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1945年2月,日军第39步兵联队之字型走廊之战 -- 阿多尼斯

共:💬14 🌺8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1945年2月,日军第39步兵联队之字型走廊之战

起初,日军在菲律宾的防御是一连串事件下匆忙开始的行动。防御的主力,日本陆军第10师团于1944年8月自东北移驻台湾,连同其著名的第39步兵联队,随后故事的主角。之后三个月中,第39步兵联队紧张的构筑台湾防御,应对美国可能的登陆。当确信美国不会在台湾登陆后,整个师团于12月抵达马尼拉,增援日军在吕宋岛上的战斗。

第39步兵联队是日本陆军一支历史悠久的部队。联队始建于1898年3月24日,作为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新扩充的15个步兵联队之一。在日俄战争中,第39步兵联队作战凶猛,冲锋中5名中队长级别的掌旗官先后倒下,但沾染血迹的军旗始终飘扬,带领第39步兵联队攻占俄军据点。因此,第39步兵联队的军旗获得日本陆军中唯一“血染的军旗”的称号。当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第10师团连同其第39步兵联队自平津一线向徐州推进,在1938年3月的台儿庄会战中遭中国军队重大打击。第39步兵联队官方历史则记载,1938年4月17日第10师团就重回进攻徐州的序列,作为从北面和南面两翼合围徐州的9个日本师团之一。1938年6月,第10师团作为自北面包围武汉的4个日本师团之一,与武汉近40万中国军队激烈鏖战。长达4个月的武汉会战严重消耗了第10师团,到1938年10月会战结束时,第39步兵联队因伤病和战斗共减员57名军官和1507名士兵。经此一役,第39步兵联队不得不全面补充和休整,并在之后的一年内一直在中国北部驻扎。在39年末返回日本进行6个月的休整后,第10师团于1940年6月前往中国东北,驻防中苏边境的佳木斯,之后一直处于关东军序列内直到移驻台湾为止。

点看全图

第39步兵联队于1944年12月10日抵达马尼拉后,第14集团军总指挥官山下友幸陆军中将下令第39步兵联队的永由允信大佐组建“永由支队”,包括第39联队的第2和第3步兵大队,与第10师团的炮兵和工程单位。第14集团军的参谋部计划将这支部队运往莱特岛西北海岸的卡里加拉湾登陆,增援在此与美军苦战的日本第1师团。

但是,1944年12月15日美军登陆民都洛岛,打乱了山下友幸陆军中将的计划。在12月14日下午确认美军即将登陆民都洛岛后,由于担心美军随之登陆吕宋岛西海岸,山下友幸陆军中将取消了永由支队的莱特岛作战任务。他下令永由支队立刻前往巴丹半岛组织防御,并授权永由大佐指挥巴丹半岛上第14集团军的所有部队。

接到这一任务后,受命前往巴丹半岛的永由大佐陷入和1942年巴丹美军同样的困境中:如何在丧失制海权和制空权的情形下,防御这座崎岖多山,丛林密布的半岛?而且,他手中的兵力远少于当年的美军。尽管美国情报部门估计此时巴丹半岛和Zambales省约有13000名日本陆海军士兵,永由大佐仅能直接指挥他手中的唯一成建制部队永由支队,以及奥隆阿波,巴加克,马里韦莱斯等地的守军,和圣.马采里诺机场的空勤人员,共约4000人。

巴丹半岛自北向南,从之字型走廊直抵马里韦莱斯的长度约为30英里,自西向东从门罗到欧兰尼的最大宽度为20英里。一条沙砾公路沿西海岸的皮拉到东海岸的巴加克隔出半岛与主岛的界限,1942年的美军就是沿这条公路建立起抵抗日军的巴丹半岛防线。永由大佐的任务非常明确:抵挡美军对巴丹半岛的登陆。如果美军登陆成功,他必须反击美军滩头阵地并尽可能杀伤更多的敌人。

预计美军主力将会很快于苏比克湾登陆,永由大佐选择位于半岛顶部中央,丛林茂密,地形崎岖的之字型走廊作为防御中心。这一地区距苏比克湾的奥隆阿波港约3英里远,控制着从苏比克湾向北到到马尼拉,向南到克拉克机场的必经道路,十分适合部署预想的防御体系。永由大佐决定全面加强之字型走廊的防御,在他看来他有足够的能力干扰美军的苏比克湾登陆,并尽可能迟滞美军突入吕宋岛中央平原。

为此,永由支队约半数的兵力都部署在巴丹半岛北部,防御之字型走廊。由于担心美军自半岛西海岸登陆,一如1942年日军进攻半岛的作战方式,支队约1/3的兵力部署在半岛中央。永由大佐认为,在巴丹半岛北部进行的作战是决定性的,因此他仅在南部的马里韦莱斯布置了极少量守军。永由支队唯一齐装满员的第3步兵大队在小川博纪少佐的指挥下担负起之字型走廊的防御任务,被称为北部防卫队;人员和装备均不足的第2步兵大队担负起巴丹半岛中部防卫队的任务;马里韦莱斯的守军则被称为南部防卫队。

点看全图

沿7号公路,永由大佐划出约4000码长的地带作为之字型走廊的防御地区。与7号公路垂直相交的圣塔瑞塔河将防御区分为东区和西区两部分,日军在此修筑了绵密的防御工事。日军将东区称为东部走廊,西区称为西部走廊。1945年1月23日,永由大佐将圣.马采里诺机场的空勤人员集中起来组成一个新的步兵大队,任命刚配属第39步兵联队的中山孝夫少佐为指挥官。中山大队部署在东部走廊的东端山脚下,防御来自迪纳拉比韩的美军进攻。

此时支队共有4门105毫米榴弹炮,永由大佐将其中两门配属给小川少佐,另两门则配属给马里韦莱斯的南部防卫队。他又为小川少佐增配了岩男上尉的第2暂编大队第6步兵中队,同时海军士兵也在奥隆阿波港匆匆构筑防御阵地。这样,小川少佐指挥下之字型走廊的防御兵力实际达到2100人。

由于永由支队受日本第2战车师团指挥,他们在1944年12月28日得到第2战车师团几辆坦克的支援。这些坦克置于新建的中山大队的中山少佐指挥下,他们防御的东部走廊东端是唯一适合坦克运用的地形。

关键词(Tags): #日军(当生)#第39步兵联队(当生)#菲律宾(当生)#马尼拉(当生)#吕宋岛(当生)#39步兵联队 巴丹半岛 之字形走廊元宝推荐:海天, 通宝推:笑吟,
家园 (2)北部防卫队的战争准备

出于抵挡美军进攻的防御安排,小川少佐在7号公路西部,距奥隆阿波港约1英里处的“马掌形”转弯建立了一个名为“灯塔”的突出前哨部,这一前哨包括一个两门37毫米反战车炮的小队,一个重机枪班,以及一个步兵班(配一挺班用轻机枪)。半岛的地形在这个“马掌形”前哨部前转弯并俯瞰苏比克湾,日军可以在此射击美军登陆奥隆阿波港的部队。如果美军沿7号公路自西向东推进,他们将撞上日军埋伏好的防御工事和兵力。小川少佐同时下令岩男上尉率领其暂编第6步兵中队的150名士兵,在沿7号公路向西距主防线约1英里处设立第二个前哨部。

点看全图

小川少佐最终决定将主防线设在之字型走廊的西部走廊。在这一地区,三条高地起伏的山脊交汇于地图上的“2”点,西部走廊主防御阵地。由于第14集团军参谋部提供的基本是一些老旧过时的一比五十万分之一地图,小川少佐的部属们自行绘制了稍嫌粗陋,但更为准确和详细的小比例地图。第39联队的士兵们大多来自本州西南的姬路,因此他们在地图上将这一地区的所有地形地貌用家乡的地名来命名,或者用士兵们熟悉的名词和语句。

7号公路南部,一条有两座山峰,向东南方向一路延伸的低矮山脊构成了防线的南部屏障。从“马掌形”前哨部看过去,这条山脊是一座陡峭而坚固的屏障。小川少佐把它叫做ege山,日本一处古战场的名字,并命令第9步兵中队驻守于此。

7号公路北部几乎同样的位置,两条分别向东北和西北防线延伸的山脊为防线提供北部屏障,使之更加难以攻破。向西北延伸的山脊被称作“必胜山”(mount hissho),一直延伸至距7号公路以北约600码处,在此与一条约2000码长,东西走向的陡峭山脊交汇,这条山脊被命名为“野口山”(mount koko),基本与7号公路平行。

优势的地形使得日军拥有自北面和自南面居高临下俯瞰整个战场的制高点。在野口山的最高处,日军观测点全程观测美军自奥隆阿波港向7号公路进攻的全过程,以及日军各个防御点的情况。小川少佐对野口山的地形和位置极为满意,将他的前进指挥部设在野口山顶,并命令训练有素的第11步兵中队担任野口山防御任务。

第三条交汇于“2”点的山脊则是一个近乎椭圆形状的高耸山丘。这一椭圆形高地距7号公路约600码远,被称作“南山”(mount minami)。山丘拥有两座陡峭的小山峰,高耸于公路北部,两座山峰中北面的一座被称为“北山”(mount kita),南面150码外的另一座被称作春日山(mount kasuga),奈良的一座著名山峰。小川少佐下令第10步兵中队在这里构筑防御阵地,由于野口山和必胜山陷落前这里不会遭受攻击,第10步兵中队实际作为小川少佐的基本预备队。

小川少佐同样构筑了第二道纵深防线,因为第一道防线在美军绝对优势的武力攻击下迟早会支持不住。这条南北走向的防线穿越7号公路,距主阵地以东约900码。这一位置上,7号公路北面的“神地山”(mount shinshu)密布防御碉堡和散兵坑,之间以交通沟连接至更深处储藏物资和休息的洞穴。公路的南面则是“不灭山”(mount fumetsu),实际为两座不高的山丘,日军在这里部署相对少些的防御工事,抵挡美军自南面而来的进攻。神地山和不灭山将7号公路夹在中间,形成如主防线的ege山和必胜山夹7号公路一样的狭窄通路,任何试图沿公路进攻的部队都将遭到南北两面日军居高临下的猛烈火力打击。小川少佐将不灭山陷落视为守军最后撤退的底线,这是唯一有希望坚持的久一些的防御点。

这一地区的地形确实对日军防御相当有利。自“马掌形”前哨部起,7号公路的地势迅速抬高,直到EGE山和必胜山之间相夹的狭窄通路为止。当美军攻克日军“马掌形”前哨部后,他们不得不一直保持仰攻的态势从正面进攻日军主防线,两翼连续的陡峭山地甚至让侧翼包抄也不可能。只有当他们攻克第一道防线后,才能够稍微获得优势,从后方直通神地山和不灭山的河谷包抄日军。但是,当美军最终打通道路可以进行包抄时,却发现日军已经撤走了。

从抵达那天起,小川少佐的士兵们就开始疯狂的挖掘战壕和构筑防御工事,充分利用他们唯一可依赖的地形优势。第3步兵大队日以继夜的加固之前日军为了抵挡美军攻占台湾后登陆菲律宾而修筑的工事,并根据防御计划大为延伸和扩展。士兵们拼命的修筑工事和壕沟,尽管当时日军的补给只能保证每人每天一小袋硬饼干作为干粮。第3步兵大队重机枪中队的中山军曹日后回忆道,这些严重消耗体力的工作“艰苦而令人烦躁”。

日军在沿山坡背面的斜坡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和散兵坑,并修筑了通往山腹掩蔽所的交通沟,躲避美军的炮火。每个掩蔽所入口处都用泥土和圆木很好的伪装起来,之间用隐蔽的交通沟连接,之前挖掘战壕的泥土恰好派上了用场。这一隐蔽的交通体系利用山中天然的水沟和低陷,并掩盖在快速生长的亚热带丛林中,根本无法通过空中侦察发现,地面部队也要仔细搜索才能找到。为了迷惑美军并分散其兵力和火力,小川少佐下令构筑大量伪造工事,许多甚至就构筑在真正的工事旁边。

小川少佐对这一防御体系极有信心:美军将不得不直接进攻一座座山丘,每座山中通过蛛网般密布的交通沟连接起的散兵坑,战壕,碉堡和机枪阵地,在亚热带丛林和高耸的灌木中得到极好的隐藏,美军将不得不一直面对丛林中隐蔽良好的日军射来的冷枪和迫击炮弹,偷袭和防守的日军能够通过隐蔽的交通沟迅速转移位置,除非用炮火将山头削平。每座山丘都是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唯一让小川少佐没有充分估计到的是一样武器的威胁:凝固汽油弹。

确实,当美军进攻时,他们对面前日军坚固的防御大吃一惊,美军指挥官甚至判断,这一防御体系一定是日军自占领菲律宾后就开始建造,至少经营了三年。战后永由支队的幸存者之一,小川少佐在回忆录里专门强调了他们建设防御体系的情况:永由支队自1944年12月16日抵达后才开始营造,所用的材料完全是现有库存或就地取材。

点看全图

小川少佐手中的重武器不多,因此他仔细的将这些重武器合理安排位置,配合每个日本步兵中队的共27支轻机枪和掷弹筒。两门配属给他的105毫米榴弹炮被安置在神地北端约200码处,这两门火炮可以迅速从掩蔽洞穴中拉出进入作战位置,为神地山和南山之间的阵地提供直瞄火力,或由野口山上的观测站指挥,对南山以西的7号公路地带进行间接火力覆盖。

小川少佐将他仅有的两门90毫米重迫击炮安置在北山和春日山这两座山丘上,这两门火炮在野口山上的观测站指挥下,能够覆盖整个西部走廊直到奥隆阿波港。尽管日本陆军中120毫米迫击炮的装备数量不少,但从整个日方作战记录来看,无论是小川少佐或是实际负责配置重武器的加藤清隆上尉都没有提到如何使用这种武器。有意思的是,美军在夺取之字型走廊后打扫战场时,发现了几发日军120毫米迫击炮弹和一门完好的120毫米迫击炮。一个解释是,由于120毫米迫击炮炮弹过少,日军没有将之安排在炮兵主阵地上。

小川少佐将两门联队属75毫米榴弹炮中的一门置于野口山他的前进指挥部直接指挥下,这门火炮将在必要时候投入支援决定性的战斗。另一门75毫米榴弹炮则安置在105毫米榴弹炮附近,增强这一炮兵阵地的火力。两门大队属70毫米轻步兵炮被安置在EGE山和不灭山之间的公路防御点上,实施直瞄火力支援,射击“2”点的顶部。

第3步兵大队的反战车炮中队在EGE山北端的一座小山上构筑自己的阵地。这座小山是小川少佐计划中第一道防线的关键点之一,被称作“重火器山”。他同时调来一个重机枪小队3挺重机枪加强反战车炮中队。由于在“马掌形”前哨部部署了两门37毫米反战车炮,他仅剩两门37毫米反战车炮部署在现有阵地上。反战车炮中队的中队长一之濑中尉将两门炮放置在压制7号公路的位置上,一门炮射击“2”方向出现的美军,一门炮隐蔽在阵地上,射击从阵地前开过的美军坦克。当一之濑中尉于2月4日阵亡后,日军将“重火器山”命名为“一之濑高地”纪念他。

如何配属加藤清隆上尉的重机枪中队是防御的关键。强大的美军炮火很快会摧毁稀少的日军炮位,但由于地形的问题,美军必须依靠步兵进攻逐个摧毁日军防御点,使用手榴弹,火焰喷射器,冲锋枪逐个清扫日军的战壕和碉堡。对付进攻步兵最佳的武器是机关枪,合理配置重机枪将会最大限度的杀伤美军。

小川少佐和加藤上尉仔细将重机枪中队的12挺重机枪安置在步兵阵地之中。第1重机枪小队的4挺重机枪配属给第11步兵中队,防卫至关重要的野口山;第2重机枪小队的4挺重机枪分散在主阵地上,一个重机枪班位于EGE山最南端,两个重机枪班则位于EGE山北端靠近7号公路的关键点。最后一个重机枪班则位于“2”方向最前端,将是最先迎战通过“马掌形”前哨部的美军部队。

第3重机枪小队被配属在第二道防线,两挺重机枪位于神地山,另两挺位于不灭山。各个重机枪班都得到命令,不能在一个据点里守卫太久,必须根据战事的进展在短暂射击后立刻转移,避免美军迫击炮和直瞄火炮的打击。

在神地山附近的炮兵阵地旁,日军修建了一个巨大的U形洞穴作为掩蔽所,可以容纳一整个步兵中队。洞穴有三个出入口,两个在背面面对圣塔瑞塔河谷,一个在山顶,每个出入口都被很好的伪装起来。这一大洞穴附近有多个小洞穴,用于储藏弹药,食物以及提供短暂休息,支持日军长时间的战斗。有些洞穴甚至有引来的山泉水。

美国第十四军的赫尔少将在美军进攻之字型走廊一个星期后,写信给第六集团军总司令克鲁格中将汇报战况时,如此描述这一地区的日军防御:“尽管令人难以置信,但我现在已确信,日军在此地的防御极为完善……过去的两天中抵抗极为猛烈,日军在每条路的两旁和每个关键点都部署了自动武器和迫击炮,频密的机枪火力和迫击炮弹持续砸在我的进攻部队头上。这是个难以敲碎的坚果。……这是我见过的防御最坚固的地区。”

尽管整个战争形势令人沮丧,但战前永由支队的日军士气却极为高昂。他们看不到增援,看不到突围的希望,看不到长期坚守的可能,但他们将迎来战斗。经过长期的残酷训练(日军训练一向以非人道而出名),这些被折磨已久的士兵急需在战场上发泄长时间积累的暴戾之气。这种狂热的战斗精神和长期训练的结果,使他们确信能够用战斗技能弥补对美军的兵力和装备差距。

家园 (3)美军进攻!

美国陆军第十四军军长查尔斯.P.赫尔少将是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他已经指挥过太平洋地区陆军的两场战役:新几内亚的爱塔佩和菲律宾的莫罗泰岛。第十四军所部的第38国民警卫队师的亨利.L.C.琼斯少将和第24步兵师第34团级战斗群的威廉.W.金纳上校负责进攻之字型走廊的作战任务。赫尔少将是一名西点的高才生,1911年毕业后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当马歇尔出任本宁堡陆军步兵学校校长时是他的副手。琼斯少将则毕业于内华达州立大学,曾任第1师的炮兵指挥官,从1942年起就一直在国内指挥第38国民警卫队师。金纳上校毕业于西点军校速成班,之后的之字型走廊之战将为他赢得第三枚银星勋章。第38国民警卫队师是一支初上战场的部队,第34团级战斗群虽然是久经战阵的老部队,但由于之前莱特岛战斗损失重大,此时全团约40%是国内送来的新补充兵。

1945年1月29日,第十四军在吕宋岛西海岸登陆,第34团级战斗群未遇任何抵抗一路推进,于当日晚占领苏比克湾。第二天,进攻的美军开始遭到日军部署的前哨部的抵抗,但仍于当日晚占领奥隆阿波港。11月31日,包括日军暂编第6步兵中队前哨部和“马掌形”前哨部这两处前哨点被美军轻易攻克,第38国民警卫队师第152步兵团一马当先冲入之字型走廊,为期两周的之字型走廊惨烈争夺战正式拉开了帷幕。

之字型走廊争夺战的头几天内,日军完全控制了战场形势。训练有素的日军士兵充分利用地形和防御工事的优势,用精准的射击与时时发动的夜袭将国民警卫队的新兵们打的晕头转向,美军完全没有摸清整个日本防御体系的部署情况,从茂密的丛林中射来的精确机枪点射和冷不丁砸下的迫击炮弹让进攻的美军毫无头绪:这些火力从何而来?第34团级战斗群的B.戴维.曼恩上尉形象的描述了2月4日日军的一次炮火偷袭:

“当日下午,我们抵达了一条山脊陡峭的山崖下,开始挖掘夜间散兵坑。零星的火力从山脊顶部射来,但我们抵达时已经是下午4点,因此营长决定第二天再向这条刚发现的日军防线发动攻击,部队随后撤到较为容易防守的一处小山上并构筑防御阵地。”

“F连在靠近山顶的地方开始挖掘散兵坑,G连随后在F连一翼沿山坡构筑自己的防御阵地。大约在下午5点30分,空气中忽然传来炮弹高速落下的尖啸声,一阵暴雨般的各种口径炮弹落在这两个彻底暴露在野外的步兵连身上。没有任何预警,也没有任何预先交火,瞬时间空气中只充满了炮弹爆炸的轰隆声与弹片横飞的尖啸声。没有任何试射来纠正弹着点:日军一定事先已经订好标尺。炮弹在树林间爆炸,致命的碎片在空中毫无顾忌的横飞。除了爆炸声和尖啸声,周围充满了倒地的士兵们哭喊着‘medic,medic!’的声音。”

“这场炮击只持续了5分钟。炮击结束后,我们只能立刻从小山上撤退。医疗兵和匆匆赶来的增援部队沉默的将76名伤者和12名死者抬下来,花了一整夜时间运回后方的医疗所。”

战斗开始时,美军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虽然他们无法掌握日军的动向,但美军的行动置于日军的充分观察中。部署在野口山山顶的小川少佐前进指挥部将自7号公路向南到奥隆阿波港这一带尽收眼底,所有美军动向都在日军掌握中。由于事先已经对各个关键点订好标尺,后方日军火炮可以在前进指挥部指挥下随时为前方提供间接火力支援,而美军还不能立刻实施炮火反制。战后幸存的第3步兵大队士兵回忆,他们并没有进行详细的标定工作,完全是凭多年训练的经验进行炮火支援,因为准备时间太短,而且炮弹太少,不允许进行试射。

1月31日和2月1日夜,小川少佐派出夜袭队突袭刚进入之字型走廊的美军。每个夜袭队有3个步兵班,一挺重机枪和一具掷弹筒,以及步兵班原有的3挺轻机枪。尽管对美军破坏轻微,这些夜袭队却搅的美军不得安宁,造成连续的混乱和骚动。

和美军新兵们的混乱与无所适从相比,日军严格按照预定的防御方案执行防御行动。2月1日和2月2日,日军先后击退了美军自“马掌形”突出部向EGE山的数次进攻。由于7号公路两侧难以进行部队运动,美军进攻部队不得不挤在狭窄,弯弯曲曲的7号公路上前进。第152步兵团在1日投入一个营,在2日更投入3个营正面强攻日军主阵地,日军第11步兵中队的百余名日军凭借地形优势,最终打退了试图攀登野口山的美军。

赫尔少将对于第152步兵团的表现极为不满意,于2月3日撤下该团,改换战斗经验更丰富的第34团级战斗群上阵。小川少佐利用美军换防的绝好机会,对沿7号公路撤退的第152步兵团和前来替换的第34团级战斗群施以一阵猛烈的炮击,极大的挫掉美军的锐气。第34团级战斗群起初和第152步兵团一样,只用一个营正面攻击,但也和152步兵团一样,很快发现至少要在正面投入2到3个营。

2月4日,第34团级战斗群的第1营对正面展开进攻,同时第2营试图攀登野口山。在迫击炮和后方榴弹炮的支援下,日军挫败了这两个营的进攻,当日美军伤亡169人。日军也承受了相当沉重的伤亡,由于没有补充,因此人员和重武器的损失,特别是当日损失了两个重机枪班,是日军难以承受的。

2月5日,日军偷袭的迫击炮弹打死打伤了第34团级战斗群前进指挥部以及第2营指挥部的几名军官。此时第2营伤亡惨重,不足三天的战斗中造成的人员伤亡数达到了在之前78天的莱特岛战斗伤亡数的40%。由于第2营已无力攻克日军的防御阵地,因此团长金纳上校请求撤下第34团级战斗群,他的请求被批准。

2月3日到5日夜,配合战斗的第152步兵团第1营自西面发动对野口山的攻击。2月5日夜,小川少佐下令守卫的第11步兵中队留在山洞和隐蔽壕沟中,当第1营吃力的攀登野口山,各个连队慢慢散开时,日军忽然从洞穴中冲出,猛烈攻击猝不及防的美军,一举将之赶到了山下的公路上。此时日军第11步兵中队已经在几天连续的战斗中消耗殆尽,战斗员所剩无几,小川少佐权衡再三后,决定放弃野口山的制高点,并于当日夜率前进指挥部悄悄撤退。

最初几天里日军能够成功抵挡美军,不仅因为良好的战前准备,也与美军指挥官意见不一致有关。赫尔少将对第38国民警卫队师的琼斯少将指挥的作战方式非常不满意,于2月7日下令解除琼斯少将职务,任命骑1师的威廉.C.蔡斯少将接任。琼斯少将和赫尔少将的最大分歧在于如何进行对日军防线的攻坚,赫尔少将一直受到他的两名顶头上司,战区司令官麦克阿瑟上将和第六集团军总司令克鲁格中将的压力,要他迅速结束巴丹半岛的战斗,因此他要求进攻部队必须沿公路一路突进直插日军防线纵深,尽量减少浪费时间的火力侦察和炮火准备。而琼斯少将则坚持传统的攻坚方式:首先通过侦察确定日军阵地,为炮兵标定位置和距离,在炮火支援下以营级规模的兵力夺取一个日军据点后再转向下一个。当两人的看法发生激烈冲突时,赫尔少将毫无疑问的取得优势,解除了琼斯少将的职务。

2月6日,两件事情成为美军之字型走廊争夺战的转折点。第一件,圣.马采里诺机场修复完毕;第二件,以此为基地的P-47出动为之字型走廊的美军提供空中支援。P-47向日军防御阵地连续投掷500磅的高爆炸弹和凝固汽油弹,后者让日本守军陷入彻底的震惊和恐慌。永井军曹描绘了他第一次看到凝固汽油弹爆炸的样子:“他们(飞机)丢下了一些类似圆桶一样的奇怪东西,当触地爆炸后,形成一大片燃烧的火海,……整个地区都被火焰覆盖,……我们纷纷从战壕和掩蔽处跑出来,无法忍受令人窒息的高温和飞卷的火焰。”

2月1日,赫尔少将下令第38国民警卫队师的第149步兵团(欠一营)进行一次长距离行军,绕过之字型走廊抵达东部走廊附近的迪纳拉比韩。要命的是,这个团居然迷路了!返回后被指挥官臭骂了一顿,第149步兵团终于在2月5日抵达预定地点,进攻临时由空勤人员拼凑起的日军中山大队。从整个战略态势上来看,美军完成了对之字型走廊的两翼合围,但右翼进攻东部走廊的美军在整个战斗期间基本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小川少佐本身的兵力已经捉襟见肘,不能提供什么支援,中山少佐仅凭一个拼凑的大队和几辆坦克,居然成功阻挡了第149步兵团,直到左翼主攻西部走廊方向的美军取得突破为止。

2月6日到7日,第152步兵团第3营发动一系列攻势,成功对日军在“2”位置附近防线达成多处突破。小川少佐将这条防线视为战斗的关键,不惜代价的下令迫击炮和榴弹炮持续轰击突破防线的第3营,第3营美军士兵大量伤亡在日军炮火下,不得不后撤。这也彻底暴露了日军几门支援火炮的位置,随后在美军的大举炮击中全灭。

2月8日,美军终于掌握了进攻日军防线的正确战术。之前的战斗中为了节约时间,美军每次都由一或二个营发动独立的进攻,日军得以在战斗间隙利用内线机动的优势调配兵力和运送弹药物资。这次,美军将由两个步兵团共5个营发动连续的正面进攻,其他部队则包抄日军左翼。第38国民警卫队师的师属炮兵也全面投入战斗,17000余发105毫米和155毫米榴弹炮炮弹扫荡了这一狭小地区内所有疑似日军防御点的目标,当日发射炮弹数量占师属炮兵整个争夺战期间总发射数量的三分之一。但他们还是低估了日军的防御能力。3个小时的炮击结束后,进攻的美军本以为只会遇到少量未被摧垮的日军,可迎接他们的还是同前几日一样密集而准确的火力,步机枪火力与掷弹筒从公路两侧隐蔽的防御点里喷射着致命的抛射物,持续打击沿公路推进的美军进攻部队,当日美军仅向前推进了300码。但是,日军第一道防线已经被突破,美军在这一防线上插入一个坚固的突出部。

2月9日,10日,11日,12日,第38国民警卫队师在火炮和飞机支援下缓慢而坚决的持续向前推进,突破日军主防线攻占EGE山,并夺取北山-春日山-南山一线的日军第二道防线大部,占领两道防线间约900码宽的地带,随后占领神地山和不灭山,清扫了这一带顽固抵抗的日军。小川少佐的第3步兵大队此时基本消耗殆尽,美军成功攻占西部走廊并抵达圣塔瑞塔河谷。

2月8日和之后美军的密集炮击,严重打击了日军的狂热情绪和士气。为了躲避美军炮火,日军在炮击开始时就通过交通沟转移到山腹的防炮洞里躲藏起来。在狭小,潮湿,气味难闻的防炮洞里,加上外面如雷霆一样隆隆的炮声,让日军觉得自己像蹲在陷阱里的老鼠。炮弹落地的声音,飞机引擎的尖啸和地面美军坦克行进的轰鸣,“沉重折磨着每个人的神经”,永井军曹形容道,“每个人都变得神经质和焦躁不安,敌人强大实力的进逼,对我们产生极为严重的现实和心理压力”。

之前日军精心修筑的工事和碉堡,也在美军炮火下像纸玩具一样被掀开,撕碎。炮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暴风在丛林间回荡,轻易掀开了日军为交通沟和洞穴精心安置的伪装。美军连续的进攻让日军没有时间焚烧战死者的尸体,这些尸体堆在洞穴中迅速腐烂发臭并肿大,尸体的手臂就肿胀的如一般人的大腿粗,气味异常难闻。天上持续巡逻的炮兵校射飞机让日军无法在白天举炊,即使在夜间,炊烟也在明亮的星空下分外醒目,立刻会招来美军致命的炮击。

永井军曹详细描述了美军大举进攻那天的情景。早晨,嗡嗡作响的炮兵校射飞机在日军防线上空持续盘旋,观察地面日军的任何形迹与炊烟。随后,地面引导下的美军作战飞机呼啸着飞至,从树梢高度掠过地面,将携带的炸弹扔在日军头顶上。而EGE山下的远处,传来美军坦克行进时履带与引擎混响的轰鸣,混合着美军炮兵实施炮火准备发射的炮弹嗖嗖落下的声音。炮弹连续尖啸着落下,然后响起一阵阵毫不停歇的巨大爆炸声。日军士兵蜷缩在战壕和防炮洞内,等待着机枪和步枪响起的声音。永井军曹回忆道:“我们安静等待着敌人士兵出现在我们的视野,等待着敌方迫击炮弹落在我们头上的声音,这标志着敌方步兵进攻的开始,也是我们真正战斗的开始。”

中午十分,美军炮火突然沉寂下来,几近死一般的静寂笼罩着日军阵地。但这只是短短一小会儿,随后美军迫击炮开始猛烈轰击日军阵地,掩护步兵投入进攻。永井军曹同一个散兵坑的战友,原田工兵中尉不停的在数迫击炮弹落下的数量,他的阵地附近1分钟内就落下75发。永井军曹回忆道:“轻武器射击的哒哒声越来越近,我们甚至听到火焰喷射器喷射时发出的呼呼声和手榴弹未爆炸前引信燃烧的嘶嘶声。我们紧握着武器等待着敌人冲入我们的隐蔽所,但出乎意料的是,另一轮炮击开始了,美军越过我们头顶继续前进。他们为什么不消灭我们?他们清楚的知道我们的重机枪部署在这里,他们一定会回来的。”

炮击结束后,日军仍坚守不退,在2月8日后继续向美军发动一系列反击。由于手中的武器远逊于美军,他们只能用各种自杀式的攻击抵挡敌人进攻。日军在公路上设置了几个坦克陷阱,用一根巨大的树干放倒在公路中央堵塞公路,背着炸弹和炸药包的日军士兵躲在树干旁边。坦克行进至这一障碍前停下时,日军从隐蔽处冲出,抱着炸药与美军坦克同归于尽。2月3日日军在“马掌形”前哨部附近安置了这样一处陷阱,但5名抱着炸药的日军还未接近坦克前,就被伴随坦克前进的第34团级战斗群A连士兵全部打死。2月9日的战斗中,当坦克在陷阱前停下时,隐蔽的日军重机枪忽然开火,迫使掩护坦克的美军步兵暂时后退,3名抱着炸药的日军最终只有1人靠近了坦克,一声巨响后这辆M4在原地停下来开始熊熊燃烧,彻底阻塞了道路。

此时东部走廊的战斗中,日军的几辆95式轻型坦克表现出色,用不停的机动和战斗完全迷惑了149步兵团的指挥官,让他们认为至少有5辆日军坦克而不是实际上的3辆。95式轻坦克装甲薄弱,装备的37毫米坦克炮完全不能和M4的75毫米炮相比,在东部走廊的防御战中,这些轻型坦克利用优越的机动性,频频支援日军主阵地的防御和袭扰美军,使得中山少佐用一个拼凑的三流大队抵挡美军一个团近一个星期。

2月12日,小川少佐手中的部队已经在美军的连续进攻中消耗殆尽,小川少佐认识到,他已经没有能力继续维持防线,否则他的部队此时仅剩的120余名仍有战斗力的士兵将很快被消灭。小川少佐决定执行之前的撤退计划,将残余日军在夜间撤至距战场2000码外的圣塔瑞塔山,随后向南撤往纳提布山,与第2步兵大队汇合。日军将无法带走的伤员留在碉堡和工事里,他们会在美军进攻时象征性地打几枪,造成日军仍未撤退的假相。美军情报部门完全没有探知日军的撤退,使得日军几乎在不受干扰的情形下顺利撤走。

2月13日,美军占领圣塔瑞塔河以西7号公路全部地区,随后进攻东部走廊时意外撞上了永由支队总部直属队。日军支队总部和直属队在整个战斗期间一直待在东部走廊的金刚山上,无论是美军的空中侦察还是第152步兵团的侦察分队之前都没有发现这支日军。直到3月9日,美军才将弹尽粮绝的永由支队总部直属队击溃,永由大佐率残余日军一路向南撤退, 3月20日抵达第2步兵大队和撤下来的第3步兵大队残部在纳提布山设立的营地。之前,美军在2月15日宣布完全占领之字型走廊,并宣布将在未来4天内占领巴丹半岛的其余部分,尽管这一目标实际在4个月后才达成。

家园 (4)39步兵联队的覆灭

直到战争结束前,永由支队剩余的部队都在纳提布山附近,抵抗美国第6步兵师第1步兵团,第38国民警卫队师第149步兵团,和菲律宾游击队的进攻。在火炮和飞机的支援下,美军缓慢的推进并粉碎日军防御,迫使日军逃入深山中。由于缺乏食物,医药,以及菲律宾游击队不停的袭扰,大部分日军在逃亡过程中丧生。但在日军指挥官的努力下,永由支队始终没有瓦解,坚强的存活下来,并零星的偷袭盟军或和菲律宾游击队交火。

1945年8月15日中午,苏比克湾和马尼拉湾的盟军舰队汽笛长鸣,欢庆战争结束。大量盟国飞机在日军防守或躲藏的地区顶上盘旋,投下宣告日本已经无条件投降的大批传单,要求日军停止战斗。盟军飞机携带的大型扩音器中,一个柔和的女声用日语劝告日军从深山和掩蔽所中走出来,向盟军投降。考虑到8月15日后形势十分平静,永由大佐带着两名第39步兵联队的军官步行前往他们在纳提布山中营地60英里外的欧兰尼,与盟军接触。在收听盟国和日本政府的日语广播并阅读日本报纸后,他们终于相信盟军军官告诉他们的话:这场战争已经结束。到1945年9月4日永由支队投降为止,近4000名支队士兵只有280人生还。

当第39步兵联队的残部向巴丹半岛的美国第38国民警卫队师投降后,一个问题缭绕在这些日本军官的心间:他们该如何处理联队的军旗?军旗对第39步兵联队有特殊的意义,不仅出自天皇御赐,更是日军中唯一一面获得“血染的军旗”称号的军旗,一直是联队荣誉和骄傲的象征,在最绝望的时候,当运送第39步兵联队从台湾前往马尼拉的船只遭盟国飞机攻击时,永由大佐曾将军旗缠在腰间,决定与旗同沉。日本投降时,日本陆军下令所有联队烧掉或毁掉他们的军旗,但此时第39步兵联队残部躲藏在与世隔绝的深山中,未能及时通过无线电知悉这一命令。

起初,受降的美军告诉这些日本军官,他们对第39步兵联队的军旗没什么兴趣。但几天后,联队的军官们发现美军对于弄到一面联队军旗做战利品十分有兴趣。由于不忍心毁坏这面有特殊意义的军旗,三名日本军官,包括支队参谋藤田少佐,第2步兵大队队长山本少佐,第3步兵大队队长小川少佐,联手策划了一个大胆的偷运方案,将军旗偷偷带回日本。军旗被裁成了三部分,藤田少佐保留着“血染”的那部分,一小段军旗的边饰,以及5公分长的旗杆,藏在他的腹袋里。剩余的部分和一小节旗杆分别由山本少佐和小川少佐保存。三名军人发誓,他们要用生命保卫自己的那部分军旗并带回日本。永由大佐支持他们的举动,由于此时他患了严重的风湿病,三人把军旗旗杆主部分的漆剥掉后给他当拐杖用。

回到日本后,他们把军旗的残片交由姬路的一间寺庙保管,僧人们把这些残片藏在一尊挖空的佛像里。收到风声的美国宪兵不久后登门拜访,要求对寺院实施搜查,因为怀疑寺院窝藏和旧日本军有关的一些“物件”。寺院的主持告诉他们,寺院确实收藏了一些这种“物件”,但是为了纪念死者的目的。如果宪兵们一定要搜查,他不会反对,但要求按照正常的程序获得盟军总部的书面搜查令,并必须有一名基督教神甫全程陪同搜查。数次登门无效后,美国宪兵也只好无可奈何的放弃搜查,因为他们没有任何确实证据来获得书面搜查令。1965年,这面军旗终于重见天日,所有的残片被精心缝制在一起。这面军旗现在收藏在姬路的陆上自卫队档案馆中。

1945年巴丹半岛之字型走廊的防御战中,永由支队成功迟滞了美军前进的脚步,让这场美军本以为数天即可解决的战斗延长至两个星期,并造成重大伤亡。整个战斗期间美军伤亡1400人,其中阵亡250人。日军则付出了更惨重的代价:阵亡和被俘的士兵达1850人。

战斗中,日军士兵充分展示了训练有素的作战技能,包括精确射击,夜间偷袭,隐蔽运动,甚至自杀式袭击等等,让美军遭受出乎意料的重大伤亡。但在另一方面,这些狂热的军国主义份子,尤其是中下层军官则拥有和现代士兵不相称的狂热迷信。在2月8日美军长达3小时的猛烈炮击中,小川少佐待在不灭山山腹中隐蔽的指挥部山洞内,一遍又一遍激昂的朗读着天皇的宣战诏书,纪念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日本皇军取得的“辉煌战绩”。2月11日是日本自1872年开始实行的法定节日,庆祝第一位jinmu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即位。被美军炮弹和凝固汽油弹的钢与火折磨的近乎崩溃的许多日军士兵,纷纷在这天早晨爬上神地山的山顶,面朝日本的方向跪拜祈祷,期望神将他们自残酷的战斗中解救出来。但是,神迹并没有显现,迎接他们的依然是美军火炮低沉的轰鸣声和战斗机俯冲投下的一枚枚炸弹。

之字型走廊争夺战期间,小川少佐的北部防卫队成功打退美军第34团级战斗群,同时在东部抵挡住第149步兵团(欠一营)的进攻,并在撤退前的最后几天让第151和第152步兵团的正面强攻付出不小的代价。日军的抵抗间接导致了美军一名师长和团长被撤换。在形势无可挽回的时候,日本指挥官成功的将残余部队在美军眼皮底下撤走。

总而言之,之字型走廊的日军北部防卫队用两个少量加强火炮和轻型坦克的步兵大队2100人左右(包括临时拼凑的中山大队),成功抵挡了美军4个步兵团(每团约3000人),7个炮兵营(84门105毫米和155毫米榴弹炮),一个坦克连(6辆M4坦克),以及16架P-47战斗机近两个星期。日军在之字型走廊的抵抗同样迫使盟军推迟数天开始使用马尼拉湾进行物资和兵力运输。美军急需启用马尼拉湾作为补给基地,解决目前自仁牙因湾到北吕宋岛之间漫长补给线的种种问题;但在未能控制巴丹半岛前,马尼拉湾不能投入使用;只有在占领自奥隆阿波港到迪纳拉比韩之间的7号公路后,才能占领巴丹半岛。永由支队沿这条公路的激烈抵抗无疑延迟了美军启用马尼拉湾的计划。

家园 沙发 花
家园 美军是很烂

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武器优势。

家园 花,板凳
家园 进来扔花的,于我心有戚戚焉

日本在巴丹和美国人作战,这个确实比较有意思。这东西写起来也比较费劲,看起来也一样。主要是地名的缘故。

家园 花一个。你这资料的出处是哪里?有些译名相当准,有些则。

比如,不叫“十四集团军”,应为“十四方面军”。

司令官是有名的“马来之虎”山下奉文,而且是大将。

另外,联队长应该是永吉实展大佐。

家园 回老冰的话:全是在下自己翻译的

肯定会有不准的,多谢指正。

资料出处主要是JMH 2003年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又是一本已出版作品的缩略版,而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文章中提到的第34团的B.戴维.曼恩上尉,他老人家在战后去念了大学,后来改行当历史学家……

家园
家园 打了半天,美军才死了250?

大出所料,呵呵

家园 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美国军队没有发现对面的日军已经撤退了

这种事情可不是出现了一次两次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