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内家拳中的劲和力 -- 五磊山

共:💬112 🌺50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内家拳作用于目标的作用时间更长很多

      看过一个测试结果,中国功夫作用于目标的时间大约时几十毫秒,而拳击等等的作用时间只有十几毫秒。

      作用于目标的能量正相关于作用时间,例如假设击打面接触目标的力量是恒定的。

      我们知道能量等于力量乘以距离

      作用时间越大 距离越大。

      内家拳是一种强调柔和刚的转化的一种打击方式

      当拳手打击对方的时候,拳头受到一个反作用力 这个反作用力会使得拳手本身向后晃动,进而使得拳头与目标作用时间缩短。

      但柔性的身体状态,使得拳头上的反作用力作用于拳手时,人的躯干,人的腿部受的力较小,意味这躯干和腿部在反作用力作用于位移更小,因此拳手可以对目标进行更长时间的打击。

      这应该就是内家拳强大的一个力学解释,即要从作用时间,反作用力产生的身体位移,柔性身体状态对身体位移的影响进行考虑。

      另外,可能有更多的肌群的协同作用,使得发力的相关肌群的力量峰值发生的时间很接近的影响。

      这种作用方式貌似不能用共振来理解 ,我需要更进一步的从力学出发进行分析。

    • 家园 回到根本来讲,内家拳是以静制动后发先制,以柔克刚以四两拔斤。 -- 有补充

      内家拳、外家拳及其他运动 在训练上对力量速度意识的要求没有太大差别,都能体会到内力。差别在战术和技术的使用。

      内家拳为什么要圆要转,来看一下惯性的表现,动能势能、转动惯量惯性矩。

      高速上超车,若被侧面撞击会腾起翻滚飞出,车越快越飞。若正面撞击会塌陷。即使雨天路滑自己侧面撞到护栏也会飞。

      以静制动可类比于护栏向对手侧面发力,后发制人借力打力,要等对方先具有了动量 再牵引对手偏心扭转失势 从而获得主动。正面来敌时绕到敌侧面或后方给一拳脚 使侧转或前扑后翻。

      拳击更多是正面遮挡硬刚 一路暴过去,牵引扭转扯挒用得少,散打擒拿反关节制服用借势多。

      旋转自然要有轴。门户为动静合体,木门木窗的门扉窗扇都有立轴或横轴居于门框架中,动中有静,动态平衡,其中之意被用于太极立意。

      灵、活是什么样,在西安大唐不夜城的唐装不倒翁表演里 演员就在借势,随着重心下倒 向侧方用力 给个角速度借机旋转起身 再就势下复起。很能表达出“偏心则随,双重则滞”,也能体现腰腹力量在扭转中的重要,开胯抻筋调整骨胳系统灵活。

      把表演中半圆下底盘的外力作用换成对手来的外力作用,控制自己的重心扭转、牵制对手的重心扭转是藕联反应。若用力互顶对峙相持 则没有借力也没有旋转则为滞,失了灵活动态也失了主动,变外家拳了。

      与格斗比赛,MMA的压制读秒废了内家拳一半功夫,应该象击剑比赛点到为止 推出圈外,用内家拳规则,不然以筷力击穿木板的力量速度打击心脏会伤。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3)
      家园 杨氏太极拳大师杨露禅 其孙杨澄甫亦为太极大师 -- 补充帖

      太极的借力化力旋转

      杨澄甫的弟子陈微明对此的解释:“何谓‘偏沉则随,双重则滞’?譬两处与彼相黏,其力平均,彼此之力相遇,则相抵抗,是谓双重。双重则二人相持不下,仍力大者胜焉。两处之力平均,若松一处,是谓‘偏沉’,我若能偏沉,则彼虽有力者,亦不得力,而我可以走化矣。”“‘稍觉双重,即速偏沉。虚处为阴,实处为阳,虽分阴阳,而仍黏连不脱,故能黏能走。阴不离阳,阳不离阴者,彼实我虚,彼虚我又变为实,故阴变为阳,阳变为阴,阴阳相济,本无定形,皆视彼方之意而变耳。’”

      家园 力有方向,直线前进时速度在X方向 则Y方向力为零, -- 补充帖

      当Fx的力大 Fy Fz的力小会螺旋运动,也就是高速汽车受侧向撞击会翻滚。高速下轮胎滚动摩擦力小 抓地力小。

      同向运动 偏沉化力 顺势而为。

      按脑科学的话讲,日常大脑只有1-16%细胞按需被激活,一心多用会增加激活量,但消耗能量(血流量增加)又加大信号峰值。平常无关紧要的就转成了下意识活动,要部分变成主动意识得全神贯注,比如调理呼吸心跳节奏。

      人的汗毛竖起常在被动情况下,把神经末梢微小肌肉群练到位,试着在主动意识下汗毛随心念而立——-大功告成。

      家园 再补,杨式太极拳杨露禅次子杨班侯有内外家功夫。 -- 补充帖

      网摘

      杨班侯十八在诀 (四言十八句) (讲着力点和发力点)

      掤在两臂,捋在掌中, 挤在手背,按在腰攻。

      采在十指,挒在两肱, 肘在曲使,靠在肩胸。

      进在云手,退在转肱, 顾在三前,盼在七星。

      定在有隙,中在得横, 滞在双重,通在单轻。

      虚在当守,实在必冲。

      十三字行功诀 (七言一十六句)(意识上战术和时机)

      掤手两臂要园撑,动静虚实任意攻。搭手捋开挤掌使,敌欲还着势难逞。

      按手用着似倾倒,二把采住不放松。来势凶猛挒手用,肘靠随时任意行。

      进退反侧应机走,何怕敌人艺业精。遇敌上前迫近打,顾住三前盼七星。

      敌人逼近来打我,闪开正中定横中。太极十三字中法,精意揣摩妙更生。

      另有:

      逢手遇掤莫入盘,粘沾不离得着难。闭掤要上采挒法,二把得实急无援。

      按定四正隅方变,触手即占先上先。捋挤二法趁机使,肘靠攻在脚跟前。

      遇机得势进退走,三前七星顾盼间。周身实力意中定,听探顺化神气关。

      见实不上得攻手,何日功夫是体全?操练不按体中用,修到终期艺难精。

    • 见前补充 4924278
    • 见前补充 4922314
    • 见前补充 4921889
      • 家园 你的标题归纳为一个字“俭”

        省力,俺们道家三宝之一,这个需要反复练习在反复中体悟,实战中还是按照小时候的本能的打法,横冲直撞,不招不架,只是一下,惯性之力还是比寸劲强,冲不动了动能没有了没有惯性了再说。

        • 家园 横冲直撞也要本钱啊,练成虎背熊腰才能冲抗打。

          一力降十会和武功唯快不破,有了力量速度就拿了二票胜算。力量差的有速度算1:1、速度大差不差算2:1能拼一下。但要是懂借力省力把票拉到2:2,冷兵器时代或许就能保命。外加拳后内家拳自成一路自有道理。

          知道的内家拳大家 好像都是先练外家拳,“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皆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跑步谁都会 可出成绩百米跑进十秒的人很少,借力打力各家都懂但能有意识贯彻执行的少,大多是用上几招。

          想借力就得意识上先于对手,能先从对方势态上判断准确就要熟悉对方动作,也就是自己也练过。 再有 意识还要比对手更快速敏锐方法多样。 更不能失控,紧张到大脑一片空白,或是心里着急手脚却僵硬不听使唤,或拳脚不知轻重自己失势。

          这些意味着内家拳比外家拳要练的东西更多时间更长才能出成绩。有控制并有效的主动意识这块不好练。

          • 家园 这是我归纳出来的凡人修仙传

            在实战中还能记得柔桥、寸桥、定金桥以及借力要领的不属于凡人,我们凡人打架只需要记住一个要领,那就是以控制重心打失去重心,多了记不住。

            重心不稳的人打出来的力道几乎等于零,所以挨几下啥事没有,不用管,你能冲撞过去的时候说明你的重心是稳的,抡出去的巴掌是实打实的有伤害性的。动能没有了上体后仰的时候就是失去重心了,就人为刀俎了。

            • 家园 还真是,我等凡人拳头抡起来先打了再说。修仙成功的得看乒乓球。

              那真是做到了“我预判了你的预判”。

              全世界没有国球没掌握到的技术,赛前面对什么样的对手 都能找到队员来陪练,熟悉 了解对方。发球得分还是相持后得分都有信心。

    • 家园 【原创】力量发散探究三--一动无有不动(中)

      只有全体都有共同纲领的动才能保持一种“不动”,最简单的模型就是解放军走方队,只有每个成员一样的动才能保持各个体之间至少是间距的不变,不仅得到出乎意料的整齐,也保持和出发时的一致,队形和时间无关了。

      人体的一动无有不动复杂多了,但是原理应该和走方队差不多,要有一个基准,要有一个统一的号令。个体要消除原来走路的习惯而换之以方队所需的走路习惯,并能在号令的指挥下同时无相互干扰的发挥出来。看楼下提到肌肉记忆,于一般的说法相反,在内家拳看来需要消除原来肌肉记忆而不是去搞肌肉记忆,这一步叫收劲。而基准就是地面,号令则是“中央"、”中间“、”中心“,整体有整体的中,局部有局部的中。。。收集起来的劲形成中央,按照地面基准形成共同纲领来指挥肌体的运动,表达天地的形态,这是内家拳的运动模式。

      其动起来的难度语言颇难描述,可以用一个想象实验来比喻,那就是把射雕英雄传里女主角黄蓉的软猬甲反穿,连头到脚全部套上,动起来不被一根刺刺到,显然只要有一个地方呆滞,不动或不协调的动,人就会被刺到,如果再任意运动中不被刺,那必须是一动无有不动,当然这种高难度模型是一个理想,但内家拳打起来就得有这种意味,这样”中“就不能是组织内的实体,,而是要虚要空,祖师爷说在体内又不在体上,称之为”玄窍“。其实用现代思维不难理解这个”中“,不是属于集合的元素,而是产生集合元素的”奇点“,就像圆心不在圆这个图形集合上,却是可以用来定义圆的要素之一。。。

      通宝推:驿寄梅花,
    • 家园 【原创】力量发散探究三--一动无有不动(上)

      力学专家喜欢用两体碰撞的模式来解释击打,也就是没有外力,动量守恒的,那时候质量大运动状态相比较自然难改变一些,胜算大。但这是忽略了地面这个第三体的外力作用,在三体模式里,利用地面提供作用能力效的大小将改变原来的碰撞效果。。。

      有了立如枰准和地平面贴合后,人体的各个点就都各自得到了来自天地的依据和依靠,能借到力了,为啥说是天地呢,因为地平面即是天地相分也是相合的地方,既具有大地质量带来的稳定性刚强性,也有空间赋予的机动性灵活性。。。大家各自都借到地面的动力,一动无有不动就可以实现了。如果没有这个到处都有的空气如钢的依靠感,那么是有的部位能得到资源借到力有的部位没有,故而有的部位运动积极性更大,特别是某些关节,像脚脖子手腕肩膀总是很积极,会帅先而动,有的部位则被迫的动,人体有多个动力源,源之间被不动的有阻力的部分隔开,即便各源非常协调,阻力力的存在使得输出效率降低,各阻力源又像噪点分散了动力源的协调性,力量发散性无法彻底解决,所以无论传统外家拳还是mma都把加粗加强加大输出来弥补有效性的不足。而内家依靠(公)平性来发挥人体全部的积极性,一动无有不动来实现足够的有效性。

      • 家园 有例子可以参照,比如足球射门和网球发球。

        武术常讲开胯开肩,先把筋抻开才能达到的。

        关节打开后转动自然更灵活,旋转角度大 蓄势强爆发力强。一动 无有不动,用全身力量有人足球能开出半场。

        人体重心直立状态就在骶骨位置,也就是腹部绕杠那里。

        至于抻筋到什么程度,可以参见体操运动员。单杠双杠跳马吊环自由操,柔韧性和爆发力,平衡和稳定都有。

    • 家园 力量发散探究二---立如枰准

      双重的问题MMA也是在研究,比如有的拳手站在轮胎上打拳,就是在探究两脚的协调性问题。但是在内家拳看来没有第三只脚,基本后面的路就不会一样。科学上三点成一个面,有了这个抽象的第三只脚,人站立的“立如枰准”才有可能,平是稳的基础,“平”即是水平,物理状态就是重力矩最小,这样人就不需要留出一份力来平衡这个外来的作用,出手就稳了。

      人体并不均匀,并不能真得如水平面一样的,但是人体有一定的对称性,所以要建“准”在中间对称要素上,就很容易感知那些“不准”的地方,从而极大可能的保持运动的对称性,人家一搭你的右手腕,不仅右手腕要产生个意与之平衡,左手腕也相应产生的意与右平衡。由此推及全身。。。这需要水准仪来调节。。。。这种对称设计在飞行器和航行器中随处可见,内家拳也不例外。拳论说打拳如水中游,水上飞原因就在这里。

      人体组织含液量很高,所以液体的水平度对人的水平有着主要的影响,上善若水,人体实际真像水,自有水之道,而却不知顺其性而用,别扭,僵硬,伤害就会多很多。相反顺其性,身和心都是心如止水宁静平和。对健康问题也建立了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的基础。

      立如枰准,节节贯通,和地平面相贴合的人体自我感受是什么呢?我们把人体都取水平截面,那么因为贯通的缘故,脚和地面的作用就投影到各个截面上了来,受到的重力和支撑力是平衡力,那么在垂直地面的方向上就有一种浮平衡的感觉,打拳如游如飞就有了根据,其次水平方向如果有动势,那么就能得到最大静摩擦,所以水平方向不简单是一种水的阻力感,而且是阻力如钢的坚强依靠感,内家拳的力都是借来的,借天地而来,就得到落实。。。地(球)是人所处环境中安静和稳定的根源,力的发散问题找到了根子。。。

      • 家园 立如枰准 活似车轮 -- 有补充

        因为内家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要求均是重“意”。我觉得“立如枰准”是对身体动态素质的要求,“活如车轮”是为动态控制对意念上的要求。

        武式太极拳以枰代平意解:

        习太极拳者,如以门户为借鉴,以空松之体,做到立身中正安舒,上下一线,并以腰为枢纽,一切主宰于腰,“腰为车轴,气为车轮”,带动四肢运动,以达到上下相随,周身一家,即可顺应太极拳的无穷变化。此其一。门户之作用,全在于虚实开合,人来则开,人去则合,开则为阳,为动,为实;合则为阴,为静,为虚。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规、矩、绳、准,是测量仪器。准测水平的水准仪,常讲水准。 -- 补充帖

        圆规、矩尺,墨(斗)绳、水准仪。

        现在工程上测地面墙面平不平 有多少误差依然用2米长直尺靠在平面上观察缝隙大小。

        还有一种古老水准仪 北方已少用广东依然用的是一根十几二十米的2-3公分粗水管(太重会拉扯不动),灌满水排除气泡后 水管两端的水平面相同无高差,用以测量相距一定距离的柱、墙、板的标高。

        枰,有木器之平的意思。因为木器多用榫铆结构 偏差大了装不了 要求更仔细。

        立如枰准这里多是动态平衡之意。

        通宝推:秦波仁者,
      • 见前补充 491909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