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架空】42年苏德战场的官渡之战 -- mopfish

共:💬74 🌺28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架空】42年苏德战场的官渡之战

    总所周知,42年斯大林格勒德国的失败是二战的转折点,德国被戳断了东线的脊梁骨。那么,是不是德国就没有翻盘的希望了呢?

    德国的失败原因有这么几个

    1.德国的最高统帅部和陆军总部直接关系夹杂不清,导致指挥混乱。元首一个人兼容最高统帅,陆军总司令,B集团军群司令于一身。实在太搞

    2.战略上,德军几面作战,在东线的同时,还维持着北非,巴尔干,挪威,西线数个方向

    3.东线,德军的作战方向是个倒喇叭口,越往东,开口越大,兵力越分散。

    4.战役上,德军用一个主力集团军群的一半去攻占高加索的油田,然后再用一个主力集团军去掩护侧面。违反了兵法的:以正合,以奇胜的原则。

    总结了失败的原因,那么胜利的方法就显现出来,我称之为苏德战场的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的核心就是曹操以5000轻骑,绕过主力,从柔软的下腹部刺向对方的要害。一招毙命。兵法所谓:以正合,以奇胜。这个原则的要害就是不能用主力来冒险,而应该用轻巧又有利的偏师在次要方向给对方致命一刀。

    那么42年苏德战场的要害正是巴库油田。而高加索方向,也向来是苏联的柔软腹部。那么,这把利剑是谁呢?显然,不能是元首亲自总司令的A集团军群。隆美尔,对,正是隆美尔。

    我的计划是:

    1.撤回北非的隆美尔和非洲军团,和巴尔干的德军兵合一处,组建新的隆美尔军团,用于夺取高加索油田。

    2.划分最高统帅部和陆军总部的职能,由最高统帅部直接指挥隆美尔军团,而东线由陆军总部直接指挥。

    3.隆美尔军团出巴尔干,或者有土耳其,或者在格鲁吉亚直接两栖登陆。然后由格鲁吉亚杀向巴库,避开高加索山脉,同时,苏联黑海舰队的残兵败将在德国空军的威胁下,基本无法阻挡德国的登陆

    这个方向的作战,出发地要么是塞瓦斯托波尔和罗马尼亚,在格鲁吉亚搞一次两栖登陆。要么是借道土耳其,直接杀向巴库。这方面外交大于军事,需要最高统帅部亲自出面。也正好把最高统帅部和陆军总部的纠缠给顺便分开。让陆军总部直接指挥陆军最喜爱的莫斯科会战。

    4.南方集团军群放弃划分A,B,放弃高加索油田的任务。以罗马尼亚等为主,正面攻击斯大林格勒。而南方集团军群主力控在夺取沃罗涅日后,以一部分兵力南下合围苏联西南方面军残余,主力4~6个集团军,2个装甲集团军北上,协同中央集团军群,以外线攻击的态势对莫斯科发起向心攻击,争取全歼或者击溃苏联红军最后的主力和大本营预备队。

    这个计划有以下几个好处。

    1.以德军两大集团军群合力夺取莫斯科,实现陆军的一贯梦想。同时,又缩短战线,避免暴露漫长的侧翼。此所谓以正合。

    2.以隆美尔军团作为奇兵,夺取高加索油田,彻底破坏苏联继续战争的能力,此所谓以奇胜。

    3.该方案的最好结果是消灭莫斯科方向苏军主力,占领莫斯科,同时隆美尔夺取了巴库油田。那么苏联立即就崩溃,战争结束。

    中等结果是或者夺取莫斯科,或者夺取巴库油田。两者居其一。苏联也只好苟延残喘,寻求停战谈判。

    最下等的结果是,在莫斯科打成胶着,隆美尔也没有夺取巴库。但由于战线缩短,没有暴露侧翼,,特别是斯大林的预备队全部用于莫斯科方向,不会遭受斯大林格勒的后果。而隆美尔是奇兵,即使损失,也不影响大局。非洲军团本来在北非就是损失掉的。战争依然可以维持。

    按上述的分析,这是一个立于不败的方案,而且胜利的把握有75%以上。

    我称之为二战苏德战场的官渡之战。

    • 家园 巴库油田不是乌巢粮仓

      曹操可以把袁绍存放在乌巢的粮草抢走、烧毁。但是,德军不能把巴库油田整个搬回去,也毁不掉埋藏地下的油气资源。这是关键区别。因此,对巴库地区,德军只能夺取并占领。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南方集团军群必须维持一条漫长的战线,从沃罗涅日至斯大林格勒并一直延伸到里海沿岸,独立承受苏军三至四个方面军的压力,与此同时,这个目标还要求A集团军群独立解决苏联北高加索方面军,并遏制外高加索方面军。你认为南方集团军群有没有这个能力?

      为了给南方集团军群减压,中央集团军群可以转而向东,以卡赞为主要方向,歼灭或击溃沃罗涅日和西南这两个方面军后,推进到伏尔加河沿岸。

      看见没有?为了你的“乌巢”,德军可能需要临时修改中央和南方集团军群的战略任务和战役计划,换句话说,把消灭苏军、占领莫斯科、打败苏联这个核心目标临时修改为抢地盘。希特勒的如意算盘是打败苏联之后,苏联欧洲部分的地盘自然到手。你的办法好像是,占领几个主要地盘之后,苏联自然会败。遗憾,我认为相比之下,希特勒的思路更合逻辑一些,虽然迅速打败苏联这个想法本身就是不合逻辑的。

      你的赌注更大,危险也更大。是危险而不是风险,风险在形式和时间上是难以估计的、后果是难以预料的,危险是几乎一定会发生的,后果是一定不可承受的。你的“乌巢计划”的主要危险不在南方,而是在中央集团军群。当时苏军在莫斯科方向集中了主力防范中央集团军群。实际上“天王星计划”开始时,苏军同时也展开了针对中央集团军群的“土星计划”,投入的兵力比斯大林格勒方向还要多。这就是为什么B集团军群苦苦支撑的时候,曼施泰因的援军显得颇为单薄,而中央集团军群又不见动作。

      如果德军两大主力发生转向,苏军在莫斯科方向的压力立刻减轻,从苏军的角度看,斯大林格勒则不一定必守,可以腾出手来直接往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方向攻击,切断中央、南方集团军群的后路。这个局面一旦明朗,撒腿狂奔就不仅仅是A集团军群,而是整个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大部分!那么希特勒的梦想等不到45年,早在42年就会破灭了。

      • 家园 不对,彻底摧毁巴库油田地面设施即可。

        曹操也只是烧毁了乌巢粮草--他也没人手去搬运粮食的。

        一个超大型油田要恢复到最高产量,在和平时期也要不少时间。彻底摧毁开采、储藏、港口/铁路/管道转运设施后,在加上布雷,即使在和平时期要重建至少得好几年。何况战时人力物力都非常紧张,要照顾这头就会削弱那头。

        何况还可以鼓动阿塞拜疆独立,鼓起阿奸们独占石油财富的野心,为苏联恢复生产制造更多的障碍,等到巴库产能产量恢复,估计大战也该打完了。

        说到底,这就是个战术目标的问题--是满足于削弱敌人,还是想进一步直接增强自己。不同的目标,需要的代价是不一样的。不一定要追求自己达不到的目标--看看美帝在阿富汗,推翻塔利班用了不到两个月,想稳定阿富汗局势花了9年也没做到。

    • 家园 塞瓦斯托波尔是南线的棋眼

      曼施坦因前边进攻很顺利,但从1941年10月底攻击到塞瓦斯托波尔城边,鏖战到了1942年7月4日才拿下这座千年堡垒。

      塞瓦斯托波尔以一座堡垒城市牵制了几十万德军精锐主力9个月,德军为了攻克这座坚城,光是各种大口径重炮和无数的弹药消耗就大大占用了德军宝贵的资源。然而德军又不能不拿下这座城市,控制不了这座城市,苏联轰炸机就可能从塞瓦斯托波尔起飞轰炸纳粹的生命线罗马尼亚油田。

      萨瓦斯托波尔的众多要塞和堡垒,虽然最终被纳粹攻克,但拖住了德国。斯大林格勒战役也因此被推迟,大量德军的最精锐突击力量被高尔基要塞的重炮消灭,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战争的进程。

      实际上北线列宁格勒也一样,如果不是波罗的海岸边的众多海防要塞和俄罗斯海军战舰的大炮,德军也早就拿下列宁格勒了。但要塞群加上多艘战列舰的数百门大口径重炮划出的死亡火网,让德军哪怕坦克都无法攻入要塞火炮群的射程内。结果让导致德军几十万精锐也只能在要塞炮群射程外搞封锁,无法投入其他战场。

      塞瓦斯托波尔和列宁格勒一南一北,把德军大量精锐牵制在战线的2边,而为了攻坚,德军后勤还要往这2头运送更多的弹药重炮。德军在中线的兵力,补给都大大被削弱了。

      • 家园 还好啦,曼施坦因的11集团军也就两个军6个师

        事实上,11集团军正好可以用来突击格鲁吉亚。可惜后来被拆了

        • 家园 第一,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群试图解保罗斯之围时

          是被苏联的总预备队近卫第2集团军挡住的,而且只用了先头部队1,2个军就遏制了他的进攻势头。而后西南方面军攻击顿河集团军群侧翼,形成对其包围之势曼施坦因只得匆匆撤走。你要他分兵去什么地方,苏联显然有余力挡住。

          第二,崔可夫回忆红军曾有放曼施坦因进来,然后将其与保罗斯一并合围的计划,但因为斯大林怕不保险而取消了。如果曼施坦因部分或全部进来,那就不存在保不保险的问题了,而是只有这么做。西南方面军突向顿河集团军群侧后,已成包围之势。曼施坦因就是担心这个才撤退的,自己的回忆录都不否认。可见他本人并不低估连带被围歼风险。

          第三,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希特勒把高加索方向的A集团军群撤了出来,很明显他担心的也是后路问题,因此严令保罗斯坚守而不得突围。否则你可以看地图,保罗斯只要溃逃,就算逃掉了,到罗斯托夫德军没有防线可以依托,A集团军群后路将被彻底切断。对了,A集团军群当时已经在高加索,这个你也知道。他们都打不到巴库去,为什么你认为德国的少部分奇兵能打过去。除非你认为德军主力收缩去进攻其他什么地方,能把苏联的注意力吸引过去,放松警惕。但这个毕竟要苏联上当才行。别的不说按你的计划,隆美尔或者其他德军部队在黑海对岸一集结,看看地图,除了格鲁吉亚有其他地方可去不?怎么能不引起苏联警惕。

          • 家园 另外,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群和11集团军完全是不相干的

            两支部队

          • 家园 我的计划说得很清楚了,就是为了避免斯大林格勒的悲剧

            将A集团军群解放出来,重新组成南方集团军群。这样,苏联就要担心南方集团军群从我若涅日北上包抄莫斯科后路了。

            你怎么还滔滔不绝呢?莫名其妙。A集团军群当时是在高加索山脉北面的卡尔梅克草原。我的计划是在高加索难免的格鲁吉亚。完全不相干的。

            08年格俄冲突的时候,你看看俄罗斯横扫格鲁吉亚才用了多少部队?一个加强团而已。

            • 家园 这个你要从苏德战前的态势看了

              苏德开战前,虽然苏联对德国的战争意图有所低估,但边境上集结了350万德军,总是不会不防范的,而且防范的重点,和后来德军突击的重点莫斯科方向不同,在南方。可见苏联一开始就在重点防范德国去南方攫取苏联的资源。你想突击巴库,恐怕躲不过苏联的防范。这是第一。

              第二,德军重兵去莫斯科,这个提议早有,但不说别的西南方向的苏军可以从侧后威胁德军后路,可以直接调过来参战。41年下半年德军突袭苏联时,最初有四个装甲集团,北边一个,中间莫斯科方向两个,南方一个。只有中间进展顺利,结果成了孤军深入态势。霍特北上和古德里安南下,都是为了帮助北南两方面取得进展,保证攻势平衡。这种两肋插刀的日子德军显然是不乐意过的。当初一帆风顺的时候都不乐意过,到42年态势变成胶着状态,你要德军放弃侧翼猛攻莫斯科,恐怕更没这个胆量。

              另外,莫斯科方向的苏军在41年底已经补充了30个师,33个旅,并在41年底发动过一轮反攻。而中央集团军群当时一个师都未能补充。即使42年夏天德军抽调重兵去莫斯科,苏军自保恐怕是没问题的。能吸引多少苏军去莫斯科方向并忽略其他方向,值得怀疑。

              • 家园 战争就是冒险,如果收益能够大于风险

                那么冒险就是几乎是必然的。十全十美,万无一失的军事计划最后一定是满盘皆输。

                南方集群整体北上当然会暴露侧翼,但迂回包围又有哪个不暴露侧翼呢?这个风险是必然存在的。但为了取得合围的战果,这个风险就值得。这也是古德里安和希特勒的分歧所在。

                42年会攻莫斯科的时候,苏联的西南方面军和男方面军已经在哈尔科夫会战中被彻底打垮。南部战线事实上已经解决。

                这个时候是全军突击,发起莫斯科会战的最有利时机。这个时机不抓住,那么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军事家,顶顶要紧的就是抓住时机了。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 家园 避免了斯大林格勒,也不过打成莫斯科会战。

              莫斯科不会比斯大林格勒更容易,除非斯大林听到第一颗掉到克里姆林宫的炮弹就立刻投降了。或者400万苏军都在莫斯科被围后,就地观望等六个月,等着莫斯科城陷。孤立无援的柏林都打了一个半月。莫斯科不会比柏林更好打。南北两路苏军劫后配合西路的西伯利亚军三面夹击,莫斯科中心开花。恐怕1942年,二战就结束了。

    • 家园 宋宜昌说过

      苏俄是两个心脏一个大脑,巴巴罗萨既没有摧毁心脏更没有摧毁大脑,因此只能拼综合国力和消耗,德国失败是必然。在好的战术和战略也弥补不了国力上的差距。

      • 家园 德国应该以歼灭苏联有生力量为目标

        苏联41-42年间一直急于反攻,德军应该利用苏军的盲动连续打野战包饺子,就像哈尔科夫那样,而不是执着于攻城。1942年的南线如果是以再消灭苏军野战兵团为目的,而不是去打斯大林格勒,那即使不能在43年赢得战争,苏联也没有力量进行反攻。德国人似乎认为,如果打下了斯大林格勒,如果打下了列宁格勒,如果打下了莫斯科,苏联就会怎样怎样。事实上,斯大林就是丢了这三座城市,还是会继续打下去,难道他会不如法国的戴高乐,中国的常凯申吗?但陆战是需要人的,如果苏联在42-43年再损失一两百万军队,斯大林即使还能生产出来坦克和飞机也没有人操纵指挥了。

        • 家园 这个要求太高,希特勒和斯大林都命令过军队死守以至被围歼。

          但不下死命令死守,军队后撤混乱导致一溃千里,失地失人的最差结果,光枪毙主帅是拿不回失地,也招不回俘虏,溃兵的。其实就是囚徒困境,死守是最不坏的决定。后撤可能保持有生力量,也可能败军溃散。那死守最好当然是等到援兵,反攻,最差也能拖延敌人进攻步伐。所谓空间换取时间,其实就是用留守和敌后军队的命换取后方军队的集结和反攻。苏军前期的溃败表现,当然可以归到斯大林的大清洗。但后期德苏相持阶段,甚至反攻阶段,苏军都没表现出灵活主动的运动战,敌后作战水平。没有理由相信,苏军的军团后撤,运动,持续作战能力在一年里就迅速提高到不在乎一城一池得失的水平。

          其实苏军缓过劲来,正常的参谋作战都不会不留预备队和多道防御阵地的全面进攻或者一线防御。只要苏军适应了德军的三板斧,德军的战术胜利就很难变成战略优势。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拚国力,德国是拼不过苏联的。最后的库尔斯克战役只是战场上把这个弱点集中表现出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