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有关高校招生的一些问题 -- njyd

共:💬38 🌺5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同意你的说法

我认识负责招生的人,总的来说,高考的招生各项规定的执行还是不错的。有钱也很难跳过很多规定。在国内的大环境下,这也是很不容易的了。学生基本上都是凭分数在竞争。

当然,我知道得很有限。你如果知道黑幕就谈谈,我们也了解一下。

家园 我了解的都是在2000年前的。
家园 不错不错

从墙里边看看俺们当年是怎么过来的.

家园 厦大那和南大还是有点差距吧

虽说那风景真是没的说.不过当时对外地高校的确是了解不多,很多人都以为中科大不咋地.

家园 (点头点头)那是那是,我就是被刷进厦大某系的。

当时同届比我分低的两个好朋友一个去了武大,一个去了南大。。。。哦对了,还有一个低我将近十五分的,也去了武大。。。

不过呢,厦大忙着挣钱,在总体学术上现在确实不如南大。而且都是小圈子,曾经有个玩笑是,厦大都快接管厦门市了,瞧瞧厦门有多少是厦大校友掌权的就知道了。

早些年还行,老留学生出国,海外承认的国内五所大学里就有厦大。厦大的学生出国的多那是真的。

呵呵,貌似一直都有闷头出国的传统。

家园 高校招生确实黑幕不少

我们班四十来号人,还有个福建省前几十名的。第一志愿是本系的不超过五个。。大多数是报都没报过的。。遭到黑幕清算的就有好几个,比如其中一个江西的同学原本报的法律系,分数很好,但当年只在江西招两个吧,结果他被调配下来了。顶他下来上了法律专业的那位,父亲是省级干部。可巧,那位还是我初进厦大在火车上认识的两个好朋友之一,大家关系很不错。他居然还知道我们同学的名字,问他才知道他见了招生老师,看了档案名字。后来悄悄问我,我们班那个江西的长什么样。我还郑重其事的带他看了一眼,顺带着批评了他一下,说他毁了我们同学的前程,呵呵。。不过,是金子迟早要发光的,有理想就是好啊,我们班的那位,毕业后还是去了公安局,自己又考了律师。

我自己也是被顶下来的,后来才知道顶我下来的那个女孩的妈妈是省教委的某人同学,带她亲自去找了当年厦大去招生的老师。说到这里,想起件事,大一的时候我认识了顶我下来的那个女生,当我得知她的高考分数竟然比我的少近十分的时候很诧异。然后她还不知道她顶的是我,还得意洋洋的告诉我她妈妈跟省教委的这档事。可想而知当时我那个郁闷。高考这件事对我大学四年影响巨大。大学四年我象是一个不同的人。

对了,后来我还追查是谁当年去招的生!被我查到是某某系的辅导员。本来是和我风马牛不相及的一个人。就算我对他横眉冷目,他也不会知道我是谁。但这世界真的很有意思。大二下,该辅导员的当时狂追的女朋友竟然是我们班辅导员的妹妹,而我们班辅导员当时对我不是一般的好,经常去她那蹭饭来着。自然也就认识了她妹妹,还有那位当时我恨不得踢上两脚的某系辅导员。。咳,当时真没少说他坏话。见面就拆台,他也哭笑不得,不能把我怎么着。现在想起来,真是挺好笑的。那会我怎么就那么小心眼呢。。。。。。。

人生每一步,或许都有其深意,只是当时我领会不到罢了。

家园 变成怨女了?

人生的奋斗机会还很多呢!

家园 没有啊,没看那是回忆么

只是想起来挺好笑的,当时怎么那么在意呢?

我曾经是个很骄傲任性的人,受受挫折也好,能够明白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

即便当时是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我一样可以在本专业拿省级奖项啊。不需要奋斗。

只是一毕业,迅速的转了行。跟我那江西同学的决定一模一样。呵呵。

无论怎样,在自己的人生里,高考是第一次打击。那时候哪里能料到,后面的打击还接着有呢。

家园 你可能有误会。

  除了这个大学在你们省只招一人,说不上什么谁把谁顶下来,你根据什么判定如是不是他(她)上就一定是你上?只有内定了是招你的情况下换了人才能说被人顶下。

  即使是没有后门,大学招生也不是完全按分数来,各个大学都有优先想要的学生类型(指完全合理合法的)。比如说女考生少的工科就爱招女生,反过来医科见了男生就象见了宝,有的专业偏重某些课目,有的学校偏爱某些特长。如果是自治区特有的少数民族就没有退档的可能性,即使在给你的档案中分数最低。另外还有些院校政治条件很重要,象南京外国语学院(部队的)对些就很重视,省级干部的子女至少家庭“可靠”。正常招生的情况下不要高分要低分也是常有的事,这点常常会被考生误会。

  一般来说后门也不是那么容易走的,首先你的分数要能过投档分数线,当然那位省级干部可能有能力将低分投出来。

  象俺那次招生,名额是七人,带了十几个名字,档案一份没见到。

家园 好像象南大这些大学从不招第二志愿的

以前在学校听出去招生的老师说过,不管你分数多高,不是第一志愿的根本不会要。

家园 呵呵

你说对了,当年此专业确实在我省只招一人,同样只招一人的还有其它几个专业。大一的时候,通常有老生召集的老乡聚会,新生入校后,很快知道什么系有谁是同期进来的老乡,闲得无聊的话题就是高考多少分。更何况我们两个系,大一大二的很多专业课都是一起上的,我的专业是我报都没报的。要不说这世界巧呢,我的名字很特别,当年招生的某系辅导员仍然有印象,一年后见面的时候还辩解说,至少他把我仍然留在了厦大啊,(虽然换了专业),不然就象你所说的,都不定给扔到哪个学校去了。

我另一个中学同班同学,高考成绩比我还好,却填志愿非去上海海运不可,他所报的专业也是全省招一个的,结果被另一个分数不如他的,也是我们同学去了。原因同样是去的这个同学直接去找了招生老师。结果我们这个同学,给一撸到了大专。当年我们班他是最倒霉的一个,本来是上重点线一本的,结果呢?去了大专。大多数的同学家长,都不会想到要找人。只有部分深谙其中三昧的人才会想到这个。

我说的法律系这个,父亲当时是正由某市委书记升任省某某副书记。他的分数最多只够厦大普通线,不够法律系的。他自己都这么说。这个省级干部够强吧??好在我这朋友人很好,不是那种纨绔子弟。

且不说这个黑幕。高考不公平的交易多了去了。还有呢,比如前年高考前,春节我回去,舅舅特地从成都赶过来看我,感慨国内的招生。物理系毕业的舅舅和清华校长是大学同学,关系还不错,平时也打打电话什么的。在成都他一个熟人的小孩,因为错过了清华的有音乐才能的考生的面试报名时间,找舅舅帮忙,跟校长打过招呼,然后赶到北京参加考试。舅舅很感慨啊,说清华招这种学生面试有个前提条件,一是必须是重点学校的高三学生,二是必须个人才艺,比如钢琴必须是几级以上,小提琴的又必须是几级以上。那么多家长为甚么不辞辛苦进京赶考似的,因为一旦过关,招生分数最多可以低70分啊。70分,在高考中这是个什么概念???

为甚么看的那么重啊?毕竟也是孩子就学,和未来生活的一条路啊。

有黑幕和背后交易,其实都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体制的问题。

家园 估计黑幕还是不少,

也许以前还好些,俺不觉得什么。考完成绩出来前报志愿,还和大学招生的老师见了面,因一时兴起换了个专业,搞的老爸很不爽。志愿倒是老爸老妈给添的,除了第一志愿和倒数第一志愿是自己选的。当时的班主任觉得很是不错,还show给别的家长看。不过后来发觉当时应该听老爸的,姜还是老的辣,这临时换的专业俺后来实在是没兴趣。

家园 黑幕肯定是有的,现在没哪个地方是净土。

  不过我觉得有些传说是以个案代替全部。

  你能“和大学招生的老师见了面”也可以算是黑幕中的一份子了。俺那次招生,报到后住在一个大厂的招待所里,全封闭武警把门,招生老师要外出要说明理由,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家长和考生都不准入内,散步时发现门口围满了人,都是考生家长。

  我们招七个人只见到一位家长和一位考生,家长是刚好是负责这次招生卫生保健的医生,她女儿的分数在拿到档案中的中偏低处于边缘,家长一找自然就招下来了。不过我们没拿任何好处,这位家长除了说些好话外也没敢提什么其他事,我们报到后开会说的第一件事就是前一年有位老师收了考生三千元(九0年三千元不少了),被发现后老师受到处理,学生也被退回;见到的考生是档案上身体状况有疑问,通过招办叫进来复查的。

  幕后活动也有,我去招生报到前住在一起插队的同学家里,当天晚上就有一位当地铁路分局的人上门,请我到铁路分局招待所去住,说是分局都准备好了,我因为同学多年没见面没去,我想如果我去了可能还会有后续活动。

家园 俺这个应该不算黑幕滴

是他们要见俺,不是俺要见他们。当然人家是大学的人,所以俺还是屁颠儿屁颠儿的去见人家,这已经是很早以前的事儿了。好像是传统,他们每年在成绩发布前要到中学见见可能会入他们学校的考生,大概要和另外一所抢人,俺班上另一位就被另一所给约见了,成绩出来也就上了那所学校

家园 现在大概与时俱进了。

  最近发现我们学校每年都要派老师到各地去拉学生,看中的就签定合同保证录取。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