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蓑衣,zm308网友请进。 -- 十八亩段

共:💬55 🌺4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用处无所谓

          我质疑的是价钱,如果那么贵,还不

          自己想办法,给雨披加个配重不行吗?

          早年雨衣可有帆布涂胶的。

          • 家园 塑料雨披历史

            不给粮票吃饭,必须这样算实际花费。

            黑市粮价0。30块/斤,0。3块/斤X1。2斤X2人X2天=1。44块,鱼、肉、蛋、圈子面等加起来,3块钱是少不了的。

            “师傅,吃点心了,怠慢怠慢啊”,两位(木匠、篾匠、泥瓦匠……)起身走到小木盆前,用瓢从水缸里舀出水,倒在盆里,再从烫锅舀出水参和一下,女主人(农妇)已经把毛巾递上来……,如果是师徒,徒弟(常常就是儿子、侄子、准女婿、外甥),会等师傅洗完再洗。桌上两碗荷包蛋面、大肉面、排骨面、爆鱼面……也有一两碗菜,一碗辣椒(必备)、一碗拌黄瓜什么的小菜。有点千篇一律,所以这些匠人吃腻了,嘴里不会说。也有遇到穷人家,不得不为实在少不了的农具什么的,请匠人,点心只能“红薯”汤了,主人抱歉声连连,可是匠人们常常胃口大开,啧啧称赞……。

            http://www.guoxue.com/jrxz/xushuzheng/xushuzheng90.htm 这是一位南京知青

            插队王巢村

            春来燕归何处家,王巢村头旧祠堂。掷抛青春虚空里,寒来暑往年复年。

            雨雪何能停劳作,不是开会便养□。肩筐披蓑出门去,巢家村里雨如烟。

            村落地名“王巢家”,东为王家,西是巢家,小姓寒族,十户人家。让知青住在百年老祠堂里,灶后盘大蛇,梁上蛇鼠斗,均曾亲眼见。那时,天天要出工,雨雪天气才能歇息,生产队还喊开会,学习。雨天采桑叶要借农家蓑衣,塑料雨披尚未问世。天寒地冻则要“上河堤”开河。所幸两年后就叫我去教书,插队七年,日夜盼“上调”,未尝一日笑颜开。闻说今日农民,半年忙碌半年闲,再也不会“战天斗地学大寨”了。七年光阴哪!什么也做不了。说着从前就怕。25/11/2001

            前不久曾在网上读到过有关塑料雨披的文字,写上海出现塑料雨披的年代是70年代中,作者自豪拥有第一代的新雨具,抱怨第一代雨具太贵,好象要四五块钱一块,尽管骑车引人注目得意过,很快价格跌下来,普及开了,在不引人注目了。但没搜到,主要想核对年份。

            穿蓑衣干山上的活绝对需要,所以现在干其他活,多用塑料雨披什么的了,山上的活就不行,上山下山遇到灌木丛又没有路,这塑料雨披就是纸老虎了。细帆布雨衣,那里的农民恐怕见都没有见过,部队的雨衣当兵会来的有带回来的,不会舍得上山活用的,遇到灌木丛跟塑料雨披的命运差不多。

            • 家园 最早雨衣是帆布的啊

              没塑料前就有了。

              帆布涂橡胶,我都见过.....

              很结实的啊。虽然有橡胶老化的问题,

              但也不至于有30块/件了。

              • 家园 部队那种雨衣当时是买不到的。

                细帆布雨衣,不到30块/件,上山下山用的话,也用不长,跟能用几十年甚至传给下代的蓑衣没法比较。穿雨衣怎么插秧、怎么采茶叶……?

                • 家园 军用雨衣确实不适合干农活

                  牢固程度不是问题(我父亲的军用雨衣用了30多年,至今完好),一是重量太大(一斤多),还有它的形式是细帆布一面朝外,涂橡胶的一面贴身,完全不透气,长江以南的地区,黄梅季穿这个下田就能把人捂虚脱。我二叔转业后曾下乡带知青,某次专门说起过这个问题,他后来还是借老乡的蓑衣。

                  另外,直到80年代中期,真正的军用雨衣市场上是见不到的,能买到的是地方厂仿制品,但质量差得多。部队大裁军后,军品在市面上才多起来。

                  社队干部有军用雨衣不奇怪,因为他们好多就是军队转业或复员的,这是退伍必带的纪念品,但真正出工的时候很少有人穿的。

          • 家园 前面我已经说了,雨披不透气,雨衣不透气

            穿着那样的雨披、雨衣干农活,实在是受罪。您要不信的话,可以等到哪个下雨天,穿个雨披,就到外面跑上一段路,您就明白什么叫“蒸”了。

      • 家园 雨衣不能干活。

        尤其山上。另外,农民在感觉上只有付了那十来块工钱。

        • 家园 部队冒雨抢险时不都穿着雨衣?

            气温二十七、八度以上时穿雨衣确实闷人,低一些的时候没什么问题。

            在林中雨衣比较容易挂坏,但蓑衣比较宽大,在密林中穿行肯定不方便。

            应该说两种有不同的长处,相对来说雨衣肯定要好些,不然为什么现在基本见不到蓑衣了。

            部队那种样式的雨衣当时也能买到,当时公社干部基本上都穿雨衣。农民穿蓑衣是因为他们买不起雨衣。

        • 家园 如何不能干活

          自己动刀搞成雨披还不能吗。

          这样恐怕也比30块便宜。

          再说以前没雨披卖吗?不比雨衣更便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