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改善交通的几个招数 -- 陈王奋起

共:💬33 🌺75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讨论】改善交通的几个招数

    上海的城区面积比深圳大得多,目测2~3倍,但机动车拥有数却不及深圳, 本不该如此拥堵; 另一方面,上海90%的时间和90%的空间也不堵车,上海的拥堵仅仅是局部的,间隙性的。因此完全可以采取措施,彻底解决交通问题。

    1. 改建现行道路,在路口牺牲部分绿化和行人道路,扩建25米长右转通道; 以平均单段路400米计算,25米大概增加了12%的道路面积, 但右转车不需要再等,大概增加了30%的通行能力;

    2. 动态调整拥堵道路口周边路口的红绿灯,加大扩散速度;

    3. 吸引车流走小路。 利用现行的拍照监控系统,每天给路过二级三级道路的抽奖, 每天10个, 最高奖10万,最低5000。中奖者过去3个月不得有违章记录;

    4. 对严重拥堵路段加大监控和惩罚力度。 我个人观察,因为违章,实际上拥堵路口的通行能力下降了一半;

    以上四招,第一条花费多点,其他的基本不要什么钱,总计10亿人民币搞定。整体道路通行能力增长至少50%。

    其中第一个念头,萌生很久了。路堵都是堵在路口,因此修很宽的路实际上效率不高,我们只需要修宽路口。 这个想法有了十年了,看到捷安特自行车的钢管宣传萌生的念头。这个是借鉴自行车厚变钢管的原理, 在需要宽的地方宽。

    后来到美帝一看,人家的城市到处是这样的设计。回来看深圳和上海的设计,哪怕是新城区,也没有吸取教训。

    具体操作和资金需求:

    1.500个路口的25米路段扩建右转车道,20万一个路口,1亿;

    2.每年提供4000万奖励走二级三级道路的车子,8亿基金的投资收益;

    3.在500个交通繁忙的路段增加摄像头, 5000万;

    4.改善交通堵塞路口的次级路口红灯智能控制模式, 5000万;

    这样一共需要10亿,实际上只花了2亿,8亿作为永久基金鼓励司机走非干道。充分利用90%的道路。

    • 家园 现在拥堵的路口修好了,原来不拥堵的路口反而会拥堵起来?

      把所有节点全打通,投资就要上去了。设计通行能力不是没有根据的。还有比如说小路,本身的容量就小。

      不削减总流量,很可能就是这么个结局,修不胜修,意义不大。

      • 家园 数学问题,把道路拓宽一倍是不是车流量也提高一倍

        这在最简单的模型里是正确的。但现实中的车流问题是交通瓶颈不是道路不能容纳车量的问题。多一条车道,车流速度并不会提高多少。以前要5公里时速右转的,多了右转道还是要5公里时速右转。不会升到10公里。要上到10公里时速,行人被撞飞的可能就不只提高一倍了。要上到15,20,斑马线就和生死线差不多了。车道多其实只是提供更多缓存,减少聪明人最后一秒才减速挤进右道对中间道的车速影响。穿马路的行人才是最大的车流瓶颈。现有道路要提速,把人流,车流分隔的立交桥作为最常见的选项,当然不是拍脑门拍出来的。

        • 家园 只有假设其他部分通行能力富裕,扩拥堵路口才有效果。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三峡水库把水挡住了, 下游不发水灾,三峡畅通了,下游就发水灾了,坚持一路修下去,投资需要上一个数量级才行。所以绝不仅是拥堵路口的问题。

    • 家园 政府只管基本面

      在资源上不支持小车,保住两个基本面:

      一、公交,设专用公交车道,或象杭州加隔离外车不可入内,或象成都公交车上设摄像头拍到就罚

      二、设置自行车道、自行车停车场,鼓励市区短途是用自行车

      小车么,土地就那么多,道路就那么多,你想挤就去挤,“市场化”,政府在有富余资源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多修路,但不保底

    • 家园 忧国忧民,花之
    • 家园 给您提三条补充,

      都是针对第一条的。

      第一是老城改造与新城扩建,要多采用“家乐福”(大转盘)。大转盘的效率,不会比红绿灯低,不会比单设右转通道低。而且可以形成广场文化。参见大连老城区,当年俄国人请法国人做的规划。

      第二,使用单向路,尤其是使用只允许右转的单向路。表面上看,有时一个左转就可以到达,结果却得绕一口字型;但其实从效率到成本,都会得到优化。

      第三是引入数理优化。当年有很多人对数理优化的作用存疑;大连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曾对大连的交道道路进行过系统性优化,口碑甚好(广告),“十年不堵”。在哪里开设新路,在哪里设转盘,在哪里设红绿灯,新路建城后会不会将老路的拥堵转移到新路,等等等,与其拍脑门,不如有一个可追溯、可调整、可扩展、可持续升级的模型来指导。

    • 家园 上海和深圳的主要差别就是老城区的大小与改造的成本

      上海的老城区相对很大,道路极窄,全国来说都是最窄的,没有之一。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上海商业异常繁荣,每条街道的拓宽费用都是市政无法承担的。这种拓宽成本还逐年递增,最终形成这样越来越堵,却越来越不能动的局面。而且越是路口越是黄金地段,那四角的楼面不是金子铸就的也差不多少。除非市政府涉及到整个城市形象或者其它根本利害的大项目,绝不敢轻易拆迁改造。深圳当然没有这种包袱。

      其实比起临街商铺的繁荣光鲜,一墙之隔的里弄就有很多低矮破旧的石窟门老房子,这些倒是迫切需要改造。不信你往浦西高楼大厦不临街的窗户外面看看,是不是这个样子。但是这种改造无法盈利,也不会直接影响城市形象,以市场经济见长的上海人就不暇一顾了。

      关键词(Tags): #杂谈
    • 家园 又一个吃着地沟油,

      操着中南海的心的

    • 家园 改善交通靠公共交通

      指望给那些私家车修路,修的再宽也堵。中国人开上车没几年,素质差,再加上传统中缺少公德约束,更是差上加烂。至少得死7~8代人才能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出行环境。

      现在的马路,60%~80的路面都给机动车了,这是不合理的,明摆的谁有钱谁拥有更多资源。应该确保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的空间。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工具,全城画设公交专用线。让私家车就那么堵在那里,直到大部分人选择公交出行。

      PS:我也是开车的,我厌恶绝大部分开车的人。

      通宝推:牛栏山二锅头,
      • 家园 说的是。车很便宜,但道路和停车场地是稀缺资源

        应该按奢侈品对待私家车,或者可以把税加在油里面,油价涨个10倍20倍之类的,让开私车出行真正变成很奢侈的事,把收上来的钱投入公共交通,让人人都爱坐公共交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