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动手能力之鲁皮自我解剖篇 -- 正宗鲁皮皮

共:💬32 🌺6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动手能力之鲁皮自我解剖篇

    看到浮云兄聊到动手能力,我忍不住也来冒个泡泡。

    从小学到大学,鲁皮都是班上公认的动手能力最强的,这点不是自夸。俺家里的自行车,音响,电脑出了故障,都是鲁皮自己解决,自行车轱辘龙了,我自己拿;音响功放烧了,我自己可以重新设计一款电路,然后买器件,焊接,调试好;有一阵子刚来美国不知道哪去买电脑配件,而又急着用软驱,不巧软驱线丢了,呵呵,鲁皮用排线和排除万难从国内走私过来的一堆电子器件硬是自己一根根焊了一个软驱线。所以我觉得我天生是个做工程师的料。不过仔细想想,在鲁皮超强动手能力形成的历程中,有几点因素很重要。

    第一点,鲁皮觉得最重要的,是家庭的影响。说到这儿,不得不说一下鲁皮的父亲老鲁。先交待一下历史背景,鲁皮是70年代生人,在那个年代家里主要的家用电器除了电灯泡就是电子管收音机了。鲁皮现在所能想到自己婴儿时期的最最懵懂的一幅图像,就是老鲁在狭小的卧室的一角拿着一个呲呲冒烟儿的烙铁焊接一台电子管收音机,而此时鲁皮在床上尿了一滩老鲁都没工夫管。 那时的电路没有现在的印刷电路板(PCB),全是用一个金属底座固定电子管插座,然后在底座背面焊导线,学名叫“雍根焊”,烙铁将焊锡在导线接点融化后还要立刻用嘴吹气使其立刻凝固, 河里如果有玩电子管功放的应该知道

    这个名词。扯远了,呵呵。 老鲁是个针织内衣厂的保全工,这里得作一下名词解释:保全工,一个技术工种,其职责是维护和保证生产一线的缝纫机的正常运转。譬如,平车(缝纫机的一种)跳线了,锁边机不锁边啦,都是由老鲁去诊断哪出了问题,并解决问题。鲁皮小时候最兴奋的一件事就是到老鲁的工作间去,里面有各种各样有趣的工具,像台钳,台钻,电锯,砂轮,等等,我最喜欢的是玩砂轮,找块破铁片,往砂轮上一蹭,火花四溅,像过年放的焰火,一会工服铁片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形状。后来鲁皮的哥哥大鲁在青春骚动期,创造性的用老鲁的砂轮打磨殴斗工具,其中有一把用卡车减震的弹簧钢制成的短剑锋利无比,是大鲁所在的帮派的镇帮之宝,后来一个混混用这把宝剑砍了两个人,一死一重伤,条子找到老鲁询问凶器的来历,老鲁才知道大鲁干的好事,暴打大鲁一顿,鲁皮记忆中最为可怕的一次,大鲁被老鲁吊在房梁上用车间的动力传送带猛抽,大鲁的哀号震动四野,恐怖的记忆深深铭记在鲁皮的心底,所以后来鲁皮一直循规蹈矩,上课用心听讲,回家老老实实做作业,成为了老鲁的骄傲。又扯远了,呵呵。

    如果问鲁皮最佩服谁,答案肯定是老鲁。从鲁皮记事起,就记得老鲁自己动手给俺做的玩具。记忆中深刻的一个玩具是一个儿童自行车。小时候看到别的孩子有自行车骑,羡慕地不得了,可鲁皮家穷啊,老鲁买不起。说到这,不得不控诉一下万恶的户口制度,小时候鲁皮家之所以非常困难是因为鲁皮娘没有城市户口,所以鲁皮和大鲁都没有城市户口,连带着鲁皮娘就没有正式工作,于是全家四张嘴就只能吃老鲁一个人的工资。直到俺小学毕业还记得每到月底鲁皮娘为了几块钱愁肠寸断地样子。在这种条件下,鲁皮想拥有一部市售的儿童自行车绝对是--想想而已。老鲁可能实在不忍看着鲁皮眼馋别的孩子的自行车流哈拉子的样子,一狠心自己做了一个。轮子就是车间运棉纱的小推车的咕噜,钢梁是到机修车间找边角料自己焊的,传动机构是用链条传动,废旧的传动齿轮在老鲁的工作间堆的一簸箕一簸箕的,小坐垫是找块木头自己打磨的,依稀记得老鲁还用油漆漆上颜色。别的小孩的自行车都是前轮驱动,就是用脚瞪前面的轮子上面的paddle,而老鲁给鲁皮DIY的自行车是利用链条驱动后轮,赫赫。

    其实俺爹老鲁实在是个很聪明的人,工厂的工人都知道老鲁的技术过硬,有老鲁在车间蹲着,那任务完成就有了保证。鲁皮后来上了中学,大学,以至来到美国拿了phd,心中就想,如果老鲁有机会和鲁皮一样接受这样的教育,肯定也是美国phd了,没准比鲁皮学的还好。

    说了这么多老鲁,主要是说明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当然这只是对中国国情来说,因为在中国的学校里,至少在鲁皮的年代,孩子们是不可能学到什么动手能力的。在北美的学校,也许动手能力的训练要多一些,家庭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塑造就相对的弱一些。不过孩子在离开家之前的十几年里,父母的的确确是最好的老师,父母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对孩子的影响也是铭记终生的。河里有孩子的河友要注意了,哈哈。

    除了家庭的影响,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对动手能力的塑造影响巨大。还拿鲁皮自己的经历来说话。 不得不承认,也许是遗传基因在作怪,鲁皮从小就喜欢捣捣鼓鼓。记得小学四年级时学角度的概念,鲁皮就无师自通地用两个小竹片,从老鲁地百宝箱里找一个细螺钉固定俩竹片地一端,这样就做成了一个简易的角度仪,拿到班上show给同桌的小女生,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再长大点,就开始对老鲁的电子管收音机感兴趣了。电子管红红的灯丝对那时的鲁皮绝对是个极大的诱惑,其结果就是鲁皮不止一次和电子管的高压亲密接触,到后来我对220伏市电电击都好像免疫了。在中学鲁皮就开始自学无线电了。鲁皮的焊接基本功训练在高中以前就完成了,后来进了大学才发现很多电子系的学生本科毕业都达不到鲁皮初中时的焊接水平。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鲁皮能几小时坐着一动不动摆弄家里的晶体管收音机而不觉疲倦(在鲁皮开始玩无线电的时候,已经进入到晶体管时代了,那时的收音机根据晶体管的数目被命名为6管机,7管机,8管机,etc)。后来玩发烧音响时那各种运放的参数烂熟于胸,张口即来,与之鲜明对应的是,高考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背政治题还是记不住。

    有的孩子喜欢唱歌,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就像鲁皮一样喜欢捣鼓。不过我感觉,绝大多数男孩子骨子里对工程实践都有一种偏好。君不见,女人喜欢逛时装和化妆品,男人则喜欢逛circuitCity 和BestBuy。(鲁皮有时候痛苦地陪着鲁皮太逛mall的时候就想,这些开发商为什么不在时装店旁边开个电器行呢?) 只是,不是每个男孩子都有一个像老鲁哪样的父亲。尤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学而优则仕“的概念太强大了。有出息的表现就是好好念书长大当官,别的一概别想。至于工程技巧,那属于奇器淫巧,上不得台面的。鲁皮在美国念书的时候两年没发一篇文章,同实验室的中国师姐就嘲笑我:鲁皮,你就只是一个工匠。 可见”工匠“这个词在国人心中的地位是何等低下。国人动手能力不强,社会根深蒂固的观念影响也难辞其咎。原来鲁皮在中关村混的时候,有人嘲笑另一个人:丫就是一搞技术的!不屑的语气溢于言表。所以在中国,倪润南们永远斗不过柳传志们。这也是鲁皮卷铺盖来美国的原因之一吧。

    元宝推荐:懒厨, 通宝推:strain2,然后203,
    • 家园 看到鲁兄对其父的描述(不敢直称老鲁)

      想起我的父亲,当时水爹和水娘刚有我的时候都是孤身在外地工作,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更没钱,什么东西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水爹技校学的是修车床,后来更是搞大了,修飞机。现在是国内某家大航空公司一个分公司的机务大拿,资历最老,技术最硬,脾气最臭(就为这个最后没升上去),我三岁的时候水爹和水娘终于分到一个小平房,于是一切都得自己动手来,厨房自己盖,材料大都靠拣(比如砖头),拣不到的只好偷(俺还记得和水爹一起去单位里偷油毛毡的情节,他动手我望风,完事一起抬着走呵呵),拣不到不能偷的只能自己干了,于是水爹独立完成了大件有:大立柜、两件套沙发(含一茶几),音箱(电唱机、收音机、喇叭三合一,装潢还不错,是当时上海同类产品的最流行款式),小件更多了,印象最深的是水爹完全自己diy搞了个台灯,台灯座上缺个装饰品,他就比照家里一个小鹿形状的瓶盖起子用有机玻璃挫了一个玲珑可爱的玻璃小鹿粘上去,小鹿眼睛还是用红色有机玻璃贴上去的。水爷就是纺织厂一个工人,家里没什么做手艺的传统,而这些功夫都是水爹被条件所逼自学成才,(后来在家里装修的时候彻底的发扬光大到近乎变态,现在俺牙根还是痒痒的)所以我从小对榔头刨子锉刀环氧树脂什么的很熟悉。到我就显得没什么出息,除了自己做做玩具坦克(靠鞭炮驱动),搞了一堆小飞机模型(铅笔竹片构成),能拿的出手的就是五年级的时候历时一个暑假用竹片做了大小十八件兵刃(大到宝剑,小到飞刀),完工后全身上下披挂起来,在家里对着镜子摆pose,自我感觉真是拉风之极。但pose只敢在家里摆,这个形象出去装备肯定得被大孩子抢光,俺得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啊。

      深深同意鲁兄所说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从小独立的生活环境至今影响着我,等我有了孩子一定要让他(她)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自己独立的面对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成人。

    • 家园 高人啊
    • 家园 太牛了!
    • 家园 河里的水不是一般的深啊

      我家的工具是有多少丢多少......

      主要责任在我随手丢东西,不收拾.

      你说的那些工具我能算个中上吧

      不过家里的试管 烧杯 酒精灯 量筒什么的很多各种化学试剂也比较全

      都是老爹开酒厂的时候,我让检验室的人买回来的

      都在我家地窖里放着

      小时候到地窖里配个火药阿什么的

      我高中学的是文科,原因是数学不开窍

      不过大多数理科生的试验能力没我强

    • 家园 男人还真的都是热爱工具的

      献花献花

      俺最爱逛的就是卖螺钉榔头的商场

      虽然俺学的是文科

      不过社会科学怎么说也和数据统计定量分析沾点边把

      但是政治学不好俺就不能理解了:)

      高中政治不就是那几条所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记熟了以后见到材料就拿上去套,百试不爽。俺高中时代考试最自豪的就是政治课本基本没背、英语能独立拼写出来的单词量不超800,然后高考两科双双进入省前30...标准化考试么:)有规律有技巧的:)

      • 家园 喜欢工具

        老美这边的不少工具真的是做的很漂亮

        那表面

        那加工

        那质感

        那手感

        不过买回家里

        还是摆得多

        用的机会少

        至于政治。。。

        高中的政治老师一直夸俺是个认真的好学生

        每次看见俺都在背政治复习资料

        结果考完一看

        62

        还不到学校平均线

    • 家园 高手阿

      妖道也有这个爱好,按照您的级别,应该算在中级了。不过,妖道小时候家里穷啊。您是有父亲的家伙事儿可用,俺爹的工具就是粉笔,什么颜色的您尽管说。俺的那套工具可是从零花钱里一点一点的省出来的。所以,俺的工具箱直到考上大学才算是马马虎虎的凑起来了。但是无论是晶体管还是电子管,都不是妖道可以负担的起的。唯一玩了一个痛快是上电工课,几个人合伙搞出一个4波段的遥控器来。然后就金盆洗手,再也不干了。出来以后,一开始还有个单子,等从西海岸折腾到东海岸,看着那些扔了可惜,不扔也没地方放的工具们实在是犯愁。等再从东海岸折腾回西海岸,就彻底的砸锅卖铁的扔了。谁知道什么时候再折腾回去呢?

      • 家园 我现在的一个中长期计划是,

        给俺家的两个犬子设计一套通用的数字遥控模块,计划用无线调制解调器传输命令帧,用单片机或DSP芯片来处理指令和外设, 通用外设接口(多路开关量和模拟量), 最好能传输视频信号, 能和微机通信。

        计划最近两三年内完成,这样等他们五,六岁时就可以玩老爸亲自设计的航模或车模了,肯定比ToysRus里$100的遥控玩具好玩。

        • 家园 也有过类似的计划

          刚工作时做单片机的项目,就琢磨着落下一套自己做各种控制玩。不过后来没有多余的,屯一套的计划没能实现。

            我中学时也非常喜欢无线电,不过没有老兄牛。我的作品由简到难是:(1)单管来复式、(2)1 + 一级甲类功放的双管、(3) 2 + 乙类推挽式功放的4管。 4管以上的,超外差式的,统统嗝屁。当时买几个3DG6、3DG12都乐得捏在手里睡觉,呵呵;等有9011、9018、9013、9014后,反而不太感兴趣了。

            上大学、工作后,对单片机感兴趣,不过直到现在也没有条件搞一套开发的工具、设备,以后有机会再说了。

        • 家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你的计划很好,不过,那是你的玩具,不是你孩子的。我的看法是与其你动手,不如让孩子自己动手。

          我现在还记得自己做的第一架模型飞机,因为没有趁手的工具,完全是按照图纸手工打磨出来的,浪费掉了我高三所有的课余时间。这不是我的第一架模型飞机,小时候老爸给做的多了。但是,这是第一个完全由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当然,我弟弟和我分工合作),老爹完全没有参与。我和弟弟一直说,这是我们的第一架飞机。父亲给的,都不算数的。

          我父亲喜欢木匠,有一整套的家伙事儿。妖道小时候,家里的家具都是父亲自己打的(当然,我是小工)。所以妖道从小就跟刨子、锯子,凿子,木刻刀……打交道。别的咱不行,现在如果有一套工具在手,只要是有图纸,绝大多数的家具都不成问题。以前的榫眼老式家具,除了复杂的装饰浮雕,妖道不行,基本上都没有问题,现在的几合板,就更不在话下了。只不过,我从心底下,对于木匠就没有什么兴趣。所以,活计做的,感情没有。

          所以,小孩子喜欢什么,不是由我们说了算的。与其强制的他们去喜欢什么,不如顺其自然,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当然,模仿也算是一种天性。但是模仿并不意味着就喜欢。

          什么时候做得了,给大家发个照片秀秀看。

          • 家园 呵呵, 水风兄说的对,

            我的计划其实是我的玩具,不是孩子们的。

            这个计划其实是源自于鲁皮小时侯的一个梦想,那时看报刊杂志(俺记的,那时有本叫做《中学科技》的是俺的最爱)上的多通道比例遥控模型眼馋得很,可囿于财力限制,同时也囿于自己功力不济,一直没能园这个梦。到了而立之年,手里有几个铜板了,而且软硬件功夫也齐备了,蛰伏多年的儿时梦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当然可以考虑让孩子们参与,但像电路图设计,软件程序设计之类的他们还得等上十年以后,但像模型外观的设计,一些简单部件的打磨,他们可以在老爸的指导下参与,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他们有兴趣的情况下。

            • 家园 还有人记得多通道比例遥控

              说起中学科技上的多通道比例遥控器,有可能是上海航模队的袁永明写的,文革前解放军队的两路八通道是最出名的。

              玩到八管机鲁兄也是无线电的前辈高手了,景仰中。

              • 家园 说到多通道比例遥控器,

                在数字电路广泛应用以前,多通道比例遥控对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来说实在是太具吸引力也太具难度的一个project, 因为完全用模拟电路来发射多通道的比例遥控信号1)技术上困难2)实现上繁杂3)调试上极易出错,直到多年后我做了一些利用无线modem传输数字控制信号的项目以后,突然想到多年前的梦想好象已经近在眼前:在数字控制信号的指令集中每加一条指令,就相当于多了一条通道,而比例控制的实现对现代的数模混合系统来说更是小菜一碟,D/A转换器正是干这个的。

                所以对数字无线系统来说,可以实现的通道数目只是受你的指令集的字长所限,一个8位的指令集就可以轻轻松松实现256个比例通道控制,这在模拟电路时代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不过当这一切变得唾手可得的时候,”多通道比例遥控“这个当年令我朝思梦想的东东好象也失去了往日的魅力。人哪,真是个奇怪的东西。

            • 家园 "这个计划其实是源自于鲁皮小时侯的一个梦想", 同感同感

              兄弟小时候一直想要一个电影"英俊少年"里的那种遥控火车, 有道叉,票房,信号灯, 也许, 这是那个时代大多数男孩子的一个梦想吧. 无奈一直没有实现. 在北京友谊商店看见过一回(看过"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吗? 进门要护照的. 同学的妈在那上班,兄弟得以一饱眼福), 要二百多外汇券, 80年代啊!

              后来到了美国, 圣诞节前在AMAZON 上又看到了, $75, 二话没说, 买下邮给了师兄的儿子. 几天后, 师兄打来电话, 说简直神了! 几天前, 他们在玩具店也看到了同样的火车, 他儿子缠着要买. 因为那天已经买了很多玩具,师兄就没同意. 小家伙说, 你不给买, 我向上帝祈祷, 让圣诞老人给我送一个来. 结果第二天我的邮包就到了(我买火车事先没告诉他们.)

              老婆大人听说了这个故事, 问你怎么不自己买一个玩玩? 兄弟微微一笑, 还是让我留着那个念想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