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童年乐事:抓知了的n种抓法 -- 迷惑不解

共:💬59 🌺32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童年乐事:抓知了的n种抓法

    童年乐事:抓知了的n种抓法

    我家乡土话把知了叫做“并溜”,大概是因为知了的鸣叫声听起来就是“并溜、并溜、并溜”。 知了的鸣叫声听起来也不像是“知了、知了”,也许古代“知了”两个字的读音和现在不同?

    到了夏天,知了的幼虫就从土里钻出来爬树上蜕皮,然后开始“并溜、并溜”地吵上几个月。小时候很喜欢抓“并溜”,“并溜”本身没啥好玩,但是抓“并溜”的过程很好玩。

    抓“并溜”有好几种抓法呢,总结起来有4种:

    第一种抓法:守株待蝉法。“守株待蝉”法要爬树上抓。这种方法我不向小朋友推荐哦,因为成功率极低而且有一定危险性。

    树上的知了对震动似乎很敏感,而且知了也是长了眼睛的,你还没有接近它就飞了,所以爬树上抓知了是很难很难的。但有一种情况下是可以抓到的。知了有个习性,在树枝上一个地方呆久了,会换位置,换位置的方式有时候就是直接飞走,有时候却是屁股朝后退一个地方。你爬在树上玩,在离主干较近的粗树枝上发现一只知了,你发现它正在屁股朝后退,而且这个时候你的小手恰好够得着的话,把手贴树枝上张开爪子静静地等在它后面,等它退到你可以下手抓的时候就可以偷袭了。说老实话,用这种方法我大概也就成功过那么1、2次吧,都是我爬树玩的副产品,呵呵。

    第二种抓法:老汉粘蝉法。这可是流传千年的技术活。为啥叫老汉粘蝉法?因为在《庄子达生》里面描述过这种粘蝉法:“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孔子来到楚国,走进一片树林。看见一位驼背老汉在树下用竹竿粘蝉,一粘一只,就像随手检一样….),……所以就叫老汉粘蝉法了。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抓个知了也是有典故的

    老汉粘蝉法首先要找到一根细长的竹竿,这个在我们家乡是个小问题,到处都是。然后要在竹竿顶端粘上一陀粘粘的东西。

    关于竹竿顶端这一陀粘粘的东西,这个就有说法了,很多人都说是用树脂,就是树干破皮后分泌出来的冬冬,这个我也试过,但效果并不好,黏性不太强而且容易变干

    我们这里流行的方法是这样的:找到竹竿后,拿着它去一些“不雅”的地方,主要是厕所、猪圈之类的地方。千万不要想岔了,我们不是去那里找便便,我们是去找蜘蛛网。在那些地方的阴暗角落里面通常都生活着肥大的蜘蛛,结出了又大又密的蜘蛛网。拿着竹竿,用竹竿末端可劲地去搅蜘蛛网,在破坏了n只蜘蛛的美丽家园后,就会在竹竿顶端留下一大陀粘粘的东西。(PS:不推荐胆小怕蜘蛛的小朋友去玩,因为搅蜘蛛网的时候经常会把大蜘蛛搅到竹竿上,然后顺竿子就爬下来…….很恐怖的哦。

    蜘蛛网搅完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去粘知了了,粘知了要怎么粘就不用我细述了,因为庄子老先生已经写得非常非常好了,我还是引用一下《庄子达生》里面那个驼背老汉的原话吧:“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技。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我站在树下,就像半截树桩,伸出手臂,就像枯木朽枝。不管天地之大,万物之多,我只看见蝉的翅膀;不管周围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能分散我的注意力。能够做到这步,还怕蝉捉不到吗?)

    长大后读了庄子,我才知道大道曾经离我如此之近而我却失之交臂,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三种抓法:引蝉出洞法。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种抓法。

    夏天,在天色将暗未暗之际,我们一小撮小朋友们带上手电筒就出发了,去找正要出洞或刚刚爬出洞来的知了幼虫。通常都是去我们那儿小学的一小片树林子里面,为啥非要去那片树林呢?因为那片树林踩的人多,地面草很少,草多了就不好干活了。

    知了幼虫一般都在天色已经黑下来之后才会爬出洞来,找棵树攀上去蜕皮,偶尔也有逮着棵大草就爬上去蜕皮的性急的家伙。对于这种已经自我暴露的家伙,被我们看到直接拿下就是了,没啥技术含量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们最喜欢做的是在天色还没完全黑下来时,在地面上寻找蛛丝马迹,找到知了幼虫的洞,用“引蝉出洞法”把它拎出来。这种抓法产量也比较高。

    知了幼虫的两个前爪就象两把大钳子,力气很大。在黄昏时,准备当天晚上出去蜕皮的家伙就已经提前用它的两把大钳子在地面上挖出了一个小洞口了,辨别这种小洞口是要点经验的,没经验的人会把蚯蚓抓出来。具体说来,这种小洞的口子一般不会是规则的圆形,但也经常有做事比较认真的知了把洞口开得比较园.最关键的是你朝洞里一眼看去,里面应该是黑黢黢的,为啥呢?因为知了洞口子小、里面很大,看不到洞壁,如果是蚯蚓洞,一眼看进去不会有那种黑黢黢的感觉,因为一般会看到洞壁的微弱反光。

    找到知了挖出的小洞口了,就用手指或者树枝把洞口的那一层薄薄的土壁扒掉,于是就露出一个差不多有大人的大拇指粗的知了洞了,这时候你可能一眼就看到一只胖乎乎的知了正趴在里面,但很多时候你可能看不到,因为知了的洞可不浅。

    知了洞已经被我们扒出来了,接下来就是把洞里藏的小胖子抓出来了。别以为抓它出来很简单哦,这可是技术活……(待续)

    补插个图片,第一次操作。。。。。。

    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尚未蜕化的知了

      河南称之为“爬叉”,是非常好吃的食品。

    • 家园 随一篇

      看到楼主高材,想起童年里的印象乐事,也就附合一乐,以活河水。

      现在是很少听到蝉鸣了。说起蝉鸣,或许很多人的印象是在那炎热的夏天里,蝉儿无力地猫在树背,有一声没一声地干嚎:"我很渴!我很饿!"就象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蛙鸣。

      我就说说我印象里的蝉鸣吧。夏天,每当第一丝晨光亮起,或许是蝉儿受不了那光亮的刺激,或许是漫漫长夜的孰不可忍,随着一声嘹亮而缓步拔高的起调,一声,两声,五声,八声。。。。然后,随而,三两分钟内瞬即汇合成了一场高音大合唱!我的乖乖!老大,才六点半不到耶!哪个成语啥啥"发人振馈"?叫震耳欲聋绝对不是夸张用法,现在闹市间招徕人客的音响只能算是小喇叭!这场高潮叠起的引吭高歌一直持续约半小时,所以我从此/一直/到以后,我都拒绝使用闹钟!我TMD小心灵受不了这么样的震撼吖!

      • 家园 真麻烦啊

        小时候在戈壁滩上抓过一次知了。戈壁滩上只有不多的低矮、少叶的灌木和梭梭柴之类的草,知了都爬在灌木的枝干上,很多,几乎可以说是排着队。

        我们就拿着啤酒瓶,瓶口对着知了的头的方向,一拨拉,一个知了就进瓶子了。这样,很快就装满几个瓶子,然后就是架个火堆,再用铁钎把知了串起来像烤羊肉一样烤了吃。串的时候,头部一般是去掉的。烤的时候,洒点盐和辣子面,吃起来很香啊。

    • 家园 小时候晚上老去抓洞里的知了,北京话读(jī niǎo)

      那种没变态的,也叫知了猴也是读jī niǎo

    • 家园 lz的第一方案需要改进。

      一般是一根铁丝,做成圆形,外边围上一个网或者塑料袋,将其绑在一个杆子上。悄悄接近知了,大约在20cm 左右的距离突然加速靠近,知了一惊,本能的飞离树干,飞行的动作很大,很高的几率会在网里,网一般较深或者比较柔软,在移动的时候口子下面是封住的,而且知了的翅膀大,飞出去的机会很低。我记得我们五个小孩,两个小时能够抓一百个左右。

      一般我们来比谁的知了叫声大,要么逗着玩,较少的时候会烤了吃肉。

    • 家园 插一个徒手抓蜻蜓的办法。

      小时候住在郊区,到处是蜻蜓,个人大概是看了本什么少儿科普读物,说蜻蜓是复眼,对移动迅速的物体敏感,个人就自创了一种徒手抓蜻蜓的办法:

      选一个蜻蜓,它必须是抓在一个树枝上,停住不动的,能够得着的,很慢很慢地移动过去,很慢很慢地神出手,食指大拇指形成钳形,很慢很慢地靠过去,最好是从它的后方,逐渐可以伸到翅膀的地方,钳形瞬间合拢,就抓住了,成功率很高。

      个人老母亲当时总是气得要命,大太阳底下,欠身出臂,一动不动,搞什么东西!

      个人抓到了蜻蜓,玩弄一番,就去逗鸡,可以引来一大群鸡急吼吼地扑腾要吃,一个个眼神都凶神恶煞的。

      有种很大个儿的蜻蜓,总在池塘湖面上飞的,极少停在岸边能够得着的地方,个人当时就有个心愿,能逮到一只。

      终于有次,逮到了,还没来得及高兴,那大个子蜻蜓弯下身躯,在手指上狠咬了一口,痛呀!手松开,就逃掉了。

      • 家园 根本不用那么费劲

        早点起来,趁着蜻蜓翅膀上的露水未干,飞不动,随便抓。不过,等太阳升起来,温度一上升,这法子就不灵了。

      • 家园 蜻蜓用蜘蛛网是再合适不过了

        用铁丝或竹条做个圈,再去缠点蛛网,不用很厚,蜻蜓体轻,很容易就粘上了。

      • 家园 老虎蜻蜓?緑緑的那種?
      • 家园 抓蜻蜓最有效便捷的办法

        到了夏天麦场里蜻蜓多的数不过来,我那个时候学到的最有效便捷的方法就是用农村的大扫帚扑,舞动大扫帚向在麦场上空成队飞行的蜻蜓队伍猛扑过去,每次都有三只五只的收获,很快就搞不少。

        抓到蜻蜓后,也有很多种玩法

        其一:活着的,翅膀也没损坏的,可以从扫帚上折下一个小细枝来,从蜻蜓的胸部穿过来,插到高粱杆或者什么细杆上玩,这个时候蜻蜓不停的煽动翅膀,挺好玩的。

        其二,用针线穿过蜻蜓胸部,上边系个挡头,下面留个长长的细线,就可以放蜻蜓了,这个是当时小孩子最喜欢的一种玩法,两三岁、三五岁的小孩,牵着线跟着蜻蜓跑,总是一路蹒跚一路笑声的。

        只是这两种玩法有点残忍啊。

        • 家园 是够残忍的

          除了扫帚之外,竹竿也能打得下来。找那蜻蜓低飞的地方,一顿乱舞就是了。只是这种方法威力太大,打下来的小可怜多数连小脑袋都没有了,也就没得玩了。。。

    • 家园 跟一个

      捉蚂蚱。

      我所说的蚂蚱,不是大家常说的蝗虫,而是指一种学名叫做中华剑角蝗的,是蝗虫的一种,长约十公分,我们这里土话叫蹬倒山或者哨马甲。

      每年收玉米的时候,也是这种蚂蚱产卵的时期。捉到之后用一个小棒棒插住,放到火上烤熟,把脑袋一拽,里面的内脏就拽出来了。有一种非常特殊的香味。

      记得原来有部电视剧叫做悬崖百合,就有这么一个镜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