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笑谈王教授评“李广难封” -- flyingcatgm

共:💬66 🌺4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笑谈王教授评“李广难封”

出处百度卫青吧,作者无名:

看《李广难封》之前因为有了思想准备,所以对王教授讲述内容的小bug以及前后逻辑的矛盾之处已经不像第一次那样惊讶了,只是……太哭笑不得了。

不谈那些纯粹的感情上的悲悯同情之词,且说王教授对李广“才”的评价吧:

1、汉文帝因为李广射死了什么猛兽而夸他“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这又是一个“单挑能力vs领兵才能”的磨牙问题,好吧,我一千个一万个承认单挑猛兽非常、极其、以及十分地精彩好看,可是拜托、请求、外加ORZ,单挑不等于带兵打仗好不好?武艺高强就一定是天才将军?照这个逻辑,残疾人孙膑岂非连妄谈军事的资格都没有?

说实在的,我怎么觉得文皇帝这话并不能作为李广有才的证据,反倒可以作为温文尔雅的文皇帝喜欢表扬部下的证据。作为一个见识不凡的皇帝,他难道不知道单挑能力不等于指挥千军?有哪条汉律规定过“力大无穷者可以封侯”的吗?

2、李广治军松散在王教授嘴里居然成了“才将领兵”,晕啊,什么时候军纪松散居然成了难得一见的优点?什么时候乌合之众的战斗力已经远远大于军纪严明了?好吧就算这是李老将军的特有优点吧,那么我求求您老人家打个胜仗来让我等开开眼行不?

以上两点怎么就成了李广有非凡之才的证据,获得后世文人的无限敬仰。在这里我说句不和谐的话,咱们都是没打过仗的人,评价军人的才能自然是隔行如隔山;那么王教授您举一个军事家对李广之才的评价行不行?只要举出一个来我就相信李广是个很有统兵之才的将军。注意,我说的是“统兵之才”而不是射石头的才能。司马迁是伟大的文史学家没错,可是他又没打过仗。

3、王教授说起李广的爱兵如子,这个我举双手赞同;可惜的是如果王教授在四十年研读《史记》的学术生涯中如果曾经看过 《淮南衡山列传》的话,就可以发现卫青也是同样的,而且做得比李广还好:“大将军遇士大夫有礼,於士卒有恩,众皆乐为之用。骑上下山若蜚,材干绝人。……大将军号令明,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休舍,穿井未通,须士卒尽得水,乃敢饮。军罢,卒尽已度河,乃度。皇太后所赐金帛,尽以赐军吏。虽古名将弗过也。”

司马迁把它写在寻常人看不到的角落是何用意我不知道,但是您王教授研读《史记》四十年,不应当是寻常人啊,您也不指出来又是何缘故?说什么卫青是“有功无誉”,是您看不到还是不愿提及?

4、王教授很客观地分析了李广难封的自身原因,恃才而骄、过于冒险、不能适应新的战术,似乎还忘了一条“心胸狭隘”,参见李广公报私仇杀掉霸陵尉的事迹。既然如此,又为何将李广之死的责任推到汉武帝和卫青的头上,说什么“汉武帝和卫青两人联手杀死了李广”?对于这样一位不能适应新战术、在对匈作战中每战必败的老将,汉武帝最初不让他上战场是对的,毕竟作为国家领导人,在这样一次重要的战役中派兵遣将必须慎之又慎。既然如此,那么汉武帝密令卫青不准李广担任前锋何错之有?既然汉武帝的考量都没什么错,那么卫青执行汉武帝的命令又何错之有?

要说汉武帝的责任,我觉得他的责任就是当初不该让李广上战场,就凭李老将军的硬朗身子骨,估计要活个长命百岁都容易。唉,可惜啊,霸道了一辈子的刘野猪你关键时候为什么就不坚持一下呢,结果白白带了个逼死贤良的臭帽子?

另外王教授在说到李广自杀时反复提到“李广以为卫青是挟私怨才把自己调开的”,拜托,您前面刚刚提到把李广调开是汉武帝的嘱托好不好。李广不知道汉武帝的密令,有此误解很正常;可是王教授您反复提到他的误解而不作任何解释,谎言重复一千遍也成了事实,给人感觉倒好像卫青真的“挟私怨”了一样,而事实上卫青跟李广何私怨之有?李广迷路之后卫青先是派人带着酒食去慰问,顺便问一下迷路的缘由;李广拒绝回答之后卫青下令传来录口供的是李广的部下而不是李广本人(王教授说卫青传讯李广本人到大帐来,乃是小BUG又一只)。

说卫青对李广有怨还不算稀奇,这里说几句题外话,我听过最离奇的说法还是“卫青忌恨李广的才能”,MS这个说法还曾经上过中学语文课本的说。这才是彻底晕,除了李广那出身名门的父亲要比卫青的畜牲老爹好得多之外,在下无才,实在看不出来一位年龄等于自己两倍、从没打过胜仗、动不动就全军覆没的老将军有啥好嫉妒的。

-----------------------------------------------------------------------------------

结合之前的《阿娇失势》和《初露锋芒》,我充分理解了王教授作为士大夫阶层,骨子里对外戚世家的蔑视:凡是跟外戚沾边的,缺点咱要放大,优点咱要无视;凡是跟外戚毫无瓜葛甚至有“矛盾”的,缺点咱要无视,优点无限放大,结局不好的尽可能把责任往外戚头上扣。用现在的话来说,“外戚”就是不可饶恕的“原罪”。

所以,出身低贱的卫子夫就成了处心积虑抢夺人家丈夫的第三者,其“位居中宫三十八年未尝有丝毫错处”的品德咱可以无视,谁让你出身不是金枝玉叶?

所以,同样出身低贱的卫青,打胜仗则是因为他姐姐的裙带外加老天保佑,其本身的军事才能只是次要得不能再次要的原因,就算提到了也要很不解情愿地说“不得不承认”。所以我相信卫青肯定贿赂了匈奴来打黑仗,要不怎么解释皇帝姐夫和太后丈母娘赐给他的那些钱?至于《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说他“皇太后所赐金帛,尽以赐军吏。虽古名将弗过也”,无视,无视。

根正苗红的李广将军虽然屡战屡败,但那一切都是命运的拨弄和小人的陷害。而这群“小人”当中的首恶,一就是那位以“不拘一格降人才”而著名的雄才大略的皇帝,二就是那位备受历代军事家(注意我说的是军事家而不是文人)赞誉的、司马迁用放大镜也挑不出一点毛病的大将军。

家园 花赞
家园 刀笔之吏如何,这篇文章就是最好的范例

看到这篇文章阴阳怪气的言词怎么觉得那么熟呢?客气点说,让人想起某些言官,不客气地说,就是让人想起张让,王振之流!

历史可以讨论,但观此文通篇行文,四个字:令人发指!

因为“某些人”为李广说了话,就要如此对待李广么?

家园 【原创】到底是批王立群还是批李广

如果是批王立群,而王立群如果用这些为依据判断李广的军事才能,还算有一定道理.如果是批李广,对于李广的军事才能的其他评价为什么不提.用作者自己的话,这是不是故意不提,是何用意?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汉武帝如果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为什么老是用自己小舅子那一派的,卫青有才,李广利呢?

家园 您细点说

有错误,不得体的地方是难免的,比如批评李广“在对匈作战中每战必败”就很过分,要是说他“在对匈作战中从未取得大的战果”就很合适。但这种错误并不致命是不。

您光定性是不好的,要狠狠批驳,要打到要害。

家园 呵呵,您来晚了,还得麻烦兄台“树展”一下那几篇

我的观点基本都在那里了,这个话题说到这儿,要说的话也基本上都说完了,呵呵,累了。其实时间阿战例阿什么的,关于那段时间的流行的就那么几本书,《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网上有。

我还是加油干革命吧。现在米国日本比匈奴更可怕等中国兴盛了,也可以告慰地下的先辈了。

家园 这几段是典型的刀笔之吏的话,有点象文革

司马迁把它写在寻常人看不到的角落是何用意我不知道,但是您王教授研读《史记》四十年,不应当是寻常人啊,您也不指出来又是何缘故?说什么卫青是“有功无誉”,是您看不到还是不愿提及?

要说汉武帝的责任,我觉得他的责任就是当初不该让李广上战场,就凭李老将军的硬朗身子骨,估计要活个长命百岁都容易。唉,可惜啊,霸道了一辈子的刘野猪你关键时候为什么就不坚持一下呢,结果白白带了个逼死贤良的臭帽子?

家园 那么请问在这之前和这之后有没有匈奴入右北平的记载?

有人说是没有。还有人说这段时间匈奴正被卫,霍摧残着呢。

这是以前围绕着卫,李公案大战时有人的论述--好吧,我承认我现在不知道它的真伪,不过还没有看到过拥李方的反驳是了。

家园 “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

这位一韩的军事才能到底如何?不过,他在外敌中的口碑比李广的所谓“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似乎还要好点。

家园 讨论问题要抓住要点

1.给你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李广的军事才能,不只是射大石头之类的事,还有"李广才气,天下无双"之类的话,作者只凭射大石头之类的事,就否定李广的军事才能,不合理.并不单是讨论这个例子.

2.没有李广守住北平,卫霍又如何蹂躏匈奴,匈奴只要把老弱撤到漠北,就可以派精锐部队入寇骚扰.

3.霍去病的战绩是有水份的.

家园 韩的问题是有证据是乱说的,李广的问题没有这种证据,有的话

请拿出来,而且"李广才气,天下无双"的话不是村言,是写在奏章里的.

而且你也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说这些是为了让读者明白,作者指责别人在隐瞒信息,其实他自己才是隐瞒信息.

家园 \\\"李广才气,天下无双\\\"?你真抓住要点了么?

那后半句呢?

“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战,恐亡之。”

他的才气天下无双啊,和敌人打多了怕被敌人抓住啊!

这种“才气”是统兵打仗,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才气吗?

没有李广守住北平,卫霍又如何蹂躏匈奴

>>>如果在这前后压根没有匈奴入右北平的事儿呢?我承认我不知道这种说法的准确性,想看看您的反驳意见?

霍去病的战绩是有水份的

〉〉〉证据?

家园 【原创】朝庭只给他这点人,才气再高也危险啊,所以要保护啊,好比

二战时美军要保护王牌战斗机飞行员,好让他们做教官一样.

你还是没有抓住问题的要点,还有其他赞扬李广的话,你也都去驳一边吧.

家园 这要看赞扬李将军什么了

要赞扬他老人家神箭无双,爱惜士卒,礼贤下士什么的在下绝对不驳。

要赞扬他老人家军事天才,受人迫害,再顺手拿卫,霍做对比踩上几脚的在下就要驳了。

PS:

“凡看卫霍传,须合李广看,卫霍深入二千里,声振华夷,今看其传,不值一钱。李广每战辄北,困踬终身,今看其传,英风如在。史氏抑扬予夺之妙,岂常手可望哉?”[

家园 这一段我看不出他是文革

司马迁把它写在寻常人看不到的角落是何用意我不知道,但是您王教授研读《史记》四十年,不应当是寻常人啊,您也不指出来又是何缘故?说什么卫青是“有功无誉”,是您看不到还是不愿提及

〉〉〉王教授说卫青是“有功无誉”,人家指出司马迁把卫青的誉写出来过,你研读《史记》四十年怎么会不知道?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你看不到要么你不愿说.

乱武先生您还能为他找出第三种可能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