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信用卡的故事(一) -- 呆鹅

共:💬41 🌺8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信用卡的故事(一)

    游戏之作,方家勿拍

    PS:俺也不知道该发到哪个版,就先存龙门这儿,反正俺以陈阿扁同志的肚皮发誓,这绝对不是篇经济类文章。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欲望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正是因为有了欲望,所以猿猴们才从树上走到地面;原始人类从母系转向更为强势、更具掠夺性的父系;人类的货物交易也因此从以物易物转向以币易物。

    最早的交易是以货物交换的形式出现的。例如甲村的大牛打了头野猪,乙寨的铁蛋猎了只豹子。大牛家里需要一些皮毛做衣服,铁蛋家则已经半个月没开过荤了。于是交易条件出现,双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但是并不是每次都能让双方满意,再举一例:大牛花十天时间磨了一把石斧头,铁蛋在寨子里瞎转悠的时候捡了俩桃子。双方碰上了,铁蛋家正好缺把斧子,想用手里俩桃子换。铁蛋是高兴了,可大牛呢?十天的工作就换俩桃子?

    在这种情况下,以物易物的交易形式开始有了些许变化。铁蛋想拿桃子换斧子可以,可数目不是俩,而至少是二十。这才对得起大牛这十天的辛苦。

    但以物易物有个先天的缺陷,就是交易双方不可能永远能够各取所需。还是以大牛与铁蛋为例:大牛得了匹马,想用马换三头羊。铁蛋想要马,家里也有羊,可他总共有五头还想一次出手,而大牛除了马就一无所有了。这时候要想交易成功只有两个办法,一是铁蛋吃点亏换了(除非铁蛋手头紧),二则是想办法再找个第三方加入交易。如丙庄的狗剩家里有三头驴,现在越看越烦,想换个其他东西养养。于是大牛与铁蛋找上他,大牛先用马换了狗剩的两头驴,双方都不吃亏;然后狗剩拿剩下的那头驴再加上刚换的那匹马换了铁蛋的五头羊。终于三方皆大欢喜。(咋觉得好象是NBA交易捏?)

    这次是幸运的,但不可能每次交易时都会有个狗剩来平衡双方的供需矛盾。如果大牛与铁蛋每次都以货物相交换的话,双方的交易关系迟早会有破裂的一天。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媒介来为双方交易做中转。

    再举一例:大牛又磨了把斧子,铁蛋正好又需要斧子。可他这次没有桃子,怎么办?不要紧,因为他还有些XX,现在铁蛋以一个XX换大牛的那把斧头,大牛觉得值,于是交易成功。

    这里的“XX”可以是任何东西,但必须符合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稀有。

    古人说得好——物以稀为贵。只有稀有的东西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如果XX还是桃子的话铁蛋用一个换把斧子那是对大牛不公平。当然如果用当时无人知道的番茄(貌似就是武侠小说中吃一颗能增加一甲子功力的赤霞珠)则大牛占了天大的便宜。那么什么才是当时的稀有物品呢?

    先看一下以下几个汉字:“货”、“贵”、“贡”、“财”。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了么?什么?都是汉字!?拖出去翻过来打!!!

    有人说,神话传说就是远古人类写的历史书。姑且不论这一说法的真伪,单是通过研究各种族的神话故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惊人的共同点,那就是大洪水。不论是中国的共工怒触不周山导致的女娲补天,还是《圣经》中的诺亚方舟,抑或是希腊传说中的大西洲与亚特兰蒂斯。人类的传说中都有洪水毁灭辉煌的人类文明的记载。在这种情况下,远古的人类对海洋抱着一种恐惧的心理,活动的区域也都尽量远离海岸线而靠近内陆地区(黄河文明与两河文明也应该归于此类,毕竟黄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最汹涌时也无法与大海相提并论)。内陆地区什么最稀少?当然是海产品,其中就包括——贝壳,也就是上面那几个汉字所共有的偏旁。

    因为人类对于大海的恐惧,所以海岸几乎成为人类的禁地,导致海滩上随处可见的贝壳在内陆地区被人为高估(这让俺想起了17世纪的郁金香以及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兰花),几片小小的贝壳可能就能换到一家老小一年生活所需(俺咋不能用几片贝壳换辆兰博基尼开开?)。

    但睿智的俺(谁拿臭鸡蛋砸俺?)在开篇时就说过,欲望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人类血液中天然含有期待冒险渴望开拓的因子,也许就是有那么一个或几个先驱者,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广阔的大海边,震撼于大海广阔的他们在海滩行走时忽然觉得脚下踩了什么东西,低头检查的他们发现了什么?

    人类历史上第一经济危机爆发了。

    [未完待续]

    信用卡的故事(二)

    元宝推荐:AleaJactaEst,
    • 家园 信用卡的故事(四)

      当货币在东方中国逐步演变时,在地球另一端的西方,历史同样没有停止它前进的脚步。

      发明了交子的宋朝虽然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软蛋王朝,但它毕竟从形式上保持了一定的大一统。而同时期的欧洲(主要就是西欧诸国)诸侯林立,金属货币繁多,如果每笔交易都用硬币支付,而且要求当面点清,这对于规模越来越大的跨地区贸易会是一个大的挑战,硬币结账不仅会太重,并且运输也太危险(想想生辰纲,人类的欲望不论东西方都是相通的)。从12世纪开始,西欧的城邦定期在法国里昂和香槟、意大利佛罗伦萨、瑞士日内瓦、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商业中心举办交易会,这些交易会不仅每次交易量大,而且也进一步促进跨地区贸易的提升,这些商业发展当然推动了商业银行业务的增长。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西方历史上第一张商业银行信用票据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银行也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据说它的发起者是佛罗伦萨的银行家们。信用票据的作用与中国山西票号的银票大同小异,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它的大致流程:阿姆斯特丹的大牛向佛罗伦萨的铁蛋定购了500张超后现代魔幻主义油画,而佛罗伦萨的狗剩同时向阿姆斯特丹的三德子订了1000株郁金香。在没有现代银行的情况下这两笔生意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因为西洋蛮夷不象俺们中华上朝有一个中央政府管事,它佛罗伦萨市议会可以不认在阿姆斯特丹签的合约,反之亦然,若没有银行居中调停,双方就有一个极难逾越的障碍——先发货or先汇款?因为双方互不信任,即使双方取得了互信,大牛把意大利银币千里迢迢地从荷兰运到意大利,那边狗剩在同一时间把畿尼又运回荷兰,这其中所耗费的人力成本与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不问可知。相较之下,若是由银行为双方提供信用担保,则双方都不用担负运输现金所带来的困惑,甚至不需要承受因准备对方国家货币而带来的汇率损失,只要在自己国家拥有该银行分行的城市开户,就可以进行多国多边的多角交易。当然,实际操作流程要比这复杂繁琐地多。

      从13世纪到16世纪,意大利银行和犹太人钱铺基本垄断了西欧商业银行业务。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整个中世纪,基督教禁止有息借贷,但这一点并没妨碍意大利人,特别是没妨碍意大利的伦巴第人(Lombard)去从事放贷和商业银行业务,以至于从那时开始欧洲人把“伦巴第人”和“商业银行”用成同义词,连英文中的“银行”Bank 一词都来自意大利文的“banco”(意思是“板凳”,因为银行业者最初是坐在板凳上提供经营钱币业务的)。当然,在犹太教中没有禁止有息放贷,所以犹太人也是欧洲中世纪主要的银行家群体。

      以上两段摘自陈志武所著的《再谈西方崛起》,转摘时略有删改,同时不代表本人认同其全文所表达之主张。

      西欧的银行票据从某种意义上解决了金属现金不易运输这一缺点,但这一切都建立在广阔的网点分布这一基础之上。若是没有这一前提,比如阿姆斯特丹的大牛忽然搬到了加勒比当种植园主去了,那么他如果还想与佛罗伦萨的铁蛋交易的话还是只能雇佣人员运输现金,因为当时欧洲的商业银行都没在加勒比地区开设分行(貌似是因为割喉岛那样的大佬太多的原因)。

      到了美国内战时期,这一情况逾发严重。采取联邦制的美国当时还没有全国性的银行,现金的传输只能依靠邮寄系统,但19世纪的美国最出名的除了约翰·韦恩式的牛仔之外,恐怕就是比莱那样的铁路大盗。美国的邮局为应对这一情况,发明了一种简单的支票——汇票。通过邮局邮寄汇票很快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资金传输方式。但很明显,汇票缺乏现金的灵活性,并且同样面临被盗与伪造的危险。

      时势造英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当时最为著名的快递公司——运通公司的一位员工于1891年4月25日发明了旅行支票。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发明,两次性的签名对照降低了伪造与偷盗所带来的风险与损失(购买时在左上角签名,使用时在右上角再签,两相对照)。为推广这一产品,运通公司凭借其人脉关系网,花大力气说服了美国与欧洲的商业银行与商家接受其旅行支票,并且保证不收取任何手续费,同时为防止伪造为商家进行了担保。时至今日,在全世界使用旅行支票的客人中,绝大多数使用美国运通旅行支票,已使美国运通成为全球最大的旅行支票发行公司。但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如今已无从查找那位发明了旅行支票的先驱者的姓名。也许就连运通公司自己,在一开始也没想到这一发明奠定了他们如今在美国金融界一言九鼎的地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运通旅行支票的正反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旅行支票市场另一巨头VISA的产品

      但时代是发展的,任何事物都必须不断对自身进行不断地改进以适应这不断前进的时代。旅行支票也一样,固定的面额使其只是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纸币,缺乏固定的灵活性。

      在这种情况下,新的货币形式的出现只是早晚的问题。

      1950年的一天,美国商人弗兰克·麦克纳马拉走进了纽约的一家高级餐馆...................................................................

      [未完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支持

      請繼續。

      金錢的演變極有趣。由以物換物開始,演化成現在的虛幻貨幣,差不多全電子化了。

      將來又如何?

      現在的貨幣發行形式,已變成複式增長這不歸路。現在保持幣值只有倚靠鞏固人們的信心來維繫。差不多所有政經的行動都是圍繞這點來進行。但這能維持多久?

    • 家园 信用卡的故事(三)

      看过《水浒》的人都知道《智取生辰纲》这一节,说生辰纲是整部《水浒》发展的起源亦不为过。没有生辰纲,水泊梁山将永远只是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小黑帮,其余晁盖宋江吴用等人仍将有条不紊地继续他们糜烂的生活轨迹。

      直到那十万贯钱财出现。

      宋王朝常委之一、总书记蔡京同志过生日,他的女婿——宋王朝直辖市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军区总司令梁中书准备了十万贯的财物作为寿礼(可以想象其中绝大部分必定是现金,若是以艺术品为主的话讲究大秤分金的江湖好汉们还真没那兴趣)。

      十万贯相当与多少现今的货币呢?《黑话水浒》的作者无斋主人曾经根据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与吴思先生《潜规则》二书中的观点,推算出大约相当于三千万人民币。

      三千万,即使放在今天也是一笔了不得的巨款。为了押运这三千万,梁书记兼总司令除了委派三名心腹外,还专门调配了因为犯错误而被下放到北京军区接受再教育的前国防部副团级中校杨志与十一名精锐士兵。

      结果如何,看过原著的人都清楚。

      跑题了,本文不是专门讨论文学著作的,之所以提上面这个例子,只是为了说明金属货币因其本身材质的原因,具有无法克服的缺点。事实上,古代之所以会出现镖局这一极具前途的职业,也正是因为金银那不便运输的体积与重量。

      古人不是没想过解决的方法。早在中国唐代就已出现了用作异地汇兑凭证的“飞钱”。至于正式流通的纸币,则源自中国北宋时期的“交子”和“钱引”。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为发达的朝代(以GDP计算甚至超过现今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但同时也是汉民族最为屈辱的时代之一。每年以各种名义交纳给四边蛮族的保护费便不计其数,当时兵力强盛的女真也因此深受汉文化影响,最终发行了自己的纸币——交钞。但由于女真统治区内缺乏铜矿,交钞始终只是一张纸而已,虽多次更改币值,先分大钞、小钞两种,后又经常性更换新钞,改变钞名,最终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废纸。

      如果说女真是因为资源的缺乏无法提供足够的财力支持而最终导致纸币贬值的话,那么之后占领了中原全境的元朝则完全是以掠夺的目的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全流通纸币——中统元宝交钞。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元代中统元宝交钞,由于滥发无度,中原经济几乎因此倒退至原始社会

      元朝对于汉民族文化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以至学术界有这样一种哀伤的说法——崖山之后,再无中国。

      崖山,是南宋最后一任皇帝8岁的赵昺跳海自杀的地方,同时自杀的,还有十万行朝最后的精锐血脉。

      不好意思,愤青了,继续说宝钞。

      忽必烈领导下的元朝完全是以占山为王的流寇心态来统治中原地区。市面上的金银与铜钱被禁止流通,违者屠全家,中统元宝交钞成为唯一合法的货币。后为了进一步掠夺汉民的财富,又接连发行了至元通行宝钞(1287)、至大银钞(1309)和至正交钞(1350)等不同名称的纸币。通货膨胀最严重时,一车纸钞尚无法换回一人一日之裹腹之物,直到元朝灭亡,中原各地都倒退到原始社会的以货易货的交易方式。

      之后的明清两代对于纸钞的发行都带有谨慎的心态。明洪武七年(1374)在中书省设宝钞提举司,次年发行大明通行宝钞,分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一贯等。洪武十三年(1380)明廷废中书省,发钞事务归户部掌管。明钞只有大明通行宝钞一种,钞上一直用洪武年号,钞面最大的金额为一贯,明亡前,未曾改变。明代宝钞在开始流通的20年间还比较稳定,后因只发不收或多发少收,贬值的情况愈来愈严重,终因恶性通货膨胀而告终。清代比之明朝更为保守,顺治八年(1651)因军费支出浩大,发行顺治钞贯十二万八千一百多贯,并以此数为每年发行的限额。顺治钞前后共发行10年,军事活动停止后即不再发行。其实物至今尚未发现。从顺治十八年(1661)到咸丰二年(1852),清政府没有发行纸币。咸丰三年(1853)由于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军需浩繁,清政府又发行了以银两为单位的户部官票和以铜钱为单位的大清宝钞。宝钞与官票合称“钞票”,现代所谓钞票即来源于此。

      关于清代的“钞票”,大家其实更熟悉它的另一个名字——银票。银票其实是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兑的银行券(钞票)。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银票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所以也就不会有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即使你拿出来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其流通程度比今日的个人支票还不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咸丰年代发行的银票

      但流通面狭窄不代表不流通,事实上直到民国初年,银票仍在某些地区流通,但那已属于夕阳最后的光辉了。

      [未完待续]

      信用卡的故事(四)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