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阳虎先生二三事 -- 潇水

共:💬15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阳虎先生二三事

    阳虎先生二三事:

    据《韩非子》记载,有一次,阳虎和赵简子闲聊。阳虎不无伤感地说:“臣在鲁国,培养了三个人(树三人),这哥仨都当到了令尹这样的大官。可是,等我抵罪倒霉的时候,他们三个都带头搜捕我。后来我去了齐国,荐举了三个人,一个当了齐景公的跟班,一个当了县令,一个成了军官。可是,等我得罪的时候,这三个人都不搭救:跟班挡着不让我去找国君说理求情,那个县令反倒还一度捆了我。我逃脱以后,军官则一直把我苦苦追赶到边境才罢休。看来,我阳虎真是非常不善于‘树人’(培养人)啊!”

    赵简子听后说,哈哈大笑,笑得俯下身去:“君子培养人才,一定要事先选择对象,是跟自己一条心的,然后再精心培养才对。栽培人,就像种树。种的是橘子柚子,则收获甘甜;种的是荆棘,最后自己挨扎。”

    这个故事该怎么看待呢?古往今来的读者,无不推崇赵简子而嗤笑阳虎。其实非也,这是误读了韩非子的原意。

    韩非子是赞同阳虎而鄙薄赵简子的。阳虎推荐和栽培的人才,最后都不附阳虎私人为党,而专为国家效力;赵简子则惟独栽培对自己私家势力有益的犬马。阳虎推荐栽培的人,最后却肯奉国君的命令来追拿阳虎,公而无私,作到这样的推荐人的效果尺度(所荐之人奉公而不营报私恩),古来并无几人!

    真正的“树人”――为国家育人,应当向阳虎这样。今夕之士大夫不可不察也。

    所推荐的人,最终也要向阳虎所推荐的人那样:公,而不是结营帮派在推荐者的身边。

    在《韩非子》一书接下来的一段里,韩非子也表扬了赵武。就是那个赵氏孤儿。赵武推荐的人,合计四十六个。等到赵武死的时候,这些人“各就宾位,并无私德”――他们各司其职,互相不联络感情,互相不结党成帮。

    接着,韩非子又表扬了“解狐”。解狐推荐了一个自己的仇人去做官,仇人连忙跑来感谢。解狐引弓而射之,说我推荐你,是看你能胜任该公事,并不是意味着释去私怨而与你结好。

    阳虎、赵武、解狐,可谓善“树人”的最高典范,故相继列在《韩非子》一书中,连贯“遭到”表扬。其中阳虎所“树”者,功最大。所“树”者与阳虎之间,其私恩不害公义,事迹也最冲突可贵!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事情可能没这么简单

      我想那几个人未必就是出于国家利益而大义灭亲,而很有可能是为了脱离嫌疑,而表现的特别积极,拿以前的老上司来邀功(反正老上司也失势了,没什么利用价值了)

      而且,臣子与国君的斗争当中,难道对的就一定是国君,错的就是臣子?如果那三个人帮助阳虎,就是助纣为虐,死不改悔;帮助国君,就是大义灭亲。韩非子还是有点书生意气了,实际情况要复杂的多。

      历史上学生暗算老师,门人暗算主人的例子多了,是不是都要归结为“替国家效力”?

      韩非子至少应该先把那几个叛徒的背景分析清楚,再来下这个结论。

      • 家园 呵呵

        韩非子把阳虎故事和赵武、解狐故事连续排列,就是因为在他看来(也许是经过分析了)性质接近。以赵武、解狐事例推阳虎,可知阳虎荐举的人也应该是“替国家效力”的。

        如果真如高兄所说,阳虎的门人是出于私利而攻阳虎而非出于国家国君之公义,那这个故事应该放在韩非子别的论“主仆之忠与叛”的篇章里去用。

        总之,阳虎荐举的人的攻阳虎行为,看你是小人之心度之,还是君子心揣之了。

        其实“历史上学生暗算老师,门人暗算主人的例子”并不多,特别是先秦时代。当时特别强调主仆隶属关系,门人必须委质给主子。否则,当不为世情所容。你看,孔子的门人有几个造孔子反的呢?

        是到了战国时代,门人才开始游移不定,譬如廉颇失势,门客就全跑了,得势了,又全回来。

        战国时代,随着布衣从政等入仕手段和官僚市场的开放,人员游动性加强,主仆隶属关系也不再稳固。

        但阳虎所在的春秋时代,家族和主仆仍然是构成官场的主体构架,对隶属关系非常强调。门人攻主子,并不是常见的。子路也是死在对主子的效忠上。“为了脱离嫌疑,而表现的特别积极,拿以前的老上司来邀功”这种事在后代也许司空见惯,但春秋时代,“世风”还没有那么差。一旦“委质”事主,就是终身稳固性的。所以,阳虎才会为自己所树之人却反他,捉拿他,视作大奇怪。若是世风如此,当无甚奇怪。

        • 呵呵
          家园 其实,重要点不在于此

          我写这个帖子,重要点不在于那几个门人是出于明哲保身而攻击阳虎还是出于替国君效力。

          我说的重点是,阳虎并没有和他推荐的人结成死党。这正是赵武、解狐与阳虎在荐人方面的共同特点,也是韩非子把他们写在一起的理由,也是我觉得阳虎行为值得一提的原因。

          另外,什么叫结党。如果阳虎和他的门人结成一党,那么危难来的时候,那些人不会立刻就发水的。否则那还叫结党吗?即便叫结党,那也是不成功的结党。

          所谓结党,就是一抓一串。

          那些人个个都争先恐后抓阳虎,显然他们事前并没有结成死党。如果阳虎跟他们处心积虑拉关系,结成私党,当阳虎出现点危难,这帮人即便不能来帮,也不至于主动来攻。而且须知,政坛沉浮是自然和频繁的,主子出点事,就不帮他了,立刻攻之,那是蠢蛋啊。

          譬如 魏忠贤,他把自己的党人安排在政府要枢,后来他事发,他所有党人全被扫出去了。魏忠贤和这帮人之间,是典型的党人。

          而阳虎事发败逃后,鲁昭公和齐景公都没有把阳虎荐举的那些人从干部枢纽岗位上摘下去,就也说明没有把他们当成阳虎私党对待。否则,若是阳虎私党,即便有主动攻抓阳虎的“立功”表现,也得失势下台。但从阳虎的话中看,鲁国的三个令尹,是一直在赵简子聊天时候,仍在职的感觉的。

          • 家园 总之

            纵观古往今来的历史,没有哪个大官失势,他的党人靠着群起而攻之就能希求幸免处罚的。这种作法第一不符合春秋时代人的风尚和价值观,而且第二也并不会有效,所以也不至于如此实行。

            任何大官失势,他的党人中积极主动检举他的都是少数,更多是等着挨整。有树倒猢狲散之说,没有猢狲皆反之说。像阳虎这样,他推荐的六个顶级官员在他触罪后都纷纷反了,追拿他,更只能从这些人素来忠于国君,至少是素来没有和阳虎结成死党、私党来理解和解释。

            完。

            • 总之
              家园 墙倒众人推的例子多了

              历史上这种事就很多,比如李卫对吕留良家属的追捕,岳飞的一个幕僚为了讨好秦桧居然要求把“岳州”改名。

              “任何大官失势,他的党人中积极主动检举他的都是少数,更多是等着挨整。”这种话太绝对了,他的党人不是不想倒打一钯,而是当权者根本不给他们这个机会。

              再回到先秦时代,你说先秦门人出卖主人的事很少,那为什么阳虎当权的时候,他的门人不敢和他作对,偏偏阳虎失势了,这些家伙反而考虑起国家利益来了?

              某某大官失势,手下门客纷纷做鸟兽散甚至改换门庭(所谓改换门庭,其实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背叛),这种现象即使在先秦时期也不少见。再看原文:“等我抵罪倒霉的时候,他们三个都带头搜捕我。”带头两个字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吧。如果不是为了脱罪,有必要这么积极吗?或者说,对于其他触犯了国法的犯人,这三个家伙也是这样冲锋在前吗?

              还有在齐国的那三个,那个跟班是不是对每个想辩白的大臣都进行挡驾,那个县令是不是把每个犯人都捆成粽子以防止逃跑,那个军官是不是对每个逃犯都穷追不舍?如果是,那还说明他们是尽忠职守的好官,如果不是,谁知道他们是不是仅针对阳虎个人?如果他们真的如此正直,估计当年也根本不会走阳虎的后门。

      • 家园 呵呵,高兄此言深得我心

        春秋时期并不是法家时代,那几个家伙估计更可能是通过当污点证人来自保呢,否则自己的脑袋都不见得保的住。

      • 家园 excellent point

        flowers

    • 家园 哈哈好玩儿,这个阳虎

      很是有意思啊.

      他和孔老夫子既是同乡又据说长相还很相似哩.史记里不是说孔子状类阳虎吗?

      还有他和孔子的一些烂帐呵呵,.

      记得其中有这样一件事,有趣得很

      据说孔子是个大馋猫,特别爱吃猪肉.但凡有机会就不会放过.结果有一次季氏请客孔子去了,结果当时的家臣阳虎死活不让进,还说"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哈哈

    • 家园 潇大侠好文,在下稍微引申一下

      此篇出自《韩非子-内储说左下》的说五,

      把《经五》引一下就更能表现韩非的立场,

      经五

      臣以卑俭为行,则爵不足以观赏;宠光无节,则臣下侵逼。说在苗贲皇非献伯,孔子议晏婴。故仲尼论管仲与孙叔敖。而出入之容变,阳虎之言见其臣也。而简主之应人臣也失主术。朋党相和,臣下得欲,则人主孤;群臣公举,下不相和,则人主明。阳虎将为赵武之贤、解狐之公,而简主以为枳棘,非所以教国也。

      不过,这里韩非子主要教导的是君主的御下之术。肯定阳虎合乎臣道外,并指出赵简子“应人臣而失主术”。进而引申“朋党相和,臣下得欲,则人主孤;群臣公举,下不相和,则人主明。”也就是说臣下要是和睦,那么领导就孤立了,相反臣下要是互相勾心斗角,那么领导就能明察。所以说赵简子的说法是不符合领导艺术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凡英明领导们,手下都会有两派(甚至多派),两派相互制衡,领导才能表现其领导艺术。一旦发现手下连成一气,聪明的领导就会(应该)扶植一个新的势力或分化原来团结的臣下。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无论再英明的君主身边都会有奸臣出现,原因即在于此,不是君王愚蠢,而是君王深谙御下之道。一旦臣下包成团,那么哪怕这些臣子再忠贞,君主难免要大权旁落,地位岌岌可危。

      • 家园 一定要分为两派才能领导吗?

        1、并非所有领导都把手下分为两派

        特别是军事将领,部将一般都是死党,比较团结,否则在军事问题上还斗来斗去,会坏了大事

        2、分化臣子也要看情况

        前提条件是领导者有足够能力控制局面,如果控制不住,变成北宋、明末、唐末那样的党争,实际是影响国家的稳定,未必是好事。

        3、分化臣子是一种牺牲效率加强专制程度的措施

        这种方式完全是从领导者个人角度出发,而非从整个团队的效率出发的。提高了领导者个人的专制程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当今社会,强调的是共同发展,而不是互相挤兑,攫取权力,所以此种“霸术”,虽然还有用武之地,但绝对不值得提倡。

        使用此术的领导,更在乎是自己的权力,而不是团队的工作能力,所以请不要称他们为“英明领导”,在他们手下任职绝对是一种不幸。

        • 家园 高兄请了

          在下读韩非子,心得是此书为帝王写的,完全站在帝王的立场上阐述问题的,讲的全是帝王的霸术,通篇均视臣下和小民为草芥和工具。对君主来说,绝对的控制是最重要,至于有利不有利国家是次要的。

          张远山先生认为《韩非子》一书是鼓吹极权专制的集大成之作,在下也深以为然。

          “英明领导”云云,嘿嘿,高兄没有读出在下的调侃之意吗?

      • 家园 对阿,象阳虎这样的臣下

        就更要求有个精明的主子,他不是说:“主贤明则悉心以事之,不肖则饰奸而试之"呵呵

    • 家园 解读的好

    • 家园 扛着沙发顶!

      这个赵简子和救了东郭先生那位是一个人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