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南洋行 -- 风雨声

共:💬86 🌺1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南洋行

东南亚是世界上最驳杂斑斓的地方,如果把它看成一幅画,世界历史上最强大的文明都曾在此处用浓墨重彩兴笔挥毫,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构成了今天东南亚色彩绚丽画面的底色。

长期以来这里被外界视为一个地方。把整个东南亚看成一个国家的话,它大约中国一半大小, 45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5亿人口。它的成员国之间有相似的地方,地理位置相对接近,都曾经受过殖民统治,二战中大多受到日本占领,八十年代以来又接受大量日本投资。东南亚国家自1967年建立了东盟组织,在过去几十年中尝试塑造一个统一的身份认同。

不可否认东盟的努力是认真的,这却也几乎近于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很少地区内部比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区别更大了。菲律宾由西班牙三百多年、美国人半个世纪的统治,是亚洲最大的天主教国家。千岛之国印尼虽然曾经受葡萄牙荷兰统治,是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越南和新加坡基本是儒家文化国家,泰国、柬普寨、老挝和缅甸是佛教国家…..这里伊斯兰教、儒家文化和基督教的影响随处可见。东南亚除了人种、语言、习惯和宗教五花八门外,他们的经济发展程度也相隔万里,从老挝的人均四百美元到新加坡的人均两万美元。要形成一个同一的身份认同和目标,实属不易。

中国海外大约三千多万华人中东南亚汇集了二千多万人。他们的祖辈当年背井离乡逃离故乡的贫困、灾荒和战乱,来到这片并非总是友好的土地上,在民间和国家机器的双重歧视中顽强地生长。他们创业的血泪、艰辛和欢乐,获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功故事见证了中国人的生命力和创业精神。

中国人在东南亚留下的痕迹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有详尽记载的故事当始于郑和下西洋,而大规模移民开始于19世纪中后期,中国国门被打开,东南亚的欧洲殖民者的橡胶种植园和开矿业需要中国劳工。今天东南亚华人大多数是过去一百多年来移民的后裔。他们曾经饱受欺凌,在殖民者和当地人的夹缝中求生存。二战结束后, 历史为他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在反殖民浪潮中欧洲人撤离了这块土地,当地土著人夺回了政治权力,而华人则填补了工商业的真空。他们厚积薄发,以勤劳和精明在五十年内迅速崛起,创造了惊人的财富。尽管尚存争议,以下数字经常被人引用:

华人人口 华人比例 华人财富比例%

印尼 7百20万 3% 70%

马来西亚 5百20万 33% 65%

菲律宾 80万 1.5% 40%

泰国 5百80万 11% 90%

约八十年前泰国国王拉马说中国人是“东方的犹太人”。很少有人象中国人这样,在这个东南亚这块土地上被压迫、被羡慕甚至被诅咒;很少地方象东南亚这样把中国人的优点和弱点同时被清晰地放大,给我们反思自己文化一个良好的机会。

我曾有机会多次涉足这片土地,目睹它美丽的风光,感受到这里错综复杂的历史和伤痕累累的种族关系。在接触东南亚国家的达官显贵过程中,我体会到一些人的善意,一些人的敌意,还有另外一些人的疑意。我遇到举家迁居到此上百年而乡音未改的同胞,他们的祖辈农民出身,大多目不识丁;他们这一代人大多殷实富裕,少数人富可敌国;他们的子女英美大学毕业,大多年少得志。从东南亚到英美留学的华人学生,很多人是双语甚至三语环境长大,会讲流利的英语、当地官方语言和中文。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讲国语,大多数人会说的只是福建话、客家话或者广东话。他们的英语虽然带有东南亚的风味,但是语速快、表达力强。地处南洋文化混杂的地带,他们对不同文化和语言比在单语环境中长大的学生明显更为敏感,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时代有如鱼得水的优势。

几代华人在此艰辛建立的天然联系,近距离的地理和经济联系,使得东南亚无论从哪种意义上都应该是中国交往的重点。这片土地对中国的重要性,在未来只会与日俱增。我相信将来人们看南中国海,就如同欧洲人看地中海一般。

下面的故事是我在南洋雁过留影的经历,看到的景观和听到的只言片语的记忆。请对东南亚熟悉的朋友指正。

南洋行(1):初战马尼拉

专家眼中的马尼拉 by jlanu

南洋行(2):泪落雅加达

南洋行(3):笑谈圣淘沙

南洋行(4):文莱湾奇遇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南洋行(1):初战马尼拉

去马尼拉是95年的事情,同亚洲开发银行谈一个环境保护技术援助咨询项目合同。因为是个小项目,一个技术专家和我被给予独立执行任务的机会。在多事之秋的那两年末座于一些高显示度的磋商,我欣欣然自以为是半个谈判专家,曾向朋友宣称,在几场重大谈判中,双方首席代表要等我先说完才开始说话。朋友说牛皮可吹,但何苦不惜吹爆,仍然好奇问我说了什么?

“Tea or Coffee?”我骄傲地回答。

按照时下风行的简历写法,我大概可以写一条:“94-95年间在一系列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谈判中做了重要发言”。有着如此丰富的倒咖啡和茶水的谈判经验,亚行项目岂不是小菜一碟。

我们的对手是个四十多岁的K君,在亚洲开发银行任环境保护处长,手下管着几十号人,跟大多数中国处长管三四个跟班的单薄相比,有点八面威风的感觉。在亚行、联合国这样的官僚组织里,职员能做到这个位置就算混得不错了。糟糕的是同行的同事和我一看就是乳臭未干的年轻人。没想到这青春常驻还有负面效果。我发现K君见我们第一面脸色儿不对,问了我们一句:你们能做得了决定吗?坏了,还没有开谈呢,对手却受了刺激。

K君对中国的行情了如指掌,再以官大两级的身份,居高临下寸步不让。有一次当我们表示同中国政府的政策有抵触时,老兄竟然说他曾经和朱容基握过手,他了解中国的政策会向这个方向发展。

商谈间为缓和气氛,K君引用了一句谚语。我一听转机来了,立即恭维他,说你如此博学连中国谚语都了解。K君怔怔地看着我,说这是日本谚语吧?我趁机循循善诱地向他推广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后总结,这日本的其实大都来源于中国。

说完话的时候我突然回过味来,他是日本人!

已经晚了。大约一周的磋商,除了美金以外,我们的要求基本没有得到,缴械投降。

如此大败而归,心中十分郁闷,每天傍晚时分在马尼拉街头央央地乱转了几天。马尼拉城市热闹拥挤,但区与区的差别很大,有的区比较乱乱轰轰的人山人海,贫民窟里用铁皮搭建的房子,其实应该叫箱子,层层迭迭。菲政府对这类大规模的贫民窟曾经颇下功夫治理,为居住者在马尼拉外修建了简单干净的楼房,但是由於生存机会的缺乏,大多数人宁肯放弃那些住房,回到马尼拉来住贫民窟。街上的小摩托车特别多。最有意思的是马达驱动的三轮车,后面加一个布做的棚子,当公交车使用,一车装七八个人,满满腾腾,晃晃悠悠。

有的区如MAKATI看着象北京的现在的国贸一带,高楼大厦林立,干干净净,而且绿草如荫。看到的大商场吓我一跳。这基本是美国郊区的大MALL和市区的大商场加在一起的组合。MAKATI的购物中心五六层高,中间空旷巨大,每一层各个店铺大小不一,有百货商店,专卖店、饭馆、电影院、剧院、儿童游乐场……1995年的马尼拉大商店基本使用条形码自动价格阅读机器。1995年的北京,大伙买东西的去处也就是燕莎、赛特、长安、蓝岛等几个商场。那时候北京还没有超市这东西,条形码自动阅读机用的也很少。不知道北京的地产大亨们为什么不试验一下这种马尼拉的购物方式,这对汽车没有普及的城市应当很有号召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们要了一辆出租车,到马尼拉湾看看。路上堵地很厉害,和司机拉拉话题。他居然大学毕业,毕业了也不好找工作。走过一个巨大的体育场,马尼拉湾安安静静,风光美丽。看到一个菲律宾妇女走过,穿着传统服装,拿着一个篮子,神奇的是她把这一篮子放在头上顶着,一路走来。

美军太平洋战场阵亡将士公墓离开MAKATI不远,二三十分钟的路程。一片绿草如茵中漫山遍野的白色十字架。美军太平洋战场上二十多万阵亡将士掩埋于此。十架上刻了每个人的名字,整个陵园内石碑上关于那场战争的话不多,却震人心魄。美国人善待自己为国捐躯的国民,让他们至少牺牲得有名有姓,让家人知道尸骨的下落,也算体现了对奉献生命者的尊重。美国人的爱国精神并非灌输出来,而是点点滴滴细微之处,悠然而生的自豪感培养出来的。这一点值得中国为政者思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马尼拉的唐人街并不大,我们一路走来感觉很清静,不象其他地方唐人街的热闹和混乱。在菲华人的比例很低,工商领域却占据半壁江山。一个菲律宾的华人朋友告诉我,几乎所有菲国的华人大亨小时候都是补鞋匠起家。我听了这故事后如有所思,琢磨是至今尚未成为亿万富豪,原来是因为小时候没有修过鞋子?唐人街头上是一个比较大的天主教堂,看上去和亚洲典型的教堂,不同于欧洲大教堂的庄严和典雅,这里装饰相对简单朴实。菲国华人融入当地社会比较多,但是仍然是土匪和政客们的目标。我们在的那几天,粮食价格疯涨,报纸的头条便是指责华人囤积粮食是肇事之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菲律宾大概算是亚洲西化最深的国家。马尼拉地名很多是西班牙语,然而美国人19世纪统末一仗打败西班牙,接管了菲律宾统治了半个世纪,现在菲国人几乎人人都讲英语,在殖民地历史上也算奇迹。在联合国系统中,菲律宾和印度人数最多,原因是发展中国家中他们英语基础最好。菲人对美国的态度比较复杂,精英阶层大多是美国教育,有强烈的亲美色彩。下层人因对富人的敌意而对美存有很深怀疑。

因为语言优势,从香港新加坡到华盛顿,菲律宾女佣足迹遍及全球。在香港, 每个星期六和星期天,成千上万的的菲佣聚集在皇后大道中,从汇丰银行的底层大厅,到渣打花园和记黄浦大楼和廉政公署停车场的过道上,密密麻麻的全是菲佣, 扑一张报纸,席地而坐。她们抛家弃子,只是为了给家人每月邮寄几十美元的工钱, 以弱小的身躯为这个国家源源不断地输着血液。周末是唯一的时间她们可以一起团聚,在孤独中相互给予些许精神支持。

南洋行(2):泪落雅加达


本帖一共被 7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风雨很有洞察力。比印度的那篇还好。
家园 第2个顶!盼你快快写完,

我们电子期刊内容可又丰富了。谢谢先!

对了,能不能配些图片,音乐什么的? 清音可帮忙的。

你没载完,都不知回哪儿好了,呵呵,见谅。

家园 淹了好帖,罪过罪过。。。
家园 继续,继续.顺便问一下:菲律宾人的姓是不是怪怪的?

看来宣传工作很重要,要让东南亚的人明白,华人挣这么多钱是辛苦工作和聪明头脑的结合.

家园 好看好看,真羡慕你去过那末多地方。
家园 同学里面有新加坡,泰国的同学

都是华人后裔,从他那里确实能得知东南亚的纷繁芜杂,和种族之间的敌视。

不过泰国的华人好像和当地人的融合都很好,几个泰国同学,都有华人血统,佛教徒,但对泰国很认同,对中华民族没有什么感情,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很少,对日本在二战中的角色,认识也比较模糊。

当然他们在当地也是上层社会的成员。

而新加坡的同学则不然,对中华文化很有认同感。

家园
家园 俺来当回晴雯,乱补风雨兄的雀金裘

在亚行最多的就是日本人,因为日本是最大的股东。其次就是菲律宾人,他们是地主嘛。

小三轮非常小,像我这样的个头,一个就填满了,不过菲律宾人大多瘦小,一般坐两个人,我见过最多就坐三、四个人,七、八个应该不可能,倒是两轮的摩托车,可以坐七、八个人,这种情况也只有在乡下才能看见,我去布霍(宿务边上上的小岛,以有世界上最小的猴子――眼睛猴闻名)的时候,亲眼见过坐5个人的两轮摩托,朋友跟我吹嘘说,最多可以坐12个,我是不太相信。

马尼拉的小公交车叫吉普尼,就是一种几乎用手工作的吉普车,用日本、韩国或台湾的废弃发动机,套上自己用手工打制的铁皮车厢就可以上路了,所以污染、噪音特别大。我还在电视上见过车身从头到尾用藤条编的吉普尼。

makati的购物中心叫ayala center,属于菲律宾西班牙裔巨富ayala家族,不过不是最大的。马尼拉市区最大的是mega mall,在otigas(和makati一样,是马尼拉最好的市区之一,如果没记错的话,亚行的总部就在它边上),好像建于80年代,建成时号称亚洲第一大购物中心,成一个四方矩形,长度有一个轻轨站的距离。

据说,仅仅在马尼拉,就有一千多所大学,而且国立的大学学费低廉,最便宜的据说只要50块人民币一个学期,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私立的好像也只要3、4千块人民币一个学期。

马尼拉湾的日落是非常有名的,边上的roxas大道,号称日落大道。不过马尼拉湾的夜总会和赌场也是很有名的。赌场中最小金额可以到2块钱人民币(如果是老虎机的话,只要几毛钱),夜总会的消费也非常便宜。看脱衣舞表演大约也只要20块钱人民币。嗯,不对,好像跑题了。 在文化说也不太好,呵呵

马尼拉的唐人家街非常大,好几个轻轨站呢。一般游唐人街都是坐马车游,走路可不行。风雨兄看到的那个教堂是马尼拉第二古老的教堂,据说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菲律宾的海外劳务业非常发达,没记错的话,海外劳工每年汇回的钱占菲律宾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几。

好了,补裘完毕,期待风雨兄的下文。呵呵

家园 周末汇丰下面的菲佣大开会实在是一大景观

路过许多次都想拍些照片,一直未果……

家园 俺的泰国同学最大特点是特别的温柔

听她们说话有一种喝浓糖水候(一声)着的感觉,我也没法形容,就是缓慢且柔和,有点想念经。她们好象也和中国有关系,不过其实我怀疑是个泰国人就跟中国有某种联系,离的不远嘛。据说德国的外国新娘泰国的排第三位,仅次于波兰和俄国。看来人家的温柔还是满吃香的

家园 风雨声兄简直就是西西河的徐霞客呀。

好文章,哪里都去过,真羡慕呀。

家园 jlanu应该知道更清楚, 印尼和泰国的华人名字必须修改,

菲律宾好象可以用中文名。

家园 你这哪里是补裘,这本身就是一块好料,放在这儿可惜了,单独

写一篇介绍你的马尼拉之行吧,一看就比我了解得深入。你不介意的话,我在目录里单列一篇,连接到你的文章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