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叛徒 -- 毛锥子

共:💬19 🌺3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叛徒

    1969年7月24日,一群鬼鬼祟祟的家伙混进正在罗德岛举行的纽波特民谣节。其中小个子,4天前,他刚在纽约发布了自己的新专辑,想趁此机会探探歌迷的口风。当天他摸上舞台,装模作样地操起木吉他唱了两首老歌,见大家没什么反应,不禁暗自庆幸。第二天下午,这家伙与别人合练时故意穿得花里胡哨,没一点民谣歌者艰苦朴素精神,看来是早有预谋了。果然,当天晚上,他原形毕露,带着个叫什么“神经病”的乐队(the Crackers)在舞台上丑态百出,新专辑的主打歌刚开唱,在场所有歌迷立即报以震天响的嘘声和谩骂。两首歌唱完,他就被灰溜溜嘘了下去。不久,他又死皮赖脸爬上来坚持唱了两首,结束时还向台下挑衅“我就这样了,怎么着吧!”。歌迷被这家伙的嚣张气焰激得火上浇油,“叛徒”“犹大”的谩骂顿时此起彼伏。台下乱成一锅粥,舞台后同样精彩纷呈。民谣学者Alan Lomax数次想冲上台,苦于被人阻拦,只好和叛徒的经纪人打了一架。老英雄Pete Seeger气得四处乱窜找斧头“我TMD切了这小子的吉他电缆,看他怎么唱!”在场其余诸位也不禁大摇脑袋,早看出这小子不是好鸟,这回终于玩大发了。

    纽波特民谣节创办于1958年,一向被认为是美国最重要的民谣(FOLK)音乐盛会。无数成名未成名的歌手乐队每年都在翘首以盼主办方的邀请。上台一站,如登龙门。比如有一小妞,59年被叫来凑数唱了个二人段,下台一转身就有唱片公司找她签约。数年后小妞和那个叛徒搞到一起,好事者看不见鲜花与牛粪的生理差异,硬说他们是FOLK的“King”和“Queen”。“King”虽是辍学出家,长年混迹在纽约格林威治村的娱乐场所,练就一路阴阳怪气的鼻音和一手烂得出奇的吉他。能在煤气灯酒馆演奏就是他当年最伟大志向。直到有个也不知道眼神还是耳膜有问题的制作人把他挖掘出来,这家伙才露出点向大伟人Woody Guthrie好好学习的野心。其时美国姑娘小伙正被大西洋另一边传来的声音搞得人心惶惶,那声音出自叫什么批头滚石的,怎么听也不外是些靡靡之音。在海这边,查克贝里太黑,普雷斯里只能糊弄小孩,而且早已经过时。在纽约,杨基佬上过中学的比较普及,需要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食粮。这家伙看准时机努力上进,一把吉他,一张口琴,一点点手风琴和钢琴,凭着天赋和辍学前后对垮掉派诗人的模仿,叛徒摇身一变充当了Woody Guthrie的传人。他早期的歌曲倒不乏社会责任感,既迎合了美国草根FOLK的传统,又被当时风起云涌的左翼抗议运动所钟爱。而在咖啡馆练就出来的亲和力和幽默感也被充分展现。古里古怪的长篇滑稽歌词变成了他的一大特色。1964年叛徒在纽约交响乐会堂的演唱会上,居然忘记了一首歌的开篇词,他只好乱弹吉他,一边向歌迷讨教下边怎么唱。唱得难听有什么关系,有情人帮衬着,她那口优美的花腔和他粗糙的老皮腔正好绝配。实在不好消化的,Peter, Paul and Mary这样甜美的草珊瑚含片也出场了。1963年那个叛徒第一次登上纽伯特民谣节的舞台,一边是貌美如花的情人,一边是Pete Seeger大哥殷殷期望,身后传来Peter, Paul and Mary对自己歌曲的精彩演绎(这首歌不传遍大江南北的速度,正如歌曲的名字一样)。看着他走出纽波特时意气风发的雄姿,谁敢怀疑FOLK后继无人呢?谁想到一年后,这家伙就牙咧嘴露出反骨了。

    1963年的新专辑《Another Side》惹来老牌FOLK杂志《Sing Out!》的大声讨伐,警告这家伙不要忘本,Folk,只有Folk的眼睛是雪亮的,Folk需要你唱什么你就得唱什么,你还是高举抗议运动大旗,收起自由主义小幌子吧。幸亏有几个狐朋狗友为他帮腔,比如Johnny Cash亲自写了封信痛斥《Sing Out!》狗拿耗子。叛徒后来透露他郑重其事的收藏了这份朋友的礼物,估计信上还沾了点他的鼻涕水(我这个推断的根据叛徒鼻音太过厚重,是不是阻塞…)。做自己,走自己的路,对许多歌手来说不过是句广告。但这家伙,只有他真走了大家才明白他当时是怎么说的

    “In a soldier's stance, I aimed my hand

    At the mongrel dogs who teach

    Fearing not that I'd become my enemy

    In the instant that I preach”

    (这一段太精彩了,那口mongrel dogs让偶绝倒)

    不久以后,他不仅亲口承认自己也偶尔听点Beatles,而且还跑到这个帝国主义老巢去巡演了一圈。天知道他在那里被邪恶的英伦摇滚染黑了多少。一个英国记者跑到美国报信,你们这边那个谁谁谁是唱FOLK的么?在我们那边他举手投足都是一个摇滚歌星…

    1969年7月20日,他终于实践了自己的许诺,My enemy In the instant that I preach。新专辑的主打歌《Like a Rolling Stone》早在几个月之前就在电台播出,虽然只是半电声版,但那个小羊皮夹克和牛仔裤的游吟诗人已经彻底消失,黑夹克黑皮靴的摇滚巨星正式登场了。别了,咖啡馆和酒吧,从此只有舞台。别了木吉他和班卓,以及轻盈的口琴。以后就是电吉他和贝斯的啸叫。一个FOLK ROCK的时代已经开始,剩下的就是歌迷能不能跟上。4天后在纽波特民谣节发生的事不过是个信号,《Like a Rolling Stone》已经完全是电声版了,拜托Pete Seeger到底没找到斧子,到1988年这首歌被《滚石》评为过去25年最佳单曲。在不久后另一次音乐会上,他向着歌迷大呼“谁还需要口琴?谁有E口琴借我一把!”,只见口琴雨点般的从观众席向舞台砸去。不过这段时间没有持续很长,当主流的民谣和摇滚嫁接后,歌迷发现不管对摇滚还是民谣,新的时代都已经来临。

    这个叛徒的名字还需要我说么?鲍勃迪伦。追随他的“神经病”乐队,后来改的名字更容易记住:“The BAND”。对了,还有他的情人,永远的民谣皇后,琼贝兹。

    [MP=320,240]http://theband.hiof.no/sounds/paint_the_daytime_black/Like_A_Rolling_Stone.mp3[/MP]

    关键词(Tags): #鲍勃迪伦元宝推荐:海天,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2 嘴官司

      作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家,有一件事必须搞清楚,那就是永远,永远不要和人民为敌。如果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待人民出手,其他人民艺术家就会反戈一击,把你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下面介绍的这桩嘴官司,在摇滚乐史上堪称闻所未闻。官司的对立方本是赫赫有名的大鳄,居然闹到在专辑里指名道姓痛斥的地步。官司最激烈的时候,政客也卷进来摇旗呐喊了一把。二十年后,当一方撒手人寰,仍不忘把“仇家”的名字带进坟墓。

      官司的始作俑者Neil Young,或被中国人民称之为老杨,生于加拿大,纵横江湖40余年,稳坐美国乐坛第二把交椅(也是本人最大的偶像)。说起老杨,也算是天将大任于斯人的典型。生下来带着遗传性癫痫,5岁时父母离异,跟着老妈在一个叫温波尼的小地方讨生活,21岁时因遭法律迫害被迫逃往多伦多(当地法律规定,年满21者不准再到青少年宫鬼混)后仰慕加州充足的阳光和音乐,遂驾驶一辆灵车(千真万确)前往洛杉矶。在那里组织了著名的民谣乐队水牛春田。68年乐队解散,老杨单飞,在收编了疯马乐队后逐渐闯出了一片天地。刚出道几年,老杨佳作不断,但两首不太有名的歌却给他惹来了麻烦,70年专辑《After the Goldrush 》中的《Southern Man》和72年专辑《Harvest》里的《Alabama》。在这两首歌里老杨痛斥当时美国南方歧视黑人的种族主义。尤其是《Alabama》,老杨几乎是指着鼻子糟蹋阿拉玛巴州和这地方的人,什么“The devil fools with the best laid plan”什么“Your cadillac has got a wheel in the ditch And a wheel on the track”老杨还以外来人的姿态教育阿拉巴马州的土老冒们“ You got the rest of the union to help you along!”

      熟悉美国历史那点破事的都知道,阿拉巴马这个鸟地方确实可恶。除了贫穷和3K党,这个州的特产就是在一桩桩著名官司和那个种族主义州长了。美国民权复兴时期几乎所有大案子都是从这里传出来的。最近刚归天那位民权夫人罗莎帕克斯在蒙哥马利市拒绝下公车,4个黑人女孩在伯明翰教堂被3K党炸死,3个民权运动成员被暗杀等等等等。至于那个说“今天要种族隔离,明天要种族隔离,永远要种族隔离”的州长乔治华莱士,对他不熟悉的看看《阿甘正传》好了,就是对着国民警卫队头头吐唾沫演讲的那SB。有这种SB州长,难怪阿拉巴马到1999年才彻底取消种族隔离。话扯远了,还是让我们回到1972年吧。平心而论老杨这两首歌都不是他最好的作品,而且有点马后炮和看人下菜的意思。果不其然,多年来习惯被埋汰的南方人民像那只力驮千钧的骆驼,终于被老杨的一根稻草激怒了。一首《Sweet Home Alabama》问世,歌词直至老杨狗拿耗子,该曲炮制者就是本官司另一主角Lynyrd Skynyrd乐队。

      Lynyrd Skynyrd,南方摇滚的代表,今年刚被选进摇滚名人堂。乐队诞生在佛罗里达,乐队头头名比较怪—罗尼.犯贱(Ronnie Van Zant, 愿他安息)废话我也不多说了,直接看他的控诉书《Sweet Home Alabama》歌词选段吧

      Well, I heard Mister Young sing about her

      Well, I heard ole Neil put her down.

      Well, I hope Neil Young will remember

      a southern man don't need him around anyhow

      作为指名道姓的控诉,这样的歌词我还真没见过。不过更妙的还在下面,也许是多年被埋汰的邪火一旦燃烧,罗尼.犯贱收不住笔头了,麻烦也就出来了。

      In Birmingham they love the governor

      Now we all did what we could do

      Now Watergate does not bother me

      Does your conscience bother you?

      Tell the truth

      In Birmingham they love the governor?大概全美国数乔治华莱士州长最喜欢这句歌词了。Now Watergate does not bother me 这句更妙了,保不成尼克松总统听到后有给“犯贱”颁发勋章的念头。可惜他已经下课,只有乔治华莱士替他完成这一愿望了。

      官司在继续,不管歌词看起来如何,《Sweet Home Alabama》毫无疑问比老杨的更受欢迎。自打它一问世便迅速传遍南方。1974年,老杨发行了新专辑《On The Beach》,其中《Walk On》歌词的一段,普遍被认为是对Lynyrd Skynyrd的回应:

      I hear some people been talkin' me down,

      Bring up my name, pass it 'round.

      They don't mention happy times

      They do their thing, I'll do mine.

      但是这场嘴官司发展到后来,已经超越了两个音乐人的问题了。乔治华莱士州长看准机会,授予Lynyrd Skynyrd阿拉巴马民兵荣誉中校的称号,还不忘大赞这些小伙子真的有南方人的“良心”。那一边老杨收到了阿拉巴马传来的死亡威胁信,发誓终生不会去阿拉巴马演出。而Lynyrd Skynyrd更倒霉,虽然当上荣誉中校,却被贴上了种族主义乐队的名号。然后,突然之间两边失去了争吵的兴趣。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老杨和Lynyrd Skynyrd居然不打不相识,搞到了一起。先是“犯贱”公开声称他一直是老杨的歌迷,《Sweet Home Alabama》不过是个玩笑,不知道为什么顺手就把老杨饶进歌词了(果然是犯贱)。老杨也大赞《Sweet Home Alabama》不仅歌词优美,而且旋律动人,不愧是一首传世佳作。连他自己也情不自禁要唱。(要不怎么说犯贱呢)随后两人的马屁越拍越响,Lynyrd Skynyrd帮老杨制作了名曲《Powderfinger》。老杨更投桃报李,为Lynyrd Skynyrd写了首《Sedan Delivery》。

      1977年10月Lynyrd Skynyrd的三名成员,包括Ronnie Van Zant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在葬礼上人们发现,Ronnie Van Zant 遗体穿的是印有老杨头像的T恤。而1个月后,老杨在佛罗里达的演唱会上唱起了《Alabama》,但是歌词完全换成了《Sweet Home Alabama》: I heard Mister Young sing about her,, I heard ole Neil put her down,I hope Neil Young will remember,a southern man don't need him around anyhow…

      附《Sweet Home Alabama》歌词和试听

      Big wheels keep on turning

      Carry me home to see my kin

      Singing songs about the Southland

      I miss Alabamy once again

      And I think its a sin, yes

      Well I heard mister Young sing about her

      Well, I heard ole Neil put her down

      Well, I hope Neil Young will remember

      A Southern man don't need him around anyhow

      Sweet home Alabama

      Where the skies are so blue

      Sweet Home Alabama

      Lord, I'm coming home to you

      In Birmingham they love the governor

      Now we all did what we could do

      Now Watergate does not bother me

      Does your conscience bother you?

      Tell the truth

      Sweet home Alabama

      Where the skies are so blue

      Sweet Home Alabama

      Lord, I'm coming home to you

      Here I come Alabama

      Now Muscle Shoals has got the Swampers

      And they've been known to pick a song or two

      Lord they get me off so much

      They pick me up when I'm feeling blue

      Now how about you?

      Sweet home Alabama

      Where the skies are so blue

      Sweet Home Alabama

      Lord, I'm coming home to you

      Yea, yea Montgomery's got the answer

      [MP=320,240]http://www.informasiti.com/mp3/film/Lynyrd%20Skynyrd%20-%20Sweet%20Home%20Alabama.mp3[/MP]

      关键词(Tags): #老杨#嘴官司
      • 家园 3呢?

        等着看呐。

        我建议这个在清音版也来个链接,呵呵,在那进行一下普及教育。。。

        闪。

      • 家园 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away

        呵呵,两人都够能折腾的。

        总结,做音乐的,可以称呼为搞艺术的或者艺人。

        差别就是天与地了。

        这个我挺喜欢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炒作

        然后,突然之间两边失去了争吵的兴趣

        发现大家对炒作都不感兴趣了就不炒了... 摇滚圈也不是圣地...

      • 家园 呛了口可乐

        乐队头头名比较怪—罗尼.犯贱(Ronnie Van Zant, 愿他安息)废话我也不多说了

    • 家园 这个一定要花。

      毛锥子也多久没写过主题了。。

      此音一出,风华绝代啊。。

      • 家园 暴汗...

        我写的东西大都和铁手大人倡导的中华文化没啥关系,只好藏拙了。这个贴是俺侃摇滚的一个系列的开篇,还有几篇凑字数的,没敢发。

        • 家园 发,发,发!

          (汗),写下这发发发几个字,感觉自己有点财迷心窍似的。。。

          锥兄别财迷啊,铁老大说了,中华文化有容乃大。

          写得这么好看,当然要发!

          花儿朵朵,保护环境,切勿挖坑啊。。。

    • 家园 花,我更喜欢另一首:答案在风中,佩服楼下的皇兄:看到第一行...

      也算是我美国民谣的第一课,这个古怪的鼻音...。

      签名档不错:哪部电影?

      • 家园 居然叫我皇兄?

        大汗!royal palm 不过一种棕榈树而已(参见西西河植物园成立大会的相关资料),中文叫大王椰,国内南方的不少城市近年种了不少,我家以前所在的那条路就以这树闻名,还是叫我palm兄或棕榈兄好了。

        说到迪伦,确实像毛锥子说的,能听完他音乐的人的耳朵绝对是特殊材料做成的。当年一次找工作期间买了一盒time out of mind的录音带(当年买不起CD之类东西),回家打开一看,差晕了过去,居然没有歌词,这bob年轻时就以口齿吐谈不清不楚而闻名,现在老了就更……。那盒录音带被我听了三天三夜,终于一个字也没听懂,以后就不知所终了。后来在网上对着歌词重听这个专辑的mp3,感觉就好了很多,不过那是好几年以后的事情了。

        • 家园 大大汗...“blowing in the wind”我学这歌也颇有趣...

          大大汗!认字只认半边.我的英文比你当年还烂,昨儿还大大地丢了回人.不过我估计以后还有人叫你"皇兄""王兄"的,要改口的话我岂不是失去了首创权...呵呵,玩笑.

          当年大学寝室里不知哪弄来的一个歌本,大概叫美国民谣300首吧,挺厚的,纸质特薄,蓝色封皮,只比64开的小人书大一半,字又小又模糊,是盗印出来专门卖给学生的,正好在学吉他,也不会和弦,就"1234..."这样从歌本上扒了下来,像丹尼孩,圣母颂等都是这么学会的,...这开本小歌本现在,不知原主是谁,反正属于我了.

      • 家园 说到blowing in the wind

        blowing in the wind恐怕是很多人第一首熟悉的英文歌吧。不过说到迪伦,虽然他还没死,这家伙已经是个传奇了。不要说搞懂他,就是有能把他音乐听完的足以让我佩服其耳朵绝对特殊材料制成的。以前我还看见北大新青年上看见有一介绍迪伦的说,此人伟大因为他绝不写情歌,当时就想吐血...

        PS:对于荣光版弱智造型有兴趣的可以去这儿看看:http://forum.life.sina.com.cn/cgi-bin/view.cgi?gid=38&fid=4000&thread=2981&date=20041015

        • 家园 看到过一篇文章说一个美国教授把他比做当代瓦尔特.惠特曼,佩服

          的五体投地.可能这家伙也配得上这称号.

          那个链接我去看了...西门吹雪,确实搞笑.

          那个黄磊扮得吕布更搞笑.那个三国看过两眼:

          貂禅称吕布:布,

          吕布称张辽:辽,

          哈哈,笑死...

          • 家园 bob dylan早年和金斯伯格等垮掉派诗人过从甚密

            在金斯伯格等人鼓噪下,bob 1996年的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鲍勃迪伦被一些人拿来和一些伟大的诗人,如兰波、叶芝,好像有时还有佛里斯特和你说的惠特曼相提并论。咱在文学和诗歌方面的修养有限,只知道上面的那些名字都是些很大的大诗人,所以也不知道这种比较到底合适不合适,不过,想到u2的bono前段时间还曾是世界银行行长的候选人,摇滚界里应该没有什么是不能想象。

            鲍勃迪伦给自己的吉他加上个电尾巴,可是个划时代的历史性大事件,毛锥子兄的这篇文章写得确实很有意思。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