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保卫西河——原创】老照片------爷爷奶奶和中国早期的明星摄影[4] -- handiman

共:💬11 🌺2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保卫西河——原创】老照片------爷爷奶奶和中国早期的明星摄影[4]

    上回说到爷爷在开始打入明星照业务之前着实费了一番脑筋,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被他给琢磨出来个好主意。

    1942年,“良友影迷社”在新城隍庙101号正式开业。这个噱头就在于这是个影迷社,一个供影迷们聚集在一起八卦,灌水,送鲜花,赚通宝的地方。(听着怎么这么耳熟呢?)后来证明这个决定及其英明,后来不但聚集着影迷来买照片,很多明星也来买照片,就连一些编剧导演也拿这里当成一个和演员聚会,商讨事务的场所,这就引得那些影迷更加卖力地往这儿跑。不过这都是后话了。这里加一句,当年起名字叫“良友”的店实在是多。最有名的是良友出版公司,良友画报,以及后来1947年成立的良友影片公司。互相之间并无联系。爷爷起这个名字也是想借点仙气。这就像你在美国能找到不下几千个“Hong Kong Buffet”一样。(看到萨苏在一个贴子里提到良友出过很多海军照片,有感而发。萨苏看的应该是良友画报。)

    开业之前,爷爷顺手给自己画了张一人高的大广告牌,立在门口。(老本行了。)当时的规矩,新城隍庙的店外是不允许立牌子的。“城长”当天就找到爷爷说,X老板,给你三天面子,三天后把牌子撤走啊。爷爷心想有他三天也就够了。当时之所以为他开了个特例,我估计是他在那儿人缘比较好。爷爷这个人一辈子好脾气,座右铭就是“吃亏就是占便宜”。他卖别人的东西,从来是钱款两清,从不拖欠。别的老板到他那儿借个头寸(周转资金)什么的,从来不逼着人家还,你爱还不还。后来解放了,就是这个特点救了他一命(后面会提到)。纵观他一生,像样的亏一次也没吃过,倒是便宜没少来找他。

    店开起来了,照片从哪儿来的呢?当时上海最大的几家给明星照相的所在是青鸟照相馆,万籁鸣照相馆,中国照相馆。爷爷主要是从他们那里买底片回来印,有时供不上了也直接从他们那里以批发价直接买成品回来卖。爷爷热诚待人,从不欠款给这几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照相馆的老板手里资金不太宽裕,所以总喜欢把照片低价卖给爷爷。青鸟的老板是山东大汉,喜欢交朋友,跟爷爷混熟了后也是宁可低价卖良友,不去高价卖别人。还有一些底片来的有意思。上海的各大影院都有一些明星的大幅照片挂在大厅里,爷爷挑了些精彩的翻拍了下来,回去制作。当年的人没有版权这个说法,(你越是给明星们出照片卖,宣传他们,他们越高兴。)所以省去了不少事。所以良友自运行之初货源就很充足。

    良友开张伊始,爷爷自然通过当年明星公司的老关系,联系了一些明星来良友给造造声势。其中有两位明星的功劳不可没--周曼华和李丽华。两位都是当年评选的中国八大女星之一,周曼华甚至和周旋一起被称为国华二周,两棵摇钱树。李丽华江湖人称号称电眼,影坛的一棵常青树。她们两位最早开始来良友买照片,送影迷。而且回去了还和其他影星做广告。可以说良友最早是她们两位捧红的。

    有明星们经常在良友出入,影迷们也就知道了良友。新城隍庙这个地方本来就热闹,人就多,你来一个影星,这周围的几十先围上来了,那边又有几百号人想看看出了什么热闹,也围上来了。用现在的话说,良友在新城隍庙的人气是相~当~高了。这明星喜欢什么啊?就是人气,众星捧月才有意思。所以一个影星和追星族都喜欢来的良性循环很快形成了。没影星来的日子里,大家发现这里也是一个不错的所在。这是一个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的所在。

    等到慢慢地站稳了脚跟,爷爷也开始到外面请摄影师来店里为明星照相了。这样的话既能节省一部分买底片的成本,又可以吸引明星来照相,还能照出一些有自己特色的照片。最早来店里照相的就有大家十分熟悉的黄宗英,那时还是19岁的“甜姐儿”。

    这里摘抄一段李景瑞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做一个背景补充。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成为孤岛,黄佐临主持的剧团被迫解散,石挥、黄宗江、黄宗英(handiman注:黄宗英的兄长)等一批艺人都窝在家里。后来黄宗江等人组织了一个“美艺国华剧团”,排演过 包括杨绛写的剧本《弄假成真》等多台新话剧,给当时沉寂的上海滩剧坛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活动的后台支持者,就是当时风华正茂的宋淇。那时宋淇家世富,英 文好,在文化圈里朋友又多,同夏衍、钱锺书、傅雷等都有来往,对戏剧更是热心支持。当时剧团排戏、演出遇到什么难题,多半都是宋淇出面设法解决。据黄宗英 回忆,当时环境很艰难,宋淇就强调演员要搞好形象,重视宣传;他经常在“良友照相馆” (handiman注:那时是良友影迷社,1946后才开出良友照相馆)同演员们聚会,鼓动他们拍广告、上橱窗,壮声势。黄宗英这张时髦玉 照,就是在宋淇的极力鼓动下照的。”当时黄宗英才19岁,宋淇对她说?“会演戏也要会应酬,穿着不能太马虎,该学学打扮。”从此,黄宗英真的打扮起来了, 拍照所需的服装,也由宋淇全包了。现在看来,黄宗英得以享有“甜姐儿”的美号,这当中还有宋淇的一份鼓动之功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岁的黄宗英,摄于良友。

    李先生文中提到的“时髦玉照”就是这张。这也是黄宗英女士最喜欢的照片之一。如果在网上google黄宗英,这张照片能出现好多次,每张下面的注解都是“难得盛装照”。其实这注解是一个天大的误会,而且照这张相片那天良友也自摆了一个相当大的乌龙。(呵呵,在这儿挖坑买关子就太不够意思了,今天写完)

    这张照片的时代背景正是宋淇先生鼓励艺人们多宣传自己,摆脱低迷消极气氛的时候。据良友的老员工边海华先生回忆,那天黄宗英女士穿得非常朴素, 一身黑西装,里面一件白衬衫,翻着袖口,清新素雅,不带一丝烟火气。“甜姐儿”那天只带了一个助手来,进了店以后在化妆间里自己花了很淡的妆,也没用人帮忙。她这边倒是好了,爷爷那边着急了。本来订好的是从中国照相馆里请一位摄像师来,结果人家临时有事,没来。爷爷虽然当时在上海也算是小有名气的摄影家之一,但他外拍比较多,照的多是风景照,舞台照,剧照...。对于照人物,尤其是明星照没多少经验。这天正赶上爷爷的妹夫在店里,他以前曾经助理拍摄过几次明星照。大家决定现请人已经来不及了,赶鸭子子上架子就是他了。于是,他老人家也不客气,上去咔嚓咔嚓,就留下了这么一张传世经典。

    那一年“甜姐儿”19岁。就像一株春末夏初的荷花,已具盛绽之势,却未全脱含苞之气。一袭黑衣,一件白衫,在黑与白的小小方寸中间留住了永远。

    据说黄宗英女士前几年一次参加电视采访时,电视台选中这张照片,放大到真人大小,放在后面作背景,黄女士看到后感动得热泪盈眶。永远的19岁,永远的“甜姐儿”,谁不怀念啊。这大概就是明星照的魅力吧。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