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不至,则命也。 -- 黄河故人

共:💬23 🌺8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不至,则命也。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这是沈括说的;沈括是这样做的,马甲也是这样做的。

想了很久,还是结束沈括这个话题,沈括知道得太多了,马甲就算竭尽全力,也不能写完沈括的十分之一,何况还有本职工作。

看一下研究沈括的人就可以了,近代第一位研究沈括的人是竺可贞先生,正是先生把沈括从漫漫历史长卷中挖掘了出来,然后是胡道静先生,胡先生的研究要彻底一些。现在浙江大学的祖慧老师研究沈括也颇有成就。

沈括在梦溪笔谈里有很多成就,有些是他记载的,有些是他论述的,有些是他发现的。马甲就偷个懒,把别人整理好的沈括比较杰出的的成就给大家看一下。

自然科学方面:

数学:隙积术、会圆术

物理:发现共振现象并设计试验研究、磁偏角、凹面镜成象研究

历法学:十二气历(帮他忙的人叫卫朴,一个瞽目人力计算机)

地理学:雁荡山构成原理、华北平原成因

测绘:画了一些地图

印刷:记载了活字印刷术,使之能够传世(看到活字印刷术时他才十几岁)

石油:此物必大兴于世

化学:晶体学方面的描述

气象:龙卷风的解释和记载

化石:首先详细记述了化石并指出是古代动植物遗迹(第二个人是达芬奇)

天文:详定浑天仪,讲述日月食,制做浮漏(计时工具),

生物学:形态与分类研究、药用植物考证

中医:沈存中良方传世

水利:修了若干堤坝

军事方面:军器监、西夏前线、后勤研究。

人文与社会科学:

经济学:北宋钱荒研究

音乐:做(乐论),

美术:当时的著名美术评论家

国学:《三经新义》、《孟子解》

语言学:音韵学、训诂学

好了,是不是大家比较认可沈括是个全才了?这还没完哪,沈括同志首先是个官,然后才是**家。

沈括从科举通过,到担任代理三司使(财相、政治局常委)一共用了十二年的时间;从他担任县级官员(扬州司理参军),到国家最高决策层,用了十一年时间。河里牛人巨多(比如中共中央组织部卧底神仙驴同志),不知可否考证出国内有没有人升官速度如此之快的。别拿现在公务员人多当借口,北宋时期的公务员占人口比例比现在高,国外的大家也可以举例,权当回个帖子了。奥!别忘了这个人要在中央和地方都干过,还干过外交工作和技术工作。还少加一句,这中间沈括的老母去世,有三年不能担任公职(1068-1071)。这可比从基层公务员花八年时间到最高层难得多。不要举万钢的例子,他现在还是部级官员,和沈括还差半级,同济的校长助理也不止是七品县级公务员。

就到这里吧。

关键词(Tags): #沈括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和申好像很利索?

应该还有一些非常火箭的官员的。

和申二十几岁就已经好几个正部职位了,这还是科举失败以后才开始当官的。

那个年代毕竟皇上喜欢了,走走其他路子,什么官就都来了。

查了一下,和申拿俸禄是20岁,世袭的三等轻车都尉,正式开始当官是22岁,五品三等侍卫,26岁的时候就是军机大臣了,算是政治局常委?起点有点高。

家园 想起来几个

和绅,是个人才,当管之外,他懂得也很多。20岁时袭三等轻车都尉;22岁时,正五品的三等侍卫;30,大学士

完颜亮:他是皇族,后来又是皇帝,还是不算了吧。

还有

~~~~~~~~~~~

[FLY]韦爵爷[/FLY]

家园 明朝那个正德皇帝干过的官也不少

这个可是当了皇帝以后再从基层干起的,肯定独一无二。

不过这个是胡闹的典型。

家园 不知道《梦溪笔谈》有没有现代汉语版的,想看看了

古汉语实在看着费劲。

家园 王洪文
家园 民国陈辞修,本朝王洪文
家园 del
家园 陈诚应该不够
家园 从东征到中原大战,4年时间上尉变成上将。

访日时,日本高级将领问他:“你年纪很轻,资历甚浅,怎么能做上将?”

他反问:“你们日本的裕仁年纪很轻,资历甚浅,他为什么能做天皇?”

差点惹出外交纠纷来。

家园 忘了考虑军职了,那还有艾克
家园 顺手拍它几砖

大概是是看多了西方的写法,然后冷不丁看见中国历史上出来这么一位牛人,心里面很是不适应。

我不否认沈括在科学界的地位,如果真的按照马甲列举的这些来看,那么真是可以跟牛顿比肩的旷世奇才了。(在这里举牛顿,是纯粹的设立一个参照物,妖道可不是言必称布尔乔亚的那种人)。但是,我个人更倾向于沈括只是一个集大成者,而不是一个创造者。就是说,他的个人的这些成就,实际上是收集《梦溪笔谈》原始材料的一个副产品。说得更加直白一些,就是沈括的这些成就,能够有一半是个人的创新,就已经够名垂青史,永垂不朽的了,但实际上,沈括更多意义上只是一个记录者,而非一个开创者。

我手头上没有证据,来证明我的说法是对的,但是也没有人可以证明我的猜测是错误的。我之所以敢这么说,是因为对于古代文化传统的一些认识和对于中外研究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做出的推论。

先说一说我们的士大夫阶级的传统,就是扯开了腮帮子狂吹,这个优良传统,来自于孔老夫子,他老人家的梦想就是,带着一帮子大人小孩,找个时间出去郊游的时候,畅谈美好人生和哲学思想。整部《论语》都是他老人家磨腮帮子的纪录。但是,吹什么呢?政治、历史、哲学、人生,想探讨科学技术问题,您老人家去一边凉快着去吧。纵观整个儒家经典,就没有一个是针对科学技术、数学物理化学石油天文地理讨论的纪录。您要是不服气,那么就去慢慢翻着看好了。

不要说儒家,就是史学上,也是如此。中国历史上,史学界的第一个另类,司马迁,就是那个胆敢作《货殖列传》那位,对于这些雕虫小技,也从来没有重视过。就是千年后本家,另外一位历史巨笔,也没有对于这些问题做过任何地记录。翻翻汗牛充栋的历史书,无论是我们的正史、还是野史,甚至艳史里面,从来对此都是不屑一顾的。

你说是中华文化的灿烂结晶也好,说是博大宏深也好,甚至说是中国特色也好。这就是现实。没有正儿八经的记载。

但是,这不是说我们的科学技术数学物理化学石油天文地理医学就没有发展了。我们古代的这些学科在几千年里面,都是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的。维系这种领先地位的,是我们悠久的学徒传统,是言传身教,口头传授的古老方式。可叹阿,我们枉成为印刷术的发明国度,却是连印刷术的真实发明人都搞不清楚,只能找它一位两位有记载的来充数。就这一点上,说德国的海登堡是现代印刷术的发明人,并没有错误。因为是海登堡的发明,大大推动了现代文明的发展。

因为纪录的缺失,所以在历史上沧海一粟般,昙花一现的寥寥几本刊物,便成就了泱泱大国5000年科技史的指针。所以我们才会惊艳于某位人士的多才多艺,既能当官员,又能当科学家,呜呼,厉害阿。

历史的真相呢,我不知道,也不会有人知道,一切的一切,都湮灭在残缺的记录中。

如果历史的发展都是相似的,那么让我们回顾一下西方的科学史,就可以大体了解一下早期的数学物理化学石油天文地理科学技术发展的脉络。能够跟张衡相抗衡的西方名人,我认为是阿基米德。但是和张衡如同凭空出现的种种发现不同,阿基米德的任何一个发现,我们都可以从更加早期的研究者那里,有名的或者无名的记录中,找出从问题的提出,到一步步的思考解决,到阿基米德最终解决的轨迹。

这才是历史的真相,符合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的。所以很遗憾,没有所谓的自古英雄出少年,尤其是在数学物理化学石油天文地理科学技术上。有的,只是一代代人,无私的奉献,然后在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代人手里,得到了一下闪光和荣耀。只不过,我们的历史上,只记住了那些闪光,而某些地方却记住了前面的一代代人的努力。所以,我们才会沉浸在对于英雄的崇拜和幻想中,而让历史的真相,人为的沉寂。

不是针对任何一个人,只是突然看到了这篇东西,联系到了自己受到西方的洗脑教育。有感而发。

家园 替马甲接砖,另外,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师弟应该把找几本李约瑟同学的书研究研究,沈同学在那里面被看得很重哦。

周末好!

家园 【原创】先送花在接砖

数学:隙积术、会圆术

物理:发现共振现象并设计试验研究、磁偏角、凹面镜成象研究

历法学:十二气历(帮他忙的人叫卫朴,一个瞽目人力计算机)

地理学:雁荡山构成原理、华北平原成因

测绘:画了一些地图

印刷:记载了活字印刷术,使之能够传世(看到活字印刷术时他才十几岁)

石油:此物必大兴于世

化学:晶体学方面的描述

气象:龙卷风的解释和记载

化石:首先详细记述了化石并指出是古代动植物遗迹(第二个人是达芬奇)

天文:详定浑天仪,讲述日月食,制做浮漏(计时工具),

生物学:形态与分类研究、药用植物考证

中医:沈存中良方传世

水利:修了若干堤坝

军事方面:军器监、西夏前线、后勤研究。

人文与社会科学:

经济学:北宋钱荒研究

音乐:做(乐论),

美术:当时的著名美术评论家

国学:《三经新义》、《孟子解》

语言学:音韵学、训诂学

红字部分绝对原创,毫无疑义

家园 说实话您的话看了不太舒服

沈括的原创部分用红字放在下面了。这两天在些别的东西,慢慢讨论

惊讶于沈括既能当官,也能搞科学这是要结合中国的历史去看得。如果沈括不能当官,那他就没有这个物质基础去搞研究。

前面提到数学了,就数学方面而言,中国人的数学一直不差,也是有传统的。具体到沈括生活的宋代,数学家和数学方面的专著也不仅仅沈括一人和梦溪笔谈提到的那一点点。

和前面一位朋友谈过,首先沈括的原创之多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其次就算他记录的那些,也足够了,难以想象某人对某科学方向什么都不懂,却能记下那个时代在这个科学方向最前沿的东西。

就这一点上,说德国的海登堡是现代印刷术的发明人,并没有错误 同意!!

我们枉成为印刷术的发明国度,却是连印刷术的真实发明人都搞不清楚

我们搞不清楚的不仅仅是活字印刷术,造纸、指南针、火药我们都搞不清楚,这些并不是某一个人完成的,是多少代人一步步逐步完善的,某一个人可能有突出的贡献,但单独把这些功劳归于某一个人才是不科学的。正如我们没必要也没可能去考察第一个用火的人是那一个和第一个用石器的人是那一个。

我手头上没有证据,来证明我的说法是对的,但是也没有人可以证明我的猜测是错误的。

想起了泰山顶上的孔子登临处,说**错了,拿出证据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