~2013)。

      1948年,苏联飞行员Ivan Cherevichnyy架机降落在北极极点,这次可是挨了地皮的噢。降落时间为莫斯科时间1948年4月23日下午4时44分。

      既然从空中抵达北极极点这么容易,那还有什么玩法没有?有!1949年5月9日,两位苏联人Vitaly Volovich和Andrei Medvedev乘坐米国二战期间提供的C-47运输机飞临极点,然后纵身一跃,跳将下来。当然,身上是绑了降落伞的。

      地面、空中都玩过了,还有别的没有?有!水下。1958年8月3日,美国海军的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Nautilus)从冰下抵达北极极点。自北极点开始,它又继续在冰下航行了96小时、2,945公里(1,830英里),在格陵兰东北外海浮上海面,成功地完成以潜航方式穿越北极的任务。这次航行让深处冷战漩涡的前苏联震惊不已,因为这意味着整个北极冰盖再也无法成为北方屏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这一系列探险和科考活动之后,接下来,人类撕下来道貌岸然的面具,为争夺北极领土和资源,开始了明争暗斗。

      (2)说英雄,谁是英雄?

      通宝推:二手玫瑰,为中华之崛起,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2)说英雄,谁是英雄?

      人类对北极最早的记载来自于古希腊旅行家皮西亚斯(Pytheas),他在公元前325年左右,出海探索了欧洲西北部,围着英伦三岛转了一圈,又继续向北,在他的航海日志中记录了一个名为图勒(Thule)的岛,在那儿“太阳落下后两三个小时后又会升起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而北极地区再次出现在人类的文字中,则已经到了黑暗的中世纪,维京海盗们驾驭着船头高耸的维京战船突破了北极圈的浮冰和严寒,登上了冰岛、格陵兰岛,甚至绕过了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进入了俄罗斯北部的白海地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航海时代,欧洲人驾驶着帆船,纵横五大洲四大洋,北极地区虽然没有金银财宝钻石玛瑙,但这儿依旧成为航海家和探险家的目标。俄罗斯的哥萨克水手沿着北冰洋的沿岸的河口地区,溯流而上,探索了鄂毕河、叶尼塞河以及勒拿河这三条贯穿西伯利亚的大河,初步摸清了整个亚欧大陆的北极地区的地理。但真正对北极地区的探索做出重大贡献之人是一位荷兰航海家威廉·巴伦支(Willem Barents:1550~1597)。

      当时,荷兰刚刚摆脱了西班牙的控制,获得独立。但其原宗主国西班牙正如日中天,依靠其强大的海军,控制了从欧洲通往亚洲的海路。荷兰商人若想打通去往东方的商路,其难度势比登天。没法子,他们把视线投向了北方,力图探索一条从北冰洋通往中国、日本和印度的海路,即东北航道(Northeast Passage)。在阿姆斯特丹商会的权利支持之下,巴伦支于1594年6月,率领3艘船开始第一次探险,当年的7月13日,探险队抵达北纬77度15分,这是当时人类抵达的最北点。但是,在抵达现属俄罗斯的新地岛(Novaya Zemlya)后,探险队的补养告罄,不得不折返。

      1595年,巴伦支再次扬帆出海,但是没有重大发现。紧接着第二年,巴伦支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出征北冰洋,在途中相继发现了熊岛(Bear Island)和斯瓦尔巴群岛(Svalbard)。7月,探险队想通过新地岛和克拉半岛之间的克拉海峡进入克拉海,但却被浮冰封堵在海上。随着天气逐渐转寒,船体在浮冰的压力下破裂,全体船员不得不把所有物资搬到临近的新地岛上,并用船上的木料搭建了一个越冬木屋。船员们靠着储备的物资,以及猎获的北极熊和海豹,渡过了严酷的寒冬。第二年的6月,海冰消融,船员们才坐着小艇回到了大陆。在这次命运多舛的探险之旅即将结束之时,巴伦支因病于1597年的6月20日逝世。为纪念威廉·巴伦支的杰出贡献,后人将新地岛与斯瓦尔巴群岛之间的陆缘海命名为巴伦支海(Barents Sea)。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这张图是巴伦支第三次航海时的地图,已经基本反映出整个北冰洋的地理状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878年6月22日,芬兰裔航海家诺登舍尔德男爵(Adolf Erik Nordenskiold)从位于波罗的海的瑞典海港卡尔斯克鲁纳(Karlskrona)启程,驾驶着“维加(Vega)”号,绕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然后沿着俄国的北方海岸线东行,于九月份抵达了亚欧大陆最东端的白令海峡,然后就冻在那儿直到来年冰雪消融,算是第一次完成了东北航道之旅。

      1903年,挪威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1872~1928)则反其道而行之,驾船从北大西洋,通过北冰洋到达了阿拉斯加,历时三年之久,成为完成西北航道(Northwest Passage)之旅的第一人。阿蒙森是我少时起就异常佩服的一位探险家,至今我依然记得他为了锻炼自己的抗寒能力,晚上睡觉的时候不关窗户。若干年后,在我申请挪威签证的时候,还不禁和签证官聊起了阿蒙森的故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阿蒙森一生中最伟大的成就,却是在地球另一端的南极创造的。1911年12月14日,阿蒙森成为到达南极点的第一人。为了纪念阿蒙森以及他那位虽败犹荣的对手---英国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Robert Falcon Scott),米国将设在南极极点的科考站被命名为阿蒙森---斯科特南极极点站(Amundsen–Scott South Pole Station)。阿蒙森之所以去南极探险,却是因为“征服北极极点第一人”的荣誉被人夺了去。

      而这位让阿蒙森郁闷的人就是美国探险家罗伯特·皮里(Robert Edwin Peary:1856~1920)。1909年4月,皮里率队从加拿大的埃尔斯米尔岛(Ellesmere Island)北岸的哥伦比亚角(Cape Columbia)出发,乘雪橇向北极点发起冲击,4月6日,皮里到达北极点,成为世界上有史以来首位徒步抵达北极点的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谈论北极地区的地理概况的时候,必须要提到原住民因纽特人(即爱斯基摩人)。虽然因为文明发展局限,他们没有留下任何有用的科学记录,但作为生活在北极圈的民族,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极地生活经验。皮里、阿蒙森等极地探险家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也正是借鉴了因纽特人的生活方式,比如使用狗拉雪橇,穿着保暖的全毛皮衣物等。

      说起北极探险,还应该提及地学领域的一位同行先辈,即德国地质学家和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 Lothar Wegener,1880年11月1日-1930年11月1日),他不但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陆漂移学说,而且在北极探索方面也做出了非凡的贡献。1930年,维格纳率领一支14人的队伍在格陵兰岛进行探险,为了接回掉队的队友,维格纳带着一位因纽特人向导在零下60度的风雪中出发,不幸于50岁生日的当天突发心脏病而故去,他的遗体在半年之后才被人发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两年之前的1928年,一条名为“意大利号(Italia)”的飞艇在北极遇难,阿蒙森独自驾机前去营救,不幸在巴伦支海处失事,飞机带着阿蒙森坠入到这片成为他一生挚爱的茫茫冰海之中。

      古人云“求仁得仁 ,亦复何怨”,诚哉是也!

      通宝推:为中华之崛起,beyourself,布平,每周虎,上古神兵,浣花岛主,潮起潮落,雨楼,里海虎,晴空一鹤,踢细胞,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多谢楼主

        小时候看这些科普书籍,这些阿蒙森,皮尔,斯科特等等都是闻名已久,今天算是看到真人照片拉!

        阿蒙森竟然是坠机而亡的,挺可惜。不过也确实求仁得仁

      • 家园 巴伦支探索的不是西北航道

        而是东北航道Northeastern Passage。西北航道(Northwestern Passage)是从欧洲向西向北,经北美洲北部到达太平洋。东北航道从欧洲向东向北,经西伯利亚北部到达太平洋。

        见Wikipedia词条Northwest Passage以及 Northern Sea Route

        • 家园 呵呵,观察真仔细,谢谢指正。

          是的,俺写错了。写到阿蒙森的时候,看到他探索西北航道这一段往事,其实正如你所说,巴伦支探索的是东北航道,我写错了。

      • 家园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书叫《海洋探险》

        挺厚,非常有特色的插画,最后的故事就是阿蒙森抵达南极点,而英国那位活活饿死在南极...现在知道阿蒙森居然如此结局

      • 家园 对欧美探险家的质疑

        谢楼主好文,学习了。有几句针对欧美人的牢骚,憋在心里多年,不吐不快,实非跟楼主抬杠,更没有冒犯您的意思。不当之处,请多赐教。

        秦汉以后中国人因为诸多原因失去了探险精神最终被异族征服奴役的那段血泪史令人深深叹息,而同时代欧美人的探险精神也确实值得赞叹。不过,这“征服北极极点第一人”的荣誉哪一个欧美人有资格接受?美国探险家罗伯特·皮里到达北极的成功经验不外乎是胡服骑射,模仿原住民穿兽皮衣服坐狗拉雪橇。美国人徒弟可以到达北极点,原住民师傅在那里繁衍生息了多少代,难道没有去过?无非是他们贫穷落后,没有文字记载而已。客观一点,罗伯特·皮里应该是“有文字记载的到达北极点的第一位欧美人”。

        类似的所谓记录比如“发现美洲"什么的太多了,不胜枚举。最近500年欧美人混得好,按照人类国际黑社会的规矩,历史由胜利者来写,倒也没有办法。不过从世界发展的趋势来看,欧美人未必是笑到最后的,毕竟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他们也不过风光了500年而已。

        另外,欧美人动不动就是“征服”这里,“征服”那里的,好一副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嘴脸!征服弱小民族倒也罢了,这是丛林法则,天经地义。大自然母亲也要征服?这个猖狂的态度令人相当厌恶。产业革命以来所谓“进步”的结果就是地球被搞得遍体鳞伤,千疮百孔。也许有些人以为自己已经很强大了,可以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了,但实际上人类社会还脆弱得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乱砍滥伐热带雨林的一个恶果是密林深处的病毒有可能被放出来。设想一下无药可治的超级感冒病毒一天之内传遍全球主要城市的后果是什么?

        通宝推:雨楼,
        • 家园 人家在四处闯荡冒险的时候,中国过了一千多年安逸的好日子

          现在人家的辛苦获得了回报,咱们也没啥好抱怨的。抓紧时间补回来追上去,才是正道。

          现在这些安逸和冒险精神正在角色互换,相信不需要等一千年,说不定在我们有生之年就能看到结果。

          什么时候自己停滞不前了,都是危险的。别人可不一定会停留在原处等你。哪怕以后全球化了,世界统一了,共产主义实现了,也决不能再贪图安逸而放弃闯荡冒险精神,说不定什么时候外星人就来了,如果地球人不发展,差的就会得到印第安人一样的命运,好的也不过就是中国这样的命运。切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