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扫描】青藏铁路:科技的奇迹 -- 1001n

共:💬61 🌺75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扫描】青藏铁路:科技的奇迹

    青藏铁路通车,是个天大的喜讯。无论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等角度,青藏铁路都是一条极为重要的生命线,相关的文章已经是连篇累牍了。为了修筑这样的人间奇迹,必将使用大量的现代科技;不过,从这个角度介绍青藏铁路的文章倒不太多——也有点遗憾,呵呵。

    好在,在这之前,今年第九期《中国国家地理》刊登了一篇《第一列火车开进西藏》。该文用了不少篇幅介绍了这条铁路的相关科技情况,在我这样的外行看起来,还真挺是过瘾的。

    想到河里不少朋友或许身居异邦,不太方便看到这些内容,就索性扫了上来,好东西共享吧:)

    由于扫描水平有限,加上不想把杂志拆了,靠近装订的地方字迹往往比较模糊,大家多包涵吧——都是爱书人嘛,呵呵。

    不过还是得声明一下,这是1001n的个人行为,与西西河无关。。也没有任何商业意图,希望别得罪了《中国国家地理》——各位朋友看看就行了,也请不要不适当地引用它们——毕竟是有版权的。。谢谢各位了!

    也借这个机会,向我们的铁路科技工作者、筑路工程人员及一切参加修筑青藏铁路的人们,致以最高的敬意!

    ━━━━━━━━━━━━━━━━━━━━━━━━━━━━━━━━━━━━━━━━━━━━━

    ▲ 撰文/李渤生 秀澍 摄影/童国强 等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关键词(Tags): #青藏铁路#科技#中国国家地理元宝推荐:ArKrXe,
    • 家园 说到青藏铁路,怎能不提新华网的那两个系列

      遗憾的是第一个系列《四千里青藏线的见闻》已被关闭,只能通过网络检索找到一些

      残缺不全的影子了。

      // 考拉到是有心想把自己的收藏(文字260k, 图片26张2.1MB)转到河里,还怕占用了网络资源,

      // 更怕在河里点起"藏独"的flame(这也是新华网关闭系列的原因吧),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所幸系列二【天路】尚在成长中。

    • 家园 有机会一定坐一次!
    • 家园 楼主贴图辛苦,不过这文章的质量真不怎么样。

      具体如何克服冻土问题的没讲,而我前几日从别处看到有几处已经出了问题在返工。铁路对自然环境可能存在的潜在破坏没讲,作者似乎认为已经彻底解决了,但又没见他采访过真正的生态问题专家。我想具体会有什么破坏恐怕要等铁路运行数年之后才能看出来。至于对人文环境可能的破坏更是提都没提。文章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好些地方像是在给人做广告。

      • 家园 现在国家地理杂志快成了旅游指南了

        虽然的确二者联系密切, 但区别还是很大的的。当然完全按照学术期刊也不可取, 毕竟也算是科普的, 但也不能这样浮躁。

      • 家园 不能要求太高。

        很多来这里发贴的都是门外汉。提一点自己的见解和对事情的分享不可能跟专家那样严紧。这主要不是吃那份饭的,还有很多客观因素,不可能写一篇很漂亮的文章。提出来恭大家分享,讨论。但不能说人家写的不够专业就要说些非评论的话,那有的违背西西河的初衷。

    • 家园 这个铁路,不修可能更好

      说老实话,我去过西藏,不是1次2次了。但听说铁路要修进来,感觉很失落。

      拉萨,不会再是曾经的拉萨了。

      • 家园 嘿!

        当年美国西进修大铁路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问过当地的印第安人?也不知道你有没有失落过?是不是西部已经不是原来的西部了?

      • 家园 伤感的小资!到说说为什么不是原来的拉萨了?
      • 家园 【原创】不要把别人当傻瓜!!!

        你只要翘一翘尾巴,我就知道你想要干什么!

        我这里引用 黑岛人 的旧文来回复你:

        http://www.tianyaclub.com/New/PublicForum/Content.asp?flag=1&idWriter=0&Key=0&idArticle=22852&strItem=no05

        这里俺忍不住要暂时扯开主线,谈几句题外话——如今,所谓的“西藏香格里拉论”甚嚣尘上,不仅在欧美,甚至在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小资”或是“艺术家” 声称西藏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是如何符合“天人合一”的精妙思想以及如何“与自然最和谐的相处”,其中很有人或明或暗、或曲笔春秋或赤膊上阵的批评近几十年来对于西藏社会及生活的改变。俺并不反对如果有人自己愿意,可以去过“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但据俺所知,至少俺们国内这些最“热爱纯朴充实的自然生活方式”的主大都住在钢筋混凝土森林的大城市中,似乎没几个打算把户口搬到西藏去的,即使是西藏首府的拉萨市都不干。当然,如果进一步要求他们捡牦牛粪生火、几年不能洗澡确实属于故意出难题了,虽然这确实是西藏原来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本来,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都是完全正确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也确实令人向想不止。但万事过犹不及。把原来实际极为艰苦的西藏平民生活吹得天花乱坠原本是达赖流亡集团与外国一些媒体、作家基于共同利益(外国人倒不一定都是出于反华,很多更是为了名气、金钱和推销自己的理念)结成的宣传同盟所为。实际上,人类社会进入近代工业化以前,都可以说有一副“田园牧歌”式的外表,但在这个外表下,是现代人无法接受的营养不足、疾病流行、短寿易折,更不用说信息闭塞、等级森严了。西藏旧有生活方式有一些好的方面,但它更有差的或者说不适应当代现实的一面,当外界的情况、影响足够多的渗入之后,就不可能继续不变的维持下去。最简单的例子:对于一名普通孩子来说,可口可乐就是比无任何污染的天然矿泉水更好喝;对于几乎所有的普通人来说,电视(通常是各式各样的肥皂剧和综艺节目)的诱惑力也远远超过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戏剧。虽然我们这些来自城市的旅游者多会认为,前者都是垃圾,后者才是极品。但我也相信,把任何一名这样认为的外来游客扔进“原生态或田园地区”三个月,回来后他(她)的首先最想做的事十有八九就是一边大嚼“垃圾食品”一边看“垃圾节目”。至于那些能对遇难的登山队员,大唱“胆敢挑战神山的人死得很好”的“充满对人与自然和谐平等相处之爱”与“真正尊重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和文化选择权”的“爱心正义人士”,他(她)们这种人的所谓“爱心”与“正义”,只不过是一堆狗屎。

      • 家园 赫赫,那我让你看看以前拉萨真正的样子

        这是我的1980年的NG封面和里面的主题文章。

        还记得布达拉前面的广场吧,二十多年前还是这个样子。你觉得你是喜欢这个样子多点,还是喜欢现在的广场样子多点?你觉得那些藏民喜欢哪个样子多点?

        点看全图

        封面

        点看全图

        • 家园 我想你一定喜欢现在的

          我想你一定喜欢现在的,我也喜欢现在的,干净漂亮。但很多藏民的观点似乎和我很不一样。你要问藏民觉得如何,我问过了,当时听到的答案让我吃了一惊。你也可以去问问,我想你也会吃惊的。

          还是那句话,不要想当然。

          • 家园 我去西藏的次数确实没有你多

            我只去过两次,最长的旅程前后也不过三个月的时间。最远也不过是从德钦翻到盐井芒康,再从阿里翻到叶城。

            不过,沿途所住过的藏民家里,我在西藏工作十数年的朋友们,都很期待生活可以更好些,交通可以更方便些。我见过达赖喇嘛,我听他的演讲,我感觉他也是希望藏民可以生活的更好。好的生活通常简单概括为物质上的好以及精神上的好。二者缺一的生活,都有遗憾。

            对于铁路的修建,我持中立状态。不可否认,凡事都有两面性。孰优孰劣,我不是专家不能妄断。但既然已经修成,已成事实,我觉得与其再在它值得不值得修建的问题上多费口舌,不如更多关注它营运后的沿线管理,环境保护,宗教尊重,人文重视,科学开发等等方面。

            有这么多人关心它是好事,舆论的力量有的时候也能对高层起些作用,民言虽微,却总好过没有。

            窃以为,对于这类既成事实,再去埋怨当初,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