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美国著名华人自由派作者闫润涛先生因新馆去世 -- 燕人

共:💬35 🌺239 🌵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美国著名华人自由派作者闫润涛先生因新馆去世 -- 有补充

    我对这个人印象不深, 大概齐一个持自由主义理念的科学家.不反共,也不媚共.不过海外第一华人论坛文学城上的哀悼之声不绝.

    美华同学们说说?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刚读了一篇他写的关于毛岸青的文章

    品味极低。

    • 家园 阎先生的家人来信(已确认阎先生的死因与COVID无关)

      阎先生于2020年11月22日清晨去世,追思会于11月25号中午在位于阿拉巴马州Pelham的Southern Heritage Funeral Home 举行。小型追思会仅限于其妻女及近亲,以及阎先生的一批生前好友通过Zoom参加了追思仪式。

      已确认阎先生的死因与COVID无关,阎夫人亦并未感染新冠。疫情期间,阎先生与夫人朝夕相伴,即便偶尔外出,也是倍加小心。他骤然辞世,家人及万千网友均无比震惊,悲痛不已。

      https://yanruntao.org/阎先生的家人来信/

    • 家园 多年前在文学城看过他的一些文章,

      撇开内容不谈,总觉得他的文字寡淡,没有任何力量。刻薄一点的评价:肤浅。

    • 家园 比较深的印象是他关于黑人出生的文章

      介绍黑人基本都是白人强奸黑人,黑人大都有白人血统,与白人的区别,是贾宝玉与贾环的差别,而其他人则是无血统关系了,也就是外人了。

      美国黑人运动,黑人叫民权运动,而不是反对种族歧视运动,其根据就在这里。那是他们家族内部斗争。

      • 家园 他是搞生物学的

        希望他说这话时有一定根据吧。

        【黑人大都有白人血统,】

        看他的政论里乱想像乱说话的地方真多。

        • 家园 如果按几十分之一就算有的话

          当然几乎美国所有黑人都有。

          当时女黑奴又不是当小老婆养起来,就是白人的泄欲工具。假设生出A是黑白混血,A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被用来和别的黑人交配继续生出黑奴(在主人看来和生小牛小马没什么区别)。几代下来,自然全部黑奴都混有白人血统了。

    • 家园 转一个和他有关的文章

      我估计可能是同一个人。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中国的顶尖科学家为了名声也搞小动作,我个人是不相信彦宁没有看过严润涛的文章。这是个人人品的问题。至于社会的贡献是多少就不说了。

      网红美女科学家颜宁刚刚(4月30日)获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是今年仅有的两名中国科学家,真为她高兴。在国内大量的介绍中说颜宁在2014年是世界首位发现了葡萄糖转运蛋白结构的科学家。这个说法应该不对,是Yan首先发现了葡萄糖转运蛋白结构没错,但此Yan非彼Yan,真正首先发现了细胞膜葡萄糖转运蛋白原理和结构的是来自中国大陆叫阎润涛的美籍科学家。阎润涛是何许人也?

      他是最有名的海外网红博主之一,在其博客点击率2千4百多万,如果国内能开放他的博客,点击率估计会有数亿,曾经有国内转载其一篇博文,点击率达150万,由此可见其网红程度,尤其在海外应该不亚于颜宁。

      阎润涛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高考的首届(77级)大学生,上世纪80年代来美国留学,博士毕业后,在Johns Hopkins医学院副院长Maloney的实验室从事膜蛋白研究,他在90年代初用克隆的细菌葡萄糖转运载体为研究对象,突变455个在载体膜蛋白上的氨基酸,并测量得到455个氨基酸突变体两边的数据,而后整理数据得出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工作原理是喇叭口模型,即在葡萄糖进入细胞膜喇叭口朝外,进入细胞膜后喇叭口朝内,这样得以将葡萄糖运入细胞内。这个突破性工作发表在世界最著名的专业杂志Cell(细胞)上( Yan, R. T., and P. C. Maloney.

      1993. Identification of a residue in the translocation pathway of amembrane carrier. Cell 75:37–44.)。随后阎先生又用一年多时间测出了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氨基酸结构,其结果于1995年发表在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上(Yan, R. T., and P. C. Maloney. 1995. Residues in the pathway througha membrane transporter.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2:5973–5976.).

      20年多年后,博士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的颜宁及其在清华大学的研究小组利用流行的X射线晶体衍射方法号称首次成功解析了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和工作机理,解决了困扰结构生物学界半世纪的科学难题。但从以上阎润涛的研究结果来看,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颜宁证实了阎润涛关于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工作原理及结构。问题来了,颜博士虽末引用阎博士的论文,但实际到底有没有看过阎博士的两篇论文?阎本人说估计没有,认为国内有防火墙,看不到国外资料,他在百度根本搜不他自己的论文。但这说法太牵强,首先,作为中国的顶尖科学家,绝对能查到所有的科学文献资料,我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在医科院图书馆就能查到所有资料,当时还没有互联网,但每个月图书馆会收到几个月前的PubMed 计算机小磁盘,何况现在,有什么资料查不到?另外,所有的科研人员在立项目之前,一定会查阅所有有关文献,查细胞膜载体看不到阎博士在世界最顶尖杂志文章的机率接近于零。无论如何,我们现在奢望颜宁博士能给个解释。

      • 家园 颜宁nature文章的引用我觉得没啥问题

        1. Mueckler, M. et al. Sequence and structure of a human glucose transporter.Science 229, 941–945 (1985).

        2. Thorens, B. & Mueckler, M. Glucose transporters in the 21st Century. Am. J. Physiol.Endocrinol. Metab. 298, E141–E145 (2010).

        3. Kasahara, M. & Hinkle, P. C. Reconstitu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he D-glucose transporter from human erythrocytes. J. Biol. Chem. 252, 7384–7390 (1977).

        4. Dick, A. P., Harik, S. I., Klip, A. & Walker, D. M.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glucose transporter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by cytochalasin B binding and immunological reactivity.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1, 7233–7237 (1984).

        5. Pardridge, W. M., Boado, R. J. & Farrell, C. R. Brain-type glucose transporter (GLUT-1) is selectively localized to the blood-brain barrier. Studies with quantitative western blotting and in situ hybridization. J. Biol. Chem. 265, 18035–18040 (1990).

        这是参考文献1-5,除了2是个综述,别的哪个文章不比阎润涛的早,哪个又不重要。

        真正首先发现了细胞膜葡萄糖转运蛋白原理和结构的是来自中国大陆叫阎润涛的美籍科学家。

        要说结构,1985年的science文献1就提出了氨基酸序列和跨膜结构。阎润涛93年cell文章提出了转运体三维结构的框架草图(图6),95年PNAS文章预测了tm7的具体结构(图3,4),而颜宁文章则是用实验观测。相当于阎润涛看见马怎么跑,靠经验和推测画了一幅马的全身骨架,而颜宁则是直接用X光机拍了胶片。要说“发现”了“原理和结构”,怕是轮不到阎。限于文章篇幅,阎的研究属于并非必须提及的一部分。

        其实在清华官网对这篇文章的报道,对GLUT1的研究历史总结的更详细和充分,也没有提到阎润涛的工作。

        颜宁研究组揭示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结构及工作机理

        http://www.biomembrane.tsinghua.edu.cn/zh/newest-result/item/326-glut1

      • 家园 我觉得颜宁女士靠得住。

        第一,就她个人行为方式来看,学术不端的可能性很小。

        第二,就她学术的细分领域来看,她是测试3D结构的,纯化蛋白这部分工作,未必是她和她的小组做的。更可能是合作论文。

        第三,闫先生这篇论文,是否引用,那得看颜女士这篇是否必须引用。

        ----

        曲阜师大数学系倒是引用工作很好,还是学术不端啊。

        • 家园 以我以前在学术届的经验

          国外这类狗屁倒灶的事情也不少,比这更恶劣的也不少,大家只是不说而已,我就发现过几起,和老板说完,老板也不吱声,事就这么过去了。

          至于纯化和结构测定,我以前知道的是一个组的,至于彦宁她们是不是一个组,我不知道。但是这类结构鉴定后牵扯到蛋白功能方面,准定要做资料检索的,并且参考原始文献,对于严和他老板这个级别的文献是不可能放过去,而且人家的工作是初创性的。开题报告的文献检索一定不会放过这类重要文献。

          顺便说一句,我干过crystallograhper, 工作是从纯化到使用加速器测结构,没牵扯到的是晶体生长,那过程就是在不同条件下试,一个实验员就可以了,关键词是PSII。当年的世界各地的大型环形加速器都使用过。和我干过的其他工作相比,我不认为这个工作是具有很大挑战性的,更多的是运气,是你的机器,化学药品的纯度有关。当年就发现一个一样的HPLC,两个不同的机器出来的曲线不一样,我发现应该是泵体的柱塞有问题,可是没人管,那就混呗,反正干这玩意儿也不争钱,人不能在一颗树上吊死,那就为自己独立呗。 我当年出来兜里只有80美元。

          至于低下那些把学术问题和政治牵扯上来就懒着理了。

          • 家园 这个可以理解。生化领域本来发个像样的文章就难,而

            施一公,颜宁他们依靠设备优势,发文章如同打印机。

            我也承认他们的具体工作没有什么创造性。

            只要蛋白足够纯,浓度足够高,就是不太复杂的工作。

            从理性说,和他们合作发文章,就是受他们的学术剥削。

            但是不能否认,合作出来的成果是个好成果。

            甚至可以这么说,他们近水楼台,吸星大法,但是还得承认人家的文章就是多,就是容易;多到容易到,人家老板没有学术不端的驱动力。

            我们的观点互补,都有道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