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林彪指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想用15个苏联将军换 -- 忘情

共:💬12 🌺10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原创】林彪指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想用15个苏联将军换

    从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开始,诸如“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实际上是林彪指挥的”、“斯大林很器重林彪,曾向中共提出愿用3个机械化师或15个苏联将军交换林彪”之类的“传奇”开始在坊间流传,并一直延续至今。期间还衍生出若干略有差别的版本,有说林彪成功预见到纳粹德军闪击西欧时从阿登山区实施战略突破的,还有说林彪指挥了莫斯科保卫战的。

    几乎每个版本,都写得绘声绘色,很容易让一些内心深处充满自卑,渴望通过被强者认可来加强自信的人高潮迭起。但这些人从来都不愿意直面一个铁的事实:这些所谓的林彪“传奇”从来都没见诸于中共、苏共的正式文献资料。如果追根溯源的话,这些“传奇”都来自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一些马屁文、造神文。不过,哪怕再妙笔生花,凭空编造的谎言终究没办法将逻辑上的各种漏洞都说圆了。

    1938年2月,林彪奉中央军委命令,率115师师部和343旅由晋东北南下,到吕梁地区开辟根据地。3月2日,林彪带师直属队途经隰县以北千家庄时,因身穿缴获来的日军黄呢子大衣,并骑着缴来的东洋马,被当地驻军阎锡山部第19军警戒部队的哨兵开枪误伤。子弹从右腋经左侧背穿出,伤及肺和脊椎骨,从此留下终生未愈的植物神经紊乱症,并逐渐形成了怕水、怕风、怕光、一紧张就出汗的毛病。后送延安治疗,师长职务由343旅旅长陈光代理。

    1938年3月2日,林彪在行军途中,因身着缴获的日军黄呢子大衣,被阎锡山部第19军警戒部队的哨兵开枪误伤。1938年底,他经党中央批准,携新婚妻子张梅(刘新民)乘飞机,经新疆赴苏联继续就医,住在莫斯科郊外科尔斯基村的一所疗养院里(对外称“七部”或“八部”,共产国际称“中国党校”)。等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林彪曾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中国班学习,并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保持联系,参与了一些中共与共产国际、中共与苏共间的沟通工作。

    1941年12月29日,林彪乘坐苏联军用飞机回到新疆。1942年1月5日,林彪乘飞机飞抵兰州,1月31日抵达西安,2月14日,林彪回到延安,任中共中央党校管理委员会成员,主持军事教育会议,并参加整风运动。同年8月,蒋介石在重庆约见周恩来,提出要在西安会见毛泽东。周恩来从毛泽东的安全和斗争策略考虑,提议由林彪代表毛泽东到西安先见蒋介石,并得到毛泽东和中央书记处的同意。9月中旬,林彪乘汽车由延安赴西安,因天降大雨,路上阻隔,抵西安时蒋介石已返回重庆。他由西安又赴重庆,于10月7日到达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此后近10个月,与周恩来一起同张治中、蒋介石等就克服内战危机、继续合作抗日等问题进行谈判。1943年7月与周恩来等离开重庆返回延安,继续在中共中央党校工作。

    以上是中共文献资料以及《林彪年谱》中有关他赴苏联前后情况的记载,并能在苏共历史文献中找到佐证。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从1942年7月17日才打响,至1943年2月2日以苏军的胜利而结束。难不成,战役打响时身在中国国内,而且受中共中央派遣,前往重庆与蒋介石交涉的林师长,居然有闲暇、有能力遥控指挥万里之外那场规模宏大的卫国战争转折之战?而斯大林居然会将已经在卫国战争中证明了指挥能力的朱可失、华西列夫斯基等著名苏军将帅置于一边,心甘情愿接受一个从未在苏联证明过自己能力的外国人,在万里之外遥控指挥这场关乎国运,关于反法西斯大业成败的战略决战?

    也许有人会强辩,改称林彪指挥的是莫斯科保卫战,后来误传为指挥斯大林格勒战役了。但这个逻辑是根本说不通的。

    众所周知,林彪赴苏联前的身份,是115师师长。这个师编成总计1.55万人,但其中由陕北红军改编而成的几个直属营奉令留守陕甘宁边区,誓师出征山西的只有1.2万人。在红军时期,林彪的最高职务是红1军团军团长。该军团人数最多的时候,是长征出发前,经过突击补充新兵以及将少共国际师纳入建制,扩充到了1.98万人。也就是说,林彪在赴苏联前,从未指挥过超过2万人的部队。

    非但如此,作为红1军团指挥员,林彪甚至从未独立进行过战役指挥。他的辉煌战绩,都是在毛主席、朱总司令、周副主席等红1方面军领导层的统一指挥下取得的。当然,在战役谋划阶段,身为红军高级将领,作为毛主席倚重的爱将,林彪曾多次向上级提出自己的战役设想,也曾不止一次被采纳。但毕竟所处位置不同,需要负的责任不同,如果由此认定林彪赴苏联前就具备独立指挥方面军级战役的能力,是没有任何事实可兹依据的。实际上,哪怕是在三年解放战争初期,林彪终于有了独立指挥方面军级战役的机会,其表现也是差强人意的。以至于连以前对其甚为佩服的老部下们,都发出了“林总不会打仗了”的质疑声。

    从另一方面来说,当年中国军队的装备和技战术水平甚至还达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标准。红军也好,八路军115师也罢,装备就更惨不忍睹了。红1军团最大口径的“重炮”,也不过是75毫米口径的山炮。到改编成八路军115师时,为数极少的几门山炮还划归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所有,115师只剩几门炮弹不多的迫击炮而已。这款列强军队装备到营级,甚至连级的轻型步兵支援火炮,在红军中居然得由军团长亲自掌握,全面抗战初期也归师长直接指挥。这样的装备水平,连苏俄内战时草创的苏联红军都比不过,就更别望卫国战争爆发前苏联红军的项背了。没有像样而且足够的军事装备,没有充足的弹药供应,没有良好的后勤支持,那么部队的战术水平、指挥员的实际能力与时代脱节,是顺理成章的事。

    因此,连坦克都没见过,火力孱弱的中国红军,哪怕是在中国威名赫赫的红军主力,在苏联眼里就是一群农民,充其量不过是游击队的水平。1933年,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军事顾问弗雷德·施特恩,在苏联红军中不过是个骑兵师的政治部主任,属于旅级军官。但在共产国际(某种程度上就是苏联、苏共的代名词)看来,派出这种级别的军官就足以充当驻华军事总顾问了。由此可见当年已经打出一片天地的红1、红4方面军,在苏联人眼里是个啥水平。红军时期就是师级干部,抗战期间长时间在苏联学习的刘亚楼,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苏联人给过他的最高军衔只是少校,也就是只认可刘亚楼能胜任苏联红军营级军官职位。那么红军时期只比刘亚楼高一级的林彪,在苏联人眼里又会是啥水平呢?

    在苏联人普遍以俯视角度看待中国革命,看待中国红军的情况下,中国红军在力量悬殊、极其困难条件下所取得的战绩,在苏联眼里又算得了什么呢?后来,红1方面军高层在与李德据理力争时,李德曾傲慢地说过一句极伤中国人自尊心的话:“如果你们真的行,为啥共产国际还要派我来当顾问呢?”虽说李德这个顾问,实际上只是博古以中共中央名义聘请的,而非共产国际委派的,但李德这句话却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苏联高层对中国红军的看法。因此,所谓林彪的赫赫战功让斯大林高看一眼,是根本站不住脚。

    那么,林彪赴苏联后,通过在伏龙芝军事学院中国班深造,能快速掌握现代化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指挥艺术吗?要知道,此时的林彪,连步炮协同、步坦协同、步工协同这些合成军队指挥员入门级的必备知识和技能都不具备,就更别遑论掌握空地协同,大纵深进攻战役、闪电战这类在当年属于军事科学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了。如果仅凭学习理论知识,无需经过实践并在失败中及时总结出经验教训就能让人“脱胎换骨”的话,那么军校毕业生,尤其是名牌军校毕业生岂不是一出校门就个个是“战神”?同样是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生的李德,其实际水平如何,红1方面军算是充分领教过了,领教惨了。事实上,在解放战争初期的东北战场上,林彪等伏龙芝军事学院中国班毕业生的实际表现,哪还看得出他们曾在苏联学习过现代化的诸兵种合成军队战术?当然,后来他们的指挥水平经过历练,在实战中得以大大提升,不过这是后话了。在苏联期间,没有历练机会的林彪,是不可能通过读几本书,就对现代立体机械化战争有充分的理解和领悟的。

    这个浅显的道理,斯大林不可能不懂。大国沙文主义思想非常严重的他,怎么可能看重一个来自东方的“游击队长”?怎么可能将上百万拥有机械化装备,各军兵种齐全的现代合成军队,交给一个没见过坦克,没运用过飞机,最多只指挥过不到2万人“游击队”的外国人指挥呢?别说指挥了,就连让林彪当参谋、当幕僚都不现实。

    再说了,林彪的战术风格是啥?是不计一城一地得失,持续机动,在机动中寻找敌军弱点开刀,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打硬拼仗。而苏军风格与之迥异。林彪这一套在苏军眼中,在斯大林看来,就是“怯懦”和“惊慌失措”,是要上军事法庭甚至立即处决的。纵观苏联红军在卫国战争期间的表现,都是寸土必争的硬拼仗,都是连成绵亘的战线平推,都是“杀敌一千,自损两千”的惨胜。战争前期被德军打得一溃千里的情况屡见不鲜,但绝没有苏军主动大踏步机动,在运动中寻找战机的例子。

    这样的军队,这样的作战风格,哪怕是林彪确曾通过共产国际的渠道向苏共高层提交过自己的判断和建议,也一定得不到苏方的重视,甚至报告根本就递不到斯大林手中。斯大林党、政、军、外交一把手,诸事忙得团团转,哪有闲情理会一个苏联压根就看不起的小人物“胡掰”呢?

    那么,林彪有无可能曾预测到德军闪击西欧时从阿登地区实施战略突破呢?应该说,伏龙芝军事学院作为苏军最高军事学府和军事理论研究机构,一定会密切跟踪世界军事动态。德军占领波兰后主力西调,发起西欧战役只是时间问题。伏龙芝军事学院一定会组织学员对此进行研究、探讨,并进行图上作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班学员也是有可能参与过讨论的。但这种各抒已见的讨论,怎么会拿去烦扰日理万机的斯大林同志?阿登地区山高林密,根本不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展开,曼斯坦因制订的这一大胆计划,在德军内部也遇到了诸多非议。对现代立体战争毫无感性认识、对德国军队一无所知、对“闪电战”思想毫无研究的林彪,又怎么能成功预测到德军这次反常用兵呢?

    所以,以上谣言逻辑上都说不通,更经不起推敲。至于斯大林想和中共交换林彪,无论是3个机械化师也好,15个苏联将军也罢,怎么个换法?如何操作?让3个机械化师越过中苏边境,浩浩荡荡开进中国,然后集体改换中国国籍,加入中共领导的军队?让15个苏联将军换成中国名字,像李德一样空降到中共领导的军队里任职?别说受够了李德瞎指挥之苦的中共不可能接受,斯大林又该如何处理由此产生的外交风波?要知道,二战期间,苏联国策是支持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使之留在反法西斯阵营中牵制日本,让日本无力北进,从而保证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

    甭管后世不同政治观点的人们如何评价斯大林,但都公认他是个思维慎密、逻辑严谨、意志坚定,言出必行且有大战略观的人。很难想像这样一位大国领袖,会如孩童般扯一些不着边际的奇谈怪论。况且像这类拿多少个师,多少个将军换某人的奇谈怪论,诸君曾在哪份苏联历史文献中见过?

    此外,别看林彪平素寡言少语,但还是有些小傲骄的。他在红军时期,就喜欢将自己每仗的战果记录在小本子上,没事就拿出来显摆一下。如果他真有诸如指挥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类的“辉煌业绩”,哪怕只是苏联高层听进去过他的建议,那林彪是绝对会记录下来,而且总会在一些场合“有意无意”地显摆一下的。可是,从苏联回国直到他离世,30年间却从未留下过这方面的记录。而且从各方资料看,他本人对苏联是非常反感的,想来在苏联期间没受到他预想中的礼遇和重视亦是原因之一。非但如此,在1966年之前,哪怕是建国后组织上要求将帅们撰写革命回忆文章,汇编成《红旗飘飘》丛书,别说林彪本人,连其他曾在苏联学习过的将帅们,也从来都没有只言片语提及林彪在苏联的“传奇”。这还不够说明问题吗?

    通宝推:hwd99,秦波仁者,不远攸高,北纬42度,
    • 家园 做为东北人,小时候经常不懂为什么八路缺枪

      我几岁的时候,我家烧炕炉子旁边就安静的躺着一支双管猎枪。爷爷解放前是兽医,经常要走山路,带着猎枪防野兽。后来坏了,直接拿来当大号的烧火棍。

      八十年代开始管控,要求把民间的枪都交上去(我家那个早当垃圾扔了),经常是一个街道几十支。后来九十年代动迁,很多老的平方一拆,房梁上,仓库底下又发现不少。

      我小的时候就想,八路军缺枪,为什么不向老百姓借呢?

      后来看河里大牛关于抗联的文章,才学到当年东北的枪支数量和西北不是一个量级的。

      • 家园 东北抗日开始是不太缺枪的,但是因为战绩不行,战法不对

        失败太多,没有起来,其实,一开始也是张学良和中共的合作,主心骨依然是东北军残部和中共。这是抗联初期,抗日义勇军时期。

        但是西安事变,张学良被扣,顾不上义勇军了,义勇军和抗联独自发展,苏联支持也不是太方便,因为道路艰难了。

        总是后勤能力大大下降了,所以那时就是缺枪了,缺医少药,杨靖宇战争能力还是不太够,注重个体能力,始终无法对抗日本,苏联也不那么支持了,而1941年之后,苏德战争爆发,苏联为了维持东方战线稳定,发了一揽子计划,只能靠我们自己,抗联就迅速下降了。

        当年李华堂和谢文东参加抗联一个是不想当汉奸,一个也是因为苏联支持,感到有底。这段时间如果换成毛主席一定不会这样,抗联是采取了苏联游击战模式,接近一战的水平(还有大量东北军战斗模式),对抗成长了的日本(相当于一战二战之间的军事水平),确实难度很大的。

        总之,抗战我们东北人是干了事情的。

    • 家园 八路军按苏联的标准就是大号游击队

      斯大林能让他眼里的游击队长指挥本国军队?除非他脑子坏了

      而且说句大实话,八路新四军的装备实在太差了,粟裕那里得到了一门92步兵炮都跟个宝贝似的。

      苏联的敌后游击队总的规模很大,而且有小飞机可以和后方运输人员物资。

      南斯拉夫铁托的游击队居然有空军,反坦克炮高射炮都有。

      • 家园 南斯拉夫电影《桥》里面

        游击队指挥部的陈设大概比八路军的军部还要气派。

        主人公的状态居然是在休假。

        主人公问炸桥为什么不用空军中队。

        第一次看的时候让只有抗日敌后根据地游击队印象的我深受刺激。

        • 家园 老电影《董存瑞》真实反映了八路军严重缺乏后勤支持

          董存瑞参军以后,才知道战士的鼓鼓囊囊的所谓子弹袋里装的都是高粱杆,真的子弹每人就三发,要自己去战场缴获。这个老电影真不错,演员也选的好。

    • 家园 林彪能换十五个师的神话故事有真实原型的

      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钱学森能顶五个师。

      大概就是古早的造梗小鬼/马屁精搞出来。历史变成了传说,传说变成了神话。我想大概就是这样。

      这种狗屁神话也不是101一个有,主席不是还有什么中苏换家的传说么。艾跃进那种水货教授还在大学里吹这种段子。

    • 家园 最后一段说服力不强

      因为咱们建国后对苏联那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哪怕真有这事林想写估计秘书也不让

      596之前,林总,现在苏联是咱们的老大哥,您说您给斯大林下过指导棋,这样说可能影响不太好

      596之后,林总,苏修这么反动,要说您给苏修出过主意,传出去对您可能影响不太好

      当然,我是不相信斯大林会听到林彪建议的,隔太远,有好建议也早被人冒功了应该。老毛子那么傲气,心里肯定想“你个穿草鞋的还能比我这穿军靴的会打仗?”,即使提林彪的名字只怕也会减轻而不是加重建议的分量

    • 家园 这种连东宫娘娘烙大饼,都算不上的胡想

      中国当时整个国家地位之低,怎么可能让人有这种想法。。现在一个黑非洲国家,出个强人,很会打杖,中国或其他列强,会请其将领来本国指导军事?根本不是一个维度上的事,人家可能会佩服精神,但不代表技战术多高。。整个红军团体几个人摸过真飞机真坦克?见过的都少。。

    • 家园 此事也不好说,有可能作图作业预想到过,苏联军事指挥有个

      问题,很僵化,特别的严谨和固定,类似于德国。这个打阵地战是没问题的,但是灵活性就是严重不足了。

      而反之,林彪学习了毛主席的极其优秀的作战指挥艺术,虽然规模肯定小很多,但是其实也是有特殊特点的。

      林彪在苏联是优秀的成长的军事指挥家,也有点死板谨慎,和粟裕不一样,所以辽沈战役是毛主席的指挥风格,而不是林彪的。毛主席是关门打狗,林彪则是意图平推,最后林彪同意了毛主席的高超判断和安排。

      那么在1940年,林彪能不能具有大规模军事作战的理论指挥水平呢,很有可能。有可能苏联部分采用了一些思路,只可惜,由于是战争初期,没法达到指挥目标。

      这肯定是现代化军事指挥思想和俄罗斯传统指挥方式的碰撞的结果,斯大林也不敢冒险采用林彪模建议式,只能简单吸收一些小型建议。

      估计这个可能是来源之一,可以肯定,军校的参谋方案是进入了统帅部了的。

      但是我关心的是谁在吹林彪呢、这个事情很奇怪,也得是对苏联比较熟悉的群体吧,至少我们可以判断林彪不会自己吹的。

      就能力而言,我个人倾向于林彪有这个能力,因为他已经带有了我们中华传统军事思想的烙印了,这个估计和毛主席的熏陶也很有关系。

      辽沈战役林彪和毛主席的操作的分歧是政治分歧,和军事关系不算大。各有合理性,毛主席是对的,按照他的思路走是毫无疑问的正确的。

      只是战争初期,斯大林和统帅部不可能把民族国家希望寄托在一个中共军事人才身上,这太莽撞了、太冒险了。

      个人怀疑,当时的斯大林估计还看不懂中国传统军事思想,所以,林彪能力应该是具备的,只是实际操作需要机会和时间,他没有,斯大林不用他,太正常了。选择他的机会几乎微乎其微,事后某些人包括穿越文是事后诸葛亮,在当时不可能通过几句话就把这个责任给林彪的,说破天也不能。

      毛主席在1942年,预见了斯大林格勒的战略反击。

      对于希特勒发动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毛泽东一直密切地关注。事实上,苏德战争一爆发,毛泽东就极为关心,多次亲自撰写《解放日报》社论,对战局进行评论和分析。

      毛泽东政治秘书胡乔木回忆,有一次,中央在开会,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坐在一起分析苏德战争形势。毛泽东要警卫员去拿地图。警卫员没弄清楚,拿来了一份中国地图。毛泽东当场就发脾气了:“我要的是世界地图!”

      胡乔木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好些年头,还第一次见他发这么大的脾气。

      1942年10月,斯大林格勒战役进行到一半,毛泽东在12月12日的《解放日报》上发表社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在这篇社论里,毛泽东以“1916年凡尔登战役”为例,指出,斯大林格勒之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为何如此呢?

      毛泽东自己给出了答案,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德国及其欧洲伙伴再也无力举行大规模的攻势了,希特勒只好把整个方针转入战略防御。只要迫使希特勒转入了战略防御,法西斯的命运就算完结了。因为像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事实也是如此。

      现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1942年底,在严冬到来之际,苏联红军对纳粹德国军队开始了全面反攻。1943年2月,春天降临时,苏联红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在那以后,苏联红军就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纳粹德国军队节节败退——期间,除了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军还有一线绝处逢生的机会——将曾经占领的大片苏联国土物归原主。1944年,6月,280万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军遭到两只铁拳的同时打击。1945年4月,长驱直入的苏联红军攻克德国首都柏林,30日,希特勒被迫自杀。5月9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当时,全世界的军政首脑人物都在关注斯大林格勒战役。而毛泽东,是第一个公开预言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的军政首脑。

      斯大林是在1943年11月6日,才指出:“斯大林格勒是德国法西斯军队覆灭的起点。大家知道,德国人在斯大林格勒大激战以后,已经不能恢复自己的元气了。”

      1943年2月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公开评价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的评价的。他在一封致苏联政府的信件中,“对苏军在斯大林格勒近郊的辉煌胜利表示祝贺”,称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同盟国反侵略战争中的转折点”。

      而英国首相丘吉尔,则是到后来撰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才说:“1943年春季标志着东线战事的转折点。”

      红军时期,林彪基本上是学到了毛主席的部分精髓了。这在苏联还是相对优秀的军事思想。

      • 家园 估计是留苏回来的四野将军们传说造成的

        刘亚楼、李天佑他们制造出这些“谣言”,既不是拍马屁,也不是有意向同僚们吹捧林彪,纯粹是玩笑。

        以解放军的文化氛围,很有可能事情是这样发生的:刘亚楼或是李天佑闲时与一群年轻的瞎参谋烂干事在一起吹牛,年轻人由衷感叹,首长,咱们林总真是指挥有方啊!这一仗我们又歼灭了×万敌人。刘或李逗趣戏说:那当然!当年在苏联,斯大林要用十五个师换咱们林总,毛主席都没舍得......听得抗大出身、把苏联视为仙界的年轻人们如痴如醉。

        接下来,年轻人们私下议论:你知道么?当年斯大林要用十五个师换咱们林总都没成呢......恰逢彪帅路过见参谋们交头接耳觉得奇怪,随口一问:你们在私下聊什么呢?有个胆大的鼓起勇气问:林总,听说当年斯大林跟咱们毛主席要用十五个师换你,毛主席没答应,是这样么?彪帅觉得这说法滑稽,撇嘴一笑转身走了。于是,在参谋们眼里这是林总变相承认了,赶紧告诉战友们......层层下传,于是故事传遍了东野部队,到战士们耳朵里更是深信不疑,《林总命令往下传》歌声唱得更响亮了。

        林司令员,命令往下传,

        红旗一展,大军冲向前。

        人民解放军,像猛虎下了山。

        为人民立功,咱们比比看。

        嘿!谁顽强,谁勇敢,谁英雄来,谁好汉!

        人民的勇士们,个个争上前。

        对付蒋匪军,展开运动战。

        进入战斗勇猛又果敢,

        迅速隐蔽地接近敌人。

        猛打啊猛冲,一起猛追赶!

        东边打,西边拦南边截住北边圈,

        打得蒋匪军,叫苦连天

        打他个彻底的歼灭战。

        通宝推:真离,
        • 家园 有没有可能15个师换这个主意啥的,斯大林也是重视人才的

          这种第三世界的人才,可用可不用之间吧。当时也是急眼了。

          我感觉不好说,可能有点影子。

          但是这个事肯定没钱学森那么实。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