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聊点饺子,加少许馄饨和其它 -- 黄序

共:💬61 🌺62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聊点饺子,加少许馄饨和其它

    十几二十年前我和一批很熟的网友有过一次饺子和馄饨的大讨论,双方旗鼓相当争论非常激烈。而且两派人马不光动口(键盘),还不时下厨动手操作,然后贴出成品照片以证本方观点。再后来双方辩友在饺子馄饨之外还各出奇招,时不时地扔个彩蛋之类的为本方拉票。

    记得当时我是骑墙派,哪边的彩蛋精彩就支持哪方几个回合😜。

    讨论持续了好几天,双方辩友附带着晒照片秀才艺也始终难分高下,直到饺子派的一个妹子晒照片晒出了比基尼,骑墙派们不约而同跳下墙来支持饺子,最后饺子派大获全胜🤣。

    虽然在讨论中骑墙,作为北方长大的吃货,我其实是应该算饺子派的。

    在我看来面皮是饺子馄饨之间的一个主要差别。饺子皮更厚,手工擀制吃起来更筋道更有咬劲,馄饨皮则不太注重这种口感。我们家包馄饨可以用买的皮,饺子皮是一定要自己擀的。家父至今包饺子时还坚持面剂子不能用刀切,要徒手一个个揪出来才够劲。

    至于饺子馅儿的调法,各庄都有各庄的高招。刚出国时初次接触因特网,在华夏文摘和枫华园上经常能看到晒饺子的文章。记得有个老哥分享经验说要取个大号钢种锅,倒入肉馅儿和调料,攥上一把筷子沿一个方向搅拌直到打上劲儿。

    “钢种锅”的叫法一看就是同龄人。

    沿着一个方向搅拌打上劲儿我是深以为然的。不过我和家里领导习惯不同,她总是顺时针方向打,我是逆时针打。领导对自己调馅儿的手法非常自信,通常都是她起个头,加料后搅几下,然后重体力的搅拌活交给我,可往往又紧接着埋怨我方向打反了。可惜经过这么多年领导的培养和教育,我还是屡教不改😅。

    海外老中热衷扎堆儿包饺子,我想一个主要原因是看重其中的社交功能。十几、二十多位朋友聚在一起动手边包边吃边聊,其乐融融。

    我刚出国时第一次碰上节假日,老中导师也是招呼手下的师兄弟们一起去他家包饺子。去了以后才意识到其他人都是南蛮子,没人会擀皮,而且导师家连擀面杖都没有。我在家里包饺子时一般是负责包的,这时候大伙纷纷表示可以凑合包,擀皮儿肯定是不灵,我只好站出来承包饺子皮。首先一口回绝了南蛮子们擀薄面饼用小碗扣饺子皮的拙劣建议,在导师家找出一个酒瓶子代替擀面杖,以一供五完成了包饺子的任务。

    要说最早和同学们一起包饺子还是在大一。住本地的同学从家里拿来各种家伙什儿,千叮咛万嘱咐总算没落下笊篱,我是登三轮拉来了炉子和蜂窝煤。在如何调馅儿的问题上工科生们经过严谨的定量分析,否决了从原材料开始采购的方案,而是委托一位解放路饺子馆的员工子弟直接从店里买来现成的馅儿,和好了面就直接开包。

    等一开始动手才发现,班上的女生几乎没人能胜任任何一个工种。

    嗨,这也没啥,大老爷们儿把活儿都包了,姐姐妹妹们能一起吃就是赏光了🤔。

    说起这个解放路饺子馆,那是当年西安的一家先进单位。但老实说他家的饺子味道一般,主打一个工作热心服务周到。不过我们那天用他家的饺子馅儿做出来的成品倒是相当不错,女生们吃得都很满意。看来我班男生们和面擀皮包饺子煮饺子的功夫还是相当可以的,完爆解放路饺子馆。

    当年和解放路饺子馆齐名的还有另外两家,分别是地处市中心的德发长和白云章。德发长后来主打花样繁多的饺子宴,白云章则是专营清真羊肉水饺。

    本来呢,白云章饺子的质量是不错的,但它有一次出名是一位大厨大概为了泄私愤,向店里的饺子馅儿里掺入了个人排泄物,后来给定了个现行反革命。人虽然给逮起来了,仍然害得白云章很长时间里很少有知情的本地食客光顾。

    再后来,德发长的生意一直都还可以,白云章的原址则早就消失了。

    前不久回国,岳父岳母特意拉着我和俩娃去德发长吃饺子宴。这饺子宴的花样确实不少,包括奇葩的孜然味咖喱味馅料,和小猪小鸭子的造型。而且就餐时仪式感很强,不时有服务员出来讲解一番,介绍兼具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关中饺子文化。不过实话实说,多数饺子味道一般,反而是没什么噱头的猪肉白菜馅儿普通水饺还算对我胃口。

    但有钱难买老人家高兴不是,何况一起赴宴的我连襟还带上了茅台,饺子就酒,越喝越有。

    连襟要开车,一瓶茅台我和老爷子包圆了。

    吃完饺子宴,连襟送老老少少回家。车里坐不下,我也想走走溜溜食儿,就独自离开。误打误撞走到了附近新建的易俗广场,赫然发现那里有家白云章饺子馆,我一直以为他们早就关张了。

    点看全图

    刚吃了一肚子德发长,实在不能再吃了,下次吧。

    我领导一家是纯正的北方人,岳母大人尤其擅长面食。我跟领导处对象见家长后,岳母大人经常招我上家里吃饺子。我去了当然不能袖手旁观,就自告奋勇主包,本来我还有点自信,但在她们家,我和对象联手包也只能勉强跟上丈母娘的擀皮速度。

    不过她老人家后来跟我说,能包饺子让她对我有了个不错的最初印象。

    来美后老大出生,岳父岳母飞过来帮忙。岳母大人在我们的大厨房里如鱼得水,主打的还是面食,Sam's club里25磅的一袋面差不多一礼拜就干掉了😄。往往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我提议包饺子,丈母娘都特高兴:“包饺子,那还不容易!”。

    那段时间领导坐月子,却是我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

    说起包饺子,我还是跟北京的姑父学的。我们是用挤的手法包,速度挺快,饺子也包得紧实饱满。那种很多褶子的包法我自己觉得费时间,而且褶子处面有点厚,影响口感。

    点看全图

    跟姑父除了学包饺子,还学会了喝醋。好醋之于饺子确实是锦上添花,以至于有为了尝点醋还得包顿饺子的说法😋。

    姑父那个醋坛子还老笑话山西人,说山西话把喝醋叫哈醋,还说北京去西安的35次特快是走太原的,一过娘子关,因为开始爬坡,蒸汽机车都倍感吃力,于是先汽笛长鸣一声:“老西儿......!”,然后呼哧带喘地:“哈醋、哈醋、哈醋、哈醋......”。🤭

    有一年夏天我在北京街头瞎逛,突然觉得口渴难耐。一摸兜,除了一张公交月票一个钢蹦儿也没有。路过一家饺子馆,我知道一般里面的饺子汤是免费的,就进去跟服务员讨一碗汤喝,结果被一大妈无情地拒绝了。😠

    我四下打量,发现汤桶虽然在窗口里够不着,汤碗却是放在窗口外桌子上的。我就过去抄起一只汤碗,走到一张餐桌前倒了半碗醋,一抬手一饮而尽,然后哐当一声撂下汤碗,扬长而去,任身后服务员大妈跳脚大骂。🤣

    说到醋倒是该聊聊馄饨了。

    上小学前随出差的家父到上海,住在闸北电厂的招待所里。每天老爸上班前带我到旁边的小餐馆吃早饭,最爱吃的是那里的小馄饨,馄饨端上来我总要加上满满一汤勺香醋,热乎乎地吃下去,觉得浑身舒坦。

    我爸当时不知道怎么有个观点说爱喝醋的人脑子笨🤔,还跟我说上海人都不吃醋。我反驳说您看上海人的餐桌上都有醋,怎么会没人吃。那次有几天老爸特别忙,就把我寄放在一位上海籍西安同事的父母家。我回西安时问老太太要给她在西安儿子带什么东西,她说有呀有呀虾虾侬,拿出两个瓶子,赫然是两瓶镇江香醋!😋

    后来我自己第一次独自出游,旅途跨越大江南北,所到之处吃了不少馄饨,也才知道这东西在各地有不同的叫法,湖北叫包面,四川叫抄手,广东叫云吞,还有我妈的家乡福建叫扁肉或扁食。

    我妈是个伪福建人,含含糊糊地说福建话管那东西叫“扁嫩”,正宗的做法是用燕肉皮包的。这燕肉皮得是瘦猪肉掺上番薯粉,手工用木棒反复槌打而成,风味独特,汤也特别鲜美。

    那次旅行去了峨眉山,登顶后在一天之内从万佛顶一口气走了据说一百里山路,下到山脚下当时的西南交大校园,住在他们暑期用来创收的学生宿舍里。放下行李到楼下小吃摊吃晚饭,见有家抄手看着不错,跟摊主说来四两,当时还要用全国粮票呢。摊主一听,说四两你怎么吃得下,别人都点一两,最多二两。我北方肚子不信邪说二两吃不饱。摊主拗不过说给你先做三两吧。

    过一会摊主特意用了个大碗盛了三两大抄手端给我,我一看矮马,这么多!😮

    硬着头皮吃下去,撑了个半死,味道倒是没得说。😋

    当年我们自己大学校园里也有家不错的馄饨摊儿,胖胖的女摊主我们私下都叫她胖妞。我们常常去吃宵夜,每次都要吆喝多加紫菜虾皮和葱花。有次一个同学夸了几句馄饨好吃,胖妞一高兴,得意地说我妈是学校食堂的厨子,我包馄饨用的肉都是我妈从食堂里拿的好肉。

    我们听着觉得有点不对劲,后来一位教工子弟跟家长随口说了这事,导致学校去食堂查,发现尼玛,胖妞她妈所谓从食堂里拿肉实际上就是偷啊!于是胖妞她妈被处理,胖妞的馄饨摊儿也开不成了。😏

    几年后跟两个同学去成都,再次见识了四川餐馆“一两”的概念。那次我们哥儿仨打算吃遍成都小吃,在第一家馆子发现筷子居然都要收钱。我们气不过,吃完饭就带上筷子离开,于是当时的提督街上就可以看见我们三人拎着筷子四处觅食。🙂

    在赖汤圆店看见又是按两卖的,我们多了个心眼先要了一两试试。这时旁边桌子两位东北老哥不假思索每人各点了四两。等汤圆端上来我们一看,一两四个那么老大个儿,心说好险。

    再一看旁边,那俩东北大哥大眼瞪小眼,看着他们桌上八大碗三十二个大汤圆直发呆。🤣

    一路吃下来,印象最深的当然是钟水饺和龙抄手,这按我们西安的标准属于非典型的饺子和馄饨,当然味道真是不错。

    多年后来美国,吃了很多川菜馆的钟水饺或龙抄手,一直没有特别满意的。几年前本地一位“川菜大师”跟老伴儿和女儿搭伙自己开了个馆子,女儿算是老板。他们一家的老邻居正好是我领导同事,第一时间推荐我们去尝尝。我们一试发现到底是自家生意,做菜确实很用心,味道也很好,尤其是钟水饺特别地道。跟女老板一聊才知道,她妈就是成都钟水饺店的退休职工。

    可惜这父女俩脾气都有点爆,餐馆经营中难免磕磕碰碰,争吵不断,没两年居然关张走人了。🙁

    话说我们家现在也时不时地包顿饺子,常用的是自家种的新鲜韭菜:

    点看全图

    也有劳模店买的茴香。

    难得的是两个孩子各种馅儿都很喜欢。女儿像我的那些大学女同学一样,属于远庖厨的大小姐,专注于吃。儿子倒是对整个制作过程饶有兴趣。

    有一阵子领导和女儿外出,家里只有我跟儿子。一天儿子突然跟我说能不能包一次饺子。平时都是我配合领导,她管拌馅和擀皮,和面时她定水面比例,我出把子力气揉面,然后我主包。现在领导不在家,儿子提要求了我倒不介意从头到尾包办,但是儿子很用心地学,每道工序都动手实践,最后父子俩合作的饺子卖相和味道都还不错。

    没想到两天后儿子又要求包一次饺子,而且跟我说:“呆帝,你这次什么也不用管,我可以一个人搞掂。”

    我抱着怀疑的态度观察他从和面拌馅擀皮到包饺子煮饺子,虽然慢点,他真是一个人全部完成了,我一点都没动手。而且小家伙第一次独立完成的饺子味道口感都远超预期。

    我老怀大慰,以为可以吃几顿现成的。没想到小家伙煮了一大堆饺子,第二天全带到学校去了,说是要给乐队的小伙伴们分享,也不知道是讨哪个小姑娘欢心去了。

    说起来这小子比我还讲究,对厨艺也颇有自己的心得。前两天邻居送了自己种的新鲜西葫芦,那么老大个,拿不定主意做啥,我说干脆包饺子吧。领导有事忙不过来,说你跟孩子们包吧。

    我图省事儿用和面机,水面比0.55:1,儿子擀皮,批评我面和软了,说我教条,天热湿度大,应该少放点水。🤔

    嗨,差不多得了😁。

    元宝推荐:桥上, 通宝推:山景城,楚庄王,方平,铁手,老树,高野谪客,PCB,一直在看,卡路里,大眼,菜根谭,天涯无,桥上,胖老猫,住在乡下,zwx650,踢细胞,普鲁托,GWA,rentg,宝特勤,黑森县委副书记,happyyuppie,七天,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成都那个分量之所以多,是因为那个几两几两是按粮票的面值算的

      比如吃面条,面馆里下的是鲜切面,账面上是干面粉的分量,下锅的是这么多干面粉和出来的面的分量。

      馄饨这样换算下来分量就更大了。

      赖汤圆一两四个其实并不算多,就算它个大点吧。当地人吃这么一碗总还要零零碎碎吃点别的。要不是它是猪油和馅吃多了容易腻着,我觉得以两个东北汉子的饭量,八大碗三十二个大汤圆也不是干不了😂

      倒是东北菜的分量普遍的大,小饭馆里俩东北汉子对着一盘子菜一人一瓶烧刀子是常景,那一盘子菜够我吃一礼拜的😂

    • 家园 我觉得饺子主要吃个,馄饨则是囫囵一碗

      小时候在西北饺子吃的多,到了浙江老家,第一次吃馄饨,完全给搞晕乎了,怎么饺子是这样。

      浙江老家的馄饨,皮大且薄,中间的肉只有一点点,做一个饺子的肉做十来个馄饨没问题,而包一个馄饨皮包两三个饺子也没什么问题。馄饨汤里加料也不少,诸如你提到的虾皮几乎是必不可少,又比如榨菜,紫菜什么的。

      所以我觉得最大的区别是饺子论个吃,喝汤多半也是饺子吃完了再喝,而馄饨必然是一碗里面所有的东西同时下肚。馄饨馄饨,差点打成混沌。

      通宝推:黑森县委副书记,
      • 家园 馄饨馄饨,差点打成混沌——建议看岳云鹏的相声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2v4y1X7ry/?spm_id_from=..search-card.all.click

      • 家园 北方饺子当饭,南方馄饨当汤

        我是北方人,饺子常吃,馄饨吃得少。小时吃的馄饨,都是南方人来晚上摆摊儿卖的,摊子旁边常常有一盏电石灯。

        印象比较深的是学前很瘦,吃饭少。有个老医生摸我肚子说我肝大,说有肝炎。但是化验结果不支持他的结论。所以那段时间老往医院跑,经常出来的时候天黑了,在馄饨摊吃碗馄饨再走,热乎乎很舒服。但是回家还是要正常吃饭。

        后来上学这个肝炎的事情就不了了之。直到工作以后单位体检,医生才说我有抗体没有抗原,应该是小时候得过肝炎自愈了。看来那个老医生比仪器更准。

        至于自己家包馄饨,到我上中学,我爸妈才掌握这个技能。因为他们不能把皮弄到那么薄还不破。而中学的时候当地有了超市,可以买到馄饨皮了。我住校期间收获人生第一次胃痛,痛到连音乐课坐在那里听歌都不能继续,就请假回家。结果爸妈一顿热馄饨就治好了。

    • 家园 爱包饺子的二姑

      八十年代,二姑在黑龙江县级服务局是个讨人喜欢又机灵漂亮的小官。服务局主要是管理一些国营和集体编制的理发馆,饭店等等 ,二姑就凭工作关系和那些大厨混的非常好,也就寻得了一些行业诀窍。从此,他们家就开始过上了“没事就吃饺子”的幸福生活。在那个年月,一般家里的孩子只有过年或者喜事才能放开吃饺子,可二姑家的俩儿子吃饺子已经吃到怕,甚至有时候小哥俩干脆绝食抗议。因为吃饺子而挨揍的事情,现在听起来都让人忍俊不禁。

      从和面、调馅,连包带煮,对二姑来说,包饺子比弄一桌子炒菜简单多了。她喜欢包饺子,而且越练越精。不管是三五个朋友聚会,还是一二十人的年饭,包饺子都是二姑一个人的事情,谁都插不上手,快的让人既羡慕又有躲过劳动的暗中高兴。后来,二姑老了,在深圳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她还坚持亲自上阵,她的饺子馅永远那么香,她的饺子皮永远那么筋道。饺子汤是最后的品味高潮,原汤化原食。

      后来我在朋友家聚餐,遇到一个开了一辈子车的东北老师傅,居然也非常擅长包饺子。他患有职业性的强直性脊柱炎,虽然不方便亲力亲为,但他一样可以把我们指挥得团团转,各种材料的准备,面团的力道、味道的调制都经他把握。关于盐的用量,他原话说“我闻一闻馅就知道咸淡”,真乃神人也。

      《老饭骨》里面,大爷活着的时候,有一集专门叫大家包三鲜馅饺子。其中煮饺子这里,大爷一言道出了诀窍——开锅煮馅,闭锅煮皮。这期节目的小窍门不少,视频链接如下

      https://weibo.com/1109896367/JpEfte1Ht?layerid=4561129193343131

      通宝推:黑森县委副书记,桥上,黄序,
      • 家园 以前有句话

        叫敞煮馅子闷煮皮。不过也有人认为是说反了,让人无所适从😅。

        俺家领导也是闻味定盐的用量,不过我和儿子一般背着她再撒两小勺盐,就刚刚好啦😋。

    • 家园 饺子皮厚?我太太对饺子的基本要求是薄皮大馅,

      每次包饺子都是死命往里揣馅,把饺子揣得那叫一个歪七扭八。得亏这边的面好,揣成那样还不破。有时包饺子她没空,我就给她留点皮和馅,她自己现包现下----我包的饺子虽然整齐很多、她是不吃的。

      说起面,我们刚来的时候在Costco买加西萨省生产的面,面筋那叫一个多、弹性那叫一个大。包饺子还好,怎么拽都拽不破,擀面条就麻烦了。使劲擀半天,一展开,慢慢缩回去了;再使劲擀半天、展开又缩进去了。。。

      -------

      话说当年(90年代),我校五名广州同学,为求学结伴第一次北上,在徐州转车。等车期间在大排档吃水饺。摊主问他们要几碗,几个人在广州用惯了小碗,徐州的物价又比广州低得多(所以他们没能从价格上发现问题),回到说,“先来10碗吧”。饺子上来后,几个老广看着满满一桌子的碗傻了眼😂,最后5个人一共吃了两碗😅。

      通宝推:黑森县委副书记,
      • 家园 我也盛馅偏多,但是常常会煮破

        视觉上同样的饱满度,饺子越大,越易破。下次买面粉要操心一下,有没有加拿大产的。德国市售面粉会标记一个数字,是加工时对原料的保留程度,数字越大越接近全麦。对于同样原料小麦,对应面粉蛋白质应该越多,但是代价是口味更粗。不如你们这种原生高蛋白小麦的制品。

        • 家园 水饺皮破,一部分是因为饺子没包好,一部分是因为煮的时候

          里面已经鼓包了,没有及时加水冷却,涨破的。

          水滚之前下饺子,然后,轻轻搅动,待到水滚,加凉水就可以盖盖了。然后重复这个过程,一般三次就可以了,馅大要稳妥点的话,水滚四次足够了。

        • 家园 以前美国这边

          包饺子就用市面上常见的all-purpose面粉。不过近来大概因为健康饮食的风向变化,这面是越来越黑,筋度似乎也越来越低了。

          最近包饺子,还是用回了韩国的大熊面粉,擀起来得劲,口感也好多了。

          上次我买面的时候看见有国内来的富强粉,可看来看去,一种是全麦的,另一种是做蛋糕的,估计是低筋粉,觉得两样包饺子应该都不灵。

          我小时候富强粉是稀罕玩意,市面上少见。邻居王阿姨是北京人,饺子包得特别好。她爱人胡叔叔是省军区后勤部的干部,家里总有富强粉,所以王阿姨家经常包饺子。知道我爱吃,每次煮好了第一锅就给我们家送一盘过来。那时候我还是独生子,父母也舍不得吃,一盘饺子基本上都让我消灭了。雪白的富强粉饺子皮,隐隐透出青绿色的韭菜,好看又好吃。

          老街坊的交情就在这一盘盘的饺子里了😄。

          胡叔叔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东北老兵,耳朵被炮声震坏了听力很差,每次见我们也就笑眯眯地不说话,否则肯定要经常求他讲战斗故事啊。

          通宝推:黑森县委副书记,
        • 家园 下次买面粉时查看包装上写的蛋白质含量

          一般而言11%以上的蛋白质含量都可以应付。

          英国这里有面包专用面粉,蛋白质足够用了。

          我想德国也应该有这样的面粉。

          蛋白质含量高的全麦粉也能包饺子,不过不是理想的材料。口感不够细腻。

          通宝推:老树,黑森县委副书记,
        • 家园 做拉面皮和面时加盐加油加碱(蓬灰),饺子面皮里稍加一点点盐 -- 有补充

          三四斤的面粉加上一、二克盐就可以增加弹性,醒上十分钟若是还不弹 就抹上一羹匙油再醒,做饺子皮基本就行了。做拉面再不弹就加蓬灰,现拉一把面就只加一把用的量。

          煮浮后时中小火应该不易煮破,皮涨的历害填凉水呗。

          通宝推:黑森县委副书记,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另外要注意的是不能一古脑把饺子下锅,一手两个每次下四个可以啦 -- 补充帖

          水是很好的隔离剂也是粘合剂,对于面皮来说,开水使饺皮定型,水不够热则会粘连拉扯使薄厚不均甚至破损。

          火开到最大使水翻滚转动,饺皮就不会互粘。

          至于加多少水合适,比如下30个 记住捞出熟饺子后剩余的饺子汤量,就是最低水量。

          同一个道理煮粥,广东用砂锅熬白粥得小火1小时直到米碎成蓉状才行。把水搅转开水慢慢下米让米粒定型直到水滚转小火,盖上锅盖不担心粘底。这时搅水不要碰到锅底锅边防止把米打碎易糊锅。煮到米粒碎时才大力搅锅,这时锅边不能离人不能停手。

          其实对理工生来说做饭不难,就是水、油导热,按块、条、粒颗体量加热,水蒸发量 锅的密封程度,量化精细化稍加点数理化。

        • 见前补充 4926396
      • 家园 加拿大硬小麦质量没得说

        包饺子擀面条都是上选。中国每年大量进口给食品工业用。

        不明白华人超市从中国特意进口所谓的饺子粉是糊弄谁的。

        擀面条时候,面团可以多省(读“醒”。你该知道的)个时间。面团越省越软,但是面筋结构还在,煮出来就知道,口感那是刚刚的。

        英国这边优质面包用面粉也是加拿大产地的。蛋白质含量可以达到1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