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遇罗克与戚本禹及姚文元,敬畏生命兄请进。 -- 普鲁托

共:💬70 🌺237 🌵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遇罗克与戚本禹及姚文元,敬畏生命兄请进。

    这几天看了河里关于遇罗克的讨论,有些问题不明白。

    一、《出身论》到底什么意思?

    《出身论》洋洋洒洒1万5000字,我看了两遍,觉得它自身没有明确主题,就是通过不同的实例来阐述毛主席的观点:“有成分论,不唯成份论”。我整体感觉《出身论》没啥问题。

    敬畏生命兄有这样的观点:

    对此60年代遇罗克写的《出身论》在当时是与工农阶级子女受教育的整体阶级利益相违背的,如果按遇罗克的出身论观点,在对资产阶级世界观没改造好的社会主义阶段,无产阶级的教育资源会全部倾斜于小资阶级的后代,二代们的血统论也是如此,所以当年是两者都要反对。

    这个观点是怎么推导出来?

    二、后来,遇罗克的《出身论》被“四人帮”批成大毒草。

    在戚本禹回忆录里有这么一段:

    中央文革开会的时候讨论分析过遇罗克的观点,认为他完全否定了阶级存在的客观性和阶级分析的必要性,这就走向另一个错误极端了。

    反对《出身论》,敬畏生命兄倒是与中央文革一致。所以,请河里的马列毛原教旨派敬畏生命兄分析一下:为什么遇罗克的观点完全否定了阶级存在的客观性和阶级分析的必要性?

    ===========

    在找资料的时候发现遇罗克还批过姚文元:《和机械唯物论进行斗争的时候到了》。

    文中有不少金句:

    从未见先进阶级有如此恨遗产者!也从未见不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而成为先进者!

    我们大家都讲应该用阶级观点研究历史和戏剧问题。姚同志说他是那样做的,我在这篇文章里也试图这样做的。但是我绝不能和姚同志得出同一结论。

    以上是哲学高度的批判,下面这段则是从《海瑞罢官》具体的文本分析进行了针锋相对:

    作者(指姚文元)看到剧中海瑞讲了“何以对慈母、对皇上、对百姓”这么几句话,就认定吴晗同志有意在宣扬封建道德观!那不正是吴晗同志为了暴露海瑞的历史局限性才加上去的吗?

    显然,二人都是从反封建的角度分析。

    姚文元认为:海瑞是一个正面形象,如果海瑞有这类封建行为,那么作品就是在宣扬封建道德观。观众会认为,我们的英雄海瑞都这么做,那这么做一定是对的。

    遇罗克认为:这台词就是封建思想的暴露。海瑞这么说,正说明了海瑞脑子有封建思想,作品这是在批判海瑞的局限性。

    两人的分析都有道理,区别在于:姚文元认为群众是没觉悟的,容易被海瑞的行为迷惑。遇罗克认为,观众是觉悟的,能够认识到海瑞的局限性。

    所以,对文艺作品的批评,把观众放在什么位置至关重要。

    通宝推:一着,桥上,
    • 家园 姚文元这二篇文章可能比《评海瑞》写得更透彻

      [URL=http://marxistphilosophy.org/Hongqi/66/196607-01.htm]

      评“三家村”

      ——《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的反动本质

      姚文元[/URL]

      另一篇是《评陶铸的两本书》

      在文艺上同样是这样。同“多学少评”一样,他们制造了所谓“一视同仁”的口号:“任何剧目都是平等的,现代剧目也好,传统剧目也好,我们应该一视同仁”。阶级社会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平等”,根本不存在什么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平等”,只能是谁战胜谁。支持无产阶级的革命现代戏,就一定要批判地主资产阶级的古代戏;吹捧“戏剧遗产”中“有完全适合今天需要的好戏”,就一定要打击、压制革命的现代戏。“一视同仁”是一箭双雕:打击任何大力支持革命现代戏的做法;抬高和保护大批毒草不受批判,为他们反党反社会主义活动服务。

    • 家园 历史事件离不开其当下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

      60年代中后期,毛在大跃进失败后开始思考三大差别的社会改造,这是当年争论《出身论》时的历史背景。

      我们再来看时下的社会基础。

      喜欢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如果是作为一种个人兴趣,它并不具备价值观判定。知识“分子“本身也并不具备意识形态而能够成一个群类,但这些社会属性(城乡,工农)在历史演化到毛时代的六十年代时期(生产力低下的思想教育改造失败),却有着特定的历史内容。

      毛的亲身经历证明,劳动者家庭一般不会鄙视劳动,但也根本意识不到知识的重要性,而对于封建学而仕观念的地主小资家庭却不一样,他们天然注重教育的重要性而重视家族成员的学习培养(全家族筹钱上学),如此社会结构分形是数千年儒家思想统治的结果,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已经深入人心而不被当时的人们所察觉。

      在迎来解放后的新中国经过社会改造期后,城乡许多地方已慢慢具有最基础教育的社会条件,但许多家庭仍旧和当年的毛顺生一样,他们子女只要识字算数就足够了,反正人总是要劳动干活的。如此社会意识基础造成新中国建国十年后受教育人群的社会阶层分布严重畸形,作为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90%的高中学生在城市,80%大学生是反富右家庭子女。

      以上就是当年<讲家庭成分而不唯家庭成分>的主要社会基础。

      在遇罗克写《出身论》之际的1965年正是上山下乡政策的前夜,也正是1949年长大成人这批红贵子弟为革命接班(他们自以为)的前夜,所以在前帖我说,《出身论》并无对错,遇罗克的被围剿是毛时代这些未来精英为争谁是天下的主人之间的必然矛盾,私下认为无产阶级革命之所以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农子弟未能有效的统合这些时代精英一起同老革命斗争,反而最后是被他们所分化。

      第一次读《出身论》我是被其思想性所震撼,包括林立果,这些都是时代的精英,却早早的就成了时代的牺牲品。

      ——

      从理论加以论述,说实话我的知识储备还明显不够,只会帖文本,但毛的思想理论绝不是为解释世界,而是为改造世界。河里的“左派“在解释历史上是满腹经伦,一应用到当下社会现象的解释,那马上变身为吃体制饭念体制经了。(哈哈,从理论联系实践来讲,我也只能称毛的原教旨主义信仰者)。

      但我学习毛选这些年的一点理解,无产阶级世界观与认识论、方法论三者的统一,无产阶级世界观即是唯物论也是辨证法,这是主席哲学思想的灵魂,也是最难理解的。

      (当下历史时期只有资无两种世界观的斗争。而且无产阶级必将胜出,因为资产阶级世界观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它不能做到三者的统一,资无世界观都隐含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之中。

      毛在双百时期对“红与专“的关系讲话中有过相关论述,八届十中全会重提阶级斗争,毛更是把此思想上升为政治领导一切的高度。)

      附上:另一楼的相关讨论。

      敬畏生命:“真理“1面前并不人人平等。

      gzdcl:静下心来理解历史对自己有好处

      通宝推:燕人,
      • 家园 老兄的文字还是那么晦涩难懂

        《出身论》并无对错,遇罗克的被围剿是毛时代这些未来精英为争谁是天下的主人之间的必然矛盾,私下认为无产阶级革命之所以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农子弟未能有效的统合这些时代精英一起同老革命斗争,反而最后是被他们所分化。

        是不是可以这么说,由于工农子弟阶层缺乏主动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占据位置的觉悟性。文革左派们必须帮他们一把,所以,批判《出身论》成了现实的需要。

        • 家园 世界观与认识论、方法论三者的统一

          实际上与笑不拾的回答已包含了你的疑问,

          同是方法手段,为谁所用决定着他的正义性。

          毛邓两人都是实用主义者,只是彼此世界观的不同,决定着其中一方要固守新民主义秩序,另一方要继续革命向前。改开是邓复辟后的发展必然。毛是在大跃进之后才真正成为一个马列主义者。主席生前两件事,他更加注重的是文革实践。

          ————

          当前的历史条件下,“真理“面前并不人人平等。

          就说贫富差距极大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因生产关系所导致的经济条件完全不一样,当政在此历史条件下推行素质教育,从其政策本身貌似非常伟光正,但其实际结果必将导致穷人的后代更加丧失竞争力,这种穷人与富人的日渐分界必将形成这两个群落的阶级特性,只是毛时代倾向于劳动者,新时代倾向于精英阶层(当下意识形态就是为粉饰这种倾向性,是虚假的意识形态。而毛时代则是正大光明的强调阶级主体性存在)。

          上层建筑依靠哪个阶级为自己政权提供合法性基础是由当下的生产关系形成的。

          以下论述看似唯心,但只是我的概括和理论解释能力比较弱,哪天有时间搬些这方面的经典文本来加强说明。

          ——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因目的性不同,

          “为我所用就是唯物,为你所用就是唯心。“

            • 家园 阶级斗争是为最终取得阶级平等

              在一个勤劳为本和劳心者治人这两种社会观念交融并存的世代,所谓“平等“只是为掩饰当下现实并“不平等“的幌子,其最终目也是为部分人企图把“不平等的现状“彻底固化的即得阶级利益服务。

              而马列毛作为一种革命指导思想,其目的不光是为解释世界,为消灭当下历史阶段阶级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其诞生之际就是为改造世界的暴力革命作理论支撑。

              对阶级社会因生产关系所造成现阶段两个阶级的全方位不平等,这其中的说理、分析部分,我想马论是当前逻辑最自恰和论证最充分的一个社科理论。

              (如果把整个毛时代看作一个正告别旧体系而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发展过程,可能会更加利于你对前三十年的历史事件有更深刻的理解,毛晚年最终是否认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所以号召人民要继续革命,社会主义是经毛时代已检验完全破产的一个伪概念,邓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是无稽之谈。

              正确的指明当下历史时期的社会性质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这才是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意义。)

      • 家园 从历史背景出发很对路

        但是,你对无产阶级资产阶级思想的定义是什么?

        无产阶级,资产阶级本身可能好定义,但是一个阶级一个思想这个观点,在现在看来似乎比较机械死板了。比如九霄提出的人类共性,似乎更与时俱进。

        注意啊,我不是否认阶级,而是反对在思想层面的黑白分明。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思想的作用,黑白分明的思想分界似乎不符合辩证法,和历史发展。

        • 家园 发错位置了

          我在主楼里就说了:姚文元认为群众是没觉悟的,容易被海瑞的行为迷惑。遇罗克认为,观众是觉悟的,能够认识到海瑞的局限性。

          这一点,姚文元是对,群众的确被吴晗塑造的海瑞高大上的形象迷惑了。而遇罗克自己没被迷惑,又以为群众也能理解,这就不对了。在当时像遇罗克这样的精英毕竟只是少数。

          不过,姚文元批吴晗并不能解决问题。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是教育以及争夺获得教育(获取知识、信息及分析能力,然后自悟)的权利。这一点,敬畏生命兄已经点破戚本禹批遇罗克的本质。是哈,教育不正是像洒落这样疯狂反高考的人焦虑的根源么

          • 家园 教育,历来是必争之地

            法国大革命之前,传统势力严防死守的阵地之一,就是一直由教会掌握的教育权。

            国家办学,实际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成果。

        • 家园 有个主体性问题。

          在马恩研究历史唯物主义之前并没带入价值判定。它是经过从人之成为人开始直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解剖,经过科学的方法论证才推断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来到。无产阶级必然胜利。

          在这之后马的历史唯物主义被注入了主体性,它是作为一种科学规律被无产阶级奉之为经典理论。

          由此无产阶级世界观才具有了价值判定,无产阶级是代表历史前进的先进力量,资产阶级是阻挠历史向前的腐朽力量。

          辨证唯物主义不能简单的用第一性来解释。

          辨证是唯物与唯心的有机统一,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必然反映,物质必将是被意识的到的存在。所谓又方又圆、即死又活的物质即便存在,但因为不能人的意识所理解接受,这种存在无意义。

          自然物作为意识的本体存在和(人)意识对于观察物的主体存在才是理解辨证法的关键,现在许多人给所谓的物质决定意识的简单定义而以为唯物主义就是对的,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 家园 那么强调无产资产的意义何在呢?

            何不直接说,先进派和保守派,革命派和保皇派,或者按照洒落的观点,考试派和实践派,或者按照笨狼的观点,小产权派和大产权派呢?

            有种解释是,公有制和私有制派,这个倒是一个根本分歧。问题是,纯粹的公有制不能说服群众啊,所以极左失败了。

              • del.
                家园 试图理解文革为啥失败啊

                比如姚文,前半段对制度和文化的分析还是很靠谱的,但是就是因为你说的布局和拉扯,最终反而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