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南通计划生育与我买房的问题! -- 忘了

共:💬20 🌺2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南通计划生育与我买房的问题!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情况吧,好不容易熬到毕业了,回家乡南通工作。南通是沿海开放城市,经济还可以,现在在快速发展中。我家在郊区,开电动车上班要35分钟,不过9点上班,倒也不要紧。只是现在面临要不要买房问题。南通现在房价涨得很厉害,从03年的2000元左右,到现在一般地段的房子也要5000元。而且由于经济持续发展,和接轨上海的加速。房子预期会继续上涨,所以想买套房子以备将来结婚使用。

不过南通有自身特殊情况,由于计划生育执行得比较彻底,加上基础教育比较好,每年大量考上大学的毕业后并不回南通工作,南通人口已经连续几年负增长。而且市区的朋友普遍有几套房子,好几个同学家境也是普通家庭,本身有房子,家里由于看好房市,给子女买了房子以后结婚用。所以有2,3套房子很正常。而且南通的拆迁补助比较合理,很多人由于拆迁有2,3套房子。虽然预期房市会持续上涨,最终用通货膨胀来抵消,但南通的供求关系明显失衡,如果没有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很难支撑房价持续上涨。现在年轻人不多,外地务工人员收入有限,短期难以形成有效支撑。

最后介绍一下我的经济条件,我在机关工作,收入到手6万左右,公积金单位加个人约1000元/月。家里收入5万左右。如果购买小点的两居室,一般8,90平方,约45万元左右。大体情况就是这样,不知各位河友如何看待南通的房市发展?以及我该不该现在买房子?希望能给个建议。

顺便说点题外的,南通由于计划生育太彻底,现在人口负增长。造成劳动力短缺。目前服装厂工人月收入1千5左右,建筑工人2千左右,都是最基层的。服装厂包食宿,伙食比家里味道还好,为了讨工人欢心,食堂不敢不认真做。而且车间都有空调,不然工人会到其它厂上班,厂长对手艺好的工人都很客气,逢时过节都要送礼,以免被竞争对手挖走。这是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计划生育造成劳动力短缺造成的。所以居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开始普遍享受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处。

但负面效果也很明显,年轻人普遍没有工作热情。而且由于计划生育,现在年轻人的观念改变,普遍不愿意生二胎。现在还有外来人口来弥补。不过如果现状不改变,等我的父辈年老时,抚养压力太大,而且到时劳动力成本极其高昂,普通家庭不可能通过雇人服侍家中老人。企业也可能因为无法承担成本而大量倒闭。虽然静态的看,只生一个自己负担小,但从社会整体看,工作的人少了,创造的财富少了,社会发展将难以持续。而且第三产业需要的人数是很难靠技术进步来弥补的,所以如果现在不转型,任由人口减少下去,前景还是很悲观的。

家园 就一个字

买!

家园 楼主不要担心

在机关是铁饭碗,收入稳定且看涨,通胀不用担心

南通现在处于上海1小时都市圈内,经济和房价都看涨

建议买房

家园 打算近期结婚的话,自住房总是要买的。投资房不买也罢。
家园 先给老乡花一个

虽然打很小时候就离开了,但亲戚们都还在那儿,有些事经常能听到。那一片房价涨幅相当吓人,别说南通市了,象启海一带房价都远超一般内地的地市级的城市。

房子这东西还是要从个人消费的实际需求出发,考虑好家庭今后的长期需求(都是独生子女,就也要把父母的问题考虑进去。),需要就买,不需要就别买,不要指着靠这个赚钱。

至于房价的涨跌,有个个人的看法,房价涨到目前这种情况,大环境是流动性过剩,相当多的人手里现金都多起来,这不得不承认,自然会推动资产价格上涨;政府有需求,要通过土地开发解决一些财政问题和国有企业改制的成本问题;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这两年大专院校的扩招,整个社会的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带来收入预期的提高,严重刺激了这方面的消费。至于说上海一小时经济圈,那恐怕只是概念啦!

家园 为什么大家都那么担心人口的减少啊?

人多有人多的活法,人少有人少的活法。生活质量和经济规模并不是一回事。人口和社会发展也不是一回事啊。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人少一点,房子也不用那么贵吧?

家园 还有10年,后果就出来了,全国都见得到!

房地产以后是没戏的,独生子女夫妻拿着父母留下的两套房子,肯定要卖.但是年轻人越来越少,

肯定卖不了好价钱.肯定是萧条的,所以我对买好多房做百年大计的人实在不能理解.

人口年龄结构,倒三角型结构,对经济衰退的影响,社会危机的产生,有些人见了棺材才能理解,

譬如楼下.

-----------------------------

尹中立对房地产市场也有类似看法

尹中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

http://www.chinanews.com.cn/estate/news/2006/08-21/776842.shtml

  我每次回安徽老家时,都要去看望一下初中的老师,这所中学离我的老家只有1公里的路程,是本乡所属的初级中学,所有的学生都来自本乡。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当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三个年级,每个年级有两个班,共约500人。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室小而简陋,每个班七八十名学生挤在一起,每当课间休息,教室里总是尘土飞扬。可见当时学校的人气之旺。

  但这次返回母校时,眼前的景象让我深感震惊。往日的喧嚣被一片凄凉所替代,当年有500名学生的学校如今只剩下100多名学生。据老师介绍,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少,两年前,乡政府已经决定把临近的几所初中合在一起,剩下的这100多名学生是最后一届毕业班了,等这届学生毕业之后,该学校就停止招生,我的母校将彻底关门了。往日的铃声将永远成为回忆。

  母校的兴衰促使我思考中国的人口结构的变化:和20年前相比,中国中学生占人口的比例在迅速下降,这和人口的计划生育政策是直接相关的。从统计数据看,我国的生育高峰在1965年前后,1962年的出生率是3.71%,1965年的出生率是3.78%,1970年的出生率是3.34%,一直到1978年之前出生率都在3%以上,但1978年的出生率下降到了2%以下。上世纪60、70年代人口高峰期出生的人在80年代正好处于上中学的年龄,因此,才有我上中学时拥挤的场面。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上世纪60、70年代出生人口的下一代比他们的父辈少了一半多。这就是我的母校出现“门前冷落”的最根本原因。

  很显然,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学校生源的变化。同样如此,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

家园 半个老乡

南通历来军事上属于绝地,典型的易攻难守。因此历次战争,占领军基本都可以“和平”进驻。没有经历大的战祸,相应也就缺少了一些洗礼。本地的官员比较安于现状,虽然属于最早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但发展缓慢。从苏南发达城市调了主要领导,但当地官僚没有股本触动,进取依旧不足。开发商以最高的标准为政府人员建楼、以最低的价格销售,这是公开的报道。基础教育是南通的强项,出外到上海、南京的学子如果不是为了赡养父母一般不愿意回南通就业,在外的也很少有自我创业的。

宁通高速、货运铁路、苏通大桥、上海长江大桥(据说预留轨道交通),另外以前有报道说在南通的古长江入海口有水深19米的天然良港,如果开发可以媲美洋山、北仑。如果这些全部实现,虽然不能一朝要求实现改革,但渐进的改良是没有问题的,加上吸引人才的回流。即使没有矿产资源,南通的发展也并不悲观。

谈到住房,土地在南通从来不是问题。但存量房中有大量的老式楼房,房型不是很合理。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另外,虽然大部分南通居民户均有2、3套房,但持有成本不高,如果不开征物业税,这些房也不能转化成有效的供给(当然,一旦开征,不是没有可能导致暴跌)。但是房屋租金似乎一直很便宜,大概月租和房价是1:300?所谓经济圈的概念在房价上已经有了体现,即使大桥开通,短暂上扬,但还是缺乏有效的支撑。

房屋的环保、节能标准不断出台,更新更合理的房型引入,今天看来不错的房子,明天可能就落伍了。如果看不出房价缺乏持续上涨的动力,也没有明显的下跌可能,手里的钱又有其它的投资渠道,似乎今明两年不急着为准备结婚而买房。

当然如果首付后,公积金贷款就能满足贷款和还款需求,到不失为把死钱盘活的手段。

家园 问问葡萄,TG对此的精算和推演

问问葡萄,TG对此的精算和推演

家园 以上担忧没有考虑人口的流动问题

社会不是静态的,人口也是会迁移的。对某些不适合居住的地区,逐渐的人口流出,房产贬值是可以预期的。

另外,经济及就业的状况也影响人口的分布。

我相信TG不会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没考虑。

家园 做个广告吧!

南通的建筑业是相当的发达,建筑老板相当的多,还有全国最大的床上用品市场。

家园 98年TG对将来的电力危机估计如何?当时又做了什么?

那时候3年不批电力项目.

更不要说"人口包袱论"在主管部门的主导意识形态地位

---------------

计生所长所长李伟雄--我国人口也跟美国差不多比较好

http://www.aibai.cn/info/more.php?mmm=10&ttt=113000000

2005年06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所前所长李伟雄做客搜狐聊天实录

  观点提要:

  网友:中国理想的人口数应该是多少?

  李伟雄:理想的人口数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主张8亿,我觉得从资源和环境来讲,应当比8亿还少。我觉得我们的国土资源跟美国差不多,人口也跟美国差不多比较好。

  网友:您认为中国人口应该在8亿以下,如果再少,变成2亿或者1亿会不会有负面的影响?

  李伟雄:我想是会有影响。

  主持人:您觉得应该是多少?

  李伟雄:我觉得我们的国土资源跟美国差不多,人口也跟美国差不多比较好,这样维持我们的国际地位有好处。

  主持人:我记得前两年我请过一个人口专家来讨论这个问题,他主张国家鼓励农村生一个子女,这样中国的人口可以用100年降到3-5亿?

  李伟雄:跟美国差不多,我觉得这个差不多。

  主持人:那么什么时候可以实现这个目标呢?

  李伟雄:我现在还不知道,很可能是一、两百年以后。现在打仗也不需要这么多人,第二个现在经济建设有不需要这么多人,那要这么多人干什么?然后中国的资源又这么少,我们的土地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所以现在少一半的话,我们还可以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外国人看重中国的大市场。

---------

计生副主任潘贵玉“中国只有两三亿人现在一定很神气”http://news.sina.com.cn/c/2006-03-08/13539297544.shtml

贵玉:要是我们中国人只有两三亿人口,现在一定是很神气。因此我认为现在计划生育还要唱国际歌,可以说到了最危机的时刻。

潘贵玉:听了温总理的报告,我也有一份担忧,有时候还非常的忧郁,为什么呢?就是中国的人口问题。在“十一五”规划的文本里面,整个文本只有两个数据:到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能耗要降低20%。我翻遍了前十个五年计划,没有一个提到人均,唯独这个“十一五”规划中提到人均。我忧郁的是什么呢?忧郁的是这个分母不能很大,因为分母一大,他翻番就是严重的挑衅了。

总理的这次报告说九年义务教育免除所有的费用,医疗体制改革,由看病难、贵变成看的起病。但是也有一个事实你得看到,就是孩子的抚养成本要大大的降低,反弹的压力很大。我们的现在计划生育管理办法还是按照原来户口为基本的根据管理的办法,现在的户口已经失去了原来的作用,农村的抚养成本降低,人口反弹的压力我心里是压着一块重重的石头,我非常的忧郁我们的分母怎么办?这是第一个,现状我非常的忧虑!

第二个就是计划生育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心目中和人民群众中间的地位已经下降了。国策的地位已经下降了。我说实话,这次两会上很少人谈到人口控制的问题。所以我在这个两会上大声疾呼要重视分母,要大家一起像抓分子一样的抓分母,如果只注重分子不控制好我们的分母,“十一五”规划不可能实现,将是一纸空文。

潘贵玉:我也(对名人、富人超生)很气愤,人人在生育权之前都应该平等,但是现在名人超生还心安理得,我是呼吁法律要有所规定。我希望计划生育工作者要教育这些名人,首先要具有一个公民的素质,要遵守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控制这个分母每个人都应该做出自己的贡献,名人和富人也要做贡献。

家园 买呗

买得起就买。

自己的家住起来感觉不一样。

家园 花老乡。结婚是一定要买房的。具有战略意义。
家园 再解释一下!

我家在郊区,如果不是考虑结婚因素,买房也不是很迫切。因为到单位也就35分钟,到市区也就30分钟。主要考虑到通胀就在眼前,怕房价继续涨下去,想买一套好放心。虽然房价应该不会跌,但南通情况特殊,人口负增长厉害,怕以后供过于求,希望各位河友帮忙拿个主意。现在买好还是不买好,谢谢!

至于计划生育,我觉得在当时有必要,现在也有取消的必要,毕竟人口减少过快也不行。何况人本身创造财富,那种认为只要人口减少到原来1/3,生活水平就能提高3倍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