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不至,则命也。 -- 黄河故人

共:💬23 🌺8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是古藤堡(Gutenberg),呵呵,发明的是金属活字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明肯定是很早的,我以前看书说到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时候这点记载的很明白,之前叫做雕版印刷术,不过具体发明人没有提到,但对于活字印刷术,毕升这个名字一般是官方教材经常提的,我没有看到过其他的“来充数的”,可能我读得不够。还有他发明的是用陶瓷烧制活字,记得还有篇文章讲了他怎么解决热膨胀造成的字体不清晰问题的,很有意思。

家园 对于科学技术的记载,正儿八经的还是有的,只不过科举考得少罢了

特别是数学

比如《九章算术》,唐朝就明令为教科书使用。

还有秦九韶的《数学九章》,发明了“大衍求一术”,即现代数论中一次同余式组解法,还给出了正负开方术,即任意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这些在当时世界上都是高深的成就,欧洲要到几百年后才作出。

只不过我国古代数学更偏重于数值计算而非逻辑求证,所以解法什么的一般不给逻辑证明过程,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条道路也开始显示出它自己的优点。还有一个遗憾是数学九章等书基本都是用文字阐述,没有使用间接的符号体系,阅读起来非常难看懂

但从“测圆海镜”一书开始,也开始使用符号代数解复杂的代数问题,可惜最终没有发展下去。

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可能还是社会生产方式的原因,我国古代这些数理化的东西不能作为进入主流社会的进身手段,而且学它需要耗费大量的脑细胞(天元术什么的,其实就建立了相当有形的线性代数方法比如矩阵,现在看的时候都头疼),知识分子自然没有必要去学它,最多只能作为一种课外爱好。

其次它因此常常作为一种高深的“秘术”流传,跟我国武术等东西一样,往往师傅有门派之见,收徒有限,且未必对门徒倾力而授,以致很少有著作流传,人亡则学亡。

再次即使有著作传世,这种神秘性和非主流性往往导致世人对这些知识的畏惧感,以致产生种种可怕的传闻,比如《奇门遁甲》以及前面有兄台提到的《鲁班书》就是这样的例子,最终导致这些高深的知识如同很多高深武术一样失传,按说欧洲也有类似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我以为还是第一个。

家园 呵呵,我记错了阿,

就不改了。有你的这个帖子在,大家也都不会搞错。多谢。

家园 我不是那个意思

如果沈括不能当官,那他就没有这个物质基础去搞研究。

这句话是最关键的。当官只是一个方面,宋朝就有匠户了,(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那个时代,绝大多数的科技手段,是掌握在匠户手里的。沈括之所以能够了解这些,不单是因为他个人的爱好,而是因为他当官的职责所在。之所以我们还记得沈括,是因为他是主流的知识分子,掌握了话语权。如果一个匠户写了本什么东西,估计不会流传下来吧。更何况很多匠户本人都不认识字。

所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就知道,沈括的这些成就,实际上是建立在那些无名的匠户的基础上的。诚如夜月空山所说的,所谓的知识分子自然没有必要去学习它。而沈括当年的这本《梦溪笔谈》,恐怕在当时的知识分子眼里,也算是不学无术,雕虫小技之流的吧。

所以,我并不反对全面的重新认识沈括的学术贡献。但是,不要走极端,不要不是批杀就是捧杀。洋洋洒洒的列举出了如此多的重要的贡献,究竟有几条是属于沈括的原创,这很重要。

和前面一位朋友谈过,首先沈括的原创之多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其次就算他记录的那些,也足够了,难以想象某人对某科学方向什么都不懂,却能记下那个时代在这个科学方向最前沿的东西。

一无所知的固然不能理解。但是略知一二的就可以。回顾一下历史上重要的发明发现创造,难道真的很难么?事实上并不是如此。难的是首创性,一旦第一次出现了,很快就可以被其他的学者所认知领会。因此抄袭并不是很难的,尤其是掌握了话语权的人,在略知一二的情况下照猫画虎。以沈括的聪明才智,我想,并不难。我不是影射沈括剽窃了什么重要的学术发现。但是,你不能因为是沈括写在了书中,就想当然的认为就一定是沈括发现的。特别是那些沈括自己没有特别注出的地方。

我不否认,沈括的自己的原创,包括雁荡山和冲积平原。但是,那些没有注明出处的就不要一个劲的给沈括身上放。

以上,我不是针对任何人。只不过,觉得这样写沈括有悖于历史,有悖于这里促进科学发展的初衷,有悖于给年轻人一个正确的科学观。

忠言逆耳。不动听是一定的。我不是研究沈括的专门学者。我没有在指责任何人,我只是表明我的观点。想给大家一个比较全面的,一个比较真实的视点。如有得罪之处,尚请海涵。

家园 科研跟制造是不一样的

匠户整日负担的是国家派给的工作,或者自己的生计,没有资金和时间,同样不可能有太多动力和条件去搞研究的

家园 此外,最重要的不是沈括原创了多少,而是在于作为一个官僚

他对于科技的了解与关注。有沈括这样的人在,科技人才就能有好的待遇和动力,如果多几个沈括,我们的科学也不至于像后来那样子。

家园 最后还是回到了官员身上

还是关于官本位的问题所在。

沈括这样的人在,科技人才就能有好的待遇和动力,

这句话说的让人心酸啊。直到今天,科技人才的待遇和动力还是要依靠着象沈括这样的好领导、好官员才能实现。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口号已经喊了几十年了,到头来还是一个口号。大家谁在乎呢,大家只在乎房子、资金待遇、只在乎资本的运作。没错,资本的确是攫取现代社会财富最迅捷方便的一个手段。但造就了一个世界领导的帝国的,绝对不是资本的运作,而是国家的那些默默无闻的真正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创造者们。

匠户整日负担的是国家派给的工作,或者自己的生计,没有资金和时间,同样不可能有太多动力和条件去搞研究的

如果,假设一下,在没有沈括这样几百年出不一个的科学技术从事者和好领导的时候,我们的科学技术停滞不前了么?未见得吧,在沈括之前,宋朝时候中国的科技力量可以说已经是在领导世界的。有没有沈括,区别大么? 而沈括个人的力量又给我们的国家科技发展带来了些什么呢?

我之所以胡搅蛮缠的给大家扫兴,就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反思一下我们所谓的辉煌的历史,究竟是谁创造的?不要老是把眼光放在那些灿烂夺目的几个点上,就算是放在那几个点上,也要搞清楚,那些光辉究竟来自于何处。我知道,呛着说话,绝对不会讨人欢心。现在不是和谐社会么?

但是,我既然看到了,再昧着良心说话,我还是做不到。所以,就说出来。大家同意附和也好,不同意反驳也好。至少有个话语权,能够让自己的声音能够被别人听到。说实话,西西河是唯一一个网站,我敢这么说话,而不必担心被人扣上什么汉奸内贼的帽子,也不必担心大家怀疑我的立场观点问题。

对此,多谢。

家园 呵呵,兄台没看我前面的话

我只不过说多几个沈括,情况会更好,但并没说官员是决定性力量,我始终认为决定性的问题在于生产方式,地缘等诸多因素决定的社会体制。

很幸运的是,科技的进步使得很多东西不再制约我们,情况会变好,我相信这一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