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10年灰黄负发展,北京成了垃圾站 -- 龙眼就是维梁

共:💬107 🌺649 🌵1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作为北京人,我也说两句吧

      可能是我从小就在北京这种天气环境里面住习惯了吧,反倒是没觉得有啥.

      记得小时候北京反而不经常有蓝天,有时候去沈阳,总是感叹东北的天气真好,透亮的蓝天白云.不过我舅舅就一直跟我说,工厂都破产了,工人都下岗了,空气能不好吗.

      我印象最深的,大约就是我初中高中那几年,也就是97-03年左右吧,沙尘暴很夸张的.我中考体育当天,天都是红的.印象中整个初中的沙尘暴都很频繁.好像后来治理了?后来就只记得我高二那年还有一次特大的沙尘暴,整个高中校园的地方都是沙子,不过之后就再没见过这种天气了.我一直怀疑05年以后定居北京的人可能都没正经见过沙尘暴.

      大约还是我高中的时候,北京市出台了一个政策,就是要求市区里面的工厂都要迁出北京(大意吧,因为我母亲在国企工厂,所以我知道至少她们厂子需要搬出去,同时搬出去的好像还有宝钢?).同时还有一个政策说是市区里面不许烧煤,以后只能烧油取暖,因为烧油的空气污染小(不知道这个政策最后实施的怎么样了,因为烧油比烧煤贵很多,并且城里的平房都需要进行管道改造,也是一大笔成本).那一阵子的空气质量确实好得多.

      北京还搞了10年?的禁放,就是春节禁止放炮.大概是从我小学时候开始的.后来有了高价爆竹后就解禁了,不过只针对春节,所以估计对空气影响也比较小.

      依着我的经验,北京还是人多车多.小学的时候地理课讲北京1200w常住人口,算上流动人口1500w,当时说北京的自然环境能够承受的人口压力极限在1600w,结果现在呢?估计常驻人口也有2000w了.每年感觉最轻松的时候就是春节,大部分外地人都回家探亲去了.春节的时候在街上走,感觉完全不一样,就像换了一个世界似的.前阵子看河里的一个统计,说北京2000w人500w辆车,估计这是真涉及到个人的切身利益了,下面就开始热烈讨论到底这500w辆车对空气有没有影响.估计有车的人多数都在说空气不好跟他们没有主要关系了,呵呵,反正看看挺逗的.

      至于说很多人都哭着喊着留在北京,可能有些夸张,但依照我的经验,也八九不离十了吧.每年北京户口分配都那么紧俏,户口政策年年收紧,还是挡不住大家留京的热情.当然啦, 我个人估计这主要是因为北京资源集中,并且高收入的企业更多一些,不过这种事情总怪不到政府头上吧.应该怪那些高薪企业不长眼,非在北京开张营业;或者那些大学不长眼,非要建在北京,都不肯迁出去.这种事情总都是两方面的,不能只要一提政府的事情就跳着脚叫嚣,不合适.

      至于说北京这10年乱发展的,我个人觉得吧,真是胡不食肉糜了.还是以我小时候为例.我小学的时候,如果想去白石桥探亲,需要坐车经过"崇文门,东单,沙滩,美术馆"这条线,这几站基本就是堵车的代名词.一般不堵个1个小时,绝对离不开这几站.一直到我上高中,坐车回家的时候,东单和崇文门还是必堵,一般半个小时之内能通过,就万幸了.小学的时候去六里桥上奥校,坐6路公交车,我们几个结伴的朋友一直管那个车叫沙丁鱼罐头,始发站挤不上去都是常事.现在恐怕除了上下班高峰期,其它时候很少见这种事情了.因为我坐车一般会避开高峰,这些年都没碰到过类似问题.

      还有小时候做地铁,我记得开始票价是5毛钱,之后好像就是2块钱了,反正在我印象中,很长时间内做地铁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而且那个时候大家都还时兴买公交车月票,学生市区的大约是8块钱,工人市郊的是30块钱.大家都排队买,肯定会比单独买票便宜.现在估计见不到这种情形了,而且坐地铁也基本上就是家常便饭了.

      说了这么多,最后吧,加点我自己的私货应该也不算过分吧:p.在西河混这几年,现在越发的感觉河里的不少人其实并不是真的要共同富裕,只是在抱怨为什么没有先富到自己头上,或者说自己还没有富裕到贪官资本家的程度。对于那些还没有富裕的人嘛,基本就是忽视不管了。神马青山绿水啦都属于此类。北京空气质量差本身的一大原因就是处在河北山东的大工业区中,而工业化本来就是建设新中国的核心部分。把所有中国人都变成工业人口才是工业化的核心。前阵子我竟然还在河里看见有人问“这是谁的工业化”。真是搞笑啊,唉,哪个中国人没有在享受着中国工业化的成果呢?

      通宝推:多大EE,netsouth,为什么不可以,逐水而行,梓童,删ID走人,唐家山,myDday,飞行鱼,滴滴涕,柴门夜归,慧诚,Mtknr20,jyzh,何求,jellobean,洗心,桥上,黄土布衣,terron,珊珊一何迟,匿名:1
      • 家园 您这哪里是私货

        只不过是把别人的私货现一下行而已。

        不贬低一下中国的发展,怎么平衡人家融入地广人稀发达国家的心灵呢?

      • 家园 河北共和国的钢产量顶一个欧洲,污染能不多吗?
      • 家园 捉个小虫。

        是首钢不是宝钢。

      • 家园 10几亿人在一半国土的面积上,开世界工厂,能是什么样?

        没得办法?

      • 家园 高校集中在北京就是政府的责任,那所高校不是政府的?

        分散一部分政府职能和文教卫之类的到外地去,政府是能办到的,决心问题而已。

        举个例子:加拿大移民局处理移民申请的部门不在渥太华,而是在一个叫悉尼的小城市。

      • 家园 也说说我小时候

        四年级回到北京,在小学校园玩土,印象很深的是土里边有黑色的小粒,后来知道是燃烧不完全的煤灰。那时大烟筒里冒黑烟,还有很多人家烧煤做饭,所以有煤灰。所以空气里有烧煤特有的味儿。而在霾那几天,我又闻到了这个味道。所以我认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更多的人用上了煤,这首先是好事,也和工业没有直接关系。当然我没有数据做根据,不知谁能查到煤零售的数据。但有一个佐证,就是大面积,取暖季。

        • 家园 应该不会吧?。。。

          这些年北京可是下了不小力气煤改电什么的,一到冬天北京新闻里就天天说。不能发生“更多的人用上了煤”的事情吧?.....

          • 家园 谢谢回复,我说的是农村

            在河里就农村出来的河友提到老家不再烧秸秆而用上了煤。其实北京也有些小煤炉,我估计属于没户口的人。我闻得到熟悉的味道。当然不多。而我想强调的是大面积,取暖季。所以现在有人说什么重化工业,我觉得很可能并非主要原因,再说大工业要搞污染处理也相对成本低。另外北京把首钢迁走了,也没见空气有多大改善。

            当然我也只是猜测,没有坚实的数据,我已经在河里几次说到,现在对于空气污染,其实没搞清来龙去脉,最近刚有一个研究,说pm2.5三十几是硫,三十几是含氮物,两个加起来是七十多,前者就是烧煤产生的,后者是汽车,还有十几是工地。所以基本和重化工业关系不大,也基本短期无解。

            • 家园 嗯,对。

              我看新闻里和网上的介绍,说北京PM2.5的来源里,烧煤和汽车是前两大来源,加起来好像接近50%。

              • 家园 再贴点东西上来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贺泓研究员指出,目前,我国现有的研究还不能准确回答中国典型区域细粒子(PM2.5和PM1)的来源和权重问题,其主要原因主要在于PM2.5二次生成的关键前体污染物和关键化学机制不清楚,对于复合污染中不同污染物产生二次细粒子的生成势及其影响因素还不明确。我国大气污染具有污染物浓度高、种类多、复合效应强的特点,如何揭示在我国大气污染条件下,新粒子(纳米粒子)的生成、增长、老化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细粒子致霾性能的影响,对大气科学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2/274599.shtm

      • 家园 首钢搬迁,取暖锅炉改燃油和燃气

        交通无解,居住区和工作区分的太开了。

    • 家园 北京成了垃圾站,政府还真的是没有多少责任

      两千多万人口的城市再怎么规划,也就是这个样子了,交通、空气,继之而来的必然是饮水、治安等等崩溃性的恶化。

      北京是怎么变成2000多万的?因为多数国人都想到北京去,上学、做生意、就医、就业等等。

      因为好的资源都集中在北京!

      你把清华大学搬到河南去,把协和医院迁到山西,政府没问题,问题是清华和协和的人干不干!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