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印度碎笔(多图,杀猫):班加罗尔的招兵广告 -- 十年尘梦

共:💬32 🌺15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赤贫

          我昨天去过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全国最大的花市。

          一个老太太,个子很小,穿着很厚的冬装,向我兜售一束满天星。

          我说不要,正要走开,可她说了一句话“求求你,买一把,让我买2个包子吃,我今年78了……

          我掏出钱包,打算送她一点钱。

          她拒绝了,塞了哪把花给我,收了我一元钱。

          离开了。

          通宝推:五藤高庆,
          • 赤贫
            家园 中国人的优点

            长远来看是很重要的

          • 赤贫
            家园 送花给那位老太太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赤贫
            家园 赞!
          • 赤贫
            家园 人穷志不穷。敬佩!
          • 赤贫
            家园 阿弥陀佛

            虽然能力有限,能从一元两元做起也是好的。

            十兄心地善良,难得...

    • 家园 【文摘】印度碎笔:天竺教

      天竺教(不是天主教)

      上次有人PM点播宗教,本人向来对这方面没啥兴趣(有人居然要给偶介绍天主教mm……),不过天竺数周,实在是被宗教层层包围,耳闻目睹不少。只是过去1年了,只能随便吓侃一二。

      据未经考证的资料,天竺宗教信仰很广泛,基本上人人都有宗教(题外话:和大鸟谈起过米国基督教人群中文化甚于宗教的topic,感觉所谓信的人多了,自然也就俗套了,也就更偏向文化人文景观,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其中90%的人是信奉印度教,剩下的有:

      1) 佛教:King Ashorka时期是佛教的鼎盛阶段,可惜墙里开花墙外香,在天竺已经是没落了;

      2) 伊斯兰教:在北印比较多,主要是亚历山大打进来以及被外族统治时期同化的;

      3) 天主教:估计是随着东印度公司一起进口的。好像人数不少,至少我看到过几个蛮漂亮的教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4) 其他:我也说不上来。

      今天,俺们把topic集中在印度教上。

      印度教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神话系统(已经不能用tale来形容了),比如经典的“三位一体”的哲学实现,同时还有许多和宗教密切相关的神话诗史(epic),可以和罗马或是希腊生活故事媲美。当然,神的生活就是人的战争史,这一点全世界都是相吻合的。天竺很多人都拿神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名字,常常出现重名(虽然有几百个神)。每次问他们名字的含意,总要带出一小段神话故事。

      一个庞大的神话体系必要导致多个宗教子系统。印度教下面分了无数个小的分支,根据不同的地域,历史等等因素,信仰不同的神,但是大体上都是一致的,或是相容的,因此,也就求同存异的统一为印度教了。

      正如我前面所说的,全面的宗教更近似于文化,既便是一个教人向善的宗教,也不能保证它的信徒的rpwt(假设教义是正确的前提下),总是有一部分偏激的极端主义,和一部分人面兽心的伪君子。我记得历史上由于英国人的分裂挑拨,1948年(大概吧?),印度教教徒屠杀了将近100万打算回到巴基斯坦的伊斯兰教。至于之后半个多世纪里,假借神的名义的教内教外的大小折腾估计也没少过。另外,在金融中心孟买(Bombay),多少男女教徒从事着男盗女娼?所以嘛,狐狸云:一切宗教都是bullshit,惟有人道主义长存……

      另外和宗教相关的种姓(caste)制度,将独立成篇,进行深刻的控诉。

      好了,下面谈点五花八门的。

      如此广泛的宗教对生活的渗透是无处不在的,最典型的就是在吃,穿(戴),和牛上。

      谈到吃,首先还是要回到牛上。印度教里面,不同的分支都有自己不同的图腾动物。最普遍的就是牛了,当然还有大象啊蛇啊什么的。传说中,牛用牛奶(难道还是羊奶不成?),喂养了营养不良的某人,后来某人成为了主神什么的。自然,牛肉是不能吃的了……那是老干妈的说。除了牛之外,其他宗教的“神”也是不能吃的。因此,为了简化饮食习惯导致的宗教冲突,干脆大家都不吃肉了(在北方风格的餐厅里还是能够见到伊斯兰教喜欢的羊肉和牛肉)。之前只知道他们不吃牛肉,结果过去后才追悔莫及啊。当然,也有极少数不幸的动物,好像惨遭淘汰的超女一样……鸡就是其中的一个。鸡升级未遂,成为了教徒们打打牙祭的唯一选择了……阿门。至于天竺“美食”的详细介绍,有请各位老饕暂等下回分解。

      牛,因为宗教原因,在天竺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前大家听说过的关于牛的地位的故事都是真的。因为天竺的牛既不能杀,也不能拿来干农活,最大的贡献就是挤奶。因此,天竺成为世界上牛最多的地方(同时也是牛的天堂),和最大的奶制品制造国。对于牛的管理,一般来说是自由放养,最多就是牵着遛牛。没人吃没人管,牛的日子表太舒服啊,整天四处游荡。因此,马路上能与牛同行是家常便饭,要是它老人家一来劲占着马路不撒腿,那你4个轮子的只能绕过去,或是干脆等它挪屁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除了在饮食上处处体现对神的敬畏,天竺信民还在衣着饰品上表示自己的虔诚。在菜市场(基本上没有卖肉,都是卖菜和水果的)上,常常会有卖手工编织的茉莉花环。蛮漂亮的,可惜没有拍到照片。这些白色的花环估计是表示对神纯洁的敬仰什么的。花环有大有小。大的是女人戴在脖子上的,蛮好看的。小的是挂在家具上或是车的后视镜上的。每年,都会有一连串的和宗教相关的节日和活动,到了那个时候,会看到盛装的游行队伍和花车,还是蛮热闹的。

      另外,每家每户在房间或是车里,多半都会呈放小的神像,至少是尽力贴海报。

      为了满足对众多宗教活动的需求,市区里有不少大型的寺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城外的山上更是有着设计精美奢华的金顶多层寺庙

      最让人惊奇的是无处不在的小庙。基本上每个主要路口都有这么一间简单的小屋,大概15m2,三面墙,一面门,里面除了及其简单的朝拜器皿外,基本没有其他设施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可能是古代祭祀活动用的彩车吧?

      除了以上这些,有钱人家还会在自己家门口画符,都是一些几何图形,有彩色的,也有黑白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过,这些都是有钱人家的特权,普通住帐篷的贫民再虔诚也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的。

      神还是爱财的……

      关键词(Tags): #印度
    • 家园 【文摘】印度碎笔:婚姻

      天竺出名的有那么几件事情:

      1) 历史课本里的种姓制度

      2) 神话小说中的西天取经

      3) 国防野史中的62年边界战争

      4) 国际局势中的巴印中三角关系

      5) IT界世界软件工厂

      6) S狐狸去溜达了一回

      en,应广大女性观众的要求,现在插播情色广告,让我们把焦点集中到——

      天竺是个宗教国家,文化上是相当的保守和传统。随着多年的民主开放,接受了不少西方(主要是美国)的文化冲击,潜移默化中也有些变革,但是整体来说还是无法挑战传统文化,比如情色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一般来说,天竺男女之间也有授受不亲之说,女性衣着及其保守,除了露出肚皮的Saree外,全身包的紧紧的。天竺男人看到天朝mm一个个大腿胳膊肚皮白晃晃的,惊诧之余,口水啊鼻血啊……

      天竺女性的身材差异很大,大部分女性身材皮肤等等很让人感冒,尤其以南印为甚。北印有不少美女,身材火辣,加上东西方合璧的脸形,实在是HOT!!!每周六的报纸娱乐版总是找些个这样的美女做头版。

      竺那么些日子,真正看到美女的只?次:一次是在机场,航空公司的地勤mm和卖票的mm真是狂赞啊,除了黑了点。俊俏的小脸,红色点缀金色的Saree……还有一次是出去玩的时候,是个蛮可爱的小女生。

      北印就是人杰地灵,连男人也长的特别的帅。为了憋死乌龟和女王,打死猪头我也不说。

      天竺90%以上的婚姻都是包办婚姻,婚前XX是被禁止的。和XX相关的也就变的很神秘和诱惑了。

      1. TV/Movie

      所有的卫星台放的电影,在天竺落地的时候都要面临咔嚓,凡是有涉嫌嘿咻的镜头一律切特切特统统切特。比起天朝更甚。任何床戏到了Kiss/Touch后都嘎然而止。AXN台放的Wild On,里面所有露点的镜头都给马赛克掉了。唯一能偶尔看到露点的台是Fashion TV,谁让现在的fashion show更像是人体show了?

      2. Night Life

      天竺某些大城市的夜生活也是很丰富的,自然,花花草草的事情是免不了的。不过总的来说,人肉交易都是属于地下/半地下的,不像天朝的天上人间已经是人所皆知了。由于传统和宗教的缘故,女人一旦入了火坑,这辈子连同下面的n辈子都算是毁了。传统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天竺在抵制不发达的花花世界纸醉金迷上还是没有大规模失守……

      3. Gay

      你可能无法想象,天竺有很多Gay吧。这点连天竺人都不否认。由于天竺男女授受不亲,加上包办婚姻,使得很多人在婚前不管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很寂寞,久而久之,你摸一下俺揩一下,就发展成了Gay了。不过俺估计大部分都是双性恋的,婚后嘿咻上了就忘了过去的兄弟们了。不过也有部分贫穷的Gay轮流为靠Gay赚钱。在去Bombay的火车上,常常有成群结伙的Gay一个个包厢敲过来,问你要Rs10~20,要是不给,嘿嘿,它们就使劲的摸你,摸的你恶心死……

      4. Sexual Harassment

      天竺由于女性地位很低,通常在性骚扰案件中,女性都是受害者,常常是忍气吞声,因为如果她们勇敢的站出来,那么事后即使是自己无过错,也会受到周围人的歧视(从这一点来看,天朝几十年来,在思想上的男女平等已经反封建,的确是起到了非常大的正面意义)。天竺现在很多大的企业也非常的重视性骚扰了,很多企业制订了规范与流程,不过很多的目的都是以调教为主,让公司避规名誉受损的风险,也就是说,大多数都是站在资本家立场上的。

      en,广告时间到此结束……

      以下观点莫有任何歧视的意思,资料来源均属于不同的阿三中产阶级。

      1. 门当户对。虽然种姓(Caste)已经不再是印度官方承认的了,但是在民间还是一个实力强劲的封建残余势力。在一桩婚姻中,双方的家长还是很看中这个的。此外,对于地域以及宗教(印度教有n多的分支啊),也在不同程度上成为后备因素。

      2. 包办婚姻。印度婚姻绝大多数还是停留在包办的程度上,他们称为Arranged Marriage。虽然印度电影中的主流宣扬的都是自由恋爱,但是很遗憾,既便是IT中产阶级中,也达到了惊人的80%。剩下的20%是幸福的自由恋爱,但是最后一道关口就是双方家长同意。

      3. 白头偕老。印度法律上不许离婚。一旦结婚了,个么再大的问题也要相互兼容活下去。如果实在是感情破裂的一塌糊涂,另一方有了新欢,个么双方可以去法院公证,允许对方和情人一起住。当然,落后点的地方就没那么麻烦了,直接烧了老婆就是了……

      4. 男人值钱。虽然天朝是个传统的男权社会,但是在匮乏5000万女人的情况下,未婚男性的地位越来越低下。相比之下,友邦的男人真是幸福啊。最让俺羡慕的是,结婚的时候女方要出一大笔嫁妆。里面包括房子啊婚宴啊等等。包办婚姻其实就是一个买卖,如果女方出不起那么多嫁妆,夫家一脚踢开……穷人家嫁一个女儿真是倾家荡产啊,至于IT女青年,在公司的股票弃权,甚至这个职位都能成为嫁妆的一部分(确实有过一个凄惨的故事,某IT女青年因为丢掉印度最大 IT公司的职位,结果被婆家拒了……)

      5. 女人命贱。两点,一是没有女权,某些中产阶级家里,女主人不会说英文,可见,婚姻是建立在门当户对和嫁妆上的;二是没有人权,婚后被打骂是很平常的,最厉害的就是一把火烧了(当时某些个中产阶级还想否认,结果旁边一个家伙拍着胸部保证现在肯定有这种事情,接下去他们开始用天竺话沟通了)

      上面谈到的是整个社会现象,不排除极少数幸福的姻缘,比如自由恋爱啊,女性工作啊,男人赚钱女人读MBA啊……但是俺是灭有看到近期内有重大变化的趋势。

      同时,天朝的男男女女们,比比天竺,别老折腾个没完没了,该睡觉的睡觉,该离婚的离婚,没事偷着乐吧。

      关键词(Tags): #印度
    • 家园 【文摘】印度碎笔:电信

      70年代在大城市的人可能还记得,在80年代初期时候,家里有一部电话是多么荣耀的事情,而申请到一部电话是多么的慢,没几个月下不来。

      令人不敢想象的是,几年前(估计在5~10年),天竺城市里申请一部电话,需要等上若干年!!!当然,现在电话的普及率已经很高了,申请一门电话变的轻而易举。可见,天竺的电信在几年里面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天竺电信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放,也给华为这样的中国公司带来了新的利润巨大的市场。

      马路上,有人值守的公共电话棚到处可见,挂着黄色的STD/ISD的标记。相比国内,天竺基本看不到无人值守的电话厅,只有公司园区里有2个。这个和天朝早些年是类似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TD/ISD指的是国内长途直拨和国际长途直拨。每台电话机都连着记价器,每个电话上方都有电子记时牌,不仅记录通话时间,还显示对方号码,以及当前花费,对于国际长途的用户,很容易控制成本。每次通话完毕,都打印出帐单,按照帐单收费。可以说,在管理上非常的规范。

      天竺的固定电话通信费用不高,按照天竺人自己来说,very cheap。一般来说,室内电话第一分钟大概是Rs2/min,后面多少我没注意,比起天朝磁卡,RMB1的起步费,可以说是便宜很多。天竺打到天朝的国际长途,大概是3s/Rs,也就是20Rs/min,大概RMB4不到。加上最后大概10%的TAX,这个价钱算是很便宜了,至少在天朝,非得被天朝点心剥几层皮不成。反正俺在天竺,想打国际长途就打了,也不考虑那么多,当然,打的时候也不能堡电话啦。

      天竺的移动电话最近这2年非常普及。虽然在装机容量上还是比不上天朝,但是也能算是进展神速了。

      天竺的电信市场对外开放,这个政策极大的影响了天竺电信业的发展,尤其是移动通信。现在,不同的移动服务商如同雨后春笋般崛起。

      几年前,天竺移动也是双向收费;后来有服务商提供单向收费的CDMA,一下子刺激了其他服务商。随后便是全部改成单向收费。

      相比下,天朝的单向收费,或是变相单向收费/打折,是几经磨难。每次出台有利于消费者的资费政策,没几天,信息产业部就出来叫停,然后各大50大板。各地只能是靠偷偷摸摸的小打小闹折腾着。

      Mobile in India - 中国移动能不羞愧吗?

      Pre-condition:

      1. India GDP is half of China

      2. RMB1 = Rs5.5

      3. India has 1 billion population

      4. India has no hardware manufacture, all import.

      5. Most of Indian can't afford a mobile, which means the market is not large

      Mobile Service in India:

      1. India有多家移动公司,互相竞争比服务

      2. 几年前India是双向收费

      3. India现在单项收费

      4. 预付卡非常流行

      5. 拨出:Rs3/min;接听:Rs0/min;SMS:Rs1/sms

      6. 固话打手机,固话要多付,不过即便是公用电话亭,也最多Rs2/min,估计一般固话最多Rs1.5/min

      7. 已有GPRS服务

      8. 手机可以开通漫游服务,每个月交纳固定漫游费,好像不贵。

      如果A地注册的手机,在B地使用,如果打A地的电话,算市话,不算长途。

      如果开通国际漫游,即便是B在国外,也算市话,而不是国际长途。

      9. India整体的通信费用不高,包括国际长途。

      Other:

      1. Most popular celluar is Nokia, SE, and Samsung

      2. All Nokia is made in China, if you plug-in Chinese SIM card, it display Chinese and can input Chinese

      3. SmartPhones are now hot on TV AD

      当然,天竺移动也有致命的脉门:天竺无法自行制造硬件。

      不管是基站设备或是手机,都是需要靠进口的。天竺本身只能提供基于设备的服务来获取利润,这也就是为什么天竺第三产业超过50%。而高附加值的核心技术/产品都掌握在别人手里,三产再厉害,GDP还是上不去。

      天竺市场上最流行的手机品牌算是Nokia了,接下来就是Samsung和索爱。

      Nokia的占有率,毛估估大概超过50%,不过都是以低端手机为主,6xxx系列的很少见,彩屏的也不多;Nokia基本上都是Made in 天朝,手机里插上天朝移动的卡,直接能显示中文,而且还能输入中文。

      Samsung现在后劲很足,事实上,现在韩国的企业在家电电子以及汽车上,以低价,高质,时髦,正在替代日本诸如SONY一类。Samsung基本上现在主推彩屏。可能是因为刚刚在市场策划阶段,实际使用的人数不是很多。

      SE只是在少数fashion kids手里出现过,比如T618系列。

      MOTO,基本消声灭迹;Philips有点市场。

      这些手机的价钱比天朝的贵一点,大概15%吧?不过加上TAX,那就有点不实在了。天竺人在手机硬件上的开销负担比较大,不过在服务费用上就省下不少,尤其是单向收费。

      天朝的Bird也出现在天竺市场,可惜非常不起眼,没有Haier的家电来的瞩目,或是Huawei的招牌来的响亮。如果天朝手机如果能够完美支持英文,以及Hindi,还有就是提供真正一流的服务,是完全可以在价格上和韩国手机大干一场的。

      事实上不仅仅是手机&家电,天竺的开放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对于落后的生产率,出现了蛮大的供求真空。而天竺的消费水平,又比较适合天朝产品。如果好好开发这个市场,一来可以赚钱,二来扩大天朝在天竺的影响力,改变过去宿敌的形象(天竺军方现在对天朝还是相当的敌视和鄙视的),改善2国关系,变相减轻南亚紧张局势,三来慢慢渗透入天竺经济之中,也那遏制一下紧张局势。

      关键词(Tags): #印度
    • 家园 【文摘】印度碎笔:交通

      除了上面的这些,剩下的交通问题,也是非常典型的。

      上一篇日记(没有习惯,仅此一篇)作为本章节的结束与下一章的引子。

      倒霉日记

      事情是这样的。

      昨天7PM下班,外面已经是开始下雨了。班车开了没多久,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就这么倒了下来,暗自庆幸带了伞。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车子居然在半路抛锚了。一群人,只能冒雨下车,在一家食品店门口避雨。更倒霉的是等了15min,后面来的班车居然装作没看见,大摇大摆的开了过去。这时候天色黑沉沉的(周围很多房子因为打雷而停电了,有些只能开了发电机照明),偶有闪电照亮一下这个泥泞的城市—到处都是水。这时候想要打个车简直是天方夜谭。我咬咬牙,走!

      Bangalore算是天竺前10大的城市了,但是市镇建设还是很落后。人行道绝大多数是没有铺砖的裸地,都是泥沙硬土,高高低低,一下雨就是小水坑。除了泥地+水坑,另外多的是拦路大树,基本霸占了整个人行道。要想过去,只有上马路了。马路上的排水系统就是把路中央的水排道路两边,所以路两边基本就是小河潺潺了。Bangalore没有的是路灯,可能是因为雷电的缘故吧,只能以稀借助来往的车灯辨识路况。当然,也有不错的路段,有路灯,人行道有砖,不过那都是大户人家或是豪华店铺的门前。严重体现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分配不公。

      同学们,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手打伞,一手拎包,穿这正装,瞪大小眼睛,在未知中摸索……用跳跃更加合适。一脚软,一脚硬,每脚都是湿的。这时候我是多么怀念我得GoreTex呀,我为啥一犹豫居然撇下她一个人来了天竺……

      1个小时后偶终于走到了住所,大概4~5KM吧。回来后2件事:脱了湿衣服&抽烟。

      Bangalore, 印度的硅谷,贫富不均的地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说到城市建设,不得不提到道路交通,之所以把交通单独抽出来一章,是因为天竺的交通太有特色了。记住,我所谈论的主要是城市,Bangalore,天竺第8大城市。是否具有代表性,这个很难说。至少不能好到和Bombay(孟买)室内的“豪华”高架比,也足以超过天竺95%其他城市了。

      Bangalore作为IT中心,是天竺创收的主要来源之一,几个IT巨头,去年的营收都超过10亿美刀。因此,城市发展的非常快,尤其是近5年来。记得一个Auto司机无奈的谈起:现在来了那么多搞IT的,路上的车多的一塌糊涂,5年前根本不存在堵车……由此可见,经济的发展对城市道路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可是鉴于天竺的私有化以及民主进度以及全国的传统,道路交通成了城市中不流畅的血管。

      城市中的主干道一般都是4~6车道,鲜有8车道。需要注明的是,天竺是没有“非机动车道”的概念的。道路的中央,通常是1m宽不到的隔离带,及其简陋。在主干道(Highway)的两边,有1m多宽,0.5m多深的锲型水沟,估计是用来在雨季排水的,不过平时也成为牛牛们的专用国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中的神明,似乎不屑“低人一等”的“神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为数不多的主干道好歹算是有点城市街道的样子,中间是柏油路,两边有人行道(有很多是硬土人行道,而非砖瓦)和昏暗的路灯(既便是不昏暗,打雷过后基本可能就是黑暗了……);至于非主干道,一般就是2车道,无非机动车道,无人行道(不过2边算是空出一点硬土可以行走)。

      由于建设速度无法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流量问题,不得已,很多道路采取了单行道。如果不经常开车,常常会走错路。

      作为一个吸引巨多外资的城市,为了改善城市交通形象,最近也开始修建高架立交桥了。在上海,高架叫Elevator highway,也就是整个way是被提升到半空中的。在天竺,它们只能叫Fly over,也就是仅仅fly over一小段路口,也就是我们的立交桥,而且是那种小型的简单的,不能和共和新路或是龙阳路那种比较。

      全市的Fly over大概有3~4处,通常是4车道,加上引桥,数百米长,高度相对比较矮。既便是一个小小的Fly over对于市政建设而言,也是很重要的工程。天天上班要路过一个施工中的Fly over,为此,那段道路被封闭了至少3个月。可惜,施工进度太慢,3个月过去了,我没发现任何明显的变化,甚至上下班途中没有讲到过一个工人……

      不仅施工速度慢导致了进度落后以及交通拥挤,道路维护质量也堪忧。既便是主干道,路中间也常常有坑坑洼洼的,长期没有得到修理,为行车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比较好玩的是,主干道中没隔数白米,路中便有隆起,凡是车辆路过,必先减速,然后颠簸着过去。我知道在高速公路上,这种设施是为了防止司机打瞌睡,而且隆起的很小(打个比方A CUP);相比下天竺的D CUP就是非常有特色的了,至今不得其解。据未经证实的消息报道,是用来降低车速,保障路上行牛安全,副作用就是降低了市区车速,加重了司机的负担(老要观察路况)。以至于,OPEL的SAIL在天竺的广告卖点就是良好的避震系统,司机可以舒适的开过D CUP。

      Bangalore道路唯一值得骄傲的是两边的绿化实在是太好了,有些路上一树遮天不见天日,在树影斑驳下行走,感觉不错噢。

      不过城里水泥城外土,出了城,道路更加令人震惊。

      Mysore是距离Bangalore将近100KM的古首都,同时也将成为下一波IT发展的侧重卫星城。每年去Mysore的游客和工作人员非常的多,其中很多是从Bangalore出发的。因此,两城之间的交通至关重要。要是我告诉你,道路是单车道的,你有啥看法?

      连接Mysore和Bangalore的“国道”,很多都是硬土,柏油路面不多。一般路段大概是2车道的,不过很多硬土地段,通常出于>1车道<2车道,雨季里,硬土不硬,好多地方都烂糊糊了。也就是说,要是对面过来车,非要互相合作,才能独木桥。如果来的是轿车还好,注意一下就行了,如果来的是BUS,那么得都往左边的沟里让让,不然谁都过不去。好在司机之间都达成默契,没多大争议。至于超车?你根本表想看到啦。走这线的游客,建议多极目远眺路边的椰林,不然太担心行路安全,不利于降血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对于市政以及交通建设的落后,究其主要原因,非财政、民主进度莫属。私有化导致政府很难搞定市政建设的用地,需要不断的讨价还价,赎买。如果发现强买强卖,那么准备吃官司吧。这个由于国家制度所决定,很难说民主与私有化的代价是否值得。在一个被地方政府强占耕地,串通巨贾强行拆迁的多发国家,我们实在是没有借口去批评别人民主与落后。

      不过另一方面,建设的手段非常落后、不科学。在天竺,建设中的主力是人力,机械设备很少见,更表说现代化的工程设备了。比如说最简单的手推车吧,几千年就发明的轮子技术,在天竺的工地上敌不过女人的头(为什么是女人,这个在后面讲述等级与贫富的时候会着重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管运输距离的长短,一律是女人头顶来完成的。男人负责挖土。整个流程中唯一文明化的就是用上了铁铲。

      不仅劳动方式落后,劳动态度也不积极。大家干活都是慢吞吞的,不紧不慢。虽然说是人力成本不值钱,但是消极的态度,将导致成本大大增加。我估计是由于没有任何激励条款,导致大家都不卖力。相比下,国内的民工,纯体力方面的效率要抵上天竺3人吧?

      就算是使用同样的施工技术,天竺工人的业务素质也很差。比如一个钢管脚手架吧,才6楼高,搭的歪歪扭扭的,还好,造出来的楼用肉眼还看不出质量问题。不过每次从下面路过,总是提心吊胆的,深怕那天脚手架倒下来。

      天竺的交通工具和路况一样有特色。不过需要写在前面的是:天竺汽油US$1/L。人均GDP和高昂的汽油价格,直接影响了天竺汽车工业以及市场的规划。或者说是制约了发展?Anyway,看看别人世界是否精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Auto是天竺最流行的大众交通工具,也就是俺们天朝Taxi的地位。外形上十分类似上海80年代初期的"小乌龟"。不过里面五脏六腑却是大相径庭。

      Auto是一种开放式的烧天然气的3轮摩托,发动机后置,直接驱动后轮。气瓶就直接接在后面发动机旁边,司机座位下面通常有一个备用气瓶。

      前面坐的是司机(废话),由于发动机后置了(国内的是由摩托改建的,所以发动机在前面,司机是骑在上面,而非坐在上面),司机的乘坐性很舒服。

      后面是乘客座位,2人座,不过可以挤下3人,甚至4人。最夸张的看过5人:后排3人,司机左右各站一个,好在都是女的。整个乘客区基本上是半开放的,没有啥隔开。白天观光还行,晚上灌冷风就有点受不了的说。为了安全期间,Auto右边用铁条焊死,不能上下车。

      Auto的起步费是Rs10/3KM,之后Rs5/KM,晚上(10PM~6AM)加50%。相比天竺昂贵稀有的Taxi,算是很大众的了。一般Auto都装有记价器,有点是机械的有的是电子的。虽然天竺同事都口口声声说:Pay on meter(按记价器付费),但是事实上却不是这样。

      1) 加价。司机会先问和你说要加收n%,要是你没砍下来,那么另找车吧。对于老外,更是能呼弄。一般来说,晚上通常是加倍收费,而不是加收50%。

      2) 绕路。欺负外地人的手段之一。

      3) 改动记价器。很传统的手段。

      4) 强制收取小费。如果你没正好的零钱支付,那么它会少找给Rs10~20,然后一踩油门……

      5) 坑闷拐骗。主要就是欺负外国人。

      a) 某个美国人从机场打Auto到公司,记价器上显示80,结果天真的美国人多问了一句:$80嘛?奸诈的司机直摇头(在天竺摇头=Yes,点头也可以=Yes,后面的Section里会提到的),傻冒的美国人居然就给了$80!!!足足被敲诈了5000%!!!

      b) 俺半夜要从市中心回Guesthouse(表胡思乱想,俺没有去花天酒地),司机开了double,想想算了,就上了。结果发现,司机用的是电子记价器,已经在白天的基础上+50%,然后再要我x2,也就是300%!!!结果理论了半天,司机装出不懂英文的样子(其实的确英文很烂),用本地话和Guesthouse的保安倒打一耙,然后抢了钱踩了油门……

      由于Auto在天竺完全是私人的财产,可能有些行会吧,但是政府是无权干预的。政府最多只能要求强制安装统一的记价器(奇怪是是,Auto司机们的服装倒是高度统一,不晓得是不是强制的?)。因此,凡是和Auto发生了纠纷,根本无处可以投诉!!!只能自己吃进。后来咨询同事,它们也只是无奈的耸耸肩……

      当然,也有很多热心的司机,但是在我为数不多的打Auto的经历总,这种不愉快的要超过30%!!!我不得不置疑“民风淳朴”在金钱的诱惑下,还能坚持多久?和天竺同事谈起此事,它们有人觉得无奈,有人觉得是因为这些社会底层的司机受到的教育差才……只是为什么同样低收入低教育的小店营业员、理发师、超市收银员、办公室打杂的、食堂里打饭的,都没有Auto司机那么狡诈呢?看来廉耻和教育以及收入没有直接的紧耦合啊。

      呵呵,还是谈些其他方面的吧。

      1) 语言。司机对于英语知之甚少(不过关键的价格还是会拼数字的),交流起来及其的麻烦,通常很多时间都是鸡同鸭讲……由于很多司机连Hindi都不懂,很多外地人都很难沟通,更表说是外国人了。建议:将目的地用当地语言写在小纸条上。

      2) 路盲。实在难以想象,司机居然会不认路。通常别人给出的地址,如果没有地标,那是很难到达的。而且,大部分司机是不认地图的!!!对于不认识的地方,它们不是去查地图,而是一路问下去!!!天竺马路上的一大风景就是:在等红灯的时候(en,有些地方还是有交通法规的),它们会左右问旁边的司机,如何到达某地,如果旁边的司机也不知道,它们会象传声筒一样传下去,直到有人知道。这种默认的互助是跨越车辆的种类的(除了Bus和Truck,太高了,无法交流),不过最常见的是Auto司机以及Moto司机。

      3) 装饰。Auto从外面看,黄黑相间,没啥好看的,不过坐到里面就不同了。由于天竺宗教盛行,到处都是宗教装饰品,因此,Auto里面的天花板上,通常都是印了各式各样的佛像;司机前面的挡风玻璃上,挂着各式花环(主要是白色的茉莉),以表达对神明的尊敬和祈求平安。很多司机还把自己的名字贴在了挡风玻璃上。相比之下,穆斯林司机的车里就啥装饰也没有了。

      摩托

      天竺自行车很少,相对廉价的摩托便成为部分人的代步工具了。

      摩托的数量及其多,式样参差不齐。

      小车型一般都是踏板车(scooter),有些本土型号,历史蛮悠久了。看上去又土又旧。

      中型车的排量一般在100cc~150cc,大部分都是现代设计,成色很新,价格大概在Rs40000以上,也就是RMB8000以上,高档一点的,估计要有Rs60000,也就是RMB10000+。这类摩托深受年轻人的喜欢,购买的人相当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些车很多都是合资品牌,基本上都是和日本合作的。看来日本的汽车工业在亚洲还是灰常有市场的。

      轿车

      轿车在印度有着比摩托更加悠久的历史,事实上,TATA的大使牌(Ambassador)轿车,已经成为天竺汽车产业的标志。曾几何时,天竺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汽车产业,成为天朝有些人汗颜的佐证。

      天竺大街上少的是高档车,Benz/BMW不是没有,只是很稀少,只有少数商业巨贾或是IT新贵,才能买的起;剩下的车里,3厢标准房车,也就是PASSAT级别的中档不缩水的房车都不多。大多数3厢车都是Ford、Opel或是现代“卓越”级别的经济型轿车,TATA最新的INDIGO与传奇的Ambassador同路,倒也算是一道风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剩下的车基本上都是经济型号的2厢车。由于省油、便宜,这类车占到80%!!!

      2厢车主要的品牌是合资的ALTO,合资的铃木,Palio,貌似Copy Palio的TATA Indica。其中,ALTO进入天竺市场最悠久,历史上的各种车型都能找到。不过貌似德国车在天竺没有太多市场,拼不过日本车,而韩国车估计马上要大举进军天竺市场了……2厢车基本上都是廉价型号,内饰多半都是塑料的,价格大概在RMB50000左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虽然说2厢车内部空间不够大,但是奇怪的是我做过天竺的ALTO,后排居然空间不小……估计是根据天竺人的体系调整过了。

      这些车型基本上都不是天竺本土设计的,都是通过合资手段引进外资与技术,合作品牌或是完全由外国人独资;应该说,天竺的市场是开放的,没有那么多贸易壁垒。压力之下,民族企业代表-TATA,也只能在市场挤压中生存,靠新产品来维持市场份额。从车型来看,TATA很难独立设计出Indigo和Indica这样的产品,估计也是在关键项目上同外国合作。

      剩下的车型有些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SUV/FWD,主要是本地TATA旗下的Safari/Scorpion/Sumo。这种FWD,高油耗的车子也只有少数人玩的起。

      [IMGA]http://rds.yahoo.com/S=96062883/K=tata+safari/v=2/SID=w/l=IVS/*-http://media3.motorcities.com/03I4A555790314A.jpeg[/IMGA]

      在军警部门中,Jeep还是得到广泛的使用,不过好像不是英系Land Rover系列的产品。前面帖子里有照片,哪位兄弟认一下这车的血统?

      由于天竺油价饿贵,AC成为汽车中很宝贵的一项资源。租车的话,有无AC价格差很多。一般司机到了很热的时候才肯开AC,烧的都是钱呢……

      另外由于天竺道路状况非常拥挤,加上漠视交通法规,再加上汽车属于奢侈品,开车的都非常care自己的小宝贝,一般没有必要的时候,就将两边的后视镜都折起来,防止擦伤!

      TAXI

      TAXI在天竺算是极其奢侈品,价格昂贵,通常只有公司才会叫车。天竺马路上的TAXI基本都是被预定的或是有人的;挥手拦车是拦不到的;运气好的话,可以在宾馆门口找到拉客的空车。如果想要量TAXI,还是要老老实实打定车电话的。因此,与其说是TAXI,不如说是租车更合适。

      按照业务来分,主要分单程定车和包/租车。前者就是打电话定车,何时从何地到何地,一锤子买卖,一般是个人行为,按照里程收费;后者相比下是长期合同,公司行为,一般是按服务时间收费,而非里程收费,比如你可以在餐厅吃上2小时,而司机一直在外面等你。绝对很高人一等的服务!!!当然,这样的服务价格也不菲,好在都是公司买单。

      按照车型来分,主流是落伍的Ambassador(也就是20年前淘汰的上海牌的式样),里面还分有无A/C;好一点的车可能就是新的2厢车,比如TATA的Indica,或是更好一点的Ford小3厢,这类车基本都是租车公司的;继续往上,BMW,BENZ等等也是有的。不同的车的价格相差很大,同一租车公司的Ambassador和Ford价格相差5倍!

      按照收费来分,电话定车,一般是Rs35/4KM,然后Rs9/KM,晚上+50%,一般司机还会讨小费,比如我问他要发票,他就知道我是可以公司报销的,就说可以给我多开发票(手工填写的)……看来天底下发票都一样…… 租车公司的价格是公司月结的,要不定车的贵很多。一般来说,是不用给小费的,不过在天竺遇上一个灰常不错的司机,每次都很爽快的给Rs100的小费,基本上等于他一天的薪水。

      将到价格,晚上人烟稀少,车辆更稀少的时候AUTO和TAXI都喜欢漫天要价。某天晚上从宾馆出来回Guesthouse,门口的TAXI居然开出了+50%的价钱,结果偶对数字比较敏感但是又有善心,直愣愣砍回原价;几个回合下来,司机接受了。在车上司机问我是不是Japanese或Korean,偶觉得他把偶当成富有的日本人来爆斩了。偶暴怒的reply: I'm Chinese, not as rich as Japanese, so DO NOT charge me so much, next time you get a Japanese client, you can double the charge!!! 说完后司机狂笑,偶发现居然给阿三嘲笑了,有点给祖国丢脸,不过就算是丢脸,也不能乱摆谱给这种奸人赚了钱。最后下车,死活不给tips.

      按照服务来分,租车的明显要比定车的来的好。首先是标准服装,而且举止也比较规范;其次是车况好,车子干净;最后是懂英语。别看天竺是拿英语做官方语言的,但是下层劳动人民中由于教育愿意,懂流利英语的很少,而且绝大多数的口音实在是抱歉。在天竺行路难的最大障碍就是和司机沟通了。

      不管是那种TAXI,最大的服务问题就是误点。电话定车的,说好15min到,结果等了45min,中间无数次打电话过去催,都是不断的推脱;租车的,有一次居然等了2H都没出现。当然,总体上,租车要比定车准时很多;凡是能够准时到达的司机,对他的印象都很好,会给小费的说。

      BUS

      作为广大劳动人民最普及的交通工具当属公共汽车。

      由于油价高昂,公共汽车(或者说是整天天竺汽车工业)多半是使用柴油;由于路面条件差,公共汽车的底盘相当的高。除此之外,剩下的属性只能用“破旧”来形容了,估计这些车辆大概有15年的营运史了。

      外观是破的,蒙皮凹凸不平锈迹斑斑,唯一齐全的是玻璃窗;

      内部是破的,座位狭窄不堪,设计的极其不合理,天花板是漏的,外面大雨里面滴滴答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照片中是公司的班车,别远看蛮不错的,可是里面也是破破烂烂的。

      说点好玩的吧:

      1. 每辆公共汽车里面都有小的建议的神龛,周围用小灯泡绕起来一闪一闪的;

      2. 拥挤的时候,马路上的公共汽车不关门,常常有人吊在车门上,半个身子在车外,看的我胆战心惊的。据观察,最外面一个应该是售票员。

      极其少量的高档旅游车型,一般都是属于旅游公司的,比如VOLOV/BENZ。比较有趣的是,在这类高档车辆中,宁可浪费很大一块地方,也要把驾驶室和乘客区严格划分开来。不知道是不是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主仆等级在作祟?

      上一张马路即景,前面提到的几个交通工具基本上都齐全了。甚至有天竺极其罕见的自行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TRUCK

      天竺的卡车可以说是不亚于AUTO的另一个马路风景线。

      大部分卡车都是TATA制造的。大部分卡车都是柴油机。一辆辆高头大马的样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相比起公共汽车来,卡车的成色要新很多。由于卡车都是私人的,因此极尽装饰。每辆卡车上都有名字(不晓得是业主的还是神明的),都画有莲花一类的宗教图饰,远远看去挺漂亮的。有时候遇上宗教节日,还会挂起茉莉花环一类小饰物象征吉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由于卡车相当发达,相应的汽配行业也借光繁荣了起来。曾经路过汽配一条街,发现任何部件不管大小都能找到,我都怀疑是不是能组装出一辆卡车了。

      去天竺之前,学习了一下网上的资料,做好了心理准备:

      1) 靠左行

      2) 没有交通法规

      3) 路上牛先行

      到达天竺后,对这几条有了深刻的认识。

      左行:

      由于继承UK殖民的传统,天竺一律左行。刚刚到达天竺的时候还真不习惯,过个马路总是看错方向,结果无数次提心吊胆之后,终于学会了先看右边再看左边。久而久之连走路都习惯左行了。甚至回来之后惯性不改,路上老和人撞一起。

      交通法规:

      去天竺前,晚上有篇文章,说是天竺没有交通法规,红绿灯都是装样的,行路要看司机是否勇敢……现在我可以负责的辟谣:天竺的红绿灯是管用的!

      天竺有红绿灯的路口不多,许多小马路都是没有的。一般来说,司机都是蛮准时红灯停绿灯行的基本原则,逼近如果人人都乱开,安全不谈,极易导致交通阻塞,最后大家都过不去。当然,在市中心以外,接近市郊地区,在不繁忙阶段,司机对于红绿灯是睁只眼闭只眼,照它们的说法就是:反正没有人管……

      对于主干道,交通法规还是很有权威性的。每到上下班高峰,每个路口都有1~2个警察站着指挥交通,不管刮风下雨。警察很有意思,带着一边帽檐翻上去的那种热带帽子,类似加拿大骑警的那种,不过是白色的。警察态度很好,从没见过对路人司机大吼大叫,或是开罚单。有次过马路,向警察问过路,也是态度很好,很礼貌,只是英文口音太重了。

      User of Road:

      还是先上一幅图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来列一下天竺马路的用户:

      行人:大多数都是穿拖鞋,剩下的光脚

      自行车:及其罕见的交通工具

      踏板/摩托:

      Auto:

      轿车/TAXI:

      VAN/TRUCK:

      BUS:

      牛车:都是很好看的白牛,背脊上有隆起的骨头,的确有种圣物的感觉

      驴车/马车:真的,的确在主干道上“飞奔”

      牛:神,警察能看到神一家大大小小数口在逛马路

      羊/狗等等:

      在天竺各种档次的交通工具都能上马路,3000年前的牛马和300W(Rs)的奔驰并肩出现并不稀奇。

      除了交通工具外,最猖狂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动物了(人暂且不算是动物吧)。其中,尤其以牛为嚣张。马路上出现小牛群(3~5头)是及其正常的,而由于牛的社会地位及其高,至少比人高很多,因此,不管是啥车,只能停下来让牛先过去。而那些牛却不领情,摆起了架子,慢腾腾的左2部右3部的……后面一陀陀的车队只能干着急,连喇叭都不能鸣……如果哪个司机撞死人,估计也就是围观的人很多罢了,要是撞死牛……

      按照天竺的说法:Car is the king of the road (撞到人不要紧), Cow is god of the road(撞到God,你再king都没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天竺市民每每谈到交通问题是时候,对于神引起的堵塞,总是无可奈何的笑笑。

      我觉得它们的想法是:道路要想办法禁止牛出现,但是又不能用强制手段对牛不敬……看来非要采取封闭式道路不可了。

      关键词(Tags): #印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