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给我一个看得清楚的黑白】之 [一:初恋的小人书] -- 小人书

共:💬51 🌺4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李自成的这本书我好象有?
          • 家园 【给我一个看得清楚的黑白】之 [五:分手的小人书]

            “跑马书”是一个很形像的词儿,用来描写那些粗制滥造的连环画作品。其实不只是连环画,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个星期写一本给家庭妇女看的跑马书的多得是;还有那些没完没了的肥皂剧啊!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觉悟都是提高的,写给成年人的“跑马书”是没有市场的(谁说的?!),于是就有那等唯利是图的坏蛋把眼睛盯在了少年儿童身上,认为无知的孩子们都是容易糊弄的傻瓜。我认为制造连环画的跑马书就如同卖假药,都是妄图利用他人的某种疾病或残疾来谋取利益,毒化腐蚀我们的社会,从而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和平演变的目的。

            [分手的小人书]

            第一次注意到黄全昌这个名字是在“连环画报” 上。忘了是哪位上美的画家,写了篇“读连环画《海瑞罢官》”( 那时候文化界还处于互相吹捧蔚然成风的幼稚时代,不像现在以互揭老底为炒作基础)。那篇文章把黄全昌画的《海瑞罢官》吹得天花乱坠,用的全是“苦涩深邃”一类极易迷倒女青年的形容词。结果喜出望外,把我这男青年也迷倒了。就像被人卖了还帮着点钱一样,直到今天我还是真诚地感谢这篇文章,是它使还在上初中的我一下子扩大了欣赏连环画的眼界,并开始热忱地关注着上美那一批冉冉升起的明星。在我所拥有的小人书里,黄全昌的名字好像最早是出现在一本《儒法路线斗争的故事》里。那时候他笔下已经表现出很明显的独特造型。后来在“成语故事”里又见到过一些,奸臣都是尖着嘴,皇上都是嘟噜脸,好人都是眯缝眼。我觉得他的画面有点儿像贺友直,特别动感活泼,特别流畅。等到画东周里的《管仲拜相》《齐桓称霸》的时候,他的笔已经打定主意不拐弯儿了:所有的线条都是直愣愣的,特别坚定。《海瑞罢官》无疑一举奠定了他超出一般画家的地位。在昏黄的台灯下,在堆满写不完的作业的书桌前,我从一大堆横着竖着的道道里,仔细辨别着海瑞那钢叉一样干枯的手,和骷髅一样深远的眼神。

            上美的16本《红楼梦》是在82年初冬的一天到达北京的。我印象很深是因为当我们几个连友(那时候还不叫连友,就叫“攒小人书的”)在教室里传看的时候,班上那些平常一本正经对我们不屑一顾的小家碧玉们也都蠢蠢欲动,一个个含情脉脉地过来要求借阅。香艳的红色边框配上暗金色底纹,脂粉红楼的登场再次引起了整个社会对小人书的兴趣。戴敦邦,这个过去一直以陈胜吴广为立足之本的画家,画了其中几个单册和全套的封面,成了红楼的第一号腕儿。不同于黄全昌的曲高和寡,我觉得戴敦邦的画儿是属于白雪巴人雅俗共赏的那种。看他的《大泽起义》里满眼都是健壮的肌肉,到了《黛玉焚稿》又哆嗦得好像黛玉得的是传染病,画家连同读者无一幸免。这个混合的印象在看他的文章时达到了登峰造极:“吾,来自于劳动人民……”我个人最喜欢他的两册,一个是彩色的《陈胜吴广》,一是《野猪林》。《陈胜吴广》画面不多,但每一幅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心之作,完全可以出一本挂历。《野猪林》是上美水浒中的一本,戴敦邦却用画笔完整拷贝了李少春袁世海的京剧造型(后来颜梅华的《张飞审瓜》也如出一辄)。不过戴大师似乎只衷情于“大泽、红楼、水浒”这三个题材。他的三国题材好像只有为人美《三国故事》画的“草船借箭” ,从中也可以看出他构图方面的匠心独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哈哈,现在该说说我们的施大畏了。前两年在网上的笔仗打得我都对自己的客观性产生了怀疑,是不是因为我太喜欢他的画儿以至于盲目追捧不顾事实了?上美的《清兵入塞》和《两路突围》强烈地震撼了我年少的心灵。后来看连友们讨论什么上美三国里哪个战争画面最好,我就想说,看了这两册啊,三国里哪个战争画面都不好!记得贴了张《清兵入塞》里一箭封喉的画面,被一个有学问的网友评论为“具有俄罗斯巡回画派的典型性效果”。(别问我什么是俄罗斯巡回画派,这话不是我说的。)当然,后来施大畏的画确实是有点儿搅成一团越来越分不清楚哪块墨代表脑袋哪块墨代表桌子了,于是他就放弃连环画直接往宣纸上泼墨去了。其实在我的心目中,施大畏像极了张飞:粗中有细。你看过他画的《家》,就一定会记得梅表姐那临风伫立的柔弱身姿。而我最喜欢的是他为东周画的《摘缨会》。当室内的灯火被吹灭的时候,画面一片空白,空白中披甲武士和单衫妃子的身影交织成了一种对比强烈而又和谐异常的美妙旋律(我怎么改诗人了这不是我的特长啊)。不得不承认这种欣赏的中间夹杂了青春期的我对美的朦胧向往与追求,但这向往追求的刺激确实是施大畏的画给予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瞎侃了半天的画和画家,还是说说攒小人书的事来收尾吧。这时候的小人书已经有点儿泛滥成灾了(多么幸福的年代啊)。这时候的出版社也终于明白了套书是应该成套出售的。上美再版的20册《西汉演义》就是装在一个塑料袋里的。我攒的几个主要套书也基本成型了。值得一提的应该是人美的30册“水浒”。人美水浒分老版26册和新版30册两种。新版的文字脚本用的是老版的,但全部重画了。我不是美术家,不知道怎么评价好坏,但这时候的我深受罗丹的那个什么“要用自己的眼睛”的大狗小狗的观点。我更喜欢的是风格各异的新版。并不是说我喜欢新版的每一册,很多册确实是糟糕得无法形容。但戴敦邦的《狮子楼》、施大畏的《清风寨》,确实不能不说是他们在连环画创作上的炉火纯青之作。还要提的是河北的“西游记”(我实在搞不清这套书究竟有多少册,据说是35册吧)。我最喜欢的一册就是盛锡珊画的《紧箍咒》。这么说并不是因为盛先生是我的邻居。事实上我的邻居里有好几位老画家,包括著名的张正宇先生(你一定看过他和他哥哥张光宇设计的著名动画片----《大闹天宫》)。本着文人相轻的原则,我也并不认为盛先生其他的画有什么特别之处。但这本《紧箍咒》,特别简洁而且,在连环画领域里很难得,幽默地塑造着一个个人物。那个小猴子(啊就是孙悟空啊)举着毛巾准备洗澡的画面每天都会浮现在即将进入澡盆的我的面前。这时候上美出的“成语故事”里已经老腕儿新腕儿什么腕儿都没了,不过绘画形式倒是层出不穷,拓片式的,浮雕式的,仿汉瓦的,仿敦煌的,连剪纸皮影都上来了,绝对是一套美术百科全书了。除了人美上美等几个著名的出版社,还有一大堆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出版社也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里四处遨游上下求索,前唐后汉的一通乱转。好像当时全国的美术工作鲜花都在小人书的世界里开放着,斗艳着。

            好了好了,您看累了我也说累了,咱们结束吧。最主要的是,连环画在盛极一时的时候,突然嘎然而止了。不知道为什么,到现在也众说纷纭。我的看法是,当时流传的一幅国画可以在海外卖多少多少钱的传言使会两刷子的主儿都急着掘他们的第一桶金去了。直到90年代末,“连藏”一词才又方兴未艾起来。不过,要么出再版,要么炒老版,邮票的股票的索罗斯的道琼斯的,所有经济学的术语都一股脑扔到小人书的脑袋上来了。可是真的没什么人再画新小人书给小朋友们看了。(啊倒不用担心小朋友们可怜得没得看了,您见过网上成群结队蜂拥而来的卡通们吧?) 这个话题也就不属于我这回想聊的领域了。

            想起《一代新机器的灵魂》里结尾的一段话。在没日没夜地忙乎了两年,工程师们终于把新的小型计算机交到销售人员手里时,他们清楚地知道:现在这台计算机已经完全进入了另一个领域;销售人员们在用他们听不懂的语言向顾客推销着这个崭新的划时代的产品。但是,机器,已经不再属于制造它的那些人们了。

            呵呵,既然已经现了半天眼了,最后就让我再拽一句啊:

            谨以此文 向曾经在那个文化匮乏的年代里慰籍过我们年少心灵的连环画工作者们 致敬 鞠躬

    • 家园 送花,你总算来了

      以前那些都贴上来吧,虽然你已经贴了不少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