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淘书记(十一)拒绝诱惑的灵魂 -- 履虎尾

共:💬43 🌺5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淘书记(十一)拒绝诱惑的灵魂

    俺从一个朋友处借来了一本薄薄的小册子,这本破旧的小书却是大大的有名,这是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的小说——《刚巴拉》。

    《刚巴拉》篇幅不长,充其量是一部中篇,但描写的故事却很有趣。小说的主人公名字就叫“刚巴拉”,是一个贫穷落魄的老钢琴师和音乐家,也是一个倔强孤僻不合群的糟老头子。刚巴拉虽然身居陋巷,缺衣少食,但是日子却过得有滋有味很幸福,精神方面也很充实。在贫困中支撑着刚巴拉的,是他的坚定无比的信念,这就是:在艺术圣殿里,音乐艺术处于最高等级,位于其他所有的艺术之上;在搞艺术的人中,音乐家超过其他所有的文学家,美术家等等,是世界上最高贵最渊博的人;而刚巴拉自己,正是从事音乐的人,正是为音乐艺术而献身的人;所以,他居高临下地看待其他人,看待其他的艺术,如此已来,刚巴拉怎能不格外自豪,沾沾自喜呢?

    呵呵,履虎尾读《刚巴拉》至此,头脑中立即产生了一个联想,这就是贝多芬与歌德之间的那一段佳话:

    有一次,贝多芬与歌德在著名的避暑胜地波希米亚见了面,当两人一边亲切交谈一边散步的时候,奥地利的皇太子恰好从贝多芬和歌德的对面走了过来。贝多芬假装是没看见,大摇大摆地继续说话,继续走路。而歌德,发现自己竟然有幸与高贵显赫的皇太子狭路相逢,赶紧停下步子,整理一下衣襟,拍一下身上的尘土,毕恭毕敬地向皇太子鞠躬,表达敬意。如此一来,淦了!掉价了,丢份儿了。贝多芬本来很尊敬歌德,而经此一事,歌德在贝多芬心目中的分量大大降低。以后,贝多芬便与歌德“割席分座”了。

    说实在话,这个故事很煽情,履虎尾最初确实很赞同这故事所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判断,对歌德的人格,也出现了疑惑。然而,随着阅历的丰富,俺的看法又变了。

    歌德是德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天才艺术家,也是德国最伟大的诗人、文豪。提起歌德,不能不提及他的天才作品《少年维特之烦恼》。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一炮打响,歌德也随之一鸣惊人。由于这部作品,歌德的名声大噪,由一名德意志作家升华成为一个世界级别的艺术大师。

    《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书信体的长篇小说,是二十五岁的歌德,用四个星期的时间,一气呵成所完成的。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爱情的悲剧,小说的主人公维特,是一个能诗善画、纯洁多情的青年。维特出身平民,他反对封建的旧习俗,反对封建的等级制度,他热爱自然,向往着自由、平等,渴望获得幸福的爱情。然而,维特所处身的社会却充满着等级的偏见,少年维特的理想同社会现实之间,充满了无法调和的矛盾和剧烈的冲突。维特处处碰壁,处处失败,最后,因爱情的不幸而自自戕,把手枪的一颗子弹射进了自己的头颅。小说揭露了社会的不合理,表达了德国青年一代对平等、自由、幸福和美好爱情的强烈渴望求。正因为如此,小说一发表就冲破了德国的国界,成为欧洲第一部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的德国文学作品。《少年维特之烦恼》风行欧洲各国,在广大青年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并形成了一股经久不衰的“维特热”。

    小说出版后,歌德成为被全世界所称誉的诗人,“少年维特”也成为青年人所刻意模仿的偶像,就连维特的自杀方式,也被失恋的年轻人所仿效。不知道有多少失恋后的痴情青年,在半夜时分,先喝上一杯酒,在书桌上摊开那本著名的悲剧《艾米莉亚•迦洛蒂》,然后,举起手枪,对准自己右眼上方的额头,开一枪,以此来化解无法解脱的“烦恼”。为了防止青年人继续模仿下去,歌德特意写了一首名为《绿蒂与维特》的小诗,印在了第四版《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扉页上: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

    妙龄女郎谁个不善怀春?

    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圣至神;

    啊,怎么从此中有惨痛飞进?

    可爱的读者哟,你哭他,你爱他,

    请从非毁之前救起他的名闻;

    你看呀,他出穴的精魂正在向你耳语:

    请做个堂堂男儿哟,不要步我后尘。

    写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仅仅用了四个星期的时间,可谓一蹴而就。而另一部作品,诗剧《浮士德》,则用去了歌德整整六十年的时光。几乎所有的评论家都认为,歌德的《浮士德》饱含哲理,同但丁的《神曲》一样,是高踞于世界哲理性文学顶峰的不世出的杰作。歌德在其几乎整整一生的六十年之中,用自己的全部心血来进行《浮士德》的创作。这一部宏伟的诗剧,是对青春、对爱情、对勤劳、对智慧以及一切美好的事物的热情赞颂,一言以蔽之,是对“生命”的颂扬和礼赞。歌德在《浮士德》中所表现出来的哲理,当年十几岁的履虎尾居然自以为能懂得一些,而已经“知天命”的今天,俺不由得苦笑着摇摇头,呵呵,初生的牛犊不怕虎哇!一切够品位的真正艺术家和思想家,在他的胸怀深处,总要有一些出类拔萃的亮点。而这种遗世独立、惊世骇俗光辉,又岂是俺这样的凡夫俗子所能轻易理解的呢!

    呵呵,《浮士德》的思想、内容、价值和意义,俺实在是不敢胡乱讲评,直说了吧,俺不懂啊。俺就说说当年把这部书淘到手的过程吧。

    那天中午,俺从一个孩子手中花两块钱买下了一本书,就是郭沫若先生翻译的《浮士德》第一部。郭老在书后的《译后》介绍说:民国八年,郭老翻译了第一部“开场”的《独白》;民国九年的暑假,郭老把第一部匆匆翻译完;民国十七年,全部改译过一遍付印。这部书的出版单位,是上海现代书局;初版的时间,是1928年2月;俺的这本是第六版了,印刷的时间是1934年8月。

    《浮士德》的第二部郭老翻译了没有,俺实在是不清楚,反正俺是没有见过。俺手头的这部《浮士德》第二部,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又淘到的。这下册《浮士德》的翻译者名字是周学普,关于周学普先生的具体情况俺就不知道了。这本下册《浮士德》是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属于商务书馆丛书《新中学文库》中的一部(这个所谓的“新中学文库”到底都有些啥其他内容,俺也是一点儿也不知道);初版的时间是民国二十四年八月,俺的这本已经是第三版了,印刷时间是民国三十六年三月。俺手头的这部《浮士德》,下两册居然是不同的版本,说起来也真够滑稽的。等俺买了数码相机,一定传上坛子请大家品鉴。

    附上书中的一段歌词《跳蚤之歌》,看看郭老翻译的同其他人翻译的有何异同。地主兄若是有兴致,何妨给大家唱一唱:

    靡非时特(唱):

    古时候有一国王,

    有一匹大的跳蚤,

    那国王很很爱它,

    犹如是东宫宝宝。

    那国王召见裁缝,

    裁缝官立地应招,

    为公子裁件衣裳,

    连裤儿也要裁好。

    天鹅绒衣与缎裳,

    跳蚤穿在身之上,

    衣襟上面有飘带,

    更有一个十字章。

    国王赐一大宝星,

    跳蚤立地为宰相。

    他的兄弟和姊妹,

    也做大官立庙堂。

    朝上男官和女官,

    大家都很受骚扰,

    宫内女王与妃嫔,

    受他毒刺受他咬,

    而且不敢搦伤他,

    周身痒处不敢搔。

    但是我们要杀他,

    只要他敢咬吾曹。

    合唱(欢呼)

    但是我们要杀他,

    只要他敢咬吾曹。

    关键词(Tags): #贝多芬#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郭沫若元宝推荐:海天,雪个,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佩服楼主能觅得两种旧版

      我手头的《浮士德》是很晚的版本了,钱春绮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1982年4月第一版。不过,好处在于,是全套的翻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这个版本,感想如何?

    • 家园 浮士德么, 要听的.光看片片也木有意思呀.
    • 家园 给虎兄补充一下

      这个著名的贝多芬和歌德的故事现在很确切的考据证明是编造出来的。据说源头是出自于一个美女作家呢。可惜手头没那篇文章了,虎兄要感兴趣可以查一查去。

      维特一文还是写得很不错的,但据说给生活中的原型人物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谈过此事,可惜手头上也没有了。。。

      • 家园 这一论断我最早是从米兰昆德拉那里看到的

        在他的小说《不朽》中,他花了很长篇幅描写歌德的女友贝蒂娜,并且写明了贝蒂娜是这一传闻的始作俑者,就在歌德去世那年,她在写给朋友的信中描写了此事,并说是从贝多芬那里听说的。

      • 家园 多谢奥兄的补充,

        俺立即去查——

    • 家园 好文,花
    • 家园 维特我也感觉看不进去

      但浮士德就看过,因为里面有神怪。虽然没太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故事确实是很吸引人。当时大概不知不觉被教育了一把。

      • 家园 《维特》是专门给年轻人看的,读不进去,是

        心态太成熟了吧。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 家园 哈哈,其实不是

          从小对沾爱情的免疫,连红楼至今没有看全

          • 家园 与君同

            我也是,努力了N次就是没看完红楼梦.

            浮士德里面的鬼怪和民间传说,确是最早吸引我的地方,后来才发现,里面好东西远远不止这些,关于人的感性啊爱情啊,也多有妙语呢.

            下面偶也有这个意思:

            http://www.cchere.com/article/749554

            • 家园 浮士德我当时就是奔着民间传说去的

              小时候最喜欢看中国民间传说,但基本都是牛郎织女天仙配类型少儿不宜的,要不是就是贪财地主被淹死冻死类型的,十分老套。后来偶然看到浮士德,一下有点触电的感觉。不过关于人生哲理部分就没太多想,这个就得现在拿起来看了,估计才能理解一些。

    • 家园 浮士德恁是看不下去, 怪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