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的青铜时代 -- 姗姗来迟

共:💬44 🌺1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是这样

                      的,一些出土的兵器主要部件是青铜,辅助部件是铁的,这说明当时的铁在机械性能上还不如青铜.

                    • 家园 谢谢啊

                      偶明白了。但是,好象铁器是衡量文明的一个标志把。在中国,也许不适用,可能是偶个人感情问题

                      • 家园 我不知道

                        你说的是不是这样一个概念,有些社会学家认为"文明是建立在铁这种金属之上的,没有铁器,人类将一直停留在蛮荒时代,不可能产生国家.还有就是:"从铁的冶炼开始,并且文字的产生并将之用于文献记录才是该民族过渡到文明时代.

                        如果你是这这个意义上的文明标志的话,我记得只有古罗马古希腊,以及古印度恒河流域的

                        文明产生于铁器时代.事实上世界上大多数的文明国家并不是产生在铁器时代.所以铁器不能够绝对的成为国家产生的社会生产力的标志.

                        • 家园 即使是希腊文明也不全部产生于铁器时代

                          最早的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中铁并不是占主要地位的,在《荷马史诗》中英雄阿喀琉斯的装备都没有用铁打造:

                          听罢这番话,臂膀强健的著名神匠答道:

                          “鼓起勇气,不要为这些事情担心。

                          但愿在厄运把他抓走之时,我能

                          设法使他躲过死亡,避免痛苦,就像我会

                          给他一套上好的铠甲一样毋庸置疑――此甲

                          精美,谁要是见了,管叫他咋舌惊讶。”

                          言罢,赫法伊斯托斯离她而去,朝着风箱前行。

                          他把风箱对着炉火,发出干活的指令。

                          二十只风箱对着坩埚吹呼,

                          喷出温高不等的热风,效力于忙忙碌碌的神匠,

                          有的亢猛炽烈,顺应强力操作的需要,有的

                          轻缓舒徐,迎合神匠的愿望。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他把金属丢进火里,坚韧的青铜,还有锡块、

                          贵重的黄金和白银。接着,他把硕大的

                          砧块搬上平台,一手抓起

                          沉重的??锤,一手拿稳了钳夹。

                          可以看出那个时候铁在希腊还并不是很盛行,但是这不阻碍人们把早期的希腊从文明中划出。

                      • 家园 呵呵,美洲的那些文明不适合用这个标准

                        他们不仅没有铁器,也没有马,但是你能说那不算文明么?我个人观点认为,文明的主要标准还是要有文字,有文字记载下来的资料才能算是成型的文明。要说文明发源的话,四大文明都不是最早的,距今7000年前的苏美尔文明才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他们不仅有了文字,还有了城市和学校。所以用不着为了铁器打破头的说。

                        • 家园 【文摘】早期铁器时代

                          早期铁器时代

                          Early Iron Age

                          以使用铁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的最初时期。考古学研究的铁器时代,主要是使用铁器的最初时期,包括一些民族史前文化中的铁器文化阶段。就世界范围而言,这一时代约开始于公元前1500~前1000年。

                          由于铁比青铜坚硬,铁器的使用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自然界中铁矿分布远比铜矿普遍,铁器发明后较短时期内便得以普及,青铜器未能淘汰掉落后的石器,铁器完成了这一任务。所以进入早期铁器时代后,社会生产获得了巨大发展,人类历史产生了深刻变化。

                          铁器的发明与传播 早期铁器时代在青铜时代之后,但人类知道铁,并不比认识青铜晚。在埃及前王朝时期的墓葬及乌尔王陵里,就出土过铁,而埃及前王朝还处在铜石并用时代,乌尔第一王朝时期也只是刚刚进入青铜时代。不过当时的铁大多是陨铁,所谓人工制品,只是偶然熔化铁矿石得到的。真正的人工铁到公元前1400年左右才出现,冶铁技术的发明者,是小亚细亚东部山地的赫梯人。

                          铁器发明后,因赫梯国王严禁冶铁术外传,在一段时间里,铁的产量极少,价格昂贵,铁器只被当作珍贵礼品在一些国家的宫廷里传送。直到前13世纪赫梯王国灭亡,铁的垄断被打破,人类历史上的铁器时代才真正来临。与赫梯临近的今巴勒斯坦、叙利亚和希腊地区首先学会了冶铁,这些地区在公元前10世纪用铁已很普遍。以后,冶铁术经叙利亚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和北非,又经希腊传到东欧和西欧。

                          西亚和北非 铁器传入西亚 、北非原文明古国地区后,在公元前8世纪和公元前6世纪先后促成了亚述帝国和波斯帝国的兴起。装备着精良铁兵器的亚述军队所向无敌,迅速占领西亚北非广大地区;大流士王建立了版图空前的波斯帝国,把势力伸展到中亚、欧洲和印度。亚述和波斯的都城建造起宏伟壮丽的宫殿,苏萨的波斯王宫,屋顶以高20米的雄伟石柱支撑,波斯波利斯的王宫大会厅可以容纳近万人。在两河流域,短暂崛起的新巴比伦王国还扩建了巴比伦城,这座知名的古城当时是西亚最繁荣巨大的城市,王宫内的空中花园,以世界七大奇观之一而闻名于世。埃及在此时虽然没有建立起强大的国家,但铁器促进了经济繁荣,商品货币代替了物物交换,还凿通了尼罗河与红海间的运河。由于这些地区在青铜时代已有奴隶制的高度发展,进入早期铁器时代后社会和文化状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西亚北非原来落后的地区在铁器传入后,社会有了显著进步,如小亚细亚东部的乌拉尔图人原本处在原始氏族社会,此时建立起奴隶制国家,一度成为西亚强国。今苏丹和埃塞俄比亚地区从埃及传入铁器后也迅速发展,先后建立起麦罗埃王国(见麦罗埃)和阿克苏姆王国。

                          欧洲 希腊半岛在迈锡尼文明毁灭后,退回到氏族部落社会。进入早期铁器时代,氏族部落制度很快解体,到公元前8世纪,建立起许多奴隶制城邦国家,希腊古典文明逐渐形成。古典时期的希腊,手工业、商业、航海业兴盛,科学文化发达,对日后的欧洲有深远影响。正是铁器,使古希腊人在文化创造上,取得了“在人类发展史上为其他任何民族所不能企及的地位”。罗马人创造早期铁器时代文明晚于希腊人。但后来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强大罗马帝国,修建了古代世界最大城市之一的罗马古城。

                          在中欧、西欧广大地区,此时仍处在原始社会阶段,但铁器文化发达,凯尔特人创造了哈尔施塔特文化和拉登文化。凯尔特人的铁器工艺水平很高,各部族建立起以城堡为中心的大居民点。

                          欧亚大草原和非洲内陆 在欧亚大草原,早期铁器时代的游牧民族创造了富有特色的斯基泰文化和萨尔马泰文化。斯基泰文化以粗犷的斯基泰野兽纹著称。斯基泰人还建立起保留氏族部落组织形式的奴隶制王国。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内陆,有了铁器后,先后出现了加纳、马里、刚果等王国。

                          南亚和东南亚 入迁的雅利安人给南亚次大陆带来了铁器。公元前6世纪后,恒河流域产生了16个奴隶制国家 ,进入城市繁荣时期。其后强大的孔雀王朝兴起,统一了印度半岛大部分地区,南亚第一次出现了大帝国。早期铁器时代的南亚,已有了佛教建筑和艺术,著名的桑奇大塔和巴尔巴拉石窟,便是这一时期的佛教遗迹。

                          在东南亚,泰国的班清墓地出土了前第一千纪的铁器。但一般认为,东南亚是在中国和印度的影响下,进入早期铁器时代的 。前3世纪末,今越南北部传入了中国的冶铁技术。公元2世纪,越南中部建立了林邑国,已会制造铁器。此时,今柬埔寨地区也出现了扶南国能制造载百人的铁甲木船,由海上向外扩张,与中国和印度有了使节交聘和贸易往来。

                          中国 中国何时发明铁器,过去说法不一。据上村岭虢国墓地的最新考古发现,至少在公元前8世纪的西周末期已有铁器。在中国,生铁和块炼铁几乎是同时出现的,这使中国古代的冶铁工艺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早期铁器时代给中国带来了巨变。战国时期,铁器逐渐普及,随之而来的是耕地和灌溉面积扩大,农耕技术提高,手工业兴盛,金属铸币大量发行。新建的邯郸、燕下都等列国都城,规模宏大,兴筑起巨大的夯土高台宫殿建筑(见邯郸赵城遗址,燕下都遗址)。这时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并经过兼并战争,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空前统一的秦帝国。铁器在秦汉时期进一步推广,到东汉最终代替了青铜器。此时建筑规模更加惊人,修筑了万里长城。汉长安城规模宏伟,其设计对以后中国封建都城的营建有深远影响。

                          其他地区 世界上有些地区用铁很晚,美洲的印第安人,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在西方殖民者到达以前,都不知用铁,这些地区没有经历过早期铁器时代。

                          • 家园 【文摘】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

                            ????

                            ????公元前4000年左右,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在这之前,人类曾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铜石并用时期。但火的利用迅速改变了人类对物理和化学一无所知的历史,铜的自然属性也快速被青铜的社会属性取代。

                            ????青铜是红铜(纯铜)与锡或铅的合金,熔点在700~900度之间,比红铜的熔点(1083度)低。含锡10%的青铜,硬度为红铜的4.7倍,性能良好。按考古论证,在世界编年史范围内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地区是西亚。在两河流域发现的苏美尔早王朝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及阿卡德王国时期萨尔贡一世的青铜像等,都是较早的著名青铜器实物。在古代文明发达的一些地区,青铜时代与奴隶制社会形态相适应,如爱琴海、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等国家和地区都是在青铜时代把奴隶制社会推向了顶峰。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纪,止于公元前5世纪,大体上是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这与中国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及衰亡相伴始终。

                            ????那么青铜的社会属性是什么呢?人们首先想到青铜的利用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变革力量,但这恰恰是一种惯性思维带来的庸见。历史文献对于青铜器如何投入劳动生产这一细节一直语焉不详,以至于我们只能把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一路向前跟青铜器的出现必然地联系起来。然而当我们翻阅了这一段被认为是“中国社会文化的原生形态”的历史,我们发现,青铜器的最大历史贡献并不在于它对生产力的推动,而在于它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秩序的建立与巩固的保驾护航。

                            ????以中国为例,前面讲过,青铜时代与奴隶制国家相伴始终。国家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社会开始从自发状态进入了一种人治状态,也就是从老聃主张的无为而治进入孔丘主张的有为而治。这是一个充满了残酷与血腥的斗争过程。当夏禹建立了第一个夏王朝后,历任的统治者就不得不出于维护自己的宗族利益而费尽心思去巩固一种叫作国家的社会秩序。他们在斗争中发现,一个社会秩序的稳定,首先要将人分为三六九等,再以此为根据建立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并以规则的形式将这个等级合法化。夏礼就这样应运而生了。中国的奴隶制在西周时期发展到了顶峰,夏礼也历经大浪淘沙,洗练出一部精致完美的《周礼》来。据说孔子对这部礼典推崇备至,主要理由是周礼借鉴了夏礼和殷礼,并做了应有的损益,在文化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我私下认为,孔子是一个没落的贵族,他对周礼的推崇多多少少怀有政治上的野心,那就是为当政者找到一种长治久安之道。

                            ????青铜时代的礼是用来维护奴隶制国家的宗法血缘关系与等级制度的。那么统治者的这种“礼”如何传达给诸候爱卿和黎明百姓呢?在这一点上,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有着惊人的发现。他们从文物考证中得知,西周中晚期有着严格的列鼎制度,即用形状花纹相同而大小依次递减的奇数成组鼎来代表贵族的身份。《春秋公羊传》记载,天子用9鼎,诸侯用7鼎,卿大夫用5鼎,士用3鼎或1鼎。此外,作为酒器、水器、乐器的青铜器也有着代表不同身份的等级差别。看看,青铜的出炉并没有给当时的劳动者带来创业的冲动,而那些控制了青铜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统治者也不愿意将这一历史创造推广到物质生产之中去,而是将青铜虚化,用以比附人的不同身份。也是第一次,人类在这个文明时代自觉地将人与工具二者的意义联系起来。你可以通过一个人的社会身份来判定他用的是什么档次的青铜器,也可以从一个人手中把玩的青铜器心神领会这人是个什么来头。

                            ????整个奴隶制时代就是通过人与工具(青铜器)的暗喻来建立起稳固的社会秩序的。后来考古发现的礼葬制度以更加有力的证据证明了人与工具的融合。所谓礼葬实际上就是现代史书上讲的殉葬。中国青铜时代最早的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表明,早在4000年前,一些贵族的墓葬就陪有品类繁杂的青铜制品以及数量不一的人殉。身份不同,陪葬品的等级与数量也不同。当奴隶与工具一起成为殉葬制度的一个符号的时候,人与工具的同等意义就不再是一个暗示,而是一种赤裸裸了。

                            ????青铜器在奴隶制时代除了作为礼器而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外,还有一个重要用途就是用来铸造武器。青铜武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钺、戈、矛、戟、刀、剑、弩、镞、盔等。当军队和战争成为一个国家的暴力机器和手段的时候,青铜更是以它4.7倍于纯铜的硬度频频向统治贵族领取赫赫战功。因此,在人类社会秩序的第一次大整顿中,青铜起到了一个软硬兼施的作用,它在一把刀中同时承担起了刀锋与刀背的双重角色。

                            ????其实,以青铜命名的时代还有更大的两个历史事件值得我们一提,那就是文字和国家的出现。但它们的历史意义都比不上青铜,以至于让青铜夺去了历史的命名权,这实在是一件叫人匪夷所思的事情。站在今天的历史视角,或许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变化规律:文字和国家在维护社会秩序的过程中作为工具的作用日益明显,而青铜却不复往日辉煌。一个在走上坡路,一个在走下坡路,这就是它们的命运。而青铜注定了它要在那个孤独的时代最炫人耳目。

                            ????战国时期,白铁的崛起正式宣告了青铜时代退出历史舞台。这并非偶然。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奴隶制瓦解,出现了孔子所说的礼崩乐坏的社会混乱。这位心事重重的没落贵族,站在一座石拱桥上,面对滚滚东逝水,不得不发出“逝者如斯夫”的叹息。

                            • 家园 关于青铜

                              器的历史意义我觉得不能这样片面的理解.

                              文中所指"历史文献对于青铜器如何投入劳动生产这一细节一直语焉不详,我不确切知道他的意思,因为这篇文章运用过多纯文学性质的词汇,是他要表达的意思不是那么的清晰和准确.

                              如果从促进农业生产的角度讲,的确青铜农具发展较之与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确实是很不想符.从整体来看随着铁器的普及,青铜农具确实迅速被铁制农具所代替.

                              这是由青铜的特性所决定的.首先,铜、锡、铅本身资源稀少,青铜冶铸技术复杂,所以实际上青铜制品是很贵的.所以由于奴隶主只愿意将有限的资源放在他认为最重要的方面,祭祀和兵器.(在这里我是指比例上,在中国,青铜礼器兵器的发展比其他青铜器确实令人瞩目得多)

                              这样是不是就是象这篇文章所说的一样想到青铜的利用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变革力量,但这恰恰是一种惯性思维带来的庸见呢?我觉得这样说未免偏颇.因为在古代社会,先进的生产工具往往不是首先或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而是首先和主要应用于手工业生产和土木建筑.所以生产工具的变革和技术的革新,往往首先从手工业生产工具开始,然后才向农业生产工具领域扩展。考古发现的商周时期青铜生产工具中,无论种类还是数量,手工业工具都数倍于农具,便是这种现象的具体反映。实际上,青铜时代青铜器对当时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还主要是通过使用青铜手工工具提高各种非金属农具的制作效率的途径来实现的.

                              • 家园 我不同意你的意见

                                事实上青铜农具的使用时间远没有那么短,在中国的话即使从商朝开始,到战国时期为止至少有1000年,而在世界范围内,这个时间更长,从公元前4000年左右开始,到公元前1200年赫梯人掌握冶铁技术,将近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末开始手工业同农业分离起,农业是长期受到重视的,因为不仅仅是社会上层需要大量的农业产品作为自己的享受,手工业本身也需要农业产品支持,这不仅体现在食物方面,也体现在某些原材料方面,比如希腊的手工业产品橄榄油和葡萄酒,就需要农业方面栽植橄榄树和葡萄,而这些是不能单独由手工业提供的,所以,青铜器产生以后,除了在祭祀方面等使用外,最重要的作用还是用于生产资料方面,否则是无法供养整个社会的。你所举的考古发现的商周时期青铜生产工具中,无论种类还是数量,手工业工具都数倍于农具,正好说明了农业的发达,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发达的农业支撑的话,怎么可能单独会有发达的手工业呢?否则谁来供养这些从事手工业的奴隶和平民,而且根据史书记载,殷商时期以及后来的春秋时期,饮酒始终是帝王君臣的娱乐和交际的重要方式,而这个是需要有多余粮食可以提供酿酒。所以我觉得考古学的结果虽然可信,但是并不一定全面。事实上,铜矿比铁矿相对来说更容易开采和提纯,其冶炼技术也没有那么复杂,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说明,在东地中海地区,青铜冶炼基本上是各个民族独立发展出的,但是冶铁技术当被赫梯掌握并垄断时,其他民族长期没有研究出,一直到赫梯灭亡以后这项技术才被其他民族控制,铁矿中共生的杂质比铜矿要多,铁的熔点也比铜的要高,在掌握冶铁技术之前尽管存在铁矿,所以对于早期文明来说,少量的铁制品主要是来自于陨铁,而更成熟的铁制品需要等到技术发展出来后才能使用。所以人们最早使用的就是铜制生产工具。对于早期的农业生产来说,铜制和青铜制造的生产工具相比较石制的生产工具有优越的性能,而铁制生产工具只有当它的性能超过前者而且在生产方面具有这种需要才有可能,这点在早期阶级社会是不很明显,当时的人口和土地之间的矛盾还没有那么强烈。最后,你的那部分关于商周的论述能否给出原始出处,我想看看。谢谢。

                                • 家园 首先我不同意

                                  对你转贴的文章对青铜器对生产力的发展的作用的怀疑.

                                  我不知道你从那里看出我认为当时的农业不发达或者否认奴隶社会农业的社会的地位和重视程度,但是要达到发展农业生产的要求还可以是通过加大劳动力投入、增加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的途径来实现.这也是奴隶社会的特点啊.

                                  你说青铜器产生以后,除了在祭祀方面等使用外,最重要的作用还是用于生产资料方面,否则是无法供养整个社会的这和你转载的文章对青铜器的用于生产的作用正好相反啊.而你这片回复里的观点和我对青铜器对社会生产是起到很到作用的是一致的啊?

                                  只是程度上我们有些差别,我认为青铜农具由于很多的原因不能完全代替是非金属类

                                  农具,但是青铜手工业工具又提高非金属农具的制造和更新的效率从而在另外一个方面促进了社会生产.

                                  至于商周时期青铜生产工具中,无论种类还是数量,手工业工具都数倍于农具,这个事实你在任何综合性中国青铜的考古文献及著作里都会看到.

                                  你的关于西方青铜时代的资料的来源我倒是

                                  很感兴趣.不知可否介绍一些来看看.

                                  • 家园 恩,可能我的说法有问题

                                    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铜和锡,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也是不容易获得的,所以在青铜数量不够的

                                    话,应该优先是给等级高的阶级使用,例如青铜的食具和生产工具。另外一个原因应该是奴隶制本身的特点,作为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级社会,参与农业生产的奴隶都是从自由民身份转变而来,生产积极性完全是通过暴力压迫的办法产生的,所以他们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破坏生产工具的现象,所以奴隶主应该宁愿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也不愿意轻易提供给奴隶新式的生产工具。我推测,最早的青铜生农业生产工具应该是那些自耕农采用的,然后经过一段时间普及后,才会在大规模奴隶生产中使用。事实上,在整个青铜时代,都存在石器同青铜器工具共同存在的现象,一直要到铁器时代金属类工具才正式取代了石器工具。

                                    • 家园 对你的那个看法的一点指正

                                      这是我从《青铜生产工具和中国奴隶制社会经济》一书中摘引的一段:

                                      所谓出土青铜农具少,另一方面是相对青铜兵器、礼乐器和车马器而言.此点更好解释。出土大量青铜兵器.礼乐器和车马

                                      器的主要是统治者的墓葬。奴隶主贵族们生前使用的就是这些器

                                      物,死后即随之入葬。有的也随葬一些农具,只是象征性的,数

                                      量很少.他们是广大劳动者剩余产品的掠夺者.为了镇压奴隶大

                                      众的反抗,就必须掌握当时最先进的青铜武器.统治者们又分属

                                      奴隶主贵族的某一等级,按规定他们必然拥有按等级应当享有的

                                      礼乐器和车马器,但是,对于农业劳动他们并不亲身参加。这

                                      样,按生前生活安排死后的“生活”,农具自然要大大少于兵

                                      器、礼乐器和车马器了。总之墓葬的各类出土物是一个特定的领

                                      域,只可说明当时的丧俗葬制,它不应该、也不可能反映青铜器

                                      物在当时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使用的比例。

                                      今日所能见到的青铜农具不太多,还有后世保存和收藏方面

                                      的问题.如铜从东周以后直到解放前,一直是我国铸造货币约原

                                      料.历代统治考搜刮钢器铸铁,史不绝书.例如宋太宗雍熙初,

                                      命令“京城居民蓄铜者,限两月悉送官.高宗绍兴六年,敛民间

                                      铜器.诏:民私铸铜者徒二年.鲁八年……大索民间铜器,得铜

                                      二百余万斤。”在这种情况下,那些青铜礼乐器和兵器,特别

                                      是商鼎周彝,历代视为庙堂重器,或有出土,还可能作为宝器保

                                      存下来,相反,那些朴素无华破损不堪的青铜农具,纵今不改铸

                                      其他器物于当时,一经发现也要销毁改铸货币于后世,很难保存

                                      到现在。另外,旧日的金石学家,向重文字花纹,着重收藏著录

                                      有纹有铭的鼎、帛、篮、盘、戈、剑之类器物,对于绝大多数为

                                      素面的青铜农具,间有出土,格于无故无铭不录之例,弃置不

                                      问,无书著录。古董家更嫌其粗陋破损,难供庭堂雅赏,有屋不

                                      藏.达也是过去长时期很少青铜农具问世的缘由之一.

                                      • 家园 谢谢

                                        兄台积极参加这个问题的讨论.

                                        这个解释是青铜器研究中最基本的一些争论.任何一本综速青铜研究的著作都提到过.我觉得这个观点对于解释农具少有道理,但是无法解释农具和工具的比例问题.

                                        就像我前文提到的,我在此再次说明我的观点青铜农具没有完全非金属农具.这些种种观点无非是对这个现象的不同解释.使用青铜农具是毫无疑问的,只是度及解释上的问题.(当然也有人认为青铜农具根本就没有主要使用)

                                        关于这些问题的争论真是很多很多,如果想知道这些观点及资料,实在是应该找些专著来看.我觉得要是真对青铜研究感兴趣的话,多读一些,然后分析一下再得出自己的结论(当然这些结论会随着update所知的资料有所改变和补充),不可仓促结论.

                                        • 谢谢
                                          家园 恩,谢谢你的建议

                                          我不是历史专业的,很多资料也是囫囵吞枣的接受,可能存在不少偏颇的地方,欢迎指正。我觉得,整个青铜时代来说,由于锡是稀有的矿产,需要通过战争掠夺或者经商获得,因此限制了青铜文明产生的地区和产生时间。所以青铜在当时应该是稀有品,用于制造权威,夏禹制九鼎的传说不管是真是假,至少说明在当时人们的眼中,只有青铜适合制造这种具有神秘气息和权威气息的工具。而民间用陶器作为生活工具,用石器和木器作为生产工具。青铜作为稀有物资,不仅应用受到限制,就连其生产工程也严格的被国家控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