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孙子兵法、论持久战想到的 -- 不远攸高

共:💬9 🌺6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从孙子兵法、论持久战想到的

    《孙子兵法 作战篇》"故兵闻拙 速, 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 久而国利者, 未之有也"。 以前刚看《论持久战》的时候觉得不理解,为啥和《孙子兵法》差这么多呢?简直就是背道而驰嘛,到底哪个对呢?仔细思考了才明白,俩都对:孙子立论是站在掌握了战争主动权的一方,而毛主席的立论是站在暂时没有掌握战争主动权的一方。所以日本军国主义要速胜,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我们要想战胜他们,就得持久战,慢慢来;所以日本人要搞以战养战,“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我们就要坚壁清野。另一方面,持久战是从战略上讲的,从战役战术上毛也仍然是强调“拙速”,不会和日本人纠缠久战。

    与此类似的是历来都讲“穷寇勿追”,林彪却在1947年2月提出“猛打猛冲猛追”,为什么?历史上由于“猛追”而失败的战例很多,万历朝援朝战役名将李如松,后来就是剿匪时“猛追”遇伏阵亡的;四野衡宝战役青树坪受挫也和“猛追”有关。

    我觉得还是和当时的形势有关,当时正在进行“四保临江三下江南”的战役,东北战场正处在我军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的战略相持关键阶段,对面的国军战斗意志已经有所下降,但又没有到无路可走的“穷寇”地步,这时“猛追”更有利于打垮对方战斗意志,夺取更大胜利,无疑应该提倡。

    人民军队一向的原则都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林彪却强调“一切战术中最重要的战术就是死打,打光就打光,完蛋就完蛋。”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抗日战争时期如果大力推行这句会是什么后果,彭德怀在关家垴的指挥前几天还在河里被诟病。我没有找到这句话的发表的时间场合,估计也是在东北解放战争的时候,河里前两天刚有河友贴出来这在当年四野中是一首战歌的歌词。我理解这是由于当时正是从游击战转为正规战、攻坚战的时候,对这支历史上习惯于“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部队需要更加强调纪律性,强调执行上级命令的坚决性。

    总结以上的思考,其实就是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断章取义,不能拘泥于字句、教条,军事如此,其他也是一样。

    马恩牛不牛,他们的话也不可能每句都对,计划经济无论中苏东欧都走不下去;毛主席早早预见到了官僚腐化的恶劣影响,他亲自发动的文革仍然在实践中碰壁了。伟人们说的话,写的文章,都是立足于当年他们遇到的问题,根据当时所能得到的信息分析总结出来的,我们要根据当前情况辩证分析得出结论,不能迷信不能教条。

    比如邓当年说“不争论”,那是因为当时刚才极左的环境中走出来,那些引经据典的“理论家”占据着道义上的制高点,如果单纯陷入这种空对空的理论争论,既耽误了发展,还造成不团结, 不如先“不争论”,先埋头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用实践来检验真理。

    那是不是我们可以永远不争论下去?这肯定是不可能的。毛当年认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改开后认为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30多年了,这个判断还正确吗?有必要争论一下了。

    如今我们的GDP已经是世界第二,我们是世界工厂世界第一工业生产品大国,报纸上天天说的是“产能过剩”,在这种时候,是否有必要再考虑网上提出的,当前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不公正的社会财富再分配之间的矛盾。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左的时间长了就要右,右的时间长了就要左,这样才能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通宝推:邻居大哥,河蟹,桥上,关中农民,
    • 家园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许带秘书,不许带秘书,必须带秘书

      中央出招!省部级高官调职 秘书不能跟着走

      有关秘书的最新规定是2014年中央下发的《省部级领导干部秘书管理规定》。依据新文件规定,秘书们不再能“提拔着转岗”了。

      对领导干部配备秘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曾于1986年下发过《关于加强县以上领导机关秘书工作人员管理的规定》,这个规定是对1980年5月下发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中央领导同志机要秘书工作的暂行规定》的补充。

      其中规定,“领导同志的秘书,应由组织部门会同领导同志所在部门的办公厅(室)审查调配。领导同志也可推荐,但要经过上述部门审查同意,个人不得指定自己的亲属和不适合做秘书工作的人员担任秘书。”

      说了三遍就一定管用么?当然不是这样,话说三遍比屎臭而已

      之所以说三遍是因为没人听,1980年说一次,1986年说一次,2014年需要再说一次。先说了中央领导干部,再说了县以上领导干部,还需要对省部级领导干部单提一次,下次是不是该对厅局级干部单发一次了?

      共和国的干部不是清政府的县太爷,需要自己配备师爷班子,但谁都喜欢用着顺手的秘书。组织部也难办,省委书记新上任,难道第一次敲书记的门就是要告诉他,秘书不能用老的?

      “领导同志也可推荐”那句尤其搞笑,领导那是推荐么?是要求!组织部作为下属部门,难道还能说不行?这种事情,就得规定里明确说不行或许才好使,好在这次的规定里面真有这条:

      据报道,新规要求:省部级领导秘书在任用时,公示未发现问题后要征得中组部同意,才能正常履行任命程序,不得破格提拔;此外,省部级领导干部的秘书不能在秘书岗位上直接提拔转岗;省部级官员调任新职,不允许将原来的秘书、司机带走。

      关键还是得上级组织部门主动管真管,不然无论是旧单位还是新单位的组织部门都难办。

      归根到底,还是领导干部们已经不再有严格的组织纪律约束,党员之间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已经消失。回归到了那种往上看都是屁股,往下看都是笑脸的官僚系统老路

      我总觉得自己的办法不错,大家总是不待见不远攸高:怎样帮助一把手戒骄戒躁?

    • 家园 怎样帮助一把手戒骄戒躁?

      对一把手,--比如刚刚落马的河北省委书记,的监督一直是个难解的问题。七千人大会的时候,邓小平就提出一把手和司机秘书在一个党组无法实现有效监督,很显然当时他就意识到一把手就是地方诸侯,一手遮天一言堂是普遍现象,曾希圣、李井泉是典型中的典型。显然他也没有想出啥行之有效的好招数,4年后被打倒,以后就更没空琢磨这事了。所以我们看今天的白恩培、肖天还是那样“我的地盘我做主”,无法无天。

      司机秘书无法监督,党委一堆副书记能监督不?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不行:曾希圣、李井泉周围那可都是枪林弹雨刀山火海出来的老革命了,照样阻止不了他们的省委书记一言堂,难道如今这些在官场这大染缸里浸淫时间更久的老油条们还更有原则性?本来国朝就一向讲“稳”,班子不团结一般处理原则就是各打五十大板,何况县官不如现管,大老板给人穿小鞋又方便,所以指望副书记面对面监督书记那是不可能的!

      那没法当面说,向上面反映呗,给谁反映我也没看明白,组织部吧,书记就是他们给挑的,让他们自己打脸?纪委吧,还没到双规那地步呢;再说了天天打小报告闹矛盾上面也烦。咱新中国书记们有没有专折密奏咱也不知道呀!你说N86们管理这些诸侯难道还定期会收到他们的思想汇报?他肯定想知道底下对这个家伙的评价,想知道他都干了些啥,光靠走访开会私下面谈,咋能保证全面准确?国安对内又是大忌。

      要说这些诸侯们,也大多数是从地方基层干上来的,刚开始的时候也一定是兢兢业业不骄不躁,可官升脾气长,周围总有人围着夸英明伟大,时间长了也就和虚竹一样飘飘然,不知道自己斤两了,所以让他们及时听听批评,有助于认清自我,避免骄躁,十分有必要。

      怎么做到呢?前面说了,副书记不敢说不愿得罪人,上级自己也忙不可能了解全面,大街上老大爷?北京的能胡扯一点也是瞎贫,他不了解情况说了书记也不当回事呀。但依靠人民总是不错的,别忘了他手下的厅长、局长、处长、县长相对于他也是人民,虽然他们相对于普通人民是官老爷。仆人眼里是没有伟人的,书记也得靠着他们才能把事办了,所以他们很清楚具体情况。当然这帮官场油条更不会当面给书记提意见,他们也不傻,文革的时候搞批斗会才会当面提,还是在书记坐喷气式的时候。那怎么让他们敢于提意见呢?

      互联网+呀,+都不用,互联网就够了!中央组织部弄个干部测评官网,专门测评正县级以上干部,各级干部、党员实名注册。

      提意见也不用敞开了提,每年统一收集一次就够,大家有意见不用当面急赤白脸,网上一条条有理有据列出来,还可以给书记打打分,让高高在上们知道自己在部下眼中到底分量如何,别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负面意见不妨用8开的纸打印几页出来,字小了老爷看不清楚,旁边空白也多留点儿,方便他们用笔填写读后感,手写完毕交上级部门查看归档备案,从而避免秘书代劳!

      大家对省委书记的意见尤其是负面意见,以及省委书记的手写体读后感,我想N86们一定很想先睹为快的。

      大家一看就知道,能否保证提意见者不暴露不被打击报复最关键。对本省副省级(不含)以下干部提意见的,本省的组织部党委成员及中央组织部特批才有权限看到提意见者的真实姓名;副省级、省级干部的,只有中央组织部党委成员有权限看到提意见者的真实姓名。那副国级呢?常委大佬级呢?我说,你就别较劲了好不好。以后慢慢完善!

      还有一个问题是总结负面意见谁来做呢?这可是得罪人的事情,或者来个把崽卖爷田心不痛这种干货都过滤掉了,交给领导的都是这种“我强烈批判书记工作加班太多,不爱惜自己身体”的马屁意见,这不白搞了嘛?人不可靠,交给计算机呀!京东、淘宝那客户评价咋搞,这个就咋搞,还可以放开对评论的阅读,让这帮干部点赞点踩(这个主意好,直接把点赞高的负面评价打印出来给领导看)。当然范围需要控制,保密意识也得有嘛,领导面子也得留呀,县委书记到股一级,省委书记到县一级够了吧?普通老百姓呢,按说也该给提意见看评论的权限,可是无奈水军太多,暂缓暂缓,先试点再推开嘛!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了都会有的!

      对发表意见人要鼓励,每年提拔一两个意见发表有理有据有节的到省里到中央,就算买马骨了,让榜样的力量号召大家对领导开炮!

      嗯,这个办法挺好的,欢迎大家提意见完善之!不过西西河讨论起政治历史来气氛还算踊跃,谈论起现实政治问题,尤其是解决问题以及具体办法措施来,就没有人跟贴了,没办法,希望有缘人能够看见,观人风者能够得之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就算认可你的“左的时间长了就要右,右的时间长了就要左”

      左的时间长了要右------化公为私倒是容易;

      但右的时间长了想要再左就有难度了。土改的重要性想必常凯申当年也不是不懂。

      暴民们不好好学习勤劳致富又想煽动民粹打土豪均贫富了吗...囧

      • 家园 中央已经在左转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

        2013年11月15日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这里说得很好,能落实就更好了

        为什么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总书记最近的讲话:

        习近平定调“十三五”: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来不得半点虚假,承诺了的就要兑现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7月2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要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基础上,积极引导群众对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文体服务、休闲服务等方面的社会需求,支持相关服务行业加快发展,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相得益彰。要着力保障民生建设资金投入,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保障民生链正常运转。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来不得半点虚假,既要积极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承诺了的就要兑现。

        ——7月17日,习近平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说

        “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6月18日,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说

        要坚持经济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要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5月27日,习近平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说

        “既要积极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承诺了的就要兑现。”这句话真是超赞

        “要坚持经济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已经很好了,我觉得如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左转到“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中心”也就到头了吧?

        当然了,构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嘛

      • 家园 左转不是只能“打土豪分田地”嘛

        比如想办法把新时代的三座大山掀掉:医疗、教育、养老

        当年政府日子过不下去了,自己身上的职责甩掉了,现在有钱了就该补补课

        左转也不能大掉头翻煎饼,也得一步步来

        工科人民都知道有个负反馈调节曲线,能照着这个来越来越贴近实际就不错啦。当然社会环境的复杂程度远超工控这块

    • 家园 最好把林总不到一页纸的战术要求找找再说

      “ 与此类似的是历来都讲“穷寇勿追”,林彪却在1947年2月提出“猛打猛冲猛追”,为什么?历史上由于“猛追”而失败的战例很多,万历朝援朝战役名将李如松,后来就是剿匪时“猛追”遇伏阵亡的;四野衡宝战役青树坪受挫也和“猛追”有关。

      我觉得还是和当时的形势有关,当时正在进行“四保临江三下江南”的战役,东北战场正处在我军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的战略相持关键阶段,对面的国军战斗意志已经有所下降,但又没有到无路可走的“穷寇”地步,这时“猛追”更有利于打垮对方战斗意志,夺取更大胜利,无疑应该提倡。”

      最好把林总不到一页纸的战术要求找找再说

      • 家园 林彪好给人整语录,结果自己也被人“语录”了,全文反而难找

        我只找到了这个

        (二)怎样打

        总的在战术上说注意攻击准备,不要进行没有准备的进攻。而攻击准备中最重要的是了解情况,即是了解敌情与地形。毛主席的反对主观主义的主张,在军事上更加实用。碰到敌人,情况未弄清,可以慢点打,这一仗打不成还有下一仗。主动与被动,是由种种条件造成的,但主要的条件之一,就是情况了解与否,有无准备。在彰武附近几十个土匪弄得我们无法动,因不了解情况,因不知道是敌人主力还是土匪,而它可以自由行动,就是因为情况不明,使我们形成被动。你是一师人,他是一营人,你不了解他,你也会挨他打,所以一定要弄清情况,一般的弄清敌情,战场上与战斗上弄清地形。第一次在西面时,弄不清情况,敌人上来,就糊里糊涂地碰上了,来了五路,就弄不清楚。上一次较好。这次出动时,须特别注意敌情与地形的侦察。军事上最重要的是主动与被动问题,而决定这点的除力量外是知己知彼。苏联《兵团战术概则》中说:“攻击必须首先了解情况与地形为基础”,另外又讲选择攻击点问题,它说了许多条件,但最后说:“主攻方向主要是根据地形选择之”。这点看法,一般的书上没有,就是苏联这本书上有,从我自己的体验上,也有这点,即地形条件是选择攻击点的最重要的一条。指挥员必须养成看地形的作风,否则一切都是空的,一点两面战术,猛打、猛冲、猛追战术都不能用,因为一点放在那儿呢?从那两面进攻呢?如何猛打猛冲猛追呢?不弄清地形是无法使用这些战术的。如没有准备好,就不打,不要害怕由于准备所产生新的困难,即敌兵力增加,工事增加与敌退走,弄不清情况就打,倒不如不打好。不管怎样,必须弄清情况再打,这是铁则,这是胜利的秘诀。但是对于退却的敌人与弱的敌人则不同,对退却的敌人,不管是否弄清情况,都应猛追。对弱的敌人亦不同。可是过去我们打惯了弱的敌人,造成我们不去了解情况的作风,今天敌人变了,你脑子不变,就会犯错误。过去搞好了,是否今天能搞好呢?不一定,就看你用不用脑子。总之,对弱的敌人,不讲技术,是不易暴露自己的弱点的,但对强的敌人,不讲技术就会着着实实地暴露出毛病来。关于攻击准备的时间,在外国的一些军事书上都有规定的,如对仓促做起的工事,需六小时的准备时间,对二天的工事需一天的准备时间,对五天以上的工事,就必需两天以上的准备时间等;国民党的军事教条中,亦是有这一条的。十六师及十八师焦家岭战斗亦可证明这点。十六师是头等部队,一个师,打了两天,伤亡很大,只占领一间房子,就是情况未弄清楚,未很好准备。而十八师是由于事先有了充分准备,集中了四十几个掷弹筒,仅以三十余人的伤亡,将制高点的另一间房子占领了。所以有准备与无准备的进攻,是根本不相同的。所以碰到敌人,不要懵懵懂懂的就打,先用火力将敌牵制住,使它变成被动姿态,查明敌情、地形后再去进攻,如敌已固守阵地与村庄,即进行有系统的进攻。战术条文很多,但在今天现实生活中,必须强调弄清情况这一条。我为它起了个名,叫不打莽撞仗。

        其次当我们布置好了,准备好了,火力配备好了,包抄到了,攻击开始了,这时,就照原订计划硬干下去。一切战术中最重要的战术就是死打,坚决的牺牲才能换得更少的牺牲,十六师这一点是很好的,连打七次冲锋,这是光荣的,就是打不下来,也锻炼了部队。这样可以使敌人在精神上支持不了,不要以为第一次冲不开,第二次第三次也冲不开,其实在我每一次冲锋下,敌人的内部在起变化,一次比一次地削弱。在战术动作上,必须有这种蛮干精神,何况今天比前不同了,打了以后就有补充,必须拼命打,打破七次冲锋的记录,除非上面有命令不打。上面不理智的情况较少的,要你们打,你们只管拼命打,一定能打好,至多亦不会产生很困难的问题的。去年提出的拼命仗,就是指这种经过准备以后的死打。

        总的作战方针是:不打莽撞仗,要打拼命仗,第一阶段上不要莽撞,第二阶段上就要硬拼,这是这次开会的总的精神。

        我怀疑你没看明白我的意思:我同意在一定条件下猛追,但不是绝对的

        通宝推:联储主席,桥上,
        • 家园 很多东西很好找

          一点两面:

          进攻时只攻一点,包围两面(敞开两面甚至三面)。

          集中兵力于一点上,采取纵长(点)与分散(面)相配合。那么开始突击时只有两三个排进入战斗,(形成)逐次增兵逐次消耗的“添油战术”,“头尖尾巴长”,形成后劲最大的尖刀。

          7/9—8/9的兵力放在点上,2/9—1/9的兵力放在面上;放在点上搞集中兵力的绝对化。

          集中兵力打开一个口子,以保证打垮敌人。一点打垮了,其余的就会垮。

          只搞自己与自己的点与面的兵力对比,只在两面部署兵力,反对四面包围。四面包围是平均主义,缺乏重点,是逼敌作困兽之斗。

          “面”的配置:可以“一点一面”,也可以“一点两面”,乃至于“一点多面”,“三面”,“四面”。可以“有点无面”,可以“多点多面”,可以“点中有面,面中有点”。

          中心是为了集中兵力,只讲自己点上 `面上兵力对比,把自己兵力集中在一点上。至于同战场上敌军兵力对比,则可以不占优势。

          四快一慢:

          (抓住敌人后的)准备要快,前进要快,扩张战果要快,(敌溃退后)追击要快。总攻开始时间要慢。

          中心是一个“慢”字。

          “慢”的时间用以侦察地形 `敌情,布署兵力 `火力,进行政治鼓动工作,休息。

          不管情况与任务怎样,反正我要准备好了才打,没有准备好就不打。你有千条计,我有老主意。

          不要害怕由于准备而产生的新困难,一不怕(因为自己准备而)敌人工事加强,二不怕敌人增援,三不怕敌人跑了。

          不能打急了,打急了就不能实现“慢”字。一开始进攻的时间不准快,只准慢。

          不管上边怎么催,总是要准备好了再打,没准备好就不打。

          攻击准备时间要超过战斗经过时间。如七天。

          (“四快一慢”是攻打四平失利的经验总结。攻打四平时侦察敌情不仔细,未识破陈明仁借鉴了日本人的守城战术。另外,林彪认为发动总攻太匆忙了,使许多战士牺牲在坚城之中。)

          三三制:

          步兵班编为三~四个战斗小组,每组3—4人,老战士、新战士、解放战士结合配置。攻击时以小组为单位,呈三角形队形。这样进攻时队形疏散,减少伤亡。

          三猛:

          猛打 猛冲 猛追

          猛打 猛冲:必须拼命打,只管拼命打,第一梯队打不下来就换第二梯队打,第二梯队打不下来就换第三梯队打;照原计划硬打下去。

          猛追:(追击溃敌时)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拥上去,发扬冒险精神,不要怕情况不清楚,追就是了。以乱对乱,冒险扩张战果,死追、硬追、穷追。

          一切战术中最重要的战术就是死打。打光就打光,完蛋就完蛋。

          三种情况三种打法:

          根据敌人三种不同情况(防御、退却、要退而不退),采取三种不同的攻击方法(不打莽撞仗,要打莽撞仗,半打莽撞仗)。

          一种是敌人守:要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再攻击。

          一种是敌人要退不退:如果准备好了再打,敌人会跑掉;不准备就打,又会碰不下来。这时应先将敌人围起来,围而不攻或围而小攻,用一部分和他打,拖住他,使他摆不脱,然后准备好了再大打。

          再一种是敌人退:那就要猛追,这时不要等命令,不要怕部队少,也不要怕情况不清楚,追就是了。

          四组一队:

          以连为单位,设“四组”——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合起来为“一队”——突击队。

          是为了解决攻城战、巷战中的队形问题。同时说明不受四个组的限制,可以灵活运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