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张其昀《思想领导与精神动员》讨论之一 -- 包子1971

共:💬95 🌺353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7
上页 下页 末页
                      • 家园 工人阶级如何利用反革命阵营的内讧?

                        电影谈得很好,但是这个标题不好。

                        这不应该是个基本问题。

                        反革命阵营的内讧会存在,但是工人阶级的命运不可能会因反革命阵营的内讧而有所改变。

                        不做道德判断的话,西班牙的弗朗哥和我国的蒋介石都可以看作是卓越的军事领导人和政治家,有类似的经历和政治手段,最终成为美国全球反共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蒋介石在辅助孙中山的时期起过巨大作用。不过败给毛主席这空前绝后的完人。

                      • 家园 【原创】法国电影“戒严令”讨论之一

                        国家恐怖、城市游击的民主原则、苏联对阶级斗争的支援 法国电影“戒严令”讨论之一(一组对话)

                        A:

                        60-70年代,拉美地区的城市游击队运动广泛开展起来了。1970年左右,美国派驻乌拉圭的某警察顾问被游击队抓获,最终被处决。过后不久,法国拍摄了以这一事件为原型的电影“戒严令”(état de Siège),广受欢迎。本片节奏紧凑,表演生动,有不少精彩片段,揭示了当时国家恐怖与游击运动对抗的本质。

                        B:

                        这个电影很好。以我看来,影片很直白的显示了资产阶级政府是怎么样试图消灭工人运动的。里面有一个小片段我比较喜欢:一帮特警/士兵冲进学校,试图关闭播放切格瓦拉歌曲的喇叭,当士兵们辛苦搭人梯把播放音乐的装置拽下来,又用力的踩几脚后,学校里另外一个喇叭响起了革命音乐,于是士兵们便狂奔过去关掉。反复几次他们才结束工作。我隐约觉得这个是有点人民是杀不光的意思……

                        很难相信这是1972年的片子。或许,正是那个时代的革命精神才产生这样的好片。90年代以来,有关无产阶级革命的电影,都有些缺乏底气。

                        C:

                        本片取景是在智利——阿连德还在位的时候,而十年后导演拍关于皮诺切特政变的《失踪者之谜》,取景地跑到了墨西哥,然后过两年乌拉圭就民主化了…… 从这位导演的外景路线图,也能闻到一点时代的风向。

                        我有点糊涂,既然国家在镇压游击队,影片中那个老记者和几位反对派议员怎么还那么胆儿肥?!他们敢公开揭露美国是乌拉圭的头号吸血鬼?有个反对派议员甚至说游击队代表了一股革命力量,引起右翼议员狂怒。

                        B:

                        就这次抓获美国顾问的事件来说,无论历史上还是影片中,大背景都是选票政治,国会显然是有权的,基本的政治自由都还存在。现实中,随后不久乌拉圭发生军事政变,影片里没提。那位老记者看上去很有地位,小官僚见他都得客气,属于资深媒体人。他和那个发言的反对派议员显然是合法左翼爱国力量的代表。那位议员似乎属于"广泛阵线"(Frente Amplio),2009年当选总统的那个前游击队员,也是“广泛阵线”的。

                        C:

                        影片中的游击组织是民主投票决定如何处置那个美国顾问,不知事实如何?是不是有点太书生了?

                        A:

                        我觉得投票那段很正常,片中有足够的铺垫。一是游击队显然分成一个个小组,领导者也不掌握全体成员的情况。其次,由于开会地点暴露,主要领导层大多被抓,所以其他成员更需要共同决定美国顾问的生死,避免组织内部出现纷争。同时,一方面存在白色恐怖,一方面有很多人支持游击运动,片中出现了某警方(军方?)军官作为小组代表来参加投票的情节,甚至主流政治内也有同情者。游击队员的处境没到必须互相隔绝的地步。而且,对美国顾问的审讯显示出游击队的情报很灵通,一定程度上这也保证了游击队的安全。

                        最后,处决美国人不是军事行动,是政治行动,所以游击队特别需要预先确立共识。

                        D:

                        6070年代,拉美游击组织在其成立初期,往往都是很民主的。“左派革命运动”的初期领导来自康赛普西翁大学,在军事活动中尽量保持了这个大学学生运动的民主传统,在转入地下初期,遇到重大决策还是通过开会集体讨论来解决的。

                        E:

                        其次,由于开会地点暴露,主要领导层大多被抓,所以其他成员更需要共同决定美国顾问的生死,避免组织内部出现纷争。

                        ————

                        以防止部分人"杀人立威"?

                        A:

                        以防止部分人"杀人立威"?

                        ————

                        防止立场不统一,引起内部思想混乱。

                        B:

                        影片中,游击队审讯人员对美国顾问介入乌拉圭秘密警察的揭露,抽丝剥茧,煞是精彩。这说明游击一方掌握大量情报。历史上看,拉美城市游击队往往有古巴的支持。当然,古巴不会给天量的金钱,经费主要靠游击队自己解决,抢银行之类的(影片有提及),而是提供培训和情报。当然,古巴的培训和情报,也可以理解为来自作为一个整体的苏联阵营。这从侧面揭示了苏联作为工人国家,与国际阶级斗争的复杂关系。苏联只要存在,就难免要支持世界工人革命(以及同时牵制革命)。

                        当游击队逐步揭开美国顾问身份时,片中出现了美国本土秘密学校的镜头,游击队的情报从哪里来的?很可能是苏联提供的。说到秘密学校,那场炸弹培训的戏让人印象很深刻,很显然培训的目标是袭击工会集会上的领导人和群众。

                        D:

                        不仅仅是工会集会,很可能也是为了制造假的“游击队袭击”,即所谓的“假旗行动”。针对一般的群众集会(作为选票政治的一环)搞爆炸,然后脏水往游击队身上泼。历史上看,秘密警察也搞过针对工会的“假游击队袭击”,因为拉美的工会和游击队的关系并不总是友好的。

                        有个回忆片段,某卖左翼书籍(至少有格瓦拉的作品)的书店被炸了,然后出警人员就是秘密学校里受过培训的……

                        C:

                        整个故事居然从新任秘密警察顾问下飞机后,戛然而止了…… 此时无声胜有声,揭示了美国主导的拉美资产阶级政治恐怖是一个国家系统,被处决的美国顾问只是系统的一个螺丝钉。全片在这里结束,呼应了片头动用举国之力搜索顾问的那个长镜头大场面,各路“有关部门”都动员起来,士兵、军官、骑警、便衣,像一大群蚂蚁忙碌着,展现了一部高速运转的暴力机器。

                        未完待续

                        通宝推:ziyun2015,
                        • 家园 【原创】右翼保守主义的兴起,“田园班农党”的内联外勾

                          右翼保守主义的兴起,“田园班农党”的内联外勾 系列讨论之一(一组对话)

                          A:

                          在资本主义全面胜利、工商业持续大繁荣的地区,长期以来,全社会上上下下盛行的是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思潮,强调资本主义市场带来个人自由,选票政治是最不坏的制度,以及膜拜西方的天然合理。在十年前,随着中产群体的壮大,开始出现本土认同优先的民间爱国主义现象。而在最近几年,似乎又开始出现右翼保守主义的社会思想趋势,蔓延很快。这股保守思潮直截了当地拒绝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体制化的多元社会管理模式,怒斥为“脑残白左”。这股右翼保守浪潮,它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反共产主义、种族主义、民族主义排外以及男权至上。

                          我个人观察,大概三四年前,在境内互联网上开始铺天盖地“反白左”,这里边是否有某方面力量居中协调指挥,不好说。

                          B:

                          这个话题大概得分两块来说。首先,民间本土主义爱国文化有一个从边缘到主流的过程。多年前,主流方面就开始关注自媒体的作用,收拢了一大批本来野生的爱国分子,比如名声鹊起的“那些年我真的萌萌哒”爱国漫画连载。就是说,自发的主旋律文化创作需要管起来,不允许一直暗兮兮地呆在亚文化圈子里,你不能当一个独立画手博主吃爱国饭,必须商业化运作起来,才能监管你,你也有面儿。

                          这个过程,说主流是被迫应对,也行,说主流吃到甜头,有意收拢了一批自媒体人,也行。

                          A:

                          这批本土主义自媒体多为年轻人主持,有活力,揭露亲美既得利益集团的丑态也可称一针见血,但它有脆弱的一面。这里边有个核心逻辑:如果你不能批评主流,你也就无力为它辩护。资产阶级媒体的威力,就在于它被大众当作“中立良心”。但目前这批本土爱国自媒体很难去批评主流,即使是扮演“忠诚反对派”也不行。

                          B:

                          远远没到“忠诚反对派”那一步,就只是放开了几个媒体饭碗,你必须正规化,像个正经人,而不是亚文化bbs头子。这个算是从内部起源的一个爱国文化驱动力。

                          至于留学生,海外华人,还有他们自外对内的思想传播,是怎么和本土主义自媒体糅合在一起,之间又有没有什么矛盾张力,也值得讨论。海外的青年华裔右翼,和军武爱好者高度重合,所以一般可以看成是美国的意识形态战争波及到了华人圈,当然有人分析这种右翼保守的思潮根源上来自苏联崩溃之后的腐尸俄罗斯,这个且按下不表。

                          A:

                          前些年涌现的本土主义自媒体,常常对共产革命的历史遗产表示好感,但双脚是牢牢站在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市场的现实中的,为这一现实的市场秩序服务,时不时流露出与主流自由派相同的观点。比如某自媒体“老六”几年前就宣称“极左和极右多为社会中生活不如意却不思努力的懒汉”。再比如某号称“政委”的体制内学者,在网上引导舆论反击亲美舆论,颇受欢迎。这位“政委”多次在节目中宣称“三十岁前不信共产主义是没良心,三十岁之后继续信共产主义是没脑子”,把这句话作为“反公知”的精神利器到处挥舞,一副沾沾自喜的样子。可见前些年的本土主义舆论铺垫,已经为后来冒出来的右翼保守思想,打下了反共产主义的思想基础。

                          C:

                          前几年的本土主义自媒体,尝试把赤色革命遗产与今天的市场秩序结合起来,高呼“这盛世如你所愿”之类的。如果赤色革命就是为了过好日子,那么只要看上去有好日子,革命和市场之间的鸿沟也不是那么不可逾越。这就回到之前说过的,“革命者”与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竞赛那个话题去了:谁能让大众脱贫致富,谁就是“真圣人”。对经历了贫困到富足变化的普通人来说,这种解释是可信的。

                          但是,这也就意味着,通过赞美以前的赤色革命,强化对市场现实的保守认同。折腾了几年的爱国自媒体,反共和保守,都齐活了……

                          A:

                          说回民间爱国现象的演变历程。在逐步发育出民间土壤后,这股本土主义舆论显然有一个裂变,推动了右翼保守的诞生。这个过程比较快,可能跟大繁荣时期的终于结束有关,相当一批中小生意人遭遇了事业的门槛,无法上升,甚至有下滑。还有一些小知识分子始终无法尝到商业繁荣的红利,心怀愤懑。他们开始从维护秩序的单纯爱国倾向,比如揭露亲美公知,转为更复杂的右翼保守主义,首先是排外情绪的爆发。

                          这期间,海外的大量新移民、留学生,一定程度上,似乎扮演了右保思想的对内搬运工角色,而特朗普上台,对这一内外勾连,起了明显的催化剂作用。

                          B:

                          从我个人接触来看,我觉得海外华人的右翼和国内内源性的右翼思潮融合的还并不完美。海外华人右翼,往往会做出一种更古典保守主义的姿态,看不上国内那种键政圈的土味右翼。海外的华人也更注意不动辄涉政,不会像国内那群人把政治挂在嘴边。一些海外背景右翼底色的人,喜欢摆出不讲政治的姿态,而国内要讲政治的多,虽然前者动不动就幻想射杀antifa匪徒……

                          A:

                          国内右翼保守主义的蔓延,显然与境外是有勾连的。贸易战以来,尤其瘟疫流行的这一年,境内的“田园班农党”貌似有点尴尬,虽然可以用复读机的舆论效果遮掩,比如继续复读女权、生育、少民等等话题。

                          在贸易战乃至军事斗争的前景下,境内外右翼保守阵营如何协调立场?值得注意的是,“田园班农党”似乎更重视“主义”本身,超越了这群人过去标榜的爱国,用一套强辩的词句,继续支持貌似符合他们理想的美国现政权,比如把火山的分离主义运动说成是美国民主党搞的,与特朗普无关云云。

                          在“田园班农党”中,右翼保守主义的分量是否开始超越爱国主义,值得探讨。

                          B:

                          “田园班农党”与境外同道的关系,有团结也有矛盾。我目睹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某右翼军武爱好圈子转发白人挺港军武网红视频导致的纷争。原本看上去亲密无间的两股力量,暴露出内部其实也不是铁板一块。

                          事件大体上就是有一个白人网红,经常拍摄各种枪械战术视频和教学,在业界名声很响,在国内战术界也有很多粉丝。2019年火山事发时,此人公开支持火山勇武派,在视频里发表各种冷战言论,然后很多国内吃战术圈这碗饭的人就无比尴尬,有些和官方合作很密切的自媒体,也经常转发这人的视频和教学,或者干脆做过生意。所以当时就有比较爱国的分子要求这些媒体删除视频、出谴责声明之类的,产生了一些矛盾。

                          至于说史蒂夫·班农那一套,就是网络时代有意识的舆论战,故意造谣、抹黑,浑水摸鱼。我觉得他和建制派主流的差别,最明显的地方并不在于意识形态,而是对新传播工具和理论的使用。班农一党本身的意识形态并没有什么创新性的东西,他煽动起来的也就是本来早就有的那一套共和党、茶党、约翰伯奇协会的恶臭玩意。

                          D:

                          但班农怎么找到并把握潜在受众的呢?

                          B:

                          那套右翼思想本身就有流行的土壤,一点就着了。网络时代根本不需要点对点寻找受众,实际上是类似机关枪扫射,机器人发帖一扫一大片。班农一党的纲领实际上是美国长期的主流意识形态,被右保水军说成是勤劳白人的边缘反抗,这个洗地套路也被引进到境内了。

                          要指出的是,精神领域的边缘和主流不是互相排斥的,奥巴马政权时确实边缘化了很多美国的传统意识形态,但它们没有消失,只是蛰伏待机罢了。

                          E:

                          境内的右翼保守阵营还有一个话术,就是美国本身不行了,右保的主义没问题,是白左搞垮了美国。这是境内“田园班农党”的特有优势。他们的受限之处,在于无法完整地推出反共产主义的旗帜,只能扭扭捏捏地用“反白左”当作替代品。

                          A:

                          在最近两年快速转变的国际环境下,原来那批本土主义爱国自媒体,似乎还是努力把新变化塞进旧的解释框架,比如“反极左空谈”。有的自媒体称班农为“列宁主义民粹派”,前面说的那位“政委”,则把特朗普称为“造反派”。也可以说境内的“老”本土力量还在为新右翼扶上马、送一程。

                          C:

                          班农为代表的一些右翼力量的确会参考列宁和葛兰西的著作,大概借鉴了直接面向群众做工作的策略,解释成民众与精英的对立。说起来,像这种另类右翼,有一些人就是从左派跳到右翼的,类似30年代从共产党跳到法西斯的一堆人。

                          美国主流政党的组织形式一直停留在“竞选俱乐部”的水平,班农为代表的右翼力量,在国内外的时代转换中,也可能尝试直接面向群众工作、以代表“人民”的资格向“精英”发起挑战,以重组秩序去挽救秩序……

                          待续

                          • 家园 【原创】“特朗普得到美国工人越来越大的支持”?

                            “特朗普得到美国工人越来越大的支持”?左翼中常见的“大多数崇拜”是什么?美国大选系列之一(一组讨论)

                            A:

                            特朗普连任失败,国内左翼也少不了评判一番。这是某中文左翼网站发的一篇文章,表达了北美的一些中国左翼知识分子的看法:

                            “……尽管特朗普仅仅是在其执政后期采取了有限的破坏新自由主义全球秩序的行动(主要是通过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动所谓“贸易战”),这已经超出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容忍限度。

                            在2020年大选前,美国资产阶级几乎是全体一致地动员其所掌握的媒体舆论对特朗普及其所代表的政治力量展开造谣攻击,美国高科技垄断资本直接控制的推特、脸书等社交媒体更是破天荒地直接采用以往只有专制国家才采用的言论审查手段。当所有这些手段都不足以阻止特朗普连任时,美国资产阶级又与各大城市的黑帮直接勾结,在若干个关键的州实施大规模的选举舞弊、篡改选举结果,终于在对特朗普的政治斗争中占了上风。”

                            在另一篇文章里,特朗普的政治实践被描述成这个样子:

                            “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代表的是传统能源、传统制造业以及与美国本土经济联系较为密切的中小资本家的利益。特朗普反对自由贸易和开放移民。在当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朗普的社会和经济政策对于缓解美国工人阶级的困境有一定帮助。特朗普的亚洲政策在客观上严重破坏了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分工,为亚洲工人阶级的斗争造成了有利的条件。美国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绝大多数对特朗普采取拥护的态度。这是美国工人从他们的阶级本能出发,在目前条件下反对大资产阶级的务实做法。”

                            字里行间可以闻到熟悉的“联合进步派打击反动派”的气息,没想到对特朗普也能按这个套路来…… 我更感兴趣的是,特朗普是否真的得到美国多数工人的支持?

                            B:

                            这两篇文章的作者把白人男性异性恋工人阶级以外的其他工人阶级的工籍,给开除了吧?作者的工资已经高到可以凭想象描绘工人阶级了吗……

                            C:

                            特朗普的支持者貌似红脖子破产小资居多,妄想保卫他们的中产梦,美国梦。川普吼一声MAGA,玩弄破产小市民和农逼。美国确实在变,但可能不是我们期望的阶级斗争的回归,而是族群的撕裂?比如拉丁裔+黑人vs高华+红脖子?前者是无产阶级,后者是落魄与上等小资?

                            D:

                            所谓“撕裂”,无非就是原先就存在的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并浮出水面。族群政治的概念,没有那么贴近现实,比如很多拉丁裔反而是共和党的支持者,共和党的大党阀布什家族长期深耕的少民群体,就是拉丁裔。所谓少民=民主党的说法,很大程度是民主党刻意构建的神话。以高等黑人来说,他们数量在美国一直不小,却是最不关心低等黑人的,只不过以前高黑还愿意搞平衡投票,现在觉得平衡投票都代表不了他们的保守主义政治需求了。

                            A:

                            为什么有的华人左翼知识分子认为特朗普代表中小资本,还说工人阶级支持他?这反映了什么心态?

                            D:

                            一部分左翼知识分子抱有亲特朗普的观点不奇怪,他们的“大多数崇拜”挺严重的,所以才会有这种半吊子阶级论。何为“大多数崇拜”?就是崇拜人多的那边,硬是要憋出些合理性,堆砌阶级分析词句,给“人多”的那边贴金,贴着贴着自己都信了。

                            大部分左派都是这样的,信奉所谓“把我们的人搞的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这句话看上去并不错,但在实践中,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人们不向我们靠过来怎么办→那我们就去贴那些人多的!

                            B:

                            这和得到51%国会席位再动手推翻资本家的左翼诡辩,本质是一样的…… 以前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管这个思路叫“议会病”。

                            C:

                            今年美国大选,我突然感觉有西班牙内战初期,长枪党对共和军那味了……

                            D:

                            远远谈不上吧,只不过是美国上层统治者互相撕咬而已。而且,他们本质上都没有很好的方法来应对危机,无论是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以及新冠的。拜登这个人挺有意思的,他是南方派迪克西出身,硬核极右,居然被某些国内舆论渲染成了“民主党脑残白左”,可见一部分社会舆论右倾到什么程度了。

                            A:

                            我个人的理解,拜登在民主党内的地位类似老白男大护法,他给奥巴马当副总统,就是为了遏制多元社运那一套规则真正影响资产阶级利益分配的规则。

                            B:

                            民主党的AOC是那种在欧洲最常见的“中道”政客,庸碌无奇,居然在国内若干舆论口中成了“极左”符号。

                            A:

                            美国的选票政治一直有作弊的传统,记得卡特第一次参加地方选举,就遇到对手公开做票的倒霉事。这次大选,民主党做票的程度真的很深吗?

                            D:

                            作弊是民主制度的调剂手段,小规模的选举灰色作弊年年都有。这次大选,肯定有小规模作弊。

                            应该说民主党作弊反正是常态了,共和党也有自己的作弊手段,而且互相容忍作弊,不诉诸群众对抗,本来是两党共识。而这次两党底裤都露出来的厮杀,就证明秩序的动摇。但是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他们都失去了他们所标榜的“沉默的大多数”群众基础,这个也是事实。

                            也只有抱残守缺的那部分左派,还在为民主党或者共和党的大多数理论,填填补补了。

                            C:

                            可能真的有铁锈带的工人投了特朗普的票,被在美的中国左派人士观察到了,并把这种现象“合理化”?

                            D:

                            工人票的成分肯定有,但是很明显,特朗普的工人票数量比2016年少了很多,说明工人对他的承诺落空感到失望了。

                            A:

                            特朗普下台了,但资本主义秩序的分化组合在继续。来自北美的华人左翼观察,即使未必全都符合实际,仍然有价值。要害不在于对未必符合实际的观点“批判否定”,而是多了解阶级深处的变化。

                            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时代结束了。思想斗争的时代正在到来……

                            未完待续

                            • 家园 【原创】艾伯特是20世纪共产主义运动的“大爸爸”

                              艾伯特是20世纪共产主义运动的“大爸爸”· 需要“回头看”(一组对话)

                              A: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后来当过魏玛共和国第一任总统。他非常擅长操纵党和工会的行政机器,是整个改良主义机器的奠基人。伯恩施坦说的那句“运动就是一切”,其实就是要维持改良主义事务机关的存在。当工人阶级的革命威胁到改良机关时,就宁可跟资产阶级合作扑灭革命。

                              也就是说,所谓的“斯大林主义”、“斯大林党”,其实应该追溯到艾伯特,应该叫“艾伯特党”才对。斯大林主义鼓吹的那种“铁板一块的列宁党”,其实也就是艾伯特党的翻版。当然,这种庞然大物不是一个人坐在家里设计出来的,艾伯特代表了他身后的一大批人。

                              艾伯特党的全部实践和整个体制,都是为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追求改良而设计的。所以,它必然会保卫资本主义秩序。因为如果没有了资本主义秩序,它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根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艾伯特体制似乎是很有效的,而且资产阶级也愿意跟艾伯特党合作,让出一部分利润,实行社会改良。直到七十年代末,资产阶级发现艾伯特体制无法彻底压制工人阶级的战斗性,索性开始抛弃改良主义,用新自由主义彻底打垮了艾伯特党。

                              B:

                              艾伯特实践的最大特点,就是党务/实务主义而不是主张工人革命的社会主义。艾伯特的思想是干瘪的,但又可以说是一个有深刻影响的思想家。可以说,在150年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艾伯特第一个创造了“党”这个有一整套特定含义的概念。这个概念所包含的实践,后来随着20世纪的共产主义运动,变成全球性的政治现象。而20世纪的许多共运领袖,其实是艾伯特的变种。简而言之,所谓的艾伯特党,本质上是20世纪以来,基本上全部“马克思主义政党”、“共产主义政党”的第一代本体,是‘原型机“一类的东西。

                              在共产主义工人运动内部,无数人批判过艾伯特”没有信仰“,但他给的实在是太多了,比如怎么赚钱,怎么操纵工人,怎么发展党的基层,怎么选举这些。他的一整套实践方法让社会民主党壮大,让工会壮大,让左翼人士有活动的物质基础,让工人在劳资对峙中拥有一个攻守的平台。当然还有那些实实在在的改良。艾伯特是德国社民党那个时代的影子领导人,可能不是最显赫的,但最有影响。在保卫资本主义秩序、阻止无产阶级革命、分化工人阶级这个对统治者至关重要的领域,艾伯特的历史遗产是意义巨大的。长期以来,这个人物被”共产主义活动家“们大大低估了,或者说有意淡化了。

                              C:

                              艾伯特是工人阶级的凶恶敌人,但面目是复杂的。20世纪的经验教训当中,确实要好好研究艾伯特代表的那一整套实践。确实,他可以说是20世纪共产主义运动的“大爸爸",是真正给划出方向的那个人。马克思算是共产主义家庭的父亲,而教育孩子的日常工作,是艾伯特做的。以至于多年以后,孩子们其实把马克思当作了隔壁老王。

                              至于列宁,他算是这个家庭的瞬间乱入者吧,从窗户跳进来,‘你这个教育方法不对’,一时之间全家秩序大乱,孩子们小脑袋乱摇晃。但列宁大叔马上又从窗户跳出去了,从那以后,一百年里这个家庭没有列宁神马事。

                              D:

                              德国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比如韦伯和另一个提出“寡头铁律”的人,当时就做了很多针对左翼政治职业官僚运行规律的观察。曼德尔的《权力与货币》也提到了这些问题,但他的应对方法仍然是传统第三国际思想框架下的和稀泥。

                              说到底,第三国际其实是第二国际的精神变种,而托派又是共产党的变种,思路上受到极大的限制。

                              A:

                              想到一件事,当初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就提议,与工会内的革命派——类似革命工长组织一类的团体合作,因为他们相信能通过改造工会将工会作为革命政权的基础。当时革命工长组织的领袖想通过强化苏维埃来作为工人政权的基础,甚至在革命高潮退去后,仍然坚持建立苏维埃。俄国二月革命后,也存在苏维埃的盲目,以及左翼力量对资产阶级的拖鞋。但是,列宁代表的那部分布尔什维克,与其他革命力量联手,逐步加强了苏维埃,使其避免了失败的命运。布尔什维克当时具体是怎么做的。至今依然不太清楚。

                              这是个很有讽刺性的现象。艾伯特党的实践,布尔什维克的实践,其实在20世纪共运主流的思想意识里,都被有意淡化了。

                              C:

                              1917年,布尔什维克内部乱成一团,本来商量好要跟孟什维克合并,然后不但没合并,自己内部倒分裂了。然后又跟另一帮人合并,吸收了一堆五光十色的力量,原定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大团结,却落空了。俄国人的实践,跟德国人一样,是个黑洞,需要深入研究,需要有”回头看“的意识。

                              E:

                              把社会民主主义与列宁主义混淆起来,反对先锋党,这不是马克思主义,这是李星主义。进步的青年要警惕李星主义的蛊惑。要学习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识别假马克思主义。进步的青年不要跟李星来往,他误导青年,而且他嗜钱如命。

                              A:

                              李星确实爱钱。我请他写关于马黑诺的文章,他就跟我要钱。我发了十块钱红包。结果他连个屁都没写出来。

                              B:

                              他也跟我要过钱。我没理他。

                              C:

                              ……

                              A:

                              《德国革命的工人阶级政治》,就是讲德国革命期间,工人阶级的组织行动的,内容很丰富。有人已经翻译完毕,初稿在校对了。关于艾伯特党对工人革命的危害,这本书可以作为很重要的旁证。中文世界里,关于德国那场工人阶级的历史行动,了解太浅薄了,需要深入研究。

                              E:

                              进步的青年应该学习真马克思主义,辨别假马克思主义。不能把无政府主义混淆为马克思主义。在进步青年当中,对李星主义,要彻底肃清。

                              A:

                              ……

                              B:

                              ……

                              D:

                              ……

                              C:

                              只要给我钱,我愿意批判李星主义。

                              对话结束。

                              • 家园 在网上搜了一下李星

                                是某校马列主义学院的女教师?

                              • 家园 【原创】“不要在网上到处闻味儿,且去写读书笔记”

                                工农军队的本质是促进阶级斗争 “不要在网上到处闻味儿,且去写读书笔记”(一组对话)

                                A:

                                我听说苏俄红军在内战时期的强暴现象后,崩溃了一次。隔壁游戏群一个资料大佬听我吓出来的疯言疯语后,建议我接触更多类似资料脱离过敏反应,比如抗战时,有的八路军征兵工作人员,也提出过“一人一个女学生”的口号……

                                B:

                                在阶级社会的日常中,一方面是政治冷感,一方面是把“红军”、“八路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容易想象为跟阶级社会中的人类不同的某种超自然物品了。而真实存在过的苏俄红军、中国工农红军与八路军,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以社会革命为目标,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前进。他们的制胜法宝在于促进大众的阶级觉醒,他们的局限、失误和挫败,在于他们毕竟无法跳出具体的历史环境。就像你说的八路军征兵人员一时一地喊个什么离谱的口号,这并不奇怪,而今天的人们必须了解它在具体环境中是如何发生的,又遇到什么样的现实回应,才能完整理解它。

                                C:

                                我以前觉得俄国红军军纪不如中国红军。现在想来,①人类社会今后要面临的革命战争,恐怕不是“长期的武装割据”,而是世界末日的烂地上打烂仗,阶级仗远大于军事仗。②所谓红军,是彻底的“群众平面战争机器”,它泥沙俱下,有自己的想法,更不存在一个神圣暴力对它下指令。它本来就不是军队,就像工人国家不是正常国家一样。红军是武装的工人农民,是阶级斗争的铁流,而且一不小心就是国际铁流。另外,群众平面战争机器没有森严的敌我阵营划分,它无孔不入、解构一切。就像1917年大量的工人钻进科尔尼洛夫军队里,把它解体,攻占冬宫也有这个解体过程。

                                A:

                                中国工农红军的十年也是阶级仗为主,军事成分为辅。八路军依托农村的群众救亡运动而生存壮大,支持根据地和游击区的社会改良,压制地主剥削和高利贷,这是大众拥护八路军的根源,这也是一种“打阶级仗”。

                                D:

                                所谓红军,是彻底的“群众平面战争机器”,它泥沙俱下,有自己的想法,更不存在一个神圣暴力对它下指令

                                ——————————————————

                                就是形形色色的群众自组织,构成了复杂的革命生态。

                                C:

                                是的。所谓“群众平面战争机器”,“平面”指其“非层级”,”战争机器”指其不是纯粹“政治”,而是深入了社会领域,并且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不用枪和用枪的斗争。

                                A:

                                抗美援朝时,我军的军纪真的像宣传那样好吗? 有的网络大V拿出当时的内部报告,说有这样那样的阴暗面……

                                B:

                                志愿军是1949年中国革命的产物,有较强的阶级觉悟。当然,他们来自具体的阶级环境,而不是天降陨石,总会有各种缺点。

                                A:

                                你们说苏俄红军也是人类,但我感觉有良知的革命军人做不出强暴妇女这种事来。

                                B:

                                红军也好,志愿军也好,它们都是当时工农追求解放的产物。而又促进了进一步的社会革命。没有抽象的军纪,军队带有阶级性,这是第一位的。

                                A:

                                那么李星如何看待朝鲜人民军?

                                B:

                                1945年的朝鲜人民军同样脱胎于当时朝鲜半岛的阶级斗争,以及北方热火朝天的社会改造。朝鲜的土改以及消灭剥削阶级,清理了旧的阶级社会压迫制度,都是实实在在的社会革命措施,让大众对解放抱有热情。但朝鲜军队也确实受苏联官僚的影响较大,有诸多消极现象。

                                对事物要看到要害,1945年的朝鲜人民军的要害,在与它是一只促进瓦解朝鲜半岛资本主义秩序的军队。

                                A:

                                我刨根问底的原因,也是想占领舆论阵地,对于网络大佬的各种言论,比如新沙俄史观,总要评击反驳不是吗?

                                B:

                                你过分看重网络文字的日常,但通常来说网络文字只是阶级社会的精神再生产,是循规蹈矩小市民的自娱自乐。真要了解革命历史,就坐下来读几本书。

                                A:

                                李星鼓吹的翻译录入,不也是自娱自乐吗?一般人谁天天去关注1927大革命怎么失败的?还弄出一百篇中国托派的无聊文章放到知乎……

                                B:

                                我们直接深入历史,挖出尘封的文献。一般人不会关注这些遥远的话题,但我们挖的够深,也有一些言之有物的讨论,对工人阶级有潜在的启发价值。你过于投入关注网络键盘侠政的各种屁话,类似在网上闻味儿,还要细品其中的一百种差别。

                                A:

                                是的在网上学不到啥。但有的人也不全是历史发明家……

                                B:

                                去读书吧。托洛茨基的《俄国革命史》,多伊彻的《先知三部曲》……或者你去读毛选也行,这都是历史检验过的,有各种启发价值的文字,而且相对通俗好读。够你读一气了!请记住:一定要坚持写详细的读书笔记,对开动大脑思考很有帮助。写了读书笔记,要放上网,促进更多的人思考、交流,让个人的思想活动转化为社会性的活动。

                                A:

                                XXX说阿富汗战争……

                                B:

                                去读书吧!

                                A:

                                XX说袁世凯……

                                B:

                                去读书吧!

                                A:

                                我……

                                B:

                                去读书吧!

                                A:

                                我是说,你让我录入的托派文献,我录入完了。总结待会发。你再给我一篇。

                                B:

                                哦!你稍等。

                                对话结束。

                                • 家园 【原创】先性别平等再阶级斗争?

                                  “女性主义正在领导抵抗”· 先性别平等再阶级斗争? (一组对话)

                                  A:

                                  今年3月8日前夕,来自阿根廷、巴西、智利、西班牙、意大利和美国的国际妇女大罢工运动的联署人在英国维索图书(Verso book)网站发表了《超越三月八日:迈向新女权主义国际》。她们指出:“新女权主义浪潮站在抵抗极右崛起的第一线。现在,女性正在多个国家领导对反动政府的抵抗。”

                                  Verso就是“第四国际统一书记处”的出版社,统一书记处这是要搞女性国际、女性党、女性工会?搞来搞去,又回到一百年前奥地利社民党那套“文化自治”了,奥地利社民党要按照民族和文化把党和工会分开,现在统一书记处要把工人运动按性别分开了?

                                  B:

                                  不做评论,但长期以来,多元化运动是第四国际许多分支的一贯策略。他们将其解释为,不同社会身份认同导致工人阶级的分裂,平权运动将弥合这些无谓的裂痕,有利于工人运动的统一整合。比如他们支持LGBT的原因,即是性少数群体在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帮助他们斗争将最终消灭“以性取向划分人群”的判断标准。这些无谓的标准都消失了,那么只剩下阶级斗争这一标准了,是有利于斗争的。

                                  A:

                                  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之前,有可能实现性别、性少数平等?在实现了性别平等、性少数平等之后,再搞社会主义革命?这不还是阶段论吗?跟“先实现民主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

                                  B:

                                  这么突出女权,是因为有一个客观事实不可否认:现在依旧是男权社会,女性无论如何都是弱势一方。需要继续斗争,这样才能实现男女平等,进而更好地阶级斗争。

                                  C:

                                  性别歧视跟种族歧视一样,是资本主义秩序里的结构性矛盾。“不同社会身份认同导致工人阶级的分裂,平权运动将弥合这些无谓的裂痕”的说法,站不住脚。身份认同本质上是服务于统治秩序的需要。说到底,是被统治的地位,是资本主义市场,而不是抽象的“社会身份”,让被雇佣的劳动大众在日常中互相敌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男女如果真能平等,那么老板跟员工也能平等了。

                                  D:

                                  “平权运动将弥合这些无谓的裂痕,有利于工人运动的统一整合”,这种说法暗含的意思,恐怕是“只要能拉到人,就是好的。”

                                  我觉得第四国际内部现在肯定是主张两块牌子一套班子,面向传统工人运动一套,面向多元社运一套,随时可以互换。现在第四国际恨不能挂一百个牌子,联合办公,只要还让它办公就行。

                                  女性主义里比较“反秩序”的那部分,现在重点强调“去中心化”,就是说,你们男人,无论是拥护共产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都不要来指挥我们,我们自己搞一套。她们所谓的另搞一套,也还是在明确服从统治规则的前提下,推动局部的改良,而且不保证效果,“至少现在男人不指挥我们了”,但并不反对市场继续指挥……

                                  E:

                                  现在也没有统一的无产阶级的组织。现在这个状况,折腾一下总是没坏处。

                                  A:

                                  下面是70年代英国考利汽车厂的工人经验:

                                  “要让女会员充分参加工会活动,就必须同男性偏见作斗争。必须采取措施,让女工选出女性会员代表;让女工能参加分会委员会,担任分会干部;让分会能像对待其它一切问题一样,认真地对待跟女工的特殊利益相关的问题(比如同酬问题)。

                                  但更重要的是,妇女有独特的问题。许多女工下班后都要带小孩和做饭。所以,工会在举行会议之前,应当先进行讨论,选出一个方便女工参加的时间,还要给女工的小孩安排好托儿所,让女工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参加分会会议。这些措施经常会遭到男性的敌意。因此,女工必须在工会之内组织起来,发动斗争,争取让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我们反对这种倾向:为了对付大男子主义,女工应当退出工会,组建自己的女性工会。但我们赞成这种主张:在必要的情况下,女工应当举行讨论,并成立她们自己的委员会,在工会内部为了这些问题而发动和领导斗争。”

                                  E:

                                  这道理大家都懂。但是有人想走另一条路,就让她们去走好了。因为我总能联想到程序员出来反996的时候。有一群人说为什么没人关心流水线工人云云。

                                  而且,有些话说出来不仅没用,还讨人嫌。关于阶级与女性的那些话,老毛左说过100遍了。你再说一遍,大部分人会把你自动归类到老毛左,关键是也听不进去。

                                  C:

                                  是的。很多道理讲起来简单,但100年的实践给这些词句赋予了很多历史内容,好听点叫遗产,不好听叫包袱。作为实践,女性主义持续存在,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对女性主义的实践,即使不能同意,至少要理解后面的根源。

                                  对话结束

                                  • 家园 【原创】一二九运动:学生与现实

                                    一二九运动:学生与现实(一组对话)

                                    A:

                                    1935年年底,北平、上海等地先后爆发大规模学潮,呼吁社会行动起来,抗击日本不断强化的对华蚕食侵略,史称一二九运动。那次学潮断断续续,持续了很久,涌现了一大批积极分子,很多学生在这个过程里,思想左倾了。后来,运动的参与者有一部分成为敌后抗日运动的骨干。1940年,一二九的积极分子,清华学生兼中共党员杨述撰写了小册子《一二九漫语》,从他的视角,系统讲述了运动的经过。当然,书中难免有对事实的裁剪,但字里行间还是可以感受到那股洪流带来的激情。

                                    由于运动的背景是30年代中期,中共城市组织普遍被破坏,导致地下党对学潮的介入比较杂乱。解放后,还出现了“究竟是谁代表党领导了一二九运动?”的微妙纷争。这类纷争距离今天的现实太远了,且不去管它。

                                    《一二九漫语》中指出,1934-1935年,清华“少了一些西装革履,多了一些蓝布长衫的清寒同学,思想大都是前进的。”但同时,多数学生是安逸的,“国家大事一问三不知 (沉迷)恋爱电影溜冰”这不太符合今天对那个时代的刻板印象,但却事出有因。30年代初,国民党在北平的中央宪兵单位,扫荡了学校里的不安定因素,这是学生政治冷漠的重要原因。但更本质地说,阶级社会中的多数人,不管大环境是选票政治还是军事独裁,他们的日常状态就是安逸,或者说麻木的。

                                    B:

                                    从书中的描述,可以发现七八十年前的北平,三十年代起就有活跃人士进行类似今天多元社运的活动,组织各种议题的社会团体。因为有着清华北大等高级学府,产生了一个讨论社会问题的空间,类似法国大革命前夕的沙龙文化,简直就是线下的微博、知乎。学生远离政治,但社团活动比较积极,大办刊物。零散的地下党员,比如北大附中学生谷景生,找不到党组织,就自己办刊物,而且有一定的作者、读者基础。

                                    当然,在面临深刻的危机之前,“沙龙”的讨论大体是浑浊停滞的。风暴来临前,思想的空间里难免充满了庸庸碌碌的各色人等。

                                    A:

                                    现在看来,这个“沙龙”文化基本是自发的。虽然学生里有对俄国革命、左翼主张的一些好奇以及同情,但停留在纯粹的精神领域。

                                    做个对比:左翼思想有群众基础,但没有组织性。北平的国民党有行政资源,但无法掌握多数学生群众。只能采取写匿名信咒骂、唆使反共学生砸场子等手段,企图破坏执政者担心的“共产党阴谋”。这个时期的体制内文宣能够招揽职业写手,擅于“毒舌”编段子,但在思想上是空洞的,不能给学生指出前进的方向。

                                    有个很滑稽也很真实的现实因素,值得一说。1934年左右,北平的蒋系国民党力量,比如蒋孝先领导的宪兵三团,被日方施加压力而被迫撤走了。北平由杂牌军阀接管,这些军阀对日方的威压是软弱退让的,也不像蒋系那样全力镇压共产党,很多被宪兵预定枪毙的共产党都没有执行死刑。环境的变化,导致北平的学生活动比较自主,学校里的蒋系党棍们难以直接控制学生。

                                    C:

                                    共产党就在统治者内斗的夹缝中生存下来,这种生存的智慧可以总结一下,能多活一个人也是好的。

                                    B:

                                    学潮爆发,是抗日救亡的直接需求使得学生采取比平时更激进的行动,选择更激进的立场(无论是向左或向右)。一二九运动本身也比较缺少中共干部的直接领导,虽然有些骨干是党员或左倾了,但却是在与党的高层联系不通畅的情况下,学生们自己酝酿起来的。这种自发性的动力,表现为“日军已在城外”带来的紧迫感,更深层的原因,在于3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世界性危机让中国社会必须寻找出路。

                                    学潮起来了,零散的地下党学生全力参与,取得若干影响。但年轻的党员们也是摸索中前进,意见分歧一直没有消弭,关键就是要不要号召推翻国民党政权。现在看来,在1936年的学生中,提出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确实是夸张了一些,救亡图存的理念很有市场,群众希望政府能够采取措施抗日。

                                    在上海,国民党的力量依然强大,对运动进行的干涉就更为阴险,善于引导学生做无用功,比如搞午夜游行,而不诉诸简单的军警宪特手段驱散学生。

                                    A:

                                    国民党的弱点是,它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无法解释“眼下到底如何抗日”。它一味要求学生服从国家指挥,相信执政党,相信领袖。但北平学生亲身感受日军已在城内,执政党的宣传难以服众。行动起来的青年并不能完整认识自己的动力,觉得自己只是爱国,不是极端分子。但执政者也讲爱国,而且是大汉族本位,也做青年工作,写起东西比共产党要煽情得多。但是,国民党身为资产阶级政府,在资本主义空前危机的环境下,不允许一个自下而上的学生运动持续存在,不允许学生去尝试把救亡与群众需要结合起来。结果,学生从救亡宣传走向发动群众一起救亡,再走向以社会改造去凝聚群众,最终走到1949年的革命。

                                    值得注意的是,一二九的普通参与者确实分化了,很多人回归私生活,结婚生孩子找份职业。但坚持做群众工作的,几乎都去了共产党。

                                    B:

                                    跟了国民党的,也未必不能吃苦,未必不能跟群众“打成一片”。

                                    A:

                                    在国民党的“群众工作”部门里,能吃苦、甚至拒绝贪污的青年一直都不少。他们的命门是无法从事阶级斗争,任何旧格局都不许碰,敢去碰的就没好下场。结果,他们最终也就无法团结群众。

                                    1928-1930年的国民党青年干部中间,在阶级问题上分成几个派别:

                                    一派认为阶级及其矛盾确实存在,需要面对,甚至需要扶助农工搞斗争,不走极端就好。另一派承认有社会矛盾,需要改良,但不要搞阶级对立,破坏秩序。这两派最后为了一官半职,都把阶级问题扔到脑后了。第三派主张悠悠万事、秩序为大,只有秩序强化了,国家手里的资源多了,阶级矛盾才有可能解决。这一派进化为特务头目、别动队屠夫,一度以清廉刻苦自诩,但到了40年代,个个没少捞。

                                    这样一个执政党,无法吸引志在改造社会的优秀学生,是预先注定的。

                                    D:

                                    一二九使大批青年迅速左倾化,让被彻底赶出城市的中共重新赢得了一批学生支持者。

                                    A:

                                    虽然中共的旧组织几乎充分瓦解,大批党员声明悔过,或者坐大牢,但是谷景生这样的中学生,自己办个小刊物,很快又建立了读者网络。民国青年有寻求社会出路的需求,新人一茬茬冒出来。

                                    在运动中,人们的面目迅速改变。《一二九漫语》的作者记述了很多人变得严肃、诚恳,能理解他人。当时的一个活跃女生陆璨回忆说“我从未参加过这样庄严的会议”。许多学生本来一心用功,或者沉迷打牌,运动让他们投入到广阔的社会活动中去。一个人改造社会的意愿越热烈,在特定因素催化下,就越容易成为资本主义的颠覆者。

                                    E:

                                    普列汉诺夫的《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这本书,我在迷惑个人和时代的时候,经常会去翻来看……

                                    B:

                                    一个市场秩序稳固的地方,立足校园内部和学生群体本身,一样能产生挑战社会的运动。重要的是驱逐“资本主义不可替代”的思想。现在的学生,什么都认为可以靠钱买到,太可怕了。跑操代跑、带饭、考研培训乃至作业抄袭,都产业化了。我曾经设想过,是不是可以从校园生活互助组织入手,让大家认识到市场的局限性,但是我很难说服自己相信,用互相帮助替代钞票买服务,是更有吸引力的。

                                    21世纪的今天,资本主义市场和资产阶级选票政治的不可替代性,深入各国青年的内心。这是与一二九时代的最大不同。

                                    A:

                                    最近20多年珠三角的工人对互助活动都没什么兴趣,他们只相信加班挣钱,或者做生意,其他"都是骗人的"。他们愿意参与传销,但是不愿意搞合作社。

                                    D:

                                    消费主义太深入人心了,毕竟只需要付出钞票。移动支付普及之后,甚至只需要付出一点虚幻的数字,这比互助要轻松多了。以办刊物为例,也需要与消费主义的文化产业进行竞争。打游戏爽过打字,躺在床上翻翻手机就能获得极强的快感,还有谁愿意去做枯燥的文字工作呢?

                                    C:

                                    举例来说的话,对于ACG来说,市场、版权、创作者权益等等的弊病已经很明显了,但是不少爱好者还是一副“用更好的市场建设当前不完备的市场”的思路尝试去弥合,仿佛理想中日本或者美国“完善的市场”存在的问题可以被自我解决一样。

                                    B:

                                    我不否认一二九运动的相关材料读来很有既视感,但是21世纪的社会“洪水”和当年的救亡图存,可以说是各种意义上很不相似。需要找不同、找相同,找出对现实的启发。

                                    A:

                                    要害不在于救亡图存,而是行动起来的青年,如何看待周遭的主流秩序。我们看到火山市的青年成群结伙嘶吼不止,但坐地铁都是乖乖付账的,可见他们对秩序的谦恭并没有丝毫动摇…… 今天的青年,无论涂抹了什么油彩,后边掩饰的,通常都是压倒性的政治保守主义,这是他们之所以高度驯服的精神根源。时代是否会改变这种死气沉沉的保守性?不好说。但无论如何,需要预先准备挑战秩序的思想。

                                    对话结束。

                                    通宝推:崂山一道士,桥上,
                                    • 家园 "消费主义太深入人心了"

                                      消费主义是中外年轻人最重要的问题。

                                      在消费中体现自我,实际上失去自我。

                                      希望年轻人能通过对环保问题的警觉发现消费主义,乃至资本主义本身,是解决人类未来的一个关键。

                                    • 家园 【原创】精神领域互为镜像的某网左

                                      精神领域互为镜像的某些网左(一组对话)

                                      A:

                                      快来看!(网聊记录)XXXXX说罗斯福的新政思想是法西斯女权革命!XXXX一年前还主张民主社会主义,现在赞成撒切尔主义!

                                      B:

                                      呵呵,XXXXX其实是民社右派,主张《论语》、《庄子》思想指导下的酷儿革命……

                                      C:

                                      XXXXX不是托派吗?记得他一直跟斯大林主义者论战……

                                      D:

                                      你们不了解情况,自从XXXXX发的《百论马克思与我》系列文章点赞没超过9888,他就转向后集权理论的阳明学派工业党了…… 这个孔庄思想的酷儿革命又是什么情况???

                                      E:

                                      网左自称的立场,很多时候,都不能当真的,一般只能理解为假面舞会的表演。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只是对某种思想抱有好奇。要指出的是,任何多多少少有点历史影响的主张,仅以“左翼”这个领域来说,它们几乎都是阶级结构发生异变,以及大规模社会斗争的产物。无论这些主张是否完全符合工人阶级的历史利益,它们在出现的时候,大体都是回应了社会演变的某种呼声,可以说应运而生;它们是认真思考的产物,有着一批严肃的追随者,愿意为这些主张而奋斗。

                                      近20年来,中国工商业的大繁荣,一方面创造了巨大数量的产业工人,高度普及了国民教育,本科生像卫生巾一样被制造出来,研究生像肥皂一样被制造出来…… 但同时,社会思想的分化,却被持续的繁荣、生活的普遍改善给长期迟滞了。社会大众脑袋里的状况,其实都差不多,你看我我看你,等于看镜子。总之,全社会的高度共识,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的天然服从。所谓“网左”青年,在这个对阶级现实的服从本能上,某些角度表现得更突出。他们的各种"主义",只是打发无聊的小道具,而真实的人生态度,无外乎是压倒性的政治保守主义……

                                      这些人喜欢互相关注,玩一些“论战”,但实质上,他们精神上是互为镜像的关系,所谓互相关注,就是自己关注自己,自己把玩自己,也就还是照镜子罢了。

                                      当然这都没什么,只是打发时间的小游戏,一般来说,不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但还是要明白,这些游戏跟任何“主义”是毫无关系的。不过,有个别人可能入戏较深,真以为自己是什么"主义者“了,就可能被有心人欺骗,影响生活。

                                      所以还是要提醒一下,他们什么“主义者”也不是,只是他们自己,也就是阶级社会现阶段批量生产出来的标准件小市民。

                                      F:

                                      XXXXX自己都说了,他是民主社会主义者!

                                      E:

                                      一个人自称是拿破仑,就是拿破仑吗?

                                      F:

                                      你怎么知道他不是?

                                      E:

                                      ……

                                      A:

                                      快来看!(网聊记录)XXX说印度人民党是列宁主义党!印度正在进行左翼革命!

                                      B:

                                      呵呵,XXX其实是半齐泽克半萨特的观点,信仰后佛洛依德主义的福柯怀疑论……

                                      C:

                                      不对,XXX是后霍查主义托派,主张欧洲中心论……

                                      D:

                                      XXX不是马列毛吗?我买过他写的《如何干革命》、《如何正确干革命》、《如何不错误的干革命》、《如何正确干革命而不犯错误》四本书,他跟我说他还在写一本《再论如何干革命》……

                                      E:

                                      ……

                                      A:

                                      快来看!(网聊记录)XXXX说……

                                      B:

                                      不要转发弱智景观了。

                                      C:

                                      不要转发弱智景观了。

                                      D:

                                      不要转发弱智景观了。

                                      F:

                                      不要转发弱智景观了。

                                      A:

                                      ……

                                      A:

                                      我们来打电动吧!

                                      B:

                                      好。

                                      C:

                                      好。

                                      D:

                                      好。

                                      F:

                                      好。

                                      对话结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7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