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再谈文化大革命 -- 心的方向

共:💬46 🌺384 🌵1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罗同学可称“醇”

        可惜儒家说得再好听,没有西方文化的强行介入,中国也就是朝不保夕的样子。

        • 家园 现实最有说服力

          一百多年来,我们的民族,受尽凌辱。面对外寇和凌辱,彼时,给孔子洗地,都哪里去了

          那时候,膝盖一软,领头跪下的,都是受过儒家教诲的;吃里扒外,是李鸿章大人们

          是韶山冲的那位少年,带领被人鄙视和踩在脚下的人民大众,把我们境内的中外垃圾清扫干净,才建立了新中国

          一个好的学说,应该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毛泽东,一生是理论加实践,双不误

          而孔子,一生都如丧家之犬,靠乞讨为生

          还需要做其它对比吗?

          大凡一种宗教或学说,大众习之,就是为了求福报和护佑。

          孔子最好的学生子路,研习孔子的学问,最为勤奋。但是,他并没有得到护佑,即使死前冠不免,也没有保佑他。

          而毛泽东就不同了,他手下猛将如云,而且大部分,都是文化程度不高,不识字的不在少数。可是,在毛泽东的循循善诱下,就是会打胜仗。甚至有的人,身经百战,都不带破皮的

          不知道,孔子面对这种对比,会作何感想?

          • 家园 即是孔夫子再世

            按照他在《论语》里的教诲,他必称毛主席为君子。

            孔子的教诲主要在伦理方面。后人借用他装门面。到了宋朝所谓理学已经于孔子教诲差了远。这些所谓的“新儒家”特别是朱熹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毒害是坚决要清除的。

      • 家园 教主,您说的是认真的吗?

        看到儒家文化让员工更容易对企业产生家庭版归属感,我笑了。

        • 家园 同事们像兄弟姐妹一样的关系不是很常见?

          为什么中国的夜生活远比西方丰富,因为中国的同事们下班后经常在一起娱乐。

          相对来说西方的家庭,父母亲都要给儿女交房租,他们更多的讲权利义务。

          干很多事情的时候就不能太讲权利义务的,不能这是我的活他不能干,这是他的活我不干。

          西方人太讲权利义务在制造业方面就越来越比不上东方了。

    • 家园 老毛给女儿取名李敏李讷,讷于言而敏于行

      抛开儒家,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还剩多少?不用儒家,古代中国用哪家?

      • 家园 讷于言而敏于行

        在这里,我们需要澄清几个事实。

        孔子的文化,基本都不是孔子的原创。不要因为某些学问,在孔子的论述中出现过,我们就断定,这是孔家的,这是两回事。

        孔子是一个文化的整理者,归档者和删改者。为了表达自己的学术主张,他对中上古文化,进行了取舍。从这一点看,他无论怎么做,都无可厚非。但是,他做梦都没有想到,他这个工作,居然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从这一点看,他是有罪了。因为,孔子及其追随者的这种取舍,一旦上升到民族文化这个高度,其恶劣的一面,就暴露无遗。任爱杰河友在《先秦古籍的问题》中牢骚的,就是这一点。

        毛泽东号召打倒孔家店,不是为了否定孔子所传承文化中的精髓。而是要摒弃其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特意强化的等级观念

        应该说,孔子学说中的等级观念,也不是他的原创。他的学说,是对夏商周三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形式的精辟总结

        这种以等级为特征的社会统治形式,在当时低下的生产力背景下,是有进步意义的。某种程度的固化,反而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毛泽东要打倒孔家店,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如我上所言,生产力水平,直接决定了社会统治的形式

        当今的时代,社会的发展瞬息万变。一个华为公司,就能让整个美国的统治层,坐卧不安。

        为什么

        一个5G的出现,就可能彻底改写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模式。所以,把我们的民众解放出来,而不是固化之,让我们全民族动起来,找寻和抓住每一个社会革新的机会。由此,我们才可能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由我们的民族自己来决定我们的命运

        由此,我们看到,孔子的阶级固化,和毛泽东的扫除阶级的束缚,从本质上看,在彼此时代的背景下,其意义,都是积极的

        所以,不必为孔子被批,就感觉失去了什么;不能因为毛泽东的不破不立,就和时代脱节去抵触之

        讷于言而敏于行,典出《论语·里仁》篇。

        这句话,我们今人就理解地不到位,或者不准确。

        看看,今人的解释,大部分的意思无非是:

        少说话多做事

        如果是这样理解的话,那么更应该说:讷于言而勤于行

        没有的这个意思。

        更有人离奇地解释:

        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孔子要知道他后世的学生是如此解释这句话,他一定会气地从棺材里蹦出来。

        ,拆开了是言于内。所以,这个字的意思可做:少说,且说话前要先内言(即内思)

        ,拆开了每于文。意识是,做出任何举动前,都要特别敏感所处的环境。也就是说,任何举动一定要谨慎甚微。

        因此,的意思,绝不是多做事;更不是敏捷地行动

        所以,

        孔子本身传承的文化,无罪。但是和时代不合拍的,可以摒弃或者搁置

        那种曲解和望文生义式孔家店的文化,要彻底打倒,让这些假知识分子,彻底原形毕露

        我们的时代,尤其不需要这样的滥竽充数

        • 家园 敏之于行

          有勤奋的意思,至少有不拖沓不磨蹭的意思。不等于多做,不是数量;算是敏捷,响应迅速,离得较近。但绝对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察言观色。

          孔子代表的传统文化,现在当然要细细辨析扬弃,好东西是有的,我尤其喜欢言毕称希腊的套路,用孔子等等忽悠老外和媚外的。

          • 家园 我也是一家之言

            我喜欢把敏字拆了,先去探究”每“字的真实含义,这样”敏“的本义就几乎摸清了一半。

            你所介绍”敏“的含义,是如何来的?能不能介绍一下?

            • 家园 上网搜嘛

              百度就行。百度上面,反文旁不是文,是又、攴。和手上动作有关。之于老女人梳头说法,倒是可以保留

              自己的生活经验也管用

              敏本身作为一种“察言观色”也是可以的。

              敏的各种意思,共性的东西在于反应,可以是各个方面形式的反应。肢体动作的敏捷;敏而好学算是思维反应迅速;敏于行就是行动的条件、必要性面前立即行动;对于情态的感知也能是敏,敏感嘛。

              前两年有贴子,说敏不是个百分百褒义的词,似乎大意是行动过于欠计划、太过于“应激”。这样的话,孔子似乎又是在鼓励试错了?!

              但要是察言观色的话,敏和行,似乎就不是一个修饰的关系了,这和行动本身是两件事。而且敏讷--言行,也似乎够不成互文。

    • 家园 儒学大师和民国大师简直一个模子

      儒学大师弄不懂上古文字经义,民国大师学西学也都是半吊子,然后把中国的语文教育扭曲成四不像的怪胎。

    • 家园 以前从河里

      还是哪里看到过,毛老大在后期基本是顺着历史溯源而上和古人在对话。

      所以研究老大的出发点很困难,你得吃透历史再通今活络,单说为了孔老二掀起了文革,孔老二未免太值钱了点。

      毛老大的风格,纵然和古人对话,怕也是先和普罗大众聊聊,圣人他是看不上眼的。

      那段历史出发点都被人猜的不再猜了,还是慢慢等档案解封吧,不然谁也说服不了谁。有鉴于此,我看毛老大的东西就只学里面的文宣,目的是发家致富奔小康,这比较现实点。

      • 家园 不能小看了孔老二

        他的学说,上接夏商周三代;随后,儒家学说又统治了中国2000多年

        中华文明,我们自己谦称5000年,孔子、其学说及其学说的源头,几乎全程涵盖5000年。所以,从这点看,孔老二,不简单。

        不过,毛批孔老二,和街坊邻里吵架,和同事之间斗角,意义自然不同。所以,毛批孔老二,倒不如说是,中国文化的阴阳两面(哪两面?留个梗),在当今人类历史面临何去何从的重要转折关头,需要碰撞,由此来奠定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的文化主流

        还是哪里看到过,毛老大在后期基本是顺着历史溯源而上和古人在对话。

        毛泽东与古人对话,这个观点,我赞同,尤其解放后,他才有这样的时间。看看他创作于1964年的《贺新郎》。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最近,河友回车的一个辅贴玉在新石器时代才有,提到了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分界标志物,。不过,1964年的毛泽东,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忽略了母系文明的成就和特征?这是一个重大悬案,有待解开。当然,我肯定会为这个主题,专门开贴的。

        在词的下阙,

        ... 。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毛泽东的抱负和志向,直白无余!

        毛老大的风格,纵然和古人对话,怕也是先和普罗大众聊聊,圣人他是看不上眼的。

        这句话,总结的非常有分量

        不过,毛泽东和普罗大众聊聊,兄,能否为这种聊,做一个小的总结?

        中国的历史,一直有两条主线,普罗大众踏出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大道;历代统治层及其附庸,试图走出一条阶级固化之路,虽然都已经反复周期律了,这群人却至今不悔

        这两条路线之争,至今没有人以此作为测度来重构中国历史,我们不妨一试。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