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人口控制政策就是为了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 冷眼

共:💬65 🌺4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一、人口控制政策就是为了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为什么要实施人口控制政策?还是看看官方说明:“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生4亿多人,提前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践证明,我国坚持不懈地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促进世界人口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就是说: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人口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因素,是财富的创造者;但是人口也是资源的消耗者,如果人口消耗的资源大于其所创造的财富,那他就成为社会的负担。

人存在在社会中,耗费的资源是相当广相当多的,一部分以消费水平体现,但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需要社会承担。

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医疗、养老等,在相当程度上就是由国家承担的,我们对社会保障体系的种种意见,归根结底就是个国家在这方面投入多少的问题。人口对环境的压力表现在许多方面:人生活本身就会产生生活污染,而且生活水平越高污染就越重;由于就业的压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大量高污染的行业产生了大量污染。此外人口对资源的占用还表现在许多其它方面,例如城市基础建设及维护的开支,随着人口的增加及发展水平的提高也不断提高。

实际上,维持社会运作发展的种种公共开支,绝大多数都是与人口相关的,就是说人口越多,费用就越高,要解决消耗的资源就越多,而且在许多方面,这种上升趋势是加速的,也就是说,人越多,消耗就加速增加。例如说:在环境脆弱的地方建设城市、或者为解决就业问题而实施高污染的产业,都会产生更多的费用。

适龄劳动人口如果没有工作,显然就无法为社会创造价值,但仍然要消耗社会资源(包括环境资源),这样的人显然是社会的负担。但是如果劳动人口都有工作,收入足以养活自己,那是否就是对社会的贡献呢?只要这样的人无限的增加,社会就会不断的向好的方向发展,国家的实力就会越来越强呢?这样想是错误的,我们需要综合比较人在社会中所作的贡献及消耗的成本。

关键词(Tags): #人口政策#人均收入#发展
家园 【原创】二、人的社会成本和社会贡献

就人的社会成本方面,不仅包括人的吃穿住行,也包括社会投入的这一部分,社会保障的投入、基础建设维护的投入、环境投入等。就人的贡献方面,可以用社会贡献来表示,即企业为国家或社会创造或支付的价值总额,包括工人工资、各项税金及净利润,净利润可以理解为业主的收入,人均社会贡献就是在这个行业的劳动力对社会的贡献。不同的行业人均社会贡献的水平是不一样的,越是高端的行业,人均产值越高,人均收入越高,人均社会贡献水平就越高。

社会成本由于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人口数直接相关的,所以要以人均社会成本这一指标来衡量,而不能以总量来衡量。简单的来说,我们认为现在中国现在社会问题很严重,什么社会保障不足、环境恶化问题,其实主要是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解决?是不是应该增加更多的人口,搞更多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生产出更多的资源,就可以解决问题了?然而,由于更多的人口会消耗更多的资源,采用这种方法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更加严重。这种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并不一定反映在人均收入上,但是一定会在社会成本的其它方面――比如环境资源的消耗上反映出来,就是环境的更加恶化。解决社会成本问题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提高人均社会贡献。

比较人均社会成本和不同行业的人均社会贡献,人均社会贡献高于人均社会成本的行业才是对社会的发展产生贡献的,而人均社会贡献低于人均社会成本的行业则是社会的负担,从事这行业的人口越多,社会的负担就越重。

也就是说,并不是劳动力有了工作就是对社会产生了贡献,就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如果从事的工作产生的效益低而消耗的资源高,对于社会仍是一种负担,这样的人口越多,对社会的负担就越重。作为一种直观的例子,大家可以想想那些“五小”企业,它们就是其中的典型,更多的低端行业与它们只有程度的不同。许多人看到中国现在就业问题好像不是那么严重了,连“民工荒”都出现了,就以为可以放开人口控制,靠低端产业的生产来解决社会中的问题,却无视这些问题大部分本来就是人口增加所带来的。

人均社会成本要区分理想成本和实际成本。理想的人均社会成本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意味着人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得到了充分补偿,消费水平高,社会保障充分,环境保护完善。实际人均社会成本则是实际生活中发生的社会成本的人均数,包括人的平均收入、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投入的平均数。如果实际人均社会成本低于理想人均社会成本,那就是人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没有得到充分补偿,社会上就会表现为人均收入低、社会保障不足、环境恶化等等。要注意的是上述问题并不一定会同时发生,国家可以通过某些手段使得人均收入不降,但问题终将反映在如社会保障和环境上。比如说教育产业化,就是国家把属于社会保障的教育投入转嫁到个人,看起来人均收入提高了,但负担却更重了,还有,为解决就业问题而上的高污染企业,也是一方面提高个人收入而另一方面严重影响环境。为什么我们的经济越来越发达,而环境问题却仍然越来越严重?就是因为我们的经济还在低水平,人均收入低,人均社会成本要低于理想成本。这个问题不能依靠扩大现有经济规模来解决,只有通过提高产业水平,提高人均收入解决。

关键词(Tags): #发展#人均收入#人口政策
家园 【原创】三、低收入水平行业的产生与危害

为什么会有行业的人均社会贡献低于理想人均社会成本,其实就是所谓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用全球化的观点来看。假设在一个发达国家内搞一个劳动力密集型低端产业,那么人工的成本就要至少达到最低工资标准,企业还要交纳种种保险金、种种税费,此外,还要达到严格的环境标准,花大代价对产生的污染进行治理,其结果就是成本相当高,为了不亏钱就得把产品也卖得相当贵,这样,它的人均社会贡献也会比较高,可以达到理想人均社会成本。但是在全球化的情况下,发达国家把这些行业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再来进口产品。产品千里迢迢运来,价格还比原来的便宜得多,原因在哪里?当然就是成本降低了。发展中国家人员的工资低还只是一部分原因,其背后社会保障的减少,环境资源的破坏,都是人口社会成本水平降低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来看看发展中国家是如何发展的,说得简单一点先大搞低端产业,由于要进行成本竞争,低端产业的人均社会贡献也就很低,国家再进行调控,是把实际的人均社会成本压得比低端产业的人均社会贡献更低,这样多出来的钱就可以用于发展。

将人均社会成本压得很低所带来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一般来说国家总是优先保障就业和工资水平,那么所损害的就是环境和社会公共投入这一部分,所以象环境恶化、医疗、教育、养老的问题就自然而然会出现了,所以说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种种社会保障及环境问题是一定的,总之就是人口太多,加上大搞对环境影响大的产业,对环境、资源的压力太大,而政府从产业中获得的税收不足于弥补。

这段发展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竞次”,发展中国家靠降低成本――其实就是压缩人均社会成本,以本国的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吸收外国投资创建自己的产业。不是说这样做不对,在发展的道路上没有多少捷径,区别就在于你付出这些代价后能不能提升产业链,获得发展,中国在这一方面还算取得了成就。

按一般的说法,全球化的产业分工提高了效率,但是至少对低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来说,不过就是降低社会成本水平(不光是劳动力收入水平)所取得的产品成本优势,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无可避免的环境和资源压力。这个过程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压力也是机遇,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所谓“劳动力成本优势”本身就是为发展而付出的代价,我们发展的目标就是要摆脱这种“优势”,而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怎么样都要保持。

现在中国的经济已经取得了相当成就,产业水平有了相当提高,人均社会贡献、或者说人均产值、人均收入都有了提高,相应的人均社会成本就可以提高了,国家主要将钱投入到可以控制的地方,比如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环境的保护等等,主要是弥补一下以前欠的债。但是能弥补到什么程度--就是说人均社会成本能有多高,还是取决于人均社会贡献。

人口的增加导致人均社会贡献的下降,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简单的说,在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生存取决于市场,而市场是有限的,同时竞争的企业越多,收入利润就越低。中国取得目前的竞争成就已经是竭尽全力了。我们靠打开国外市场,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就算是世界的市场,也不是无限的。现在中国的高收入中高端行业,缺的是什么?不是一般劳动力,甚至也不是资金投入,而是技术和市场。再多增加几亿人,一定不会对产业提升有帮助,只会增加更多的、别人不愿意做的低端产业,产生更多的社会成本。在这个问题上,并不需要有多么复杂的认识,讲道理是一堆,但你也可以简单的看看现实,看看现实中最差的工作是什么?问问在那里工作的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工作?人口增长论者其实也认识到同样的事实,只不过他们把低收入称之为“劳动力成本优势”,所以才会把人口增长和“保障劳动力成本优势”联系起来。“人多,工作难找”是这社会上普通的认识,除非你去做最苦最累工资最少还兼污染最严重的工作,现在也有些招不到工人的情况出现,还是一个收入低的问题,你能把收入提高自然就招得到工了,问题是工人收入提高了,工厂的利润就下降了,工厂在这已经十分严酷的竞争环境下就支持不住了。

过去成功的经验并不能直接套用在现在,过去我们靠控制人均社会成本,通过发展低端产业来筹集资金取得发展,那么现在产业得到了一定发展,是否仍然严格控制住人均社会成本,按照某些人的想法就是一定要保持“劳动力成本优势”,就可以获得更多资金来发展呢?这样想是不对的。

第一、这种做法是权益之计,是与经济发展的目标相违背的,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使人民的生活更好,就是人均收入的提高。如果在这一点上认识错误,把维持“劳动力成本优势”当成第一要务,甚至是以放开人口增长来维持“劳动力成本优势”,那么人均收入就始终难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经济增长放慢,就立刻会陷入困境。

第二、控制社会成本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降低社会成本的投入,就是对环境的欠账。实际上,在发展过程中“先污染,后治理”是可以的,环境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是这种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原来我们还说保护环境是为了“子孙后代”,但是现在环境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不容回避了。

第三、提高社会保障、提高人均收入也是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要想培育国内市场,促进人民消费,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基础建设,不提高人均收入是做不到的。高端产业需要高素质的人,对教育、科研的投入也要进一步增加。也就是说,提高人均收入不仅是发展经济的结果,也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Tags): #发展#人均收入#人口政策
家园 【原创】四、总结:

首先是一个大原则要搞清楚,就是并不是人越多越好,主张人口增长的人把“人越多越好”当成天经地义、无可置疑的事,但是,这一点却是实实在在需要置疑的。先不用讲大道理,看看现实,全世界人口前十名的国家中,只有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发达国家,许多发达国家的人口数也并不算多,但是它们才代表了先进了生产力水平,舒适的生活水平和优势的文化水平,简单的说就是在大多数方面都比象中、印这样人口“数一数二”的国家强的多。你光说你的人口多,究竟好处在哪里?当然你也可以说决定实力的因素除了人口还有其它因素,但是那么多人口众多的国家那么穷弱,那么多人口少的国家那么发达,究竟是“人口”的因素比较重要?还是“其它”的因素比较重要?

人口增长论者中,比较极端的就认为人口本身就是财富和力量,只要人多就能解决问题,这是最荒唐、最无视现实的说法,中国长期以来的人口都是世界第一,并不能解决中国受欺压的问题。比较理智一点的人承认中国在贫穷的情况下,人口太多是“有问题”,但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就是人口本身带来的问题,所以认为现在发展了,有钱了,就认为可以放开人口增长了。

人口本身只有一件事是确定的,那就是一张吃饭的嘴,就是社会的耗费。他能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或者能为社会创造多少财富,那是需要许多条件因素的,不考虑这些条件因素而讨论人口问题,就如同隔靴搔痒,毫无用处。人口增长论者认为所有劳动力有工作就是在创造价值,有工作没人做就是缺人,需要人口增长,这就是错误的。我在上面分析人均社会贡献和人均社会成本的问题,主要就是说明,低收入的工作并不能弥补人口对资源环境的消耗。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光看能不能吃饭,还要看社会支付的种种社会保障、环境弥补的费用,不要说什么社会保障、保护环境是国家应尽的义务这类的话,国家并不是个虚拟的概念,国家的钱来源于人口创造的价值,要想享受最好的生活,得到更好的社会保障,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人均收入(严格的来说是提高人均贡献),否则,光靠大量的所谓“劳动力成本优势”产业,不但人民生活很穷,而且社会保障始终不完善,环境也不会得到改善。

人口减少本身并不直接意味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不是简单的说人少了分钱就多。我在上面文章说过,劳动力成本优势是全球竞争的结果,你做的是什么层次的产业就拿什么层次的收入。要提高人均收入,根本的方法是提高产业层次。减少人口的意义主要在于减少那些低收入的职业,从而减少这些低端产业对社会的负担,减轻发展的负担。这里再次提出,一定要破除那种认为有工作就是对社会作出贡献的想法,现实中,国家经过一定的发展,终于有能力关停“五小”企业,开始封山育林,减少矿产品原材料的直接出口,这些都是减少低层次产业职业数的具体措施,其它低层次行业与它们相比,也就是程度的不同。如果简单认为有劳动力有工作就是有贡献的话,这些减少就业的措施就都是错误的了。减少那些低层次行业的职位,就是减少人口对社会的负担。

在讨论人口问题的时候经常还会将发达国家的情况拿出来讨论,在这种讨论中,似是而非的错误很多。国家发展的好坏最重要的指标就是人均收入,脱离了人均收入,脱离了国家综合技术水平,只看人口指标的表面数字,是毫无意义的。例如,人口增长论者说发达国家人口负增长,影响经济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持人口增长。发达国家首先是人均收入较高,还有就是基本上实现了充分就业,所以可以认为其人口减少是有害的,但是中国则完全不同,一来人均收入水平低,二来就业不足的情况严重,所以需要持续控制人口增长。

关于中外对比,人口老龄化也是个很典型的问题。都说中国现在是人口老龄化,所以养老会有沉重的负担,印度人口结构年轻化,比较有希望,还有就是发达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养老问题严重之类的。那么,从上面是不是可以得出结论:印度的养老水平要比发达国家高?印度老人生活得比发达国家的老人要好?这当然是个荒谬的结论,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根本不是像印度这种国家可以相比的。是的,在讨论发达国家的养老政策问题时,的确有时候会有什么关于“破产”之类的可怕的字眼出现,但是这只是因为发达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人民对此关心较多而已,即使它们的养老政策遇到一定困难,最多也就是养老水平略有下降,怎么也比印度这种有“希望”的国家强得多。这也说明,人口结构并不是养老问题的重要因素。实际上,在养老问题上,重点不是几个劳动力养一个老人的问题,重点在于:国家能有多少资源投入在养老上,由于低收入劳动力本身还要耗费社会资源,所以低收入劳动者越多,国家能投入到养老的资源就越少,这就形成了人口越多,养老越差的情况。关键还是要认识到,低收入人口是社会的负担这一问题。

总的来说,即使不考虑到低收入行业对社会的负担,提升产业水平,提高全国人民的人均收入也是所有人所追求的目标,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对环境美好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也可以说理想人均社会成本并没有上限。“劳动力成本优势”只是为达到这个目标而采取的暂时的手段而已。有人担心我们不能顺利提升产业水平,所以要用增加人口这种最无可挽回的方法来控制人均收入的增长(好听的说法是保持劳动力成本优势),无视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均收入。这种做法,就好像在打仗前害怕失败,把所有力量都用在退路上,结果当然是失败。劳动力成本优势只是竞争优势的一部分,而且控制劳动力成本的方法还有很多种,比如说我国利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加上户籍政策限制人口迁移,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控制劳动力成本的方法,当国家觉得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时,通过逐步取消户籍限制,带动全体收入水平上升,这种方法就灵活得多。所以说,一边控制人口增长,一边实现经济不断向高端发展,一边逐步减少低端产业,这才是正确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Tags): #发展#人均收入#人口政策
家园 好文,顶一下.说理很充分,专业性也很强

实际上,在养老问题上,重点不是几个劳动力养一个老人的问题,重点在于:国家能有多少资源投入在养老上,由于低收入劳动力本身还要耗费社会资源,所以低收入劳动者越多,国家能投入到养老的资源就越少,这就形成了人口越多,养老越差的情况。关键还是要认识到,低收入人口是社会的负担这一问题。

这个问题在我国目前的表现形式,就叫"啃老"...

家园 人均社会成本,有道理,送花
家园 经验值不足了。

提示:

需要至少[经验10]来进行【送鲜花】操作!!

你现有:[4]经验

[返回]

家园 这样好的文章怎么才出来,花

让那些反对我们基本国策的叫嚣了那么久。

请楼主务必常来和那些谬论做针锋相对的辩论。

家园 葵花宝典?

家园
家园
家园 【原创】不同意见

你的观点只是人少的话人均生活水平会上升,但是人不光消耗财富,还会创造财富。而且决定成本的主要还是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前者是人创造的,和人多少没有关系,人多还方便点。后者人多则完全是优势。而且国家竞争,不是比人均,是比整体优势,为什么西欧国家要联合,因为很多研究单个国家承担不了,这方面,人口大国就有优势。

你是典型的精英思想,精英可以多分配点社会财富,但必须有人创造社会财富。而且工业和农业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来解决需要,服务业怎么办?那可是实打实的靠人,没有足够的人口,如果维持精英的优质生活?靠引进移民?那几代人之后,人家数量上有了优势,万一起异心怎么办?你的思想就是欧洲现在困境的原因。

家园 计划生育或许必要

问题在于,不对少数民族计划生育,而且民族比例失调带来的文化冲突和国家认同问题很重要。当汉族比例下降到一定程度,人家要求掌权或独立,你是否答应?

或者汉族老化,基础劳动力靠少数民族弥补时,几代人以后,不占优势的汉族能否控制住局势?而且你是否愿意看到,城市里除了几个汉族高级住宅区,都是各民族自己特色的聚居区?当汉族不断老化,这完全是可能的,那时候应该怎么办?汉族自觉推出舞台?

家园 【原创】关于民族人口比例的问题

一个国家要保持稳定强大,最重要的是综合国力以及人均收入,而不是人口多少,这个问题虽然在现实中有无数例证,但却是人口增长论者最容易搞错的问题。人口增长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时候是人口增长有利于国家发展,有时候是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国家发展,我在上面的文章中要说的就是现在在中国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国家发展,这样才能解决我们国家面临的问题。

具体到民族问题上,也适用于同样的观点,一个国家只有自身强大,才能保持稳定。就拿苏联来说,它解体后大家就都来说它原来的民族问题有多大,但是它是因为国家垮了,这些问题才出现的,如果那个强大的苏维埃联邦还在,民族问题就只是社会中的“隐患”而已。如果现在美国政府突然垮了,那照样有一堆民族问题会出现的,就算你主体民族人口多,还会有别的问题。中国以前汉族人口还不是多得很,民族分裂照样发生,国家没有力量,光靠人多有什么用?

不过我也认为,作为国内政治,汉族人口保持优势还是有好处的,但是我们又要继续控制人口以利于发展,那么应该做的就是大家一起来计划生育,就我所知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负有计划生育的责任,那么主要就是执行的问题了。

关键词(Tags): #国家实力#民族#人口比例
家园 人多还是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汉族比例少的话问题只会更严重,不过你后面的话说明大家还是有点共识的,其实计划生育的危害本来还不至于这么快,只是夹带了民族比例失调带来的文明冲突的隐患,不然河里的几位兄弟对计划生育并没有这么敏感.基本上,现在的民族政策很糟糕看来是大家的共识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