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年味淡了的背后 -- 逐日夸父

共:💬10 🌺9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原创】年味淡了的背后

    年味淡了,许多人,包括我本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连电视广告都说“没有年味怎么办?”。我想年味淡了首先与我们现今的物质生活丰富有关。小时候,我们一年都穿不上新衣服,只有在大年初一才能穿上崭新的衣服,穿上新衣服后,会高高兴兴地跑到邻居家去逛一圈,炫一炫。除了衣服之外,平常很难吃到的肉、鸡此类的食物也只有在过年时候才会痛痛快快地吃上几顿。在老家的农村,以前每家每户在农历冬月,会宰一头大肥猪,留着过年之用,对于我们小孩来说,猪临死前的嚎叫声在村庄里开始此起彼伏地回响的时候,就意味着进入过年时节了。

    而如今,衣服和肉食对于人们来说,已不是一个事了,统计局的数据都显示,服装和食物所占的消费比重已经下降到不足40%。

    生活的改善是年味淡了一个因素,这个因素也许不是主要的。我想,年味淡了的深层次的背后,是我们社会形态的变化,拽一点的说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们传统的乡土社会正在消失。因为,我们记忆中的年味除了与物质有关外,还需要气氛来衬托,而这种气氛是乡土社会独有的。

    “你们很多人也许这一辈子也走不出这个县”,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我的初中语文老师课堂上说过的一句话,生活至今,我经历了很多老师,老师们说过的话,只有这一句话我记忆犹深。

    初中语文老师的这句话反映了乡土社会最为显著的特征,即“死徙不离乡”。我们传统的乡土社会中,乡村里的人口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除了战争、饥荒等少数原因外,不太会有太大的变动。人们的婚嫁姻亲关系基本上也局限在一个县里面,大多数姻亲关系发生在同乡和邻乡之间。这样的社会形态在我们国家长期存在,就我个人而言,我一直到高中二年级才暂时走出我所在的县,我的一个堂姐嫁到80公里外的地方,当时的乡邻都不解,都纳闷我的伯父为什么将女儿嫁得这么远。

    这是农村的情况,城市里我不了解,估计和农村也差不多。建国后,城市里的一个国有企业和机关就是一个小社会,企业自建社区,社区里面有幼儿园、小学,工厂的工人基本上都是父子相继。总的说来,人员的流动性很小。农村里的人们是附着在土地上,城市里的人们是附着于工厂。

    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每个人都是在邻居眼中看着长大的。熟人社会,再见上物质尚不丰富,使得一个小社会里面的人们之间形成了守望相助的特殊关系,当然邻里之间难免有磕磕碰碰。就像我幼时,如果放学回家,我的父母外出不在家,我从来不担心午饭的问题,直接就到邻居家里吃。邻居有事外出,可以将几个月大的小孩放在我家一整天。

    在这样的社会,人们在春节里总是很热闹,相互之间的走动很频繁,而这也许是记忆中的年味来源。

    我的语文老师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也许没有想到,没过几年,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化快速发展,使得农村的孩子除了上大学之外,多了一条走出老家,看外面世界的途径。城市里,国有企业破产倒闭,工人铁饭碗被打破,再过几年,国有企业的居住区被推倒,建起了一栋栋的高楼。城市面积急剧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口涌进城市。旧的社会圈子被打破,人们的生活不再附着于任何东西。城市生活日益成为主要的社会形态。

    城市社会本质上是一个陌生的社会,人们相互之间很难知根知底,邻里之间的来往稀少。现今的农村也是如此,村庄里的人口越来越少,邻里之间的关系也不如以往那么紧密,毕竟邻里之间现在也不经常见面。这样的社会无法提供我们记忆中的年味。

    年味虽然淡了,但我们国人仍然坚持对年味的追求。城市化的进程虽然很快,但统计数字的后面是2亿多常年居住在城市的农民工,城市化没有为这个群体提供足够的住房和相应的公共服务。所以,虽然每年回家的路非常艰辛,但他们依然每年走上回家的路,毕竟家才能提供淡了的年味。

    对于这样的转变,我是带着点伤感,积极地看待。年味只是记忆,不同年代的人群对于年味有不同的记忆。只是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大转折的时代,对于时代转折带来的记忆差异有着更深的感觉。

    通宝推:唐家山,老光,江南水,
    • 家园 中国家庭结构逐渐改变了

      关于年味淡了我发过一篇微博,字数限制就没多说。现在过了时间点也不想多说了,复制过来吧

      ---------------

      朋友圈普遍在说年味淡了。其实这和是否放鞭炮无关,和手机红包也无关,这是爷爷奶奶那一辈人逐渐故去之后,一个几十口人以仍在世长辈为依托的大家庭向着计划生育后的三口之家过渡的自然反映。家庭这个单位,在中国,逐渐开始变小了

      ----------------

    • 家园 向上一个台阶迈进的难度大大超过以前的进步

      按照现在9成以上中国家庭的经济状况,全年都像过年一样大吃大喝,买新衣服新鞋,已经不是问题,大吃大喝,买新衣服新鞋。这大概就是改开前中国人过年物质享受的全部内容了。幸福就是偶尔享受一下平时不那么容易到手的东西,按这个定义,现在过年再找幸福感肯定是有难度了。

      按照欧美国家给我们树立的生活方式榜样,升级版过年的方式就该是举家度假了,实现这个目标的跨度远远超过过年大吃大喝,买新衣服新鞋,现阶段,中国人一家能在财力上轻松的每年举家出远门度假一次(上海人一家子开车到昆山和北京人跑天津玩不够这个标准)的相对比例还是非常少,更不要说举家出国旅游。实现这个层次的过年,需要每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大幅提高,国家公共设施的进一步完善。这些进步,即使是在不走弯路的情况下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 家园 小孩子的好多期盼都要到过年时才能实现...

      大人也忙好多是要到过年时才能歇下来...

      过年是最放松的时候...这家那家乱窜...口袋里有放不完的炮...手里拿着草纸卷的捻子...不时地吹吹...火别灭了...其实只有几分钱的炮...

      小有小的期盼大有大的期盼...

      俺现在的期盼就是物流或快递马上上班...把俺买的几棵黑松刺柏发过来...

      年味是淡了...但平时的日子丰富得多了...

      村里的村民说...这年没啥过头...天天过年...

      • 家园 现在窜不起来了

        这次过年回家,庄上冷冷清清的,有将近一半的人家都搬走了。基本上都搬到集镇上了。今年也许是我在老屋过的最后一个年了,父母也在集镇上买了房了。

        • 家园 将老屋拍几张照片留存着...不时的看看...

          08年我回乡看到当年住过的土屋已坍塌...长满的草里还有一米多高的土墙...屋中间长出一棵2米多高的小树...心里别提那滋味了...

          无锡我出生那房子是部队的有卫兵进不去...就坐在马路对面路牙石上看了一下午...南京那房子倚在大门口看到那家人在里面活动...后来再去那地儿已拆了盖的新楼...有一次摩驴去到几百公里以外...专门绕道一乡找那住过的房子...老父亲曾在那干过10个月的书记(我跟着在那上了10个月的乡小学三年级...房子已荡然无存...找到了小水库...坐在那堤上看着水...想着就在这学会的游泳...记得一同学的名字...问起来在县里也已退休了...现在换的地儿多了...再没有那种愿望去看看...只因为思念的地方是我成长的地方...

          关键词(Tags): #过去和现在
    • 家园 年味淡了,说点过年的坏话。

      坏话之前,先对楼主的看法表示同意。

      年味淡了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从农业社会过渡到了工业社会(以撤销农业税为标志)。在农业社会,年味最浓:辛苦了一年,吃喝玩乐全攒在了过年这几天。到了工业社会,生活的改善、双休日、节假日制度,让人们可以经常做以前过年才能做的事情。

      在这三十年的逐渐过渡中,我感觉年味越来越淡。

      --------------------坏话的分割线--------------

      首先,过年的时间不对。虽然已经立春,在北方仍然是在冰天雪地中过年,在室外、出行等都穿着厚厚的棉服、脸耳冻的红红的,一点不好玩。所以,我喜欢国庆节。

      其次,还是时间不对。一般过年都是在公历2月份,过完元宵节差不多2月份的时间折腾完了。旧历新年和公历新年差了2月,这和我国的许多大的政治、经济行为都不太匹配。比如,会计年度、预算都是在每年的12月31为准;每年两会都要等到3月才开.....

      • 家园 冬季过年的原因

        古今中外,大凡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都在冬季,这和农业社会相关,不冷的时候要生产,没有功夫。只要天寒地冻,什么都干不成了,就过年欢庆吧。

    • 家园 物质丰富了很多,娱乐丰富了很多

      过年就不同了很多。整个社会信息交流都变化了很多,过年的感受当然也跟着变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