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对做好外国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建言献策 -- 逍遥蜀客

共:💬89 🌺543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再驳

                        锋利的剑促成坚固的盾,还要感谢蜀客河友钻牛角尖,我在原文末尾又补充了一些数据佐证我的观点。

                        奖学金给各国高官子女属于顺水推舟锦上添花,他们不是因为奖学金才来,是因为他们知道和中国的经济交流前景广阔,想要来华结交人脉。

                        中国和欧美的国情不同,中国是生源过剩而高等教育优质产能不足,欧美是本国的生源不足但教育产能过剩。拿欧美奖学金留学的中国人往往比当地的学生优秀,拿中国奖学金来中国的留学生大都没中国学生优秀,这个就是最大的区别。

                        • 再驳
                          家园 到底谁在钻牛角尖。。。

                          你那些建议再好,也要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啊。这个事情要得到比较好的解决,不仅要考虑制度本身的合理性,还要考虑官僚体系做事的某些规则,不能想当然或者太过于理想化了。

        • 家园 写得很有道理啊,能转到微博上和朋友圈里吗?

          当然会写明西西河和你的ID。

      • 家园 慢慢来

        现在外国学生来华的积极性真的不高,否则哪里会有学校出那么夸张的优厚条件去吸引那些外国留学生。现在吸引留学生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校的国际化标准排名。目前这种局面,跟中国的形象在国际上被西方媒体有意抹黑关系很大,很多外国学生因为长期被媒体宣传所影响,绝大多数的优秀学生在有机会去西方发达国家的时候都不会选择来中国留学,剩下的学渣倒是抱着碰碰运气的想法投中国学校,结果捡了大便宜。

      • 家园 我们米国怎么“教育国际化”?

        你们不知道细节不要瞎比较。。。资本主义国家,就是做教育,做公益,也是生意头脑。

        米国高等教育,是个生意,只是不以盈利为唯一目标。

        不要学费的研究生-“全额奖学金”-是给学校干活的,而且是最低工资还没有福利。米国对助教/学生比例是有要求的,好像是1:20。

        一个大学三万本科生,每人八门课一年,就需要至少1200助教,如果有实验课还要加倍。那个学校如果“奖学金支持”两千外国研究生,是合算的。如果每学期为非英文母语的助教请,也是最低工资的大学生做英文语言学伴,也是合算的。

        如果它的三万本科生减少到了两万,这个生意就出问题了。所以最近几年呢,的确有“国际化”,意思就是招中国小留全部是付学费的,来维持米国大学的生意规模。

        通宝推:朴石,
        • 家园 GRE和托福机考这个门槛很高的

          英语水平不够,除非是作弊,骗倒一路把关的到了美国大学读博士。

          不是有个小留学生因为参与团体暴打一位女学生被判入狱后,惨不忍睹的英语水平立刻突飞猛进嘛,流利到让人刮目相看,早先它干嘛去了,惯得呗。

          高标准,严要求,宁缺毋滥。现在倒好,艾滋病患者也不在乎了,顶层设计嘛,只要顶层人士不得艾滋病,它管你底层煎熬到什么地步呢。

          只能说国内这次暴露出的高校出面拉皮条,实在是下限低到阴沟里去了,在美国跟形形色色的各国人交道都没少打,见过贱的,没见过这么贱的。

      • 家园 花!美国招的留学生不说是精英,至少也是人才。

        现在,党国招的所谓留学生,一多半是垃圾。

        一面往外大撒币,一面引进大批洋垃圾。

        给红二代长脸了!

        • 家园 引进留学生肯定是需要继续大力加强

          现在一方面是推的过急,各类措施和管理都跟不上,这个本来就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是其他问题上的矛盾揪这个点发作而已。

          说到底,不管本国人多吃苦耐劳好用,把我以及各位榨干也得不到一桶油,一吨矿。中国要发展,人民要吃饭,靠的不光是手艺和科技,资源始终是个大瓶颈,觉得引进留学生是引进优秀人才这个想法从一开始就偏了。我们还没那个积淀可以去掐尖,现在就是要抓到碗里都是菜,找那些素质低的搞人海战术。

          诸位不要高估了自己的勤劳对祖国过去发展的作用,也不要低估了这些垃圾对祖国未来的帮助。

          通宝推:乱翻书nn,
          • 家园 主席把问题想简单了

            引进留学生,之所以会引出这么大麻烦,出在两个操作问题上。

            第一是语言。英美国家搞高教国际化不成问题,是因为全世界都在学英语。那怕是被海外和国内贬低成渣的中国小留,其实也是从小就在英语上下功夫,过了托福和雅思,再加上中国的初高中教育打底,怎么也不至于表现太差。但是中国引入留学生,语言就是个大问题。如果用英语讲课,其一,那中国大学能拼得过英美吗?其二,中国大学给留学生上专业课的老师,得开什么水平的工资?如果用中文讲课,老外达到能听懂专业课、能用中文答卷子的程度,只有两条路:或者玩命吐血地学中文,或者家里贵族富豪背景,从小就请教师,有中文底子。所以其中大部分最终只能做烂:平时不来上课,考试放水。这么个散钱法,性价比恐怕成问题。

            第二是大学的基础设施。中国大学一直保留了军事化的色彩,本科宿舍四人一间。密度极大,而且成员之间容易因作息不一致产生矛盾。极少数好点的学校能把卫生间和淋浴间和宿舍修成套间。宿舍的基本功能是睡觉,想煮个面都怕惹出消防的事情来。而留学生,必须配功能齐全(睡眠、储物、会客、做饭、淋浴、学习)的留学生公寓。主席,把你放回去,你能心理平衡?

            所以中国培养各国有亲中国情感的留学生,成功的例子只有输出革命那一段的精品路线:来的都是本国精英,高配生活设施,上课配翻译,课下配真正的同性学伴,并且上的都是小众的特殊学校。

            目前这个搞法,培养出只怀念淘宝、外卖、共享单车、抖音短视频乃至easy girl的混混的概率,会非常高。不可能说一个都成功不了,但是废品率也太高了。

            教育国际化战略当然要服从大局。但是首先得搞清楚,中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其次嘛,我个人觉得,老美大学的那个收费法,是容易让里外都相对比较服气的:本州公民最低,本国公民次之,国际学生最高。

            • 家园 所以说是初始阶段的问题

              就我所知的一些学校,已经明确要求加强管理,以后原则上只招研究生。

              具体招多少,怎么招,权力还在学校。教育部又没金山银山,陈宝宝的话大家哪次当回事过。政策这个东西具体怎么落地,就是在上下角力、各种矛盾中打磨成型。

            • 家园 换个角度考虑

              如果说拼人才拼教育,这世上根本就不可能拼得过中国,所以与其与西方拼死拼活竞争那几个高素质好背景的第三世界精英,还不如输出中国人才更靠谱,但是中国人才走出去已经面临瓶颈,所以现在的思路就是全力引进“中介人才”,中介需要什么样的素质?需要什么样的语言基础?说白了,脸熟能把我们带出去,然后跟着我们混就行了。这样理解现在国内的突击引进留学生就清晰了吧?但山东真的是要狠批,经唱得太歪了。

          • 家园 主席,人种都变了,文化彻底被毁灭,还谈什么祖国?

            欧洲引进某教,对欧洲国家有任何正面意义吗?过去40年,中国这方面的政策只比欧洲更脑残。

            而且如果需要人口,计生政策岂不是最SB(没有之一)的政策。

            通宝推:唐家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