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真的看见了三战的影子了吗? -- xiaobailong

共:💬51 🌺24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理解为缓兵之计更合适。

                把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理解为“关系不错”是不合适的。毕竟“互不侵犯”条约可不是“友好同盟”条约。

                苏德也有这条约呢,可希斯两位心里都是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吧?

                反共他们倒是一丘之貉。

                任是哪个德国人,看着那条走廊都不会觉得顺眼。绝对是卡在喉咙里的刺!

                那是比我们看台湾更碍眼,必欲取之而后快的东西!

              • 家园 再不错能好得过奥地利吗?希特勒最早吞并的国家就是奥地利
    • 家园 东学党起义的结果是什么?

      日清对掐。。。。

      看叙利亚这样子,deja vu呀

      • 家园 17国和2个国际组织在维也纳讨论叙利亚前途 没有叙代表

        观察;17国和2个国际组织代表在维也纳讨论叙利亚前途 没有叙代表

        叙利亚曙光初现??10月30日起,新一轮叙利亚问题有关国家外长扩大会议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叙利亚问题相关各方,以及联合国、欧盟总共1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会议。各方就叙利亚问题深入交换看法,并发表了联合公报。

        俄外长拉夫罗夫、美国国务卿克里、联合国秘书长叙利亚问题特使德米斯图拉的联合新闻发布会。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在维也纳出席了会议。李保东在会后表示,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议。包括伊朗和沙特在内的这一地区的有关国家,都是第一次参加会议。会议讨论了很多重要问题,包括如何启动政治进程、如何打击恐怖组织和下一步工作怎么做,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原计划3个小时的会议最后连续开了一整天,充分显示出各方希望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叙利亚危机的强烈意愿。

        上周四,在维也纳举行了俄罗斯、美国、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外长关于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的新一轮会议。周五,又有数个有助于局势正常化的国家和组织根据俄罗斯的倡议加入了上述四国的会议,其中有本地区的(伊朗、埃及、约旦、伊拉克、卡塔尔、黎巴嫩、阿曼、阿联酋),也有外部的(联合国、欧盟、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中国),这些国家和组织的总数达19个,但是叙利亚,无论是巴沙尔当局还是反对派都没有代表受邀出席。

        在为期两天的关于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的会议中,与会者约定维护统一的叙利亚和其国家机构,消灭“伊斯兰国”和其他恐怖组织,并为叙利亚难民和接纳他们的国家提供支持。叙利亚的命运应该由叙利亚人自己决定:当局和反对派将建立统一政府,通过宪法,并举行大选。还就开启一个联合国主导的叙利亚和平进程达成基本共识。与会各方同意,在两周内,各国外长再次开会,讨论下一步的后续工作,但开会地点尚未确定。

        中国副外长李保东(左二)、伊朗外长(左三)等参加会议

        中国副外长李保东代表中国政府在会上提出了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四步走”框架思路。第一,有关各方立即停火止暴,并承诺打击恐怖主义;第二,在联合国主持下,叙各方开展全面、包容和平等的对话协商,在2012年《日内瓦公报》基础上尽快出台政治过渡具体安排;第三,加强国际保障,由联合国发挥斡旋的主渠道作用;第四,启动战后重建进程,让叙利亚各方各派看到和平的红利。中方的积极建议受到与会各国的赞同。

        李保东表示,国际社会要行动起来,搁置利益纷争,相向而行,凝聚共识,为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创造条件。解决叙利亚危机应该在反恐、缓解人道局势、政治对话“三个轨道”协调推进。他强调,打击恐怖主义重在形成合力,缓解人道局势重在及时伸出援手,政治解决进程重在开放包容,体现公平公正。

        昨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在维也纳举行的叙利亚问题有关国家外长扩大会议取得了积极成果,通过了联合公报,并商定了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一些基本原则。这是国际社会为解决叙利亚问题做出的重要努力。

        中方一直致力于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我们愿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继续凝聚共识,推动叙利亚问题朝着政治解决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欧盟外交事务高级代表莫盖里尼会后说:“这是一次建设性的对话。会议并不轻松,但具有历史意义。”她表示,叙利亚问题国际会议续会将在联合国的主持下进行。

        来自17个国家和2个国际组织的代表10月30日在维也纳出席新一轮叙利亚问题有关国家外长扩大会议。

        而应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的请求,俄罗斯从9月30日开始对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组织的设施进行定点空袭。以美国为首的联盟2014年9月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开始对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阵地空袭,并未与叙利亚政府协调行动。

        联合国秘书长叙利亚问题特使德米斯图拉、美国国务卿克里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会后在离会场一步之遥的维也纳大饭店共同会见记者,并介绍了会议达成的一份称为“多点行动计划”的《联合公报》的相关内容。由与会17国以及联合国和欧盟代表通过的这份“多点行动计划”的要点就是,支持在联合国主导下,寻求叙利亚全国范围的停火,同时重开政治进程,在联合国的监督下,通过自由选举选择叙利亚未来领导人。

        克里和拉夫罗夫都承认,他们之间在关于叙利亚总统巴沙尔的去留问题上还存在着分歧。美国等西方国家以及沙特希望巴沙尔立即“走人”,与俄罗斯和伊朗的意见相左。拉夫罗夫说,巴沙尔的命运应由叙利亚人民决定,俄罗斯相信这一问题必将在政治进程中决定。但是,双方强调,这一分歧不应阻碍寻求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方案。据报道,尽管会议各方都强调打击“伊斯兰国”恐怖主义的必要性,但在鉴定何为恐怖主义武装、何为温和的反对派组织问题上,意见尚无法统一。克里间接承认了伊朗与会的必要性,他说,本次所有涉及叙利亚问题的国家都出席了会议,这一业已开启的进程将取得成果。

        另外,就在维也纳会议期间,10月30日,美国白宫宣布,奥巴马授权在叙利亚部署小规模的特种作战部队,以训练和协助当地温和派反政府武装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克里在维也纳强调,这一措施是为了加强对“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的打击。他说,俄罗斯已经在那里与“伊斯兰国”战斗,这就给我们之间提供了一个“合作的机会”。不过他声称,白宫在维也纳会议期间宣布这一决定“纯属巧合”。

        而仅仅1天后,美国政府在10月31日宣布,将向叙利亚反对派提供将近1亿美元经济援助。

        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在巴林首都出席“麦纳麦对话”时宣布上述举措。至此,美国自2012年以来承诺向反对派提供的累计现金支持已接近5亿美元。美方称,追加的援助将用于支持反对派的地方和省级行政运营、民权活动、紧急情况等各项开支。

        美国方面一直寻求巴沙尔下台,但布林肯在希望巴沙尔下台的时间表问题上态度相对模糊。他暗示,作为叙利亚政府的长期盟友,俄罗斯在叙境内的军事行动愈加深入,其带来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利益方面成本将日益沉重”,反过来将促使俄方寻求解决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过渡方案。

        http://www.guancha.cn/Third-World/2015_11_02_339759.shtml

        是不是即视感更强了?眼看一百年就要过去了,帝国主义们的行事方式却没啥进步。

        幸好中国的身份不同了。而且中国的提议也和百年前的帝国主义们不一样。

    • 家园 在三战前夕背景下看时事

      (五) 在三战前夕背景下看时事: 中国放开二胎

      备战备荒备人民

      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国际战争阴影下中国的一句口号。。。的雾版。实际口号是"备战备荒为人民"。可是看看口号再看看现实,五十年代在备战备荒的同时,政府鼓励民众多生孩子,妇女们争当光荣妈妈。横看竖看,怎么看还是"备战备荒备人民"这句雾版口号更符合实际。

      在实行了35年计划生育一胎政策之后,政府终于放开了二胎。一方面35年人口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说劳动力短缺。实际上短缺的并不是从事基层劳动的普通劳动力,因为科技进步会逐步把人从这些劳动中解放出来。那么短缺的是什么,在"三战前夕"这个背景下来看,短缺的就是军事方面的人员嘛。没有任何别的行业比战争更需要青壮年劳动力了。

      (六) 在三战前夕背景下看时事: 中东北非->欧洲难民潮

      难民潮初起的时候,德国政府是不愿意接收大量难民的,后来立场来了个大翻转,接收了大批量的难民。有人说是因为左翼的民意压力,但其实反对的民意更多。因此采纳哪一方的民意其实是德国政府的任意选择。如果民意不是关键,那么是什么促使德国政府转变了态度呢?其实是这些难民本身的素质。比较颠覆传统"难民"形象的是,这些人其实都是年轻力壮的青年人,而且举止上看,也都是受过教育的,衣着也并无任何出格的地方,很多人还都有手机。只要不聚在一起,任意一个或几个拿出来,放在普通人群中,也就是普通人的样子,根本看不出他们是难民。

      突然多出上百万这样的人,会让你想起什么?很多德国人乐观地说:劳动力。呵呵,这只是表面现象。德国最近几年虽然经济不错,失业率保持在历史低位,但这并不等于说德国真的能有一百万工作岗位提供给这一百万年轻劳动力。除非。。。德国政府也回味过来了,如果三战在中东发起,这些来自中东北非的年轻力壮的劳动力,最能够快速承担的工作岗位,就是被派往中东参加三战的军队。

      (七) 在三战前夕背景下看时事: 日本修改安保法

      日本修改安保法

      前面说过,三战进行得如火如荼,美国被拖在中东抽不开身的时候,就是中国报复日本当年侵略之仇的时候了。如果美国不想两面作战,就不能替日本出头跟中国开打,因此只能寄希望于日本自求多福了。当然了,美国不想跟中国在日本开打,可也并不愿意就这么轻易把日本让给中国,那么让日本修改安保法,尽量把日本武装一下,希望日本能够拖延中国军队行动的步伐,从美国角度来说,也就是顺理成章的决策了。

      从中国的角度来说,日本的结局是注定的。没有这个安保法,日本无力反抗,投降的时候可以保留得完整一些。有了这个安保法,中国虐起日本来就更不会受到道义的挚肘,日本也就破碎得更惨烈一些。

      当然,从日本的角度来说,虽然前途无亮,但困兽犹斗,私心里未必不想做全力一博,给自己博个出路。

    • 家园 起码看到一半了。俄罗斯在叙利亚已经亲自下场

      美国的特种部队(或者说军事顾问——不超过50人)也下场了。

    • 家园 没有

      你再揉揉眼睛

      • 没有
        家园 我也希望我是看错了,但是你再看看现在的俄罗斯,

        我也希望我是看错了,但是你再看看现在的俄罗斯,再比比二战前的德国,从民心,到领袖,到经济,到军事,样样都符合啊。还有,占领克里米亚是不是可以类比瓜分捷克呢?都是牛刀小试而大获全胜,进一步攒足了底气。

        • 家园 有一点你没有看到。

          现代战争,打仗,都是有理由的。

          理由有很多。所有的理由中,最大的一个理由,不是领土,不是荣誉,甚至不是资源:话说现在哪里还会有买不到的资源?只不过是付出什么代价而已。

          按照你的类比,希特勒为什么打仗?表面上的理由可以是一战的耻辱。这在号召民众上很有效。但却不是,也不会是国家精英阶层发动战争机器的最大理由。

          很简单:为不断发展的德国工业产能,工业资本,工业力量寻找出路。

          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的经济是大发展的。工业是大发展的。人民的生活水品是大发展的。。。工业化的发展是指数化的发展:单靠一战后的德国本身,是消化不了如此滚滚而来的德国经济洪流的。

          而这个经济洪流的背后,有华尔街的资本,有德国自己的工业资本。

          所以,欧洲的战场才会打起来。

          同样,在亚洲,日本占据台湾,吞并朝鲜,拓殖满洲,背后的逻辑也是日本的工业资本,为自己抢下自己的市场,资源,和发展空间。而日本资本的背后,伦敦的投资是块大头。而正好,中国在那个时候是块肥肉。

          所以。表面上看,现在的俄罗斯是咄咄逼人。

          但是资本的眼里,真正应该防范,或者投资的,不是俄罗斯。

          是中国。因为中国自己的工业资本,工业产能,正在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所以,美国要G2,试图按照二战后对日,对德策略来笼络,压下中国。未果。原因很简单:中国不是美国驻军的国家,而是政治/军事/经济相对独立自主的国家。

          于是美国要再平衡。而中国的策略也简单。就是你进一步,我绕两步。反正就是不按照美国的预期来。钓鱼岛到现在也没打起来,却形成了中日共管的态势。南海也是被中国拖入了经济建设的沼泽。

          而英国则干脆投资。进入一路一带。

          所以,大约五六年前,凤凰网的邱震海非常热衷于讨论中国不要走德国二战前的路的话题。当时还十分不解。而后来隐约出现的中帝国的讨论,如此等等

          最近才真正明白。

          • 家园 你还是没有真正完全看明白,战争有很多理由, 但没有唯一

            你所认为的那个"最大的理由"并不成立的时候,并不等于别的理由就不能成为战争的起因。除非你上面所说的不是"最大的理由",而是"唯一的理由"。

            诚然,中国自己的工业资本,工业产能,正在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构成战争的理由,但是,就像你前面的某个句子里描述的:"话说现在哪里还会有。。。?只不过是付出什么代价而已。"这句话其实对上述对象同样成立。在目前的国际形式下,中国通过和平手段获得自己想要的,比通过战争手段代价更低。

            中国目前绝无首先发动战争的意愿。一方面,中国高调宣传自己的各种高大上的军事成就,另一方面,中国在各种情况下严防"擦枪走火"。这从中国的行动上可以很容易看出来,中国是不愿意自己首先介入战争的。

            至于你说的关于中帝的大讨论,中国要不要走德国二战前的路的话题,其实都是几年前的事情了。美国对中国提出G2,就已经对这个话题画上了句号。美国提出的G2确实给中国埋了很多的陷阱,这不是很正常吗,它不设陷阱那是傻子。美国不是傻子,但是它提出的G2,其实是在向中国直观地表明,美国不想跟中国打仗,关于利益,一切都是可以谈的,至于谈成什么样,就像你说的"付出什么代价而已"。这一点有意无意地被网民们忽略了,大家只盯着美国设置的那些陷阱去讨论了。

            目前世界上最不想打仗的国家,就是德国和中国。德国在过去七十年里,通过和平手段,获得了自己通过两次世界大战想要而没有得到的东西。而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比不上以前的动辙10%以上,但也仍然有7%左右。这种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是通过战争手段能够达到的。

            而最想打仗的国家,是俄罗斯。原因很简单,原油价格大跌以及美欧的制裁导致俄罗斯经济惨淡,而军事是俄罗斯所剩的唯一强项。跟地球上别的国家比起来,除了美国,就数他军事力量最强了。咱们都知道,通过战争手段转嫁经济危机是帝国主义常用手法之一。这种情况下,如果俄罗斯还不想通过战争手段获得自己的利益,那就真是傻子了。苏联解体傻了一次,休克疗法傻了第二次,俄罗斯人再傻,也该知道现在应该直接动用武力来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了吧。否则以后历史上评价起来,俄罗斯怎么死的,唯一的答案就是:蠢死的。

            而事实也证明了,俄罗斯在乌克兰出兵,无惊无险地获得了克里米亚岛。这次在叙利亚出兵,美国的态度是"咱们各炸各的"。大家对俄罗斯开始采取绥靖政策,而这只会进一步鼓励俄罗斯对外采取军事手段获得自己的利益。

            通宝推:冰冻三尺,海峰,
            • 家园 的确。战争不止一个理由

              但你我所讲的,是现代战争,尤其是在你看来可能发展成为三战的战争。

              这样的战争如果要爆发,或者一步步爆发,在事后看来,将只有一个原因:资本的驱动。

              否则,就算俄罗斯想打,他打谁,获得什么,打多久?

              其次,我从来没有说中国想打仗。

              相反,有很多人想打仗,但不是中国。或者说,不是目前的中国资本。

              道理很简单,可以不用打仗的方式获得利益,何苦打仗呢。

              但是其他资本不会如此认为。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而政治,就是利益的争夺与平衡。

              还有,资本从来都是赤裸裸的,不讲情面的。哪怕现在和你哥两好,转眼就能落井下石,毫不犹豫地痛打落水狗。

              无他,利益耳。

              • 家园 可能不至于马上就三战,但打乱甚至打烂中东产油国

                主要是海湾合作委员会的酋长们,对俄罗斯好处大大的。

                大毛子主要靠石油出口,但定价权被华尔街和酋长们主导的opec共同掌控。

                废掉其中之一,拿掉直接竞争对手,油价必然扶摇直上,大毛就可以摆脱当前的囧境,给自己补血,再试试能不能靠自己在工业和科技进而在军事装备上重新翻新一遍。

                虽然普京前几年还没能做到这一点,但不等于他不想实现这个目标。花钱搞福利对于选举政治是必要的,人才断档也不是一朝一夕能续上的。前面要补的课太多,而时间还有点短。以俄国的教育水平,这几年大学毕业生们应该差不多能顶上了。看看那位不要菲尔茨奖的家伙,不也是从离开俄国到美国然后有回去教书的吗?

                所以不能小看普京的野心,认为他会限制自己的脚步只是插手中东争个面子。驱赶ISIS反噬油霸们才会是他的下一步目标。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