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读黄仁宇兼问大历史 -- 无忌

共:💬59 🌺6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我读黄仁宇兼问大历史

    对历史真正开始感兴趣,是来美国以后读了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第一次看到现代人写历史不必用阶级分析,辩证唯物的套路。后来又读了他的其他著作,什么河畔谈历史,印象就浅了。

    后来看了钱穆的国史大纲,反过头去再读万历十五年,发现一个问题。就是看不太懂黄的历史观。他一再提到一个名词:大历史,英文是macro-history。这个词,尤其是英文,听起来很拽。我猜想可能是从macro-economics那边借用过去的。但经济学那边宏观经济,微观经济都有非常清楚的界定,这边的大历史就不清楚了。到底什么是大历史?是历史中包含的历史观?文化?经济?历史规律?如果仅仅是这些等于没说。古往今来写历史的,尤其是写通史的,谁没有一个大的历史观?就如钱穆的国史大纲,里面很明显的用钱穆自己的文化历史观贯穿中国数千年历史。这算不算大历史?另外,是不是相对于大历史,还有小历史(micro-history)?黄说大历史永远不死,是不是小历史就会死?感觉上大历史就是一个唬人的名词,就像是管蛤蟆非叫蟾蜍,本身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万历十五年里面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是“用数目字管理”。这大概是黄真正的历史观。却与大历史的名头大不上边。而且,说明朝因为不能用数目字管理而灭亡,就好像是说某人因为开车上班而出车祸了。好像都不是根本原因。

    万历十五年精彩的地方在于以现代人的语言所描述的历史细节。我感觉用现代语言重新描述历史容易,但真正提出自己的有分量的历史观难。感觉黄先生后面这部分差点。

    以上是我对大历史的理解,也许是我没有读懂。请各位达人解惑。

    关键词(Tags): #黄仁宇#大历史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本人读了黄先生的著作后才感觉豁然开朗
    • 家园 黄仁宇对毛泽东等领导的革命的评论。

      为说明这个问题,以下我想以已去世的历史学家黄仁宇为例子来加以论证。黄仁宇的父亲黄震白曾担任过国民党重要将领许崇智(蒋介石之前的国民党军总司令)的参谋长,黄仁宇本人毕业于黄埔军校,曾担任过郑洞国将军(在东北战场被共产党俘虏)的幕僚。国民党在大陆失败后,他到美国留学,最后选择学历史。由于家世的关系,他一直支持国民党,虽然他结交了一些令他佩服的共产党友人(如田汉、廖沫沙、范长江),但他不能接受共产党的路线。最后,共产党打赢了,只好漂泊到异国。他无法理解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选择历史这一行,其实就是为自己寻找答案。黄仁宇整本自传的核心,其实就是对中国独特的历史命运的解读,特别是对现代中国史、内战以及共产党所领导的道路的解读。

        黄仁宇是从研究明代财政入手,来了解中国历史的。经过漫长的思索,他终于承认,毛泽东所选择的道路,是中国唯一可走的道路。他说:

        ……至少我们可以接受这个明白的事实:透过土地改革,毛泽东和共产党赋予中国一个全新的下层结构。从此税可以征收,国家资源比较容易管理,国家行政的中间阶层比较容易和被管理者沟通,不像以前从清朝宫廷派来的大官。在这方面,革命让中国产生某种新力量和新个性,这是蒋介石政府无法做到的。下层结构还在原型阶段,显然未来需要修正。在此同时,这个惊天动地事件所激起的狂热──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财产重分配和集体化──似乎一直持续,直到“文化大革命”为止。这时历史学家提及上述事件时,可以持肯定的态度,不至于有情绪上的不确定。

        与黄仁宇不同的是,由于我是佃农子弟,因此,在感情上很容易认同这一场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我相信,国民党所以在台湾实行土地改革,也是为了抵消共产党的威胁。事实上,为了这一改革,它得罪了台湾所有的地主阶级,让它的统治更加艰难。前面已提到,台湾地主阶级出生的中小企业主及 “三师”集团是目前“台独”势力的核心。

        对于共产党重建新中国以后的作为,黄仁宇是这样评论的:

        我们必须承认,在毛泽东的时代,中国出现一些破天荒的大事,其中之一就是消除私人拥有农地的现象。但我在美国住了数年后,终于从历史角度了解这个运动的真实意义。考虑到中国人口过剩、土地稀少、农地不断分割、过去的农民负债累累等诸多因素后,我实在无法找出更好的解决之道。如果说我还有任何疑虑,我的明代税制专书和对宋朝的研究就可以让疑虑烟消云散。管理庞大的大陆型国家牵涉一些特定要素,并不能完全以西方经验发展出的标准加以衡量。如果没有这场改革,也许绝对无法从数字上管理中国。就是因为无法在数字上进行管理,中国一百多年来才会一错再错,连在大陆时期的国民党也不例外。我已经提过,毛泽东是历史的工具。即使接受土地改革已实施三分之一个世纪的事实,也并非向毛泽东低头,而是接受地理和历史的判决。

        在其分析里,黄仁宇指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即,“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仍然在累积资本的原始阶段”。我认为,新中国的重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中国现代化原始累积的资金与技术来源问题。由于西方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敌视和所采取的围困策略,中国不得不一切靠自己。刚开始还有苏联援助,等到中、苏闹翻,就真是孤军奋斗了。

        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六年,路线虽然几度翻覆,但最主要的现代化“奠基”工作从来没有间断过。要不然,实在无法解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快。中国共产党,在一九四九年以后为中国重建所做的正面贡献,是无论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的。

        黄仁宇的自传初稿于二十世纪八十年初,当时大陆已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如果他能活到现在,一定会更高兴,并且一定会继续发表他的看法。就我个人而言,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特别是最近这两三年,我已完全确认,“中国道路”确实是走出来了。中国社会当然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特别是政治体制如何变革尤其令人伤脑筋,但可以断言,“中国崩溃论”基本上已经没有人相信了。而且,我还敢断言,中国以后也不会完全循着西方的道路走,即使在政治体制上也是如此。

      ----摘自“三十年后反思“乡土文学”运动-吕正惠(读书杂志2007年第8期)“

    • 家园 你读错了黄仁宇

      要了解黄仁宇,最好还是读他的《明代的财政与税收》。只有读了这本书,才知道什么叫做“数目字上的管理”,中国又为什么没有做到这一点而衰落。更主要的还是经济和财政模式的保守落后,使得整个国家无法出现制度创新,整个国家的资源极大的浪费在官僚制度的惰性和技术、自然的极限中。

    • 家园 黄和唐德刚应该是一伙的吧,都自认是蒋的遗臣,反正大陆支持

      的,倡导的,他们都要反着来。

      • 家园 找他的书读读,

        黄的观点还是很客观的

      • 家园 唐德刚热爱中国

        当然也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根据他1980年代的论述,此公支持中国改革开放。他称邓小平为邓公。

        • 家园 唐德刚的观点很符合海外老华人的特质

          古书绝对看得多,对洋人由衷崇拜与羡慕,在政治问题上的看法有时候很幼稚。1840之后传统书生的形象。

          • 家园 【原创】这是唐德刚对毛的看法

            一,毛比家长陈独秀更为「坚定」。陈教授说理,舌灿莲华;一挫败便成为孤家寡人。

              

            二,毛比瞿秋白这位诗人、名士、苏州才子要「扎实」得很多。秋白拿笔杆都有轻飘之感,慢说拿枪杆也。

              

            三,毛比李立三「稳重」。我的中学校长邵华先生,曾偕李立三晋谒段祺瑞。邵便批评李太「莽撞」。

              

            四,毛比张闻天、陈绍禹、秦邦宪等更为「实际」。毛批评这些国际派为「头重脚轻根底浅」,也近乎事实。

              

            五,毛比周恩来「毒辣」。毛或有杀周之心,而周断无篡毛之念。「无毒不丈夫」,周总理太谦和了。

              

            六,毛比张国焘「狡猾」。张有夺权之心,而无夺权之术。搞权术,毛为教授,张小学生也。

              

            七,毛比刘少奇「自私」。刘有妇人之仁,遇同志有恩有爱(此为张国焘对刘的评论,余存有录音)。

              

            八,毛比林彪更「奸诈」。林在党内有奸诈之名,视毛则瞠乎后矣。林为孙悟空,毛则如来佛也。

              

            九,毛比朱德、彭德怀、贺龙、刘伯承、陈毅等职业军人更有「政治头脑」。

              

            十,毛比邓小平「高大」。毛是汉高祖,邓则是搞「非刘氏不王」的萧曹二相国和周太尉的综合体。

          • 家园 精辟 还要加上一句

            他们往往还很顽固

            很难接受与他们的预设立场不同的观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