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以秦争,以汉久。为什么是秦,为什么是汉。 -- 林风清逸

共:💬47 🌺32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一样

              对于英法来说,最好的结果是保持旧秩序。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保持欧洲大陆的均势。德国和苏联最好是相互牵制,不要一家独大。

              如果苏联主动进攻德国,英法就可以在适当的时机选择和谈,让苏德保持平衡。

              德国主动进攻苏联,英法就没法主动说要和谈了。否则在道义上失分太大。

              • 家园 想法是好的,只不过和道义无关

                苏联进攻德国肯定对英法更理想

                德国挨揍了,他俩可以在后面给德国卖军火

                苏联挨揍了,他俩可以在后面给德国使绊子

                结果自己先被德国一顿揍

              • 家园 道义……

                慕尼黑这么大的事出来以后,英法已经没有道义了。

                苏联早在1933年就提出了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但是最终被拒绝了。那个时候一切就注定了。

    • 家园 百代都行秦政法,没有秦何来汉?两者是继承,而非对立关系。
      通宝推:林风清逸,
      • 家园 对的,汉的本质还是要坚持秦的路线

        只不过汉朝在现实面前先退了一步,划定了汉朝皇帝的直辖领地,然后挟大势逐步扩张。

        汉朝其实借鉴了周秦两朝的经验,比如周朝通过分封实现了势力扩张,但是不能实现统一,秦朝尝试统一,但是不能抵挡社会发展程度不够带来的倒退问题。汉朝通过将国家分为关中与关东两部分,在关中直接实行秦制,在关东实行接近周制的、犬牙相入的郡国并行制,实现了以重驭轻的基本格局,然后逐步蚕食削弱诸国,最后实现了大一统。

        我也是近两年才知道汉朝在国境以内还将国土分成内外两部分的,这才理解为什么汉朝会有“关内侯”这个分类。

        • 家园 关内侯战国就有了

          商鞅变法建二十级爵位。关内侯是第十九级。当时称为“内侯”仅次于最高的“彻侯”。后来内侯改名伦侯,彻侯改为列侯。到汉武帝为了避讳,又把彻侯改为“通侯”。

          以关内侯的称号来推断汉朝统治制度分关内、关东是不对的。而汉朝的关内实际上只是指函谷关以西的关中平原。这么小的一片地方其实等同于天子直辖的京幾地区,当然用不着搞分封了。如果你看下西周的分封态势就会发现,西周其实搞得也是这个制度。关中为王幾,周王直管,而封国大多集中在关东。关中被封给秦国主要是因为西周被灭,平王东迁后把被蛮族占据的故地封给秦国,作为鼓励秦国反攻的动力罢了,这块地盘是要靠秦国自己去抢的。

          通宝推:林风清逸,
          • 家园 原来如此。我一直以为关内侯和这个有关系。

            关中地区原先好像是以武关函谷关临晋关(临晋关可能不太准)这几个为界的。后来汉武帝把界限向东推了,据说到了太行山附近,为此将代国迁到了清河,从代王变成了清河王。

        • 家园 才看见

        • 家园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矣,足以解释秦隋苏联

          秦朝尝试统一,但是不能抵挡社会发展程度不够带来的倒退问题

          这个似乎有点从结果反推,先有论点再找论据的味道

          要说社会发展程度,汉初连3匹颜色一样的马都找不齐,和秦始皇时期反而没法比

          汉武帝多年打仗,上吊的道路相属,这个发展程度也不咋样,但中央集权也巩固下来了

          苏联一代人牺牲了怎么怎么样,其实精英总还是有的,无非是被官僚集团军工集团逆淘汰了而已,如今美国也有这趋势,这回是军工集团和金融集团

          还是军队尾大不掉

          • 家园 仁义不施则攻守之势异也,这个话太空泛

            说这句话的前提,就是要承认秦在之前是行仁义的,所以秦才能一路打出来。但是秦制没变,怎么就异了?

            这话太空泛了,没有着力点,导致表面上什么都概括了,实际上什么都没概括。

            秦怎么就仁义了?怎么就不仁义了?

            秦当时的问题很突出。一个是灭六国面临着亡国之人的不满情绪和疏远情绪。一个是秦制与六国制度的差异导致的社会融合问题。还有一个是秦国自己发展到这个程度之后,内部矛盾分化的问题。

            而秦在灭六国之后选择统一而不是分封,实际上就意味着对内部不同意见的一次压制。其内部矛盾已经显现。而与此同时新占领区的征服问题和秦国本土的疲惫问题都还存在。这个时候秦投入极大力量用于基础建设,固然有利于集合特定人群施加影响力,却也容易引起矛盾聚焦点。

            秦朝面临的是分封残余势力最强的时代,秦始皇死后在继承人问题上还发生了政变,政变之后的上位者还缺乏权威、不能统一内部,所以秦朝即便知道问题所在,有没有机会解决。

            秦面临着新问题新形势,但是其应对方法没有解决新问题和新危机。

            硬要说他们没有在新占领区行仁义,没有做仁政,马马虎虎也说得过去。但是太空泛了。什么是仁义?什么是仁政?秦国带着秦人横扫六国的时候是仁义还是不仁义?昨天仁义了,今天就不仁义了,为什么呢?

            秦当时的问题,其实是《吕氏春秋》“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问题,是《商君书》“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的问题。

            事情变化了,而秦没有变化,这是问题的关键。那句“仁义不施则攻守之势异也”,没有找准问题。准不准问题,也许可以误打误撞解决问题,但是更大可能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历史上,贾谊虽然说仁义怎么怎么样,最后他也没解决问题。他只是反映了当时社会越来越重视统一的思想倾向。

            而且,即便找准问题,也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

            事情都有一个发展过程。解决问题,就是要推动事情发展,也需要过程。

            汉朝实现大一统,经历了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四代人,如果只看汉高祖时代,那么汉朝是分封制,如果只看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是大一统。只截取片段,无法看到整体。只截取片段,也无法理解整个过程。

            类似的,秦朝,我们知道,秦二世将事情搞砸了。但是秦二世即便不搞砸,秦朝能在短时期内稳定下来吗?我看这是很难的。《吕氏春秋》说:“舟车之始见也,三世而后安之。”汉朝用实践告诉我们,他们用了四代人,才实现大一统,才让天下安于统一。从这个角度说,务实的“舟车之始见也,三世而后安之”的思想,比务虚的“仁义不施则攻守之势异也”的思想,与现实的吻合度更高。

            通宝推:TKwang,何求,李根,庄汀,
            • 家园 第一句话我觉得你的理解不太对

              说这句话的前提,就是要承认秦在之前是行仁义的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矣,并没有说之前怎样,只说之后没有施行仁政,其实秦得天下本身确实类似“马上得天下”的:以耕战立国,以军功授爵

              但得了天下之后,不能与民休息,还继续搞大工程:长城、阿房宫、始皇陵;继续南征桂林象郡

              所以秦的覆亡就说明了不能“马上治天下”

              刘邦一听这话,立即表示赞同,显然这句话真实反映了当时的客观现实

              事情变化了,而秦没有变化,这是问题的关键。

              无比赞成,这其实就是那句“攻守之势异也”,怎么能说没有找准问题?打天下和治天下是两个办法,秦没能及时调整政策,始皇帝在的时候,大家都被打怕了不敢造反,刚去世“余威震于殊俗”也还能挺挺,但秦二世不能做出调整,接着学他爹,那就只有官逼民反了

              但是秦二世即便不搞砸,秦朝能在短时期内稳定下来吗?我看这是很难的

              同意,毕竟前面没有统一先例,到底该咋搞谁也不晓得,再来个赵高把内部搅乱,如果李斯一直在也许能好点吧

              说起来秦的文官系统很NB其实,秦始皇他爷爷即位没几天就死了,异人居然就能顺利上位,上位也行,居然吕不韦当即就被提拔重用了,看看历史上那好多迟迟抓不到权的皇帝,简直想不到这也行。看看齐楚那些成天王室里面造反内讧的,简直秦成熟的跟穿越了似得。

              这是一架精密的战争机器,因此能够统一六国,但也因此有了所谓的“路径依赖”,最终亡于战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家园 下次看完了再回复

              光看主贴就回复,这下尴尬了

          • 家园 确实是社会发展程度不够

            社会发展因素对政策效果的影响,这个观点我老早就有了。

            就社会发展程度来说,科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人的思想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科技方面,交通运输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行业。通讯和投送能力决定了经济交往范围和管理范围。秦统一六国,一下从一州之地扩展到九州,步子太大。虽然秦始皇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注意修建秦驰道和秦直道,改善交通运输问题,但是步子实在太大,确实弥补不了。

            思想方面,分封制的思想还很强大,秦首次统一,就要同时面对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一、思想认识不一的问题。而且秦法与六国均有不同。秦建制在商鞅变法的基础之上,而六国没有这么彻底的变法。征服者身份对秦来说是一个不那么有利的因素。新占领地区需要下大力气消化。但是因为占领区太多,秦自身的力量也是分散的。这样同化力量实际上也减弱了。

            所以秦在当时的情况就是,发动机功率减弱了,但是车变大了,拖不动,最后爆缸了。

            汉朝初建时经济繁荣程度下降了,交通运输技术也没有明显进步,但是社会思想反而进步了。因为社会对分封危害性的认识加强了,对统一的支持加强了,同时因为战乱,社会没有力量支撑新的、人民广泛参与的战争。统治者们对如何实现统一也有了新的技巧。比如说汉朝划分关中关东的做法,就很有技巧。

            汉朝初年进行了异姓王分封,很快就又剿灭了异姓王,进行同姓王分封。这一步实际上是一个倒退,回归六国时代。但是这个时代,中央的力量已经明显增强了,统一的核心开始逐渐强化。随后王国们的不断造反,为消除封建、恢复统一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认识环境,社会形成了削弱内战因素的共识,导致诸侯国必须被削弱的结局。所以我说,经过推恩令之后,汉武帝时代才首次真正实现了大一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