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文化的角度谈外交(1):伊拉克战争 -- 三儿

共:💬66 🌺11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与中国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快没有了

            外交官是特殊的官员,他们拥有外交豁免权。这个特权是受到全世界的承认的,(与中国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快没有了),所以他们是全世界人民的官员,更应该遵守职业规范。

    • 家园 【原创】从文化的角度谈外交(2):题外话,关于外交官的职业规范

      写到哪里算哪里。本来想继续美国的中东政策,但是发现更多的人对于外交官的规范更感兴趣。就在这部分多着写笔墨。我来美国几年了,对美国社会的认识还很浅薄,希望我的见解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同人于野兄有个系列,讲的是 美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他对美国的了解很有见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他的评论。)

      美国等西方社会的概念是, 官员是服务于人民的,因为所有政府的开支来自于人民的税收。所以,在和政府机关的人打交道的时候,民是不怕官的。在规章制度之内,官要循规蹈矩地为民服务。与此相似的例子,还有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中国社会老师可以训诫学生,但是美国社会是不允许的。因为老师的工资是直接间接地依赖于学生的。所以老师有义务为学生答疑解惑。这种与中国国情不同的概念差异,源头是西方社会是建立在商业的基础之上,而中国社会的演变是建立在农业社会的基础之上。

      商业领域,顾客是上帝,因为商家是靠顾客的惠顾来赚钱的。所以老板要求伙计尽量满足顾客的要求。但是凡是都有个度,如果顾客过于刁蛮怎么办呢?商家有各种各样的手段来应对。比方说,频繁恶意的退换商品会影响顾客的信用等级,甚至是商店有权利拒绝某个刁蛮的顾客登门,这都是合理合法的办法。但是绝对不允许伙计去和顾客吵架,违反了纪律的伙计可能会丢了饭碗。

      同样的,课堂上某个捣乱的同学大声喧哗,甚至是辱骂教师,老师有权利将他驱逐出教室,甚至可以拒绝这个学生注册这门功课。其他同学实际上也对这个捣乱分子很反感。耽误了教学损失是大家的,因为白交了学费却没有学到知识。但是,教师是不允许和学生对骂的,这是违反了教师的职业操守的,搞不好会丢了工作的。

      回到外交官的话题。外交官也是官员,而且是享受着外交豁免权的特殊官员。他们的职业操守应该远高于普通官员。记者对官员的挑战(challenge),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够看作是挑衅。刁钻的问题是考验外交官素质的试金石。只有漏上两手绝活,才能够镇住场子。对于恶意挑衅的问题,如果感到太生气甚至是受了污辱,可以把那个记者请出会场,这个是允许的。如果那个记者赖着不走,外交官可以自行离席。其他的记者是来抓消息的,被人搅了场子,会把气撒到那个捣乱分子的头上的。而且,今后只要有这个记者,或者他所在的新闻媒体在场,中国的外交官有权利拒绝出席新闻发布会,除非东道主把那家媒体赶走。总之,有的是体面的办法收拾捣乱分子。但是,如果外交官对记者恶言相向,这是露怯,是要被人背后奚落的。这在美国叫做unprofessional,这个词的含义是相当的差。这就是仿佛当面对着工匠说,师傅,你做的活太次了!

      许多人的对华不友好,是他们自身职业的要求。比如说,当年共和党的资深议员赫尔姆斯。他对中国政府的抨击,是拉选票的需要,同时,也是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的。因为美国国会里总有人要扮红脸,有人扮白脸。一拉一打,这样才能够更多地榨取中国政府的让步。但是,当年我们的驻美大使,在纽约时报上登载文章回击赫尔姆斯,称该议员对中国的了解,停留在小学生的水平上。这个,就是unprofessional的举动,因为这个是对议员本人的人身攻击。想想看,就是在网络这种虚拟空间,这种攻击对手的言论都是不友好的,更何况是在真实世界中的指名道姓。泼妇可以骂街,但是如果与之对骂,就是将自己放到与泼妇等同的地位了。

      偶尔,在某些场合,官员不方便直接出面,但是可以派小爪牙。比如说,抢旗风波,这个是运动员和运动员之间的对抗,而没有官员的介入。小运动员不懂事呗,这就让别人说不出来什么。

      对于我们每个在海外的中国人,我们的形象都是代表着中国人。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我们要吃亏,要忍辱负重。西方社会是吃硬不吃软,但是斗争的手段一定要合法合理。每个中国人,如果都能够找到最优惠的折扣去买东西,就会给外国人造成一种印象,中国人是精明的,从来不当冤大头的。比如说我自己,,对于账单上的任何差错,都要不厌其烦地打电话去argue。因为我知道,我不仅仅是在给我自己争,也是代表着中国人去争,让他们对所有的亚裔都要客客气气。如果他们不能够给我一个合理的交代和补偿,我就会占着线路不撒手,因为服务生是不允许主动挂断客户的电话的。每个服务生的工作量是要有考核的,实在是扛不住了,他会像客户经理求援的。客户经理的角色就是红脸,他手中总是有哭胖的,会多少满足客户的要求。

      如此类推,如果每个中国人,都能够在生活小事上,在职业生涯中,改善自己的处境,提升自己的地位,那么,就像是涓涓细流,不停地冲刷着美国人的观感,让主流社会逐渐注意到中国人的伟大。这,也是对祖国利益的贡献。

      • 家园 其实美国教师是可以对学生体罚的

        这在相当多的州是合法的。只不过体罚的形式和工具有具体规定罢了。

        对学生实行体罚(例如用戒尺打手心,屁股),或变相体罚(罚抄悔过书一百遍等等,罚站)等等一直到五六十年代仍然是普遍现象。

        只不过现在的老师和学校害怕被家长告上法庭。如果输了,就不是罚一大笔钱的问题。就算赢了也要花大笔律师费。所以就放任自流了。

      • 家园 完全同意您所说

        外交应该是绵里藏针的活。英语里说人做事像“diplomat”的意思就是此人圆滑,长袖善舞的意思。外交官身在外国,交朋友远比造敌人来得有效,要不各地使馆街也不会总是三天两头办招待会了。

        过去中国外交棉太多,里面没多少针,这是国力所限没有办法。现在则是针太多棉不够。即使强硬如罗斯福的大棒政策,全话也是:speak softly but carry a big stick。这里的speak softly在先,就是指外交上不能太露锋芒,否则就会关上很多不必挥大棒就可以打开的大门。

        说到李肇星沙祖康,就有些太咄咄逼人。一开始固然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时间长了只会让人觉得更像红卫兵而不是外交官。不是说不能硬,而是该谁硬的问题。都是代表同一政府,强硬的话完全可以由其他部门来说。外交官这样做只会失去在别国内部的朋友,失去在桌子下面周旋的空间,把自己往墙角逼。尤其是如果不光是在公开场合下横,在私下,在只有中国人和自己人时也一样甚至更甚,那就远不是底气足不足的问题了。

      • 家园 【文摘】他手中总是有哭胖的

        比如说我自己,,对于账单上的任何差错,都要不厌其烦地打电话去argue。因为我知道,我不仅仅是在给我自己争,也是代表着中国人去争,让他们对所有的亚裔都要客客气气。如果他们不能够给我一个合理的交代和补偿,我就会占着线路不撒手,因为服务生是不允许主动挂断客户的电话的。每个服务生的工作量是要有考核的,实在是扛不住了,他会像客户经理求援的。客户经理的角色就是红脸,他手中总是有哭胖的,会多少满足客户的要求。

        哭胖(coupon,优惠券、打折券)

        越俎代庖一把,汗。。。

        又: 喜欢“哭胖”的说法。。。

      • 家园 照例献花,就“官本位”说说我的看法

        “官本位”的形成和削弱,偶觉得和制度,传统,也许还有文化习惯,都有些关系吧。

        我国以前对官员的“定位”口号也很不少啊,“为人民服务”“公仆”讲过很多年很多次,可实际生活中情形如何?----都有体会,这个恐怕不光是个“概念”问题,制度的制约,文化传统的力量(“爱民如子”“父母官”等),都是因素。

        西方这个问题的解决也有个过程,他们以前也是“农业社会”:就说中世纪的封建领主,比我国过去的皇权社会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至于对大公司横行不法的限制,对工人权益的保障,都是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我倒觉得这里面底层普通老百姓的不断抗争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不哭肯定是没有奶吃的。就拿美国来说,如果没有人不断“蓄意”去违反“恶法”(比如种族隔离),不断有上诉到最高法院的修法过程,也就没有进步了(当然这也有赖于司法制度比较灵活,可以不断修正)。所以您最后说从平时每件事做起,深表赞同。

        您也提到,美国的制度架构下,各个分支有时候有“红脸白脸”这个现象------所以说到我国外交官的言行这个问题,我倒觉得在有些时候和场合,“粗鲁生硬”一下也无不可,这个主要基于以下两点:

        1,外交官的发言很多是政府领导定的基调,只能照着说,他们自己自主性多大实在难讲:陈毅那会儿慷慨激昂地嚷嚷了好几个钟头,说是等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各国反动派(指印度)打进来,头发都等白了------那是毛事先和他说过了,调子越高越好,越强硬越好。

        2,现行的国际秩序和惯例,肯定不是每个国家都满意的,我国呢,当然也有不满意的地方。找找机会,看看时候合适,用言语冲撞一下,我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至于是“斗而不破”还是索性退出,那就是另一个层面上的问题了。

      • 家园 和俺心有那啥。。。

        如果每个中国人,都能够在生活小事上,在职业生涯中,改善自己的处境,提升自己的地位,那么,就像是涓涓细流,不停地冲刷着美国人的观感,让主流社会逐渐注意到中国人的伟大。这,也是对祖国利益的贡献。

    • 家园 看样子是横跨2006和2007年的一口大坑,

      三儿兄准备几个回合结束本坑呀?

    • 家园 好文。花。
    • 家园 净受你捧场来着,这回有机会倒了个个

      虽然对有些观点不完全同意,先花一个。

      不知老兄人在国内还是外面,在外面的人受了欺负装不懂,陪笑脸容易,维护自己公平权利不吃亏则对素质要求高很多。至于外交场合,欧美人士长期自认为占据道德高点,动辄对别人指手画脚,老老实实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外交官咱不缺,缺的是一拳把个小兔崽子打哑的硬汉,如李外长沙大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