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老子观天下 -- 兴安岭南

共:💬13 🌺41 🌵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原创】老子观天下

    我们家在县里不算旺族,也是大家,老爷子是长子长孙,在过去应该是家长了,现在没有那么多老规距了,但家族里的人仍然敬重他,老爷子上面有五个姐,下面一弟一妹,大姐、二姐、三姐家的外甥没比老爷子小几岁,从年纪上看算同辈的人,小时候也常在一起玩,现在多数也退休了,不过,见到老爷子还是恭恭敬敬地喊大舅,我爷爷过世后,老爷子叹道:这一家子的人,天南地北的,再聚到一起不易了。现在看来,没那么悲观,家里的红白事还是要请老爷子到场,大事还是要老爷子拿拿主意。老爷子自己也讲,那些老规矩他也记不大清,早前,他虽然辈份大,但年纪小,很多的事还得问大姐才清楚。

    再有,老爷子书念得好,早早就到外地读书了,家里的事他参与的也不多。

    我大姑、二姑、三姑都没读过书,一是家里人口多,读不起,二是女孩子那时也没必要读,后来四姑和五姑喊着也想读书,家里人就说等老爷子够上学的年龄时,和老爷子一起读吧,老爷子书念得好,四姑和五姑念得也很好,不过,四姑和五姑经常会耽误课程,或是家里有事,或是家里没钱供不上了,有时,一个学期都没书读,这算是这样,四姑在复学的时候仍然要考全班第一的,后来四姑五姑读了中专,早早地毕业上班了,等老爷子考上大学时,去省城读书,供老爷子读书的就是在外地工作的这几个姑姑们,老爷子是文革前的正式的大学生,快毕业时赶上了文革,结果大学就读了五年,毕业后就分回了县里,筹建县里的化肥厂。

    当时,县里的大学生没有几个,老爷子的工资很快就和县长一样高了,他是县里第一个副总工程师,一直到改革开放前,老爷子的工资都比县长高。当然,这只是一个数字,家里的条件要差得多了,一是老爷子为人耿直,后期管几个亿的工程,也没想过自己发家致富,二是家里的兄弟姐妹多,都要帮衬。

    我们家在土改时划的是富农,因为家里有地,家里在早前也出过读书人,我三爷当时是县里少有的几个高中生,国人讲耕读传家,家里应该是有一些老书,有一点读书的气氛。

    当然,老爷子受到的是新式教育,读的是工科,国学对老爷子算是比较久远的记忆。退休后,老爷子没事做了,国学的根基就开始萌芽了,这才发现,老爷子的毛笔字写得很好,他自己也搞不清是什么时候练的,二胡也没学过,不过,操起来几个月就有模有样了,《论语》、《老子》读起来都是似曾相识的,退休到现在有十几年了,市面上所谓的国学大家,在老爷子这也不过如此。

    老爷子的工科底子,加上国学的基因,常常让我们晚辈大开眼界,老爷子对《老子》读得更深入一些,有很多东西真的有必要记录下来,本文就是与老爷子聊国学的收获,只要是老爷子的老学。

    通宝推:脊梁硬,
    • 家园 绝智弃辨 —— 知识越多越反动

      太祖有一句话,有一段时间被广泛引用:知识越多越反动,一般解读为太祖对知识分子阶层的不信任。

      很明显,这句话是反智的,以太祖的智慧不应该说出这样的话来,实则这句话还有一个前提被有意无意地乎略了,其原话是:“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如此看来,太祖此言涉及的不是学术问题,主要是政治问题。

      太祖的这个观点大体上可以归于法家,由此也可以看出,太祖对始皇的态度,与郭等人不同,对始皇的功绩是以肯定为主的。法家也有一句话:儒以文乱法。神似啊。

      法家与老子脱不了干系,韩非既是荀子的学生,也是《老子》的学生,这个法家大宗师的学术背景真的让人眼花,学于儒家,长于道家,成于法家。

      《老子》中也有一章,争议不断:

      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巧棄利,盜賊亡有。絕伪棄慮,民復季子。三言以爲辨,不足,或命之,或呼屬。視素保朴,少私寡欲。

    • 家园 治大国如亨小鲜 —— 行事的三重境界

      “治大国若亨小鲜”——和鱼有关的四重境界

      负一重境界 —— 不胜其烦,鸡飞狗跳。

      用韩非的话讲,“数挠之”的多动症患者,哺乳动物一生的心跳总数是一个加权常数,大约是7.3亿次左右,跳得越快、死得越早,老鼠的心跳一分钟约为 400~500次,人类约为70次,而大象则只有几十次。

      都在忙着求生,都在忙着作死。

      第一重境界 —— 治大国若烹小鲜。

      《王弼注老》所谓:不扰也,躁则多害,静则全真,故其国弥大,而其主弥静,然后乃能广得众心矣。

      大意就是:不作就不会死。

      第二重境界 —— 治大国若享小鲜。

      老爷子讲:鱼美刺多,吃得下的,是了解麻烦、能胜其烦的人;享小鲜吗,那是吃得美的人,是搞懂了“不善人者,善人之资”的人,连麻烦都没得有了,还有什么搞头。

      大意就是:会作怎么会死。

      第三重境界 —— 德交归焉。

      用庄子的话讲:切中肯綮,游刃有余。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 家园 治大国如烹小鲜 —— 鱼要怎么吃?

      上文“豹子头”兄已经给出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通行解 —— 小鱼鲜美,但肉质松软,煎也好、煮也罢,都不能乱翻腾,“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韩非。表达的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老爷子想给本章一个全新的解法:治大国若享小鲜,吃鱼的学问。

      ——汉帛版 乙本

      治大国若享小鲜。

      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

      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为什么是“享小鲜” —— 小鲜肉美、而刺多,欲享其肉,必去其刺。吃鱼时常有人被刺到,而不胜其烦。

      小鲜没有刺就好了,生活工作中没有麻烦就好了,大国没有乱臣就好了。我们无法把天下的小鲜之刺都去完,以供人舒服地享用,我们也无法把天下的乱臣都杀光,以使我们平天下得大治。

      也就是讲,鱼肉的鲜美与多刺是伴生,我们生活工作中有价值的东西与困难必然也是相联系的,可能有麻烦小待遇高的工作,但都是“某二代”的权利,草根就不要想了,习老大也讲:美好的生活是需要辛勤劳动的。

      换一句话就是,有多大的收获,就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人间正道是沧桑!

      想做事就不要怕麻烦,想吃鱼就不要嫌有刺,老总用人就是为了解决麻烦的,没麻烦了,你也就快失业了。

      生活也好,工作也罢,真的没有小资们想得那么从容,应有的态度是小心谨慎、如履薄冰。

    • 家园 “治大国如烹小鲜”其含义非常清楚

      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治大国就好像煮小鱼,不要经常翻动,因为煮的时候如果翻来翻去的话,小鱼就会烂了散了,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治理国家不要瞎折腾”。这个理解非常形象地体现了老子学说“贵柔”“主静”“倡无为”的思想。

      而如果象您所主张的“治大国若小鲜”,这个意思大概就是“治大国就是小菜一碟,piece of cake”了吧。后世注解过此句的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清世祖等等帝王恐怕会是满脸的苦笑了。

      另外,从文字来讲,《韩非子·解老》篇:“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这里韩非子的语义很明确地表明了此句中的“亨”通“烹”而不通“享”。因为韩非子的年代早于马王堆的年代,所以马王堆汉帛中用“亨”字从逻辑上进一步证明了此处“亨”“烹”相通,而不是其他。

    • 家园 治大国如享小鲜——做鱼的没有吃鱼的高明

      近来,老子的“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知名度很高,习总引用过,再早前,老美的里根也引用过,讲得是老子的“无为而治”,不过,气度不凡,透着执政者的从容、自信。

      不过,在老爷子看来,这句话在老子之后,就没几个人真正地读懂过,老爷子的原话是:做鱼的没有吃鱼的高明。

      一则,老子是在周的京城做官,历来史官是世袭世禄的,老子的家族在当时应该很显赫,做鱼的可能性并不大,吃鱼倒是家常便饭;

      二则,做过官的人心里都清楚,小心谨慎、如履薄冰是真的,远没有那么从容,人间正道是沧桑,永远都不会变的。

      三则,只看这一句还好,如果从全章来看,烹小鱼是解不通的,历来各家在解这一章时,都很别扭,很牵强,上下文很难自圆其说,都要做很多引申,就是为了牵就这看起来很高明的一句,全章都解乱了。

      • 家园 治大国如烹小鲜 —— “亨”要怎么解?

        现行版本中,一直是“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过,七十年代马王堆出土的汉帛中有两部《老子》甲本和乙本,在甲本中此处缺损了,乙本中本句是:“治大国若亨小鲜”,其实在敦煌本中也出现过“亨小鲜”,一直以来都认为“亨”与“烹”是通假字。

        老爷子并不那认为,他认为有比“烹”更有说服力的解释,如果我们查“亨”的甲骨文与金文,再查一下“享”就会发现,这两个字的字源是同一个字,也就是说在春秋时期,文字还没有统一的时代,“亨”与“享”差不多是一个字,其形象是与祭祀有关,是供奉祭品于祖先,一义是供祖先享用,另一义是祖先享用后保后人亨通,这两个义项同时存在。

        老爷子讲,“亨”不存在什么通假,其本身就有“享”的义项,现在,享、亨两个字义项与字形分离了,直接写成“享”就可以了,此句就是“治大国若享小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