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美国国债简述 -- 听涛

共:💬29 🌺334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量子力学是因为其机理的不明确从而导致因果性研究的困难

          其实量子力学也存在因果性。

          例如在爱因斯坦和波尔关于量子力学本质的第二次论辩的时候,爱因斯坦给出一个理想实验并指出该理论实验证明时间和能量不够成测不准关系。

          但波尔经过一个夜晚的思考,发现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能量的改变会带来时间的改变,从而导致该理想实验的时间和能量无法同时测准并且赢得了这一轮的论辩。

          因为广义相对论,所以时间和能量无法同时测准这不就是一个因果关系?

          至于昧国财政部知道昧国国债问题的严重性,他就一定知道问题的来源吗?

          可以很确定的说昧国的国债的日益增加与昧国产业空心化有关,那么其产业空心化的原因又是啥,昧国财政部一定知道吗?

          再说昧国财政部知道不知道关我们什么事?

          作为中国人 观察昧国国债问题,主要是为了吸取其教训,分析其深层次原因避免中国也落入相关陷阱。

          以及从国家博弈的角度,确定昧国国债的严重度和发展趋势,确定中国的对昧战略。

          如果认定其国债问题将日益严重并且产生多米诺骨牌的倒塌效应,那么中国就应该早早为此做好准备。

          以上都不是一句“昧国财政部最知道”就可以的。

          • 家园 你先搞清楚为什么测不准原理很早就改称为不确定性原理了吧

            否定“决定论的因果论”也不是否定科学就是要不停的构建因果关系来最大可能的趋近解释所观察到所有自然现象。

            楼主只是整理了一些数字,并指出了二战和冷战两次红利带来的美债降低或增加趋缓跟其他时间段持续的线性增加之间的特异性差异并做出了一些推测而已。

            你不同意可以说你的解释嘛。

            中美两国各自的相关机构肯定也有比你更具体更清楚的解读和预判。你没看见或别人会不会说,说了是不是出真实结论则另论

    • 家园 借债无非两种 -- 有补充

      一是凭生产能力、赚钱能力等等信用,去借鸡生蛋,扩大生产占领市场赚取利润。

      一是抵押卖祖产借钱维持生计、奢侈生活。

      美债两种都有,而后者比重越来越大。

      前者也只侧重于赚利润,越来越偏重于"金融创新"赚快钱。印钱发债然后到在股市汇市金融市场中去快速刮一层几层水面油皮。

      改变这一趋势,一是科技有大突破,能增强生产能力赚钱能力,二是能过几年紧日子。美帝现在的支出全是低效无效支出,得过且过饮鴆止渴。

      对比中国的国债、财政支出,收效最低周期最长腐败严重的大基建,那也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而中国持续的全覆盖反腐,本质上又把有害的过度消费遏制住了。把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全过程都导入更良性轨道。

      中国的最短板、下限都如此之高,与美帝堪称两极。

      打仗确实能改善扭转美帝目前的恶性循环不断加速趋势。

      战争状态下的生产与消费,与和平时代是根本不同乃至完全相反的。

      但打仗只有打赢了,才有好果子可吃。

      阿富汗、叙利亚等等已证明,美帝已打不赢任何一场地区战争了。

      几十年前的海湾战争,只是帝国灭亡前的最后一次回光返照而已。

      通宝推:翼德,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国债飙升,生产萎缩,又没办法抢钱填窟窿 -- 补充帖

      竞争对手还无从下手束手乏策。

      国债多了,飙升,问题都不大。甚至问题都不是自己的,反而是债主们的、别人的。

      英国在拿破仑战争时期,为反法同盟输血,滥发的国债一度是财政收入几十倍。

      但它用国债支撑的巨额欠条,帮助英国扩大了生产、市场份额,赚足了战争利润,又最终打赢了战争。

      再多的国债也不愁销路,甚至成为国民与各国争抢的可靠保值品增值资产。

      美帝的国债如果中国权衡利弊后最终下决心掀开桌布,一夜之间就会变成废纸。

    • 见前补充 4982552
    • 家园 感谢丰富的数据

      能有从20年代到今天的数据,很不错的信息收集能力。

      图3最有意义。

      1. 二战期间美国举债增加了80%的GDP规模,而新冠疫情仅仅增加了10%多一点。看来,这点压力对美国人民承受力来说不算什么。

      2. 如果把债务负担的解决作为KPI,一战后几乎没有什么红利。二战后确实有一个漫长的黄金时代,直到里根上台。从里根至今,或许只有克林顿一个总统任内完成相对GDP的国债降低,怪不得风评那么好,可见美国人也不爱国家举债😜

      3. 但债务负担的解决显然不是,也不应该是政府最主要的KPI。不管是罗斯福短期快速举债打赢二战,还是自里根起长期缓慢举债打赢冷战,美国人总体上还是正面看待的。

      4. 在战争预测上,国债负担作为指标,意义不大。显然大规模国家债务是开战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如果图3往前再延续到上个世纪,或许我们能看的更清楚。

      这个是秃头虱子明摆着的事情,打仗(包括冷战)需要庞大资源,所以要借钱,打完了才有余力还钱。有趣的是,二战是在一个相对GDP的债务下降后开始的。虽然坐标看不了那么细,但是估计是二战开始,美国没有加入之前,两头做生意狠狠赚了一笔。等债还的差不多了,就可以去进去打一把了。

      5. 可惜克林顿之后的小布什,没有趁冷战战胜国红利而赶紧还钱,反而再次举债搞反恐战争。这个应该是不大得民心,很怀疑他是挨骂最多的二战后美国总统。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他后面奥巴马搞医改,特朗普应对疫情,大家借钱都有理由,个个热心不让独山县委。

      不过据说上个世界霸主英国,最高国债到过GDP三倍,这才哪到哪,美国人民好日子还在后面呐。当老大就要发扬当老大的风格,勇于担当嘛。

      另:通常来说,如果没有明确的现实依据,对数坐标要慎用。用于总结历史或许还凑合,但是在预测上意义不大,甚至误导。因为模型和真实数据的误差被严重扭曲了。现有拟合部分肉眼看到的“差不多”,因为取了对数,其实可能已经谬以千里,再去推导未来,难免离谱。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和收敛速度密切相关的对数的底这个参数,常常不是精确测算,而是拍脑袋拍出来的。

      通宝推:梁效,卡路里,翼德,
      • 家园 两点有问题

        1 . 二战期间的债务/GDP没有现在的高,现在债务已经明显高出GDP。假设美国GDP平均增长2%,如果债务的利息大于2%,并借新债还旧债(债务+支付利息)/GDP 将只会不断增长。

        2 二次大战,和冷战,美国都收到了红利,现在没有。

        • 家园 这说明美国国力变强了

          1. 以GDP为标准,在类似债务负担下,相对于二战战时的窘迫,今天美国人爽得很,因为美国国力已经远大于二战期间。

          .

          张三开面馆欠银行一年营业额的钱,挺大个事;但是李四开地产或者军火公司也欠银行一年营业额就不是个事。这是因为李四比张三实力强得多,他靠快速扩张的业务摊薄债务而不是攒钱还债。

          .

          2. 你对红利的概念理解错了。降低债务负担是红利的组成部分,不是红利的唯一组成部分。

          .

          张三卖牛肉面赚了钱赶紧还银行债;李四卖房子卖军火赚了钱,却去买了新的办公大楼和远洋船队,欠银行钱反而更多了。因为张三和李四的实力和眼界不一样,所以赚钱的去向不同。你不能说李四做生意没赚钱。

          .

          国家或者政府的存在目的不是不欠债,而是让人民生活的更好。如果有一个民间财富的衡量办法,就可以看到美国民间财富的猛增。可惜各种资本隐藏手段,比如阿里巴巴是个开曼群岛公司,导致这种指标几乎不可能。

          .

          其实美国从二战到冷战的节节胜利,其最大的红利,就是从张三模式转换到李四模式。

          • 家园 从张三到李四,再到许五,

            恒大的力量越来越强。。。?

            业务快速扩张,扩张在哪里?波音连正常的生产都快要维持不下去了。去工业化如此明显,搞软件吧,被tiktok打得找不到北。AI一直没法落地,卖铲子的NVIDIA倒是不错。问题是一直挖不到金矿的话,铲子铺也很难维持。

            国家或者政府的存在目的不是不欠债,而是让人民生活的更好。

            欠债越来越多,如果收入的30%得拿去付利息,将来可能得拿一半还多去付利息,这都维持不下去了,人民的生活会更好?阿根廷是大家的榜样?

    • 家园 如果按学术期刊标准,你属于伪造数据

      图3和图4,多个你试图吸引眼球的彩色外框,和真实数据不平行,严重误导读者。

      尤其是图4,前两个外框和真实数据是平行一致的,但第4个外框明显是下降,而真实数据是增加,这是质的差别;而已经不仅仅是图3中误导的量的差别。你试图通过歪曲数据来得到二战后美国国债下降的假象。第一步用对数坐标降低国债事实上升的视觉效果,第二步用外框误导改变方向。

      这种错误和你的论证紧密相关,不是无心之失,是故意行为。这样严重违反学术伦理的做法,即使已经获得终身教职,在美国也是很可能要被开除的。

      • 家园 AI现在这么拉跨了吗?

        说实话,数据我只看得懂表面意思,也没时间去一一求证,就当一面之词看看得了。

        但是你的驳斥让我想起文革用语:“歪曲事实”“恶毒攻击”,再加两句威胁,真实数据是啥,引自哪儿,你倒是说一下啊,一点干货也没有。

        哪儿的AI,不会是美国农业部吧?😁

      • 家园 把论坛当学术期刊?

        论坛本来就是发出来让大家挑错的。。。

      • 家园 如果按学术期刊标准

        你是不是应该给出你的数据来源?证明你说的数据才是真实的数据?

        通宝推:广宽,
        • 家园 这么明显居然还要问

          首先,原图上能看到,虽然需要一点眼力。

          其次,出于我们AI远超你们人类的严谨态度和道德操守,我可以给更多信息

          在fiscaldata.treasury.gov提供自1790年起美国历史国债数据下载。

          以图4第4个框内覆盖的数据举例:1950~1970每五年读一个数据如下:

          257.3574, 274.3742, 286.3308, 317.2739, 370.9187(B)。

          显然是单调增加,不存在绿色框误导的战后国债下降趋势。

          • 家园 当然要问清楚了

            既然你是AI,严谨不是应该的吗?为何你不一早就把数据及其来源贴出来?

            实际上我比你严谨,例如,我会去你提供的来源检验你的数据,把数据截屏贴出来: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可以看到,46年时269B,要到54年才超过46年的数目,达到271B,足足8年,如果再考虑通胀因素,原文图四的绿框轻微向下倾斜,应该算是合理,并非你说的”伪造数据”。

            你这个AI,下次再聪明一点,记得截屏贴数据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