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山西古建游学记之一--大同篇 -- 光明女神

共:💬30 🌺3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山西古建游学记之一--大同篇

旧作,看见北宸的文章北宸:【原创】「白天看石头,晚上比拳头」。傳奇建築師--安藤忠雄。一时心痒,从故纸堆里翻出来。

大同篇:上下华严寺、善化寺

车到大同,为时尚早,此行的目的地上下华严寺和善化寺都没有开门。在街上吃过刀削面在商场购过雨伞之后,我们步行来到了下华严寺。参观的重点自然是下华严寺的主殿——薄伽教藏殿了,它于辽代重熙七年兴建,金代天眷三年重建。在我们看来,年代的久远固然令人惊叹,而它形制的特别,就令人惊喜了。

黄MM手持《中国古建史》,开始对我们进行古建筑的扫盲培训。在此之前,她曾找出书中的一段让我们来断句,可怜我这个基本不看注解而能通读《史记》的中文系毕业生,看着满篇建筑术语构成的白话文,竟然读不出来,字倒是个个认识,连在一起就不知所云了。细心的黄MM先教会我们分辨斗、拱、昂,再就栌斗、华拱与横拱、昂形耍头等知识做进一步的普及。

薄伽教藏殿建造在一个10余米高的高台之上,高台之上还有基础,这沿习了古人喜筑高台的习俗,明清似乎只有皇家建筑才这样。最特别的是它的朝向——面东向西,而不是通常的面北朝南。薄伽教藏殿虽为辽代建筑,但传承了唐代宏伟壮观的遗风。同明清时的建筑相比,薄伽教藏殿使用的斗拱形制相当大,而且不加藻饰,风格古朴粗犷,让看惯了北京皇家建筑的我们惊叹不已。为节省木材,很多斗拱采用了“偷心造”,甚至支撑屋顶的柱子还采用“减柱造”。

薄伽教藏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按宋代的《营造法式》规定,应该有12根柱子,但为了使空间显得宽阔,且有足够的空间以摆放较大的佛像,工匠减去了中间一排柱子,此所谓“减柱造”。而所谓“偷心造”就是某个斗上缺了一条横拱,而只有一条华拱(我理解成偷工减料,但因为偷减得十分科学,并不会影响整体承重,因此建筑能历经千年而不倒)。

下华严寺同时也是大同博物馆所在地,临出门的时候,我们终于对博物馆的布展情况发生了一点兴趣。从入门的一圈房屋所挂门匾的不同名称——北魏平城、隋唐雁门郡、辽金西京、明清大同镇,可以看出大同在历史上地位的变迁。不过我们更感兴趣的是那一圈各自独立的房屋的屋顶,比造着实物,再借助画笔,我们弄明白了硬山顶、悬山顶、攒尖顶、歇山顶和庑殿顶的区别,以及它们等级的划分。

出得门来,在新修的仿古街上左拐右拐,我们又进入了上华严寺。上华严寺尚在维修,不对外开放。此时,记者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我们以跑文博口记者的身份,要求入内参观,立即镇住了看守的人,挥手放我们从侧门进入,并且让我们跟着打扫卫生的人进入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与薄伽教藏殿同期,目前尚未维修完毕,而它的配殿已经是明清建筑,未加修缮,维持着饱经风雨、衰败腐朽的原貌,亦颇有可观之处。

大雄宝殿气势宏大,也建立在一座高台之上,与薄伽教藏殿的高台相比,位置更高,占地面积也更大。旁边围以栏杆,显然是新加的配件,与红褐色的古旧大殿形成强烈反差。高台上放置着几个破落的条形几案,接受斜风细雨的侵袭。旁边竖着一个旗杆,高约五米,令人联想起孙悟空变成的土地庙。三座紧闭的大门把人摒于殿外,更显得庄严肃穆。两三分钟后,看守人忽然转性,不由分说将我们带出殿外。使得我们失去了仔细研究这座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的机会。

出得门来,看见了上华严寺的山门,却是一喜。山门修建得十分繁复,斗拱细密,其下两柱之间有雕花纹饰连成一体,如清代雕花床的形制,在后者来说应该叫挂落,而在室外作为建筑部件,则叫骑马雀替。就花纹的细致鲜艳来看,肯定是明清建筑。一辆墨绿的邮政自行车在山门内躲风避雨,而红色的灭火器则忠实地守卫着这数百年的遗物。这也成为我们留下到此一游纪念照片的极佳背景。

雨越下越大,从上华严寺到善化寺只有区区一公里,为节约时间,我们还是打车来到了善化寺。未及进门,便看见空中漫天飞燕,地上则鸟粪斑驳,实在是难得一见之景。

善化寺是一组比较完整的辽金时期建筑群,气势宏伟,粗犷豪放。寺院坐北向南,前有山门,里面供奉着风调雨顺四大天王,中为三圣殿,后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前左为文殊阁遗址,前右为普贤阁。整个寺院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是全国现存辽、金时期寺院中布局最完整的一座。但以我的经验来说,一座完整的寺院建筑一般分为三进,即山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山门中一般供的是哼哈二将,天王殿中才是风调雨顺四大天王。这里的形制跟常规寺院大相径庭,问之于黄MM,她也无从解释。

三圣殿显然经过整修,屋脊上的吻兽呈浅灰色,却根本不对称。黄MM称,吻兽如果两两相对,多半是宋辽建筑,称作正吻;如果背对着背,则肯定是明清建筑,称作反吻。三圣殿的斜拱在中国古建史上非常有名,呈30、45和60三个角度。与垂直的拱相比,两拱之间的角度小,非常适合燕子筑窠,难怪一进门便看见漫天飞燕。由此,我们也得出一结论,在大同,哪里燕子多,哪里就有斜拱存在。

善化寺的大雄宝殿如上华严寺一样,也筑在高台之上。拾级而上,一座牌楼正挡住视线,这座牌楼也被黄MM批为恶俗不堪建筑的代表,估计为清代所补。进入大雄宝殿,我们立即后悔不迭,因为没有照明,殿内两边的壁画若隐若现,而弱魔竟然固执的把头灯放在家中,而我的防水手电灯管已坏,根本没法仔细研摹壁画(此后一路至少后悔10次,为保护古建,我们看的所有唐宋辽金时期的寺庙全都没有人工照明,而我们以为不爬山、不露营、不钻洞,头灯手电都是多余)。

普贤阁上了锁,从门缝中看去,可以登梯而上。两边的墙体已经破旧不堪,红色的墙皮下露出泥土混合着稻草的墙芯,这印证了中国古代建筑中墙不承重的说法。

元宝推荐:希宝,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山西古建游学记之二--应县篇

应县篇:佛宫寺释迦塔木塔

匆匆游罢善化寺,吃过午饭,几经舟车劳顿,我们在下午4时许来到了离大同76公里的应县木塔下。

在来之前,有传言称应县木塔正在维修,而曾去过应县木塔的人则说,木塔早就该维修了,根本没法再上人了,并庆幸自己已经登塔远眺过。我们因此觉得惴惴不安,怕已经不再让人登塔参观了。后经询问得知,应县木塔将在今年10月落架大修,我们去得正是时候。

应县木塔本称佛宫寺释迦木塔,历 900多年的风雨侵蚀、地震战火,至今仍保存完好,除其塔基牢固,结构谨严外,历代不断维修也是重要原因,但也因此在塔身上加了许多无聊的牌匾,远远看去,象是美女白晰的脸上长了几个雀斑。

木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台基呈平面八角形。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八层屋檐。绕木塔一周,观察了一下最下层柱子的状况,小部分柱子已经向东北角倾斜,不得不用钢筋和铁条来加固。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8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黄MM边比划边解释,但我们还是看得一头雾水。

最后下定决心,尽管对保护文物不利,还是应该登塔一望。顺着坡度足有60度、高达30厘米的楼梯,在昏暗中一步一步的蹭上第二层,眼前豁然开朗。此后每登一层,都有类似的感觉,仿佛地狱里走一遭,再重回天庭。可怕的是,自第二层起,楼梯似乎都在摇晃,隐隐约约的光线从楼板下透过来,直以为楼梯为天梯,无所依凭;而不时有一块松动的楼板,来挑战人的胆量。就这样一直爬到第五层,再往上,一个“游人止步”的牌子挡住了去路,这成为我们不再向上的极佳借口。

木塔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出门凭栏远眺,一座座单坡顶的民居落入眼帘。远处,黄尘漫天,林木稀疏,颇有萧瑟之意。黄MM联想起自己正在做的项目――某著名北欧风情的小镇,总结出了两条经验:“第一,陡峭的楼梯是多么不人性化的设计,回去一定要改造一下楼梯:第二,从眼底下这些单坡顶的民居看来,所谓北欧风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我们做的townhouse都是单坡顶的。”

出来时已近下午6点,要按计划赶到五台山所在的台怀镇似乎成了不可能的任务,因为要赶200多公里山路,而雨仍在不断地下。经过数次向当地人问讯之后,我们坚定了信心,因为应县真的不值得花费一个晚上的时间。打定主意之后,决定先包车去砂河镇,再转车去台怀镇。

在去从应县去砂河镇的一路上,看到的都是超载的运煤车,大块大块的煤堆得如山高。快到砂河镇的时候,这些煤车惹出了事端。在一个狭窄的山道拐弯处,因雨大路滑,一辆超载煤车不知因什么原因动弹不得,而路的另一侧,因山体滑坡,倒下来的泥土占据一大半路面。跟随其后的煤车排出了数里地。我们的小面仗着小巧灵活,钻到了泥土堆附近,但再也前进不了。好在一辆推土机及时赶到,它把这个上下不得的超载运煤车推到了路旁,使得我们顺利过关。不过,这个事故至少耽搁了我们半小时。

不久后,在去台怀镇的路上,我们又遇一劫。在行驶到一半的时候,我们包的桑塔纳闯进了雾区,弥漫的浓雾使得能见度下降到不足5米,汽车在山路上一点一点地挪,一边是悬崖,一边是高山,吓得我们连大气都不敢喘。足足开了20分钟,才过了雾区。立即又进入门票收费站,冒着大雨,冲进售票处,发现门票已经涨到90元一张。TNND,来之前刚看到新华社电稿,五台山门票涨价听证会结束,决定门票涨到75元一张,还没定什么时候开始实行呢,他们就抢先涨到了90元。我据理力争一番,没有人接我的话,只是要我们赶快买票。我掏出记者证,算是省了90元(这次去山西,发现记者证真的好用,基本都免票,只除了南禅寺,由于被人承包,当地农民不买我们的账,掏了7元门票)。

晚上住在五台山宾馆,这是我们出发前就决定的。此前,桑塔纳司机带我们去了好几家他的关系宾馆,都因又脏又差又贵,被我们否决了。他眼见拿不到回扣,怏怏不乐地回去了。其中,跟翠岩宾馆前台小姐打交道的经历比较有意思,她先带我去看房,说有24小时热水。我不信,根据我的经验,一般山区的宾馆,尤其是未标星级的,最多送4小时热水。于是打开热水笼头放水,然后又跟小姐讨价还价,要她把我们当作walk in 的客人给予优惠,小姐不同意。结果因价钱没谈拢、决定不住时,那水笼头里还没放出热水来。

五台山宾馆在网上有人大力推荐,当天因天气湿冷,它还送了暖气。但其他就相当差了,虽有独立卫生间,但感觉很脏,被子又潮又臭,叫送开水,给的是一壶凉水,宾馆服务员还振振有词:为五台山海拔高,水烧不开。我们忍不住把她骂了一通。

家园 【原创】山西古建游学记之三--五台山篇

五台山篇:菩萨顶、显通寺

早上醒来,还听到小鸟在林中叽叽喳喳乱叫,雨停了一会儿,可到收拾停当出门的时候,暴雨倾盆,弱魔穿着冲锋衣,我们几人打着伞,开始逛庙。本来对台怀镇里的庙兴趣不大,但想想花过的90元进山费,我们决定还是走一走。

找了辆小面送我们上菩萨顶,一下车,立即被如潮的人群吓了一跳,可以想见,平常天气好的时候,真的会有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的感觉。

进门时又掏出了记者证,守门的喇嘛挥挥手让我们进去,后面的黄MM跟着也混了进去,这是她们唯一一次逃过了门票。

菩萨顶不愧是清朝皇室的家庙,修建得富丽堂皇,俗气逼人。就连挑出屋檐的飞子,也是个个形状各异。黄MM称,飞子一般有两种做法,第一种是每个飞子立面都是同规格的正方形,另一种是每一个飞子都是不一样的形状,从正中开始的正方形一直到最边上的菱形,要保证它的左右两个边与水平面保持垂直,由于屋檐往上挑起,因此每个飞子的立面是各不相同的,做起来比第一种要复杂得多。而在菩萨顶,这两种飞子都有。

弱魔因为分心,错过了飞子这一课,我们又故意不给她补课,在她问起时,回答到:“妃子,就是皇帝的小老婆,这还要问!”

我们逛的第二个庙也是最后一个庙是显通寺,显通寺的格局很怪。未进门之前,必须通过一个鼓楼,没有匹配的钟楼倒还罢了,这个鼓楼的通道竟然是斜的,位置和朝向都与一般的形制大异。

显通寺给我的第二个感觉就是宽敞,布局疏朗大气,三座不同历史时期的正殿排在寺院的正中,依山还建有几座小庙,其中一个用纯铜铸成,富贵逼人。最高处的小庙,大门紧闭,我们正在顾盼之时,一个喇嘛施施然地开启了庙门,随后有游人进来进香。看来五台山的喇嘛生活确实闲适自在,比我等办公室一族要自由多了。

由于雨下得很大,我们还见到了“双龙吐水”的情景。白哗哗的水从龙嘴里流出来,跌落到一个钱形的凹坑里。本来看龙嘴喷水,最好的地方是北京的故宫。传说,下大雨的时候三大殿的龙头会一齐向外喷水,号称“千龙吐水”。但弱魔考证过,这一奇观目前已经看不到了,龙嘴全都被堵塞,目前不知是故宫的工作人员还是游人完成这一大煞风景的工作的。

黄MM指着旁边的配殿给我们讲阑额上绘画的等级区别,从高到低,分为和喜、璇子和苏式三种画法,故宫里多用和喜画法,也就是游龙戏凤图案;寺庙建筑多用璇子画法,如这座配殿,图案以旋转花样为主;苏式等级最低,多用于民间。

不到10点半,我们晃荡到了山下,八个庙只进了两个,事后说起时,去过的人都称是闻所未闻,可见我们心中无佛。

家园 【原创】山西古建游学记之四--佛光寺篇

佛光寺篇:佛光寺、南禅寺

佛光寺位于台怀镇以外,我们幸运的找到一个穿公路制服的第二职业者,包他的车去佛光寺和南禅寺,并送我们去太原。而且据他说,他的家就在南禅寺所在地豆村。

车到佛光寺时,雨差不多已经停了,空中飘洒着如丝的细雾。时值午饭时分,检票者早就不知所踪。而佛光寺的大殿建造在一座高台之上,通向高台的木栅栏被铁链锁住,四处查看,竟然空无一人,只有一只狼狗在狺狺地狂叫。无奈之下,我们决定翻越栅栏,决不能因此打道回府。

弱魔率先开爬,一只脚已经蹬上了跨上了栅栏,两个人突然冲进来,质问我们要干什么。我们理直气壮地回答,要看佛光寺大殿,因为上了锁,只有爬进去了。两人立刻和颜悦色:“买票吧,买票就可以进去了。”收到钱后,立即给我们打开了木栅栏。

又是一段又高又陡的楼梯,爬上去后,两株相对而立的森森柏树立即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柏树几有五六十米高,因为雨水的浸润,呈深红色的树皮上很明显地看到了黑色的龟裂纹。繁密的树阴使得佛光寺显现出一种欲见不见、欲说还羞的韵致。但一走到寺的正前方,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迎面扑来。

从当心间开始逐级升高的八根粗柱围出了七开间的大殿,飞扬的屋檐挑向半空。最边上的两根柱子因在拐角,三抄三下昂,其余每柱上的斗拱皆为双抄双下昂,即四层的斗拱——两层华拱两层昂。斗拱非常大,总体高度约等于柱高的一半。补间铺作上的斗拱依然采用了偷心造,繁中有简、错落有致。而柱头铺作上的斗拱中,每一构件都有结构功能,从而使整个大殿看上去极其庄重大气。

大殿内部显得十分典雅端庄。月梁横跨内柱间,殿内所有梁的立面都呈曲线,与大殿庄严的外观恰成对照。月梁的两侧微凸,上下则略呈弓形,使人产生一种强劲有力的观感,而这是直梁所不具备的。大殿内的月梁由于年深日久,都向外槽(所谓外槽,即最外围的一排柱子,即围出大门的一排柱子)倾斜,我们发现这一现象之后,百思之后揣测出一个解释,或许是屋檐太重,外槽的柱子受力太重,连带月梁也向外槽下斜。

大殿的天花也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典型:佛像头顶的天花为八角藻井,彩绘繁复、装饰豪华。而靠近大门的屋顶则没有天花,即所谓“彻上露明造”,承托屋顶的结构构件都露在外面。

大殿内光线很差,尤其可恨的是,一排高达五六米的铁栅栏把大殿内的塑像与人隔绝开来。按梁思成所著《图像中国建筑史》一书介绍,佛光寺一殿内保存了中国所有的四种造型艺术——建筑、塑像、壁画和书法,而且都是唐代的,其中任何一件都堪称国宝。可惜,我们只能仔细观看其中的建筑,而且还只是局部,其他皆模糊不可见。

看守大殿的工作人员见我们无意拜佛烧香,竟然把大门一关,上了锁自己休息去了。我们在大殿外留连不忍离去,又转到大殿的侧面和后面仔细观察它的结构。因为不舍,所以不放过任何细枝末节,随便一个小构件都驻足评论半天国。就这样两个多小时过去了,终于到了身心俱疲、不得不走(因为司机来催了)的时候。

走出佛光寺的山门,飞飞扬扬的雨丝把佛光寺洗得分外清明俊朗。山门外的巨大影壁上“佛光寺”几个大字目送着我们的离去。自从梁大师发现它以来,六七十年间,它迎来送往了多少匆匆过客,可又有谁能让它留下永久的记忆呢。暂别了,佛光寺,我们还有再来的时候,希望你一如往昔,容颜不改。

司机已是极不耐烦,车飞快地向南禅寺方向开去,他一路唠叨不停,只担心送我们到太原之后当天赶不回家。因此车一到南禅寺,他就四处找人,想把我们脱手。还真让他找到了,一辆从太原来的捷达车拉了一个洋人去五台山,正停在南禅寺,两名司机一合计,把乘客交换一下。捷达拉我们去太原,小面拉洋人去五台山。我们自然也同意,这样,他们就没有理由赶时间了,正好自由自在地享受一下南禅寺。

南禅寺的历史比佛光寺要早,我们的期望自然更高。在不得不掏钱买票之后,我们再次期待惊喜。然后,南禅寺实在太小太简单,我们的感觉真的很平静。小小的院落中,一座山门,两座配殿,一座正殿,都十分小巧精致,十分适合赏玩。

我第一个走进门,一眼就将全部建筑收在入,院子里,一个洋鬼子正在拍照,余光扫了一下,便视而不见了。对着进门的黄MM大声嚷嚷:“这个配殿好简单,飞子都是正方形的,斗拱还采用了偷心造,看来当时的经济条件不行。”

当时,我们有意与这个洋人搭话。这一路上,就没撞见一两个对中国古建感兴趣的人,对中国古建感兴趣的洋鬼子,更是从未见过。谁知,洋鬼子对我的大声嚷嚷毫无反应,看来不过是普通游客,那就不必了。不过后来捷达车的司机称,该人是英国驻华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汉语还说得不错,跟我们一样,也是专门来看中国古建筑的。弱魔事后发表意见,她本来因好奇想交谈两句,但一想起要用英语解释古建术语,简直是折磨人,也就没理会他。

南禅寺的正殿非常小,也不象此前所看到的同期寺庙一样建筑在高台之上,只有区区六七级台阶,四个柱子三开间,连里面的佛像也只有一正两胁侍,自然少不了功德箱和香炉。看起来,不过是山野中的一座小庙而已,因机缘巧合,保存了下来,成为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木构建筑。

离开南禅寺,开上通往太原的高速公路,车行一个多小时后进入了太原。看着两旁的街道,我和黄MM忍不住惊奇:太原看起来真的象XX,我们从小生长的地方。同样灰蒙蒙的街道、不见太阳的天空,甚至连城市的布局都一样,同样一条南北向的大河将城市分成东西两半,一条东西向的主干道将火车站和大河联系起来。

太原的住宿由黄MM的同学田高工安排,她还事先为我们买好了回来的火车票。更令我们惊喜的是,田高工极其健谈,晚饭时,就山西建筑业内的趣事滔滔不绝地讲了两个多小时,使得我们根本想不起要起去逛太原的夜景。

家园 【原创】山西古建游学记之五--晋祠篇

晋祠篇:晋祠、天龙山石窟

早起又是一个毛毛雨丝时断时续的天气。打车来到远在20公里外的晋祠公园,惊喜地得知公园免费,往公园里走进去,才知此晋祠公园并不包括晋祠,晋祠已经被晋祠博物馆圈了进去,博物馆自然是不免费的。

进入晋祠博物馆的大门,眼前的建筑群看得我们满心的狐疑,一座雕梁画栋的庙宇横亘在前,难道北宋早期天圣年间(1023-1031年)的木构建筑能保存得如此完好,如同新嫁娘般光鲜夺目?进近一看,才知是一个始建于明而近期重修的一个庙罢了,不知什么人在柱子上加了些恶俗繁复的雕花,实在如同现实生活中的老女人化了一个京剧脸谱般的浓妆,还掩饰不住满脸的皱纹。可气可恼!

好在不远处就是晋祠建筑群了。最南面是一座始建于辽的献殿,其北面有一座桥,即飞梁,桥下是一个长方形的水池,即鱼沼。过了桥就是圣母殿,这也是晋祠的主体建筑。

游人很多,一拨拨的旅游团拥上了飞梁,没有人对献殿多看一眼。其实在我们看来,献殿是了解辽宋时期建筑结构的最好范例。由于没有墙,而只是以栅栏围住,献殿的光线非常好,斗、拱、昂之间的结构关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柱子上的斗拱(柱头铺作)非常大,几有柱子高度的三分之一,同唐代的比例非常接近,但已经略微缩小。但斗拱上有一个新东西,即所谓假昂,平置的的华拱的外端斫成昂嘴的形状,这样,虽没采取斜置的下昂,却取得了昂嘴的效果。华拱成了一个附加的装饰品。这开始了一种不好的风气,即功用让位于装饰,这种做法最终成为明清的定制。

混在人群中蹭听导游的讲解,不由得好气又好笑。他们举着话筒,一遍遍地解释何为飞梁鱼沼,语云:“飞梁建于北宋时期,是当时架在水面上的立交桥。”令人喷饭。而据《中国古建史》,飞梁是一座结构非常奇特罕见的桥。工匠先在鱼沼里钉下石柱作基础,在石础上放置木制斗拱托起石制的横梁,横梁再托起石制的桥面。这种结构和材料的桥,目前在中国只有这个孤例。前几年修缮飞梁鱼沼时,某些损毁的桥面被更换过了,但木制的斗拱仍保持原样,令人叹为观止。(说实话,我疑心有些斗拱也更换过了,鱼沼上面常有水气聚集,历经千年,其上的木制斗拱恐怕不会个个都这么长寿吧?)

进入圣母殿,迎面八个柱子上盘旋的八条龙吸引了众人的视线。由于年久变形,彩绘脱落,龙的形状已经相当怪异,似乎随时会因怠工而逃跑。圣母殿是重檐庑殿顶,在九种屋顶中是规格最高的一种,类同于天安门。整个大殿古朴而庄严,这几条怪龙就显得有些滑稽可笑了。当然,更不相称的是宋以后历代的官吏富商们,在檐下挂了七八个风格迥异的匾额,挤作一团,极不和谐,可气可恼!

圣母殿供奉的是周文王的妻子,周武王的母亲,我对此发生了些许的兴趣。文王号称有一百个儿子,估计不止十个老婆,为何只供奉其正妻呢?莫不是因其不妒,与小老婆们和平共处,堪为典范?毛诗序把《关睢》附会成歌颂后妃之德的颂诗,似乎也是以文王之妻的表率作用来解释的。(世上志于包二奶三奶的男人们,不可不去进几柱香呀!)

在晋祠博物馆的其他地方乱遛一通,发现糟蹋中国古代建筑的败笔实在是太多,许多新近修缮的古建筑上竟然画有现代透视技巧的水墨画,可气可恼!

从晋祠博物馆出来,时日尚早,拿着《中国古建史》乱翻,发现了一处与龙门、云岗并列的石窟――天龙山石窟,遂包车一游。

天龙山石窟的窟龛分布于东西两峰的南坡,始建于东魏,以后经历了北齐、隋、唐、五代,共有二十五个洞窟。属灰白色砂岩,易雕凿,也易风化。其中东峰十二窟、西峰十三窟。我们从山上下来,发现“易风化”三字真的是太确切了。现在可看的只有一两个窟。其中建于唐代的第9窟“漫山阁”尚可一观。这是一座上下两层的大窟,上层有8米高的弥勒佛倚坐像,下层以6米高的十一面观音像居中,左右分别为乘象的普贤和骑狮的文殊。弥勒佛造型丰腴、优雅,肥白的身上围着一条细腰带,突出了肥美的形态,一看就知是唐代的造像。

石窟修建在山中,两旁林木葱翠,人烟稀少,一路说说笑笑,四人猜谜做题,倒也颇不寂寞。

准备回太原市时,我极力鼓动坐公交车,理由是:公交车经过市区最繁华地带,一路上肯定有许多漂亮MM上车,正好欣赏一下。要是打车,就失去这种机缘了。结果残酷的事实证明,太原美女当天都没出门,害得我们白白浪费了渴望的眼神。

晚上背着登山包在太原的街上乱逛了一下,招惹了不少好奇的眼神,不免得意洋洋。在回北京的火车上幸福地入睡,直至天明。雨停了!

家园 给MM挑个小错

面北朝南 是否应为坐北朝南

家园 光明MM,可否有PP?或者,做个图解什么的?

先花你一下再说

家园 “不看注解而能通读《史记》”——太厉害了
家园 去过五台,不过既不是去拜佛,也不是考察古建,

而是登山自虐去了,呵呵。驴子们的乐趣,不足为外人道也。

家园 呵呵,去五台山应是求官的

看来真的是'一游'了......

家园 这个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

[QUOTE][/QUOTE]一座座单坡顶的民居落入眼帘

在民间有另外一种叫法,就是这三个字不好写.算了不写了

家园 还是送朵花吧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还没搞定如何上PP

正在学习ING,照片和图解,我有一些,不大全,争取过几天上。

家园 通读不是精读

只有本纪、世家、列传可以精读,其他的书、表只能通读。

家园 我觉得是能通用的

当然你的用法更常见一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