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古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自然科学 -- 语迟

共:💬51 🌺184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上页 下页
    • 家园 下面很多讨论的范畴和跟主文都不一样。

      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是两个范畴。

      前者是对世界认知的深度挖掘,从而形成了对世界的认知规则和定义规则。就像建一所房子,最起码的知识是如何完成物质和状态的各种度量认知。

      后者是建立在自然科学上的应用升级。

      现实行进的路径,

      自然科学——科学技术——社会系统整体条件状态完备——工业革命。

      只要有这样中西方的讨论,肯定上升到你有我没有的争执。但是争执的关键在于,中西在上面这个系列环节(可以进一步细化)中,在哪一个环节开始分叉,导致中方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为什么分叉?分叉的原因是否与第一个环节中最底层的世界认知有关?

    • 家园 西方的宗教思维逻辑已经印在他们的骨子里头。

      这使得他们很多理论在触及到广义上的权力概念时非常小心。这也在尤其是社科方向的研究中,对里面的很多概念表述的非常含糊的一个原因。比如,西方经济学对经济这个概念的定义表述。所以这一点唯物主义派是西方思想理论的巨大进步。

      对于西方理论的很多阅读中我们会发觉,里面的经典剖析都是对某一状态的深刻剖析。在把这些状态按照权力概念剖析分割的时候,对涉及整个状态背后的大的权力范畴却含糊其辞。这个含糊其辞本身就包含着“一切都是上帝的许可”,或者说就是上帝赋予的权力,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救赎。而宗教的分裂指向的是什么样的人类行为可以被定位为救赎和为上帝添加荣耀。资本主义精神的认可就来源于此。简单说就是上帝的认可,以及认可人类行为推动某个社会状态存在的权力。

      可以说在众多让西方社会经济大发展的条件中,这思维转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 家园 基本赞同。而下面反对的意见思路就偏了不少。

      基督教打倒了,欧洲出现了信仰真空,这个真空迅速被纵欲和钱给填满了。人们开始肆无忌惮的崇拜钱神。

      基督教分裂后,他们的信仰也没有丢失,而是给世俗行为(包括研究、生产)找到了新的宗教解释。见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在新的宗教信仰认知下,把新的社会生活合理化,于是这阶段,之前本身为宗教服务的科学探索研究就转变成为提高生产效率而服务了。

      你把这段加上就完美了。

      总之,西方人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自身的需求。而需求所要完成的最初目的并不是最后我们看到的这个工业革命的结局。

      这个结局是依靠之前所有需求各自得到的结果共同推动出来的。是处于西方的人类的持续需求的发展,之后是需求推动下自然而然的实现的。

    • 家园 原因很简单,就是你这样的“知识分子”思路实在太奇葩

      “逻辑”这个自然科学之母明显没去过你家。

      研究一个问题无非是先观察然后假设再推导,形成理论后代入实际验证。

      自然科学会做实验验证,社会科学比较难一点,一般用多个反复重复的实例来证明。大牛如马克思可以搞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实验,用几十亿人口历经百年来验证自己的理论。

      比如你的原话题,我通过观察发现历史上科学兴旺之地都在海边,所以我认为交通便利造就的学术交流积累是关键。然后我举德国的例子来验证,德国原来很落后,火车出现后一举成为欧洲科学之都。

      你也可以用宗教解释,历史上教廷严重压制科学发展,新教徒出现后则以以严谨逻辑,认真工作,擅长思考而出名。自然对科学发展大有裨益。

      第三个解释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问题,以楼主为例,我们可以看见通篇结论乱飞,思路万马奔腾。逻辑达到完全无法理解的地步。和以前西方学者的严谨形成了鲜明对比。

      所以都是楼主的错……

    • 家园 我承认我没怎么看明白。。。

      宝推了再说。。。

    • 家园 文明需要相互碰撞交流才能进步,中国的历史从反面论证了。

      说难听点,你这篇文章有非常大的民粹成分,并且是义和团式的,根子就是自卑,不承认别人家文明确实高级,有优点,然后硬给自己找场子!

      中国明清的落后,主要就是我们与世界隔绝,没有等量级的文明给我们刺激,而西方文明的进步受益于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流刺激!

      通宝推:审度,
      • 家园 del..

        del

      • 家园 但是中国之内小国之间可以同纬度的刺激

        比如春秋战国如果一直持续下去,结果后来书同文车同轨了,周边就都剩下的是低纬度的了,一直到日本崛起的近代。

        • 家园 你说的应该不成立,中国发展到明清有线性的必然性。

          一是黄淮海农业区一家独大,中国从春秋战国的混乱走向统一是历史趋势。并且,这一时期,我们的政治文明开始快速发展(标志就是各国变法及郡县制的最终形成),社会发展程度远远超过同期其他文明,最后直到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皇权体制可以说是必然。

          二是先秦各国是同一文明内部争战,并没有太多文明上的差异性。对比世界其他文明,西方文明(前身是希腊文明),东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可能还有更早的埃及文明,古叙利亚,巴比伦,波斯,古印度……他们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是比较频繁且激烈的。

          其实,中国在魏晋南北朝到唐宋这段历史,就受益于印度文明中的一个小指头——佛教。中国人信奉的儒家经典被佛教的逻辑性打败。有宋一代,士人把佛教的逻辑体系消化吸收,形成了有一定逻辑性的理学体系。不过, 今天的人看理学这个体系,还是比较幼稚的,首先就是有些概念有不知所谓之感,其次是推理过程非线性,跳跃。

          所以,中国人自古以来的逻辑性和思辨性就差,即使到现在,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还是东拉西扯,云里雾里,这点是西方文明的强项。在这个点说,楼主说了那么多,这一点就可以回答为什么了!

          逻辑性和思辨性的背后原因就是人在适应地理环境时的趋利避害。

          比较而言,以逻辑性和思辨性为特点的西方文明适合批量化复制人才,流水线制造人才,整个社会的人员素质会大幅提高。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就只能靠个人天赋去“悟”了,无法批量化复制人才,比较容易导致整个社会知识财富两极分化,所以很多技巧和经验无法传承。“悟”这个字和“顿”连在一起是中国人最爱讲的——开窍,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教你一个小技巧也会有如下表述:自己去感受一下那个感觉,放一点点,就是那个感觉……

          当然,对于中西的顶级天才,也就无所谓逻辑、思辨之类的,超凡入圣,大道同源就是指他们这个层次的人。

          通宝推:ING,普鲁托,
          • 家园 在这点上阿三似乎比老中的辩论能力强

            印度人在海外比中国人混得好,不一定是英语好多少,但是中国人一般口头能力弱可能与这个有关,说不清个一二三,而阿三这点很有欧美风范,有理没理搅三分,而且与学历教育无关,上至学术殿堂,下肢贩夫走卒,均能婉婉道来。

            从中国历史看,在西北,东北,北方,甚至南方,都有不少的异种文明而且多次彼此较量融合。当然这些周边文明都不如中原文明的成熟度高,所以不论输赢,都以是从中原为结果,没有一个此消彼长的文明意义上的竞争关系。如果中东以前打通了中原,倒可能改变历史进程,但是太远了。

            不过即使中原逐鹿,各个诸侯王国之间的文明相似度,并不会高于欧洲历史上的王侯们。当然更早期的环地中海文明,在中原大地没有这个地理环境。

            • 家园 能诞生佛教这种让古中国人仰望的地方,当然厉害了。

              从佛教的特点来看,印度人应该擅长思辨,推理,抽象,对宏观深邃的人类大本大源有非常巨大的领悟和力量。

              据说,印欧语系出同源,没具体了解过。但印度文明与西方、中东文明的交流很频繁,相互借鉴、相互吸引是可能的。

              另外,你可能对文明有些误解。一般西方文明泛指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那一个地理范围内的国家集合。一般公认的主流世界文明有这么5个:

              1,居领先和强势的西方文明,其他5个文明都在不同程度地被他同化过程中;

              2,居第二位,与1同源又受1影响的东正教文明;

              3,与1和2有亲戚关系的伊斯兰文明。

              4,印度文明。

              5,中国文明及其分支日本文明。

              中国在先秦时期,至少六国是同一个文明内部的,高度同质化,就是楚国略为例外一点。但差异性没有大到上述5种文明的程度。而西方文明的前身是希腊文明,即环地中海区域,这个区域的文明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冲突的剧烈性,都是中国这个区域无法想象的。

              而到秦汉之后,中国周边能对中国文明产生刺激的“小文明”或“次文明”已经很少了,即使存在,也无法产生足够强度的刺激,以促进中国文明进步。

              更何况,中国周边全是比我们落后的地方,中国文明已经让他们仰望,怎么可能还让中国文明放下傲慢与偏见?要让中国文明放下傲慢与偏见,只有等到鸦片战争的坚船利炮带来的西方文明。

              竞争对手必须是等量级的,差量级是无法做对手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上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