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周末股市观察】市场、估值与周期的哲学 -- 陈经

共:💬18 🌺6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周末股市观察】市场、估值与周期的哲学

中国的上市公司有很多毛病,这不容否认。有时公司内部人员会怀疑,就咱这破公司,居然值几百亿?所以,很多人买的是不熟悉的公司,反而不害怕。看空经济学家、股评家说中国股市2000点才有投资价值。上轮熊市就有“千点论”。

有时,人们又觉得中国经济大有可为,新兴朝阳行业前途无量,未来一片大好,信心十足给出良好预期。去年有“万点论”。

到底哪个是真的?

这是一个影响重大的哲学问题。我的观察是,这相当于对上市公司或者A股整体作出了高与低的两套估值,然后估值要接受市场的检验。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在资本市场中,我们要对“检验”深入理解。

A股去年涨得很好进行了一段,高估值状态维持了一阵。现在又跌下来了,过去就成了泡沫,低估值看空似乎是“真理”。看空的经济学家、股评家可能会说,我们的估值模型是正确的,去年高估的估值模型是错误的,是泡沫。但是,如果以后又涨上去了,怎么算?去年股指高的时候,看多的能不能说看空的是错的?从哲学上来说,这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的领悟是,资本市场的“检验”和科学定律的检验不一样。一个物理定律,是可以不断重复进行检验的,如果有一次不对,定律假说就失败了,这个叫“可证伪性”。但在资本市场上,股指随着市场情绪时高时低,有时高估值状态实现了,有时又是低估值状态。没有哪个估值理论能一直“永远正确”。所以,检验标准不能这样定。

我认为,如果一个估值理论提出的时候,最终实现了一段时间,那就是一个成功的理论。比如我去年说了一个“国家做庄”的高估值理论。当人民日报4800点发社论说“股市形式一片大好”,股指杀上5000,几个超级大盘股纷纷从海外成功回归,十七大说“财产性收入”,温家宝说“慢牛”的时候,这个理论显得挺好。在那个时间段,它算是成功实现预期了,也帮助我们一些人挣到了。

但我们要注意到资本市场的本性,没有一个估值理论会一直“长胜不败”。所以,估值理论实现以后,等待它的就是失败!人们往往注意到高估值状态不可持续,跌下来就说过去是泡沫,是错误的,危害大。但低估值状态从哲学上来说,并不比高估值“泡沫”更加高明,也是不可持续的,也会有种种危害。上轮熊市A股的低估值状态危害非常非常大,我个人认为比泡沫危害还大。因为低估值状态A股失去融资功能,很多公司跑到海外低价上市,和白送一样,亏了上万亿美元不止,令人心痛。

估值理论只有结合时效性,才是完整的。因此,一个“完美”的股评家,不能一直唱多或者唱空,不能以为一套估值理论可以包打天下,要时多时空应时而动。如果早些认识到这个道理,我们去年高估值成功后,就应该转向“大小非估值”理论,转多为空。另一方面,如果因为现在市场的下跌,就说我去年说的“国家做庄”高估值理论完全不对,这也是片面理解。对估值理论而言,成功是失败之母。

当然,有时这会显得很可笑。一个刚刚说某股票应该值100元的“成功”股评家,真涨到100以后,又说它只值50。在我们这个检验框架内,股评家也许应该这样去说:它会涨到100,然后跌到50,值多少是个没意义的问题。这听上去象趋势派的说法,正经股评家或者机构分析报告肯定不会这么写,但价值投资估值体系就得这么去理解。我们看机构分析报告,心里要清楚,即使它的估值实现了,也是一时的,变化才是永恒的真理。

明白了市场检验估值理论的哲学道理,我们对市场周期性就能更好的理解。高估值与低估值状态交替出现,市场起起落落,周期性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没有哪种估值能一直通行。企图对抗周期性,想防止“暴涨暴跌”搞估值不高不低的“慢牛”,或者一直想“国家做庄”维持高估值,或者想“防泡沫”打压股市维持低估值状态,都是不可能一直成功的。周期性的来源是市场情绪。市场情绪非常容易互相影响,一个阶段看多的人多,其它人也就跟着看多做多,股市上涨,看多成功自我强化,市场资金谁不做多谁笨。市场情绪高涨,大势向高估值发展。另一方面,基于同样的原理,看空情绪也同样会互相影响,大势倾向低估值。这是人类的心理,管理层都会如此,涨得好的时候觉得有好处,跌的时候又觉得确实该跌。无法对抗的自然现象,逆市调控会越搞越离谱,实践证明就是失败的。市场情绪偏多或者偏空了,要把人心扭转,得出非常重量级的利空或者利好,市场情绪扭过来了,可能又需要反过来出重手,这就不是调控,而是没谱。所以建设股市制度不要太过关注市场本身,不要计划经济思想。即使中央想调控,也不要幻想对抗周期性成功,而是应该顺应周期性,因势利导,防止周期性过分发展滑入崩溃状态。

宏观经济也有周期性。人们觉得钱好赚,纷纷扩张各种业务赚钱,需求产生进一步促进繁荣。银行的信贷增发下来,公司真的挣到了钱,利润报表普遍不错,把过去几年的利润“做”好,谋划上市。银行觉得有危险开始紧缩小心放贷,钱不好挣了,建立在“钱好挣”基础上的扩张行为会失败,公司面临各种困难。这也是无法阻止的过程,能够控制得不过分就不错了。经济表现与企业经营确实有周期性,这是股市周期性的重要来源之一,虽然有的时候市场情绪过分发展,可能与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并不一致。

回到我们开头的问题,一个上市公司,到底是问题多多,还是前途光明?我们现在可以正确回答了。

在市场情绪不好的时候,它就是问题多多,问题并不是假的,我们要重点观察这个。我们买入持有公司股票的时候,要对它作出保守的低估值,来决定现价的安全性,靠这个来实现“熊市买股”的价值投资原则。你这时说某个中小企业未来会多好,市盈率也不高,多半不管用。也许人们会发现它前几年的利润是“做”出来的,或者就是拿着原始股想套现的坏人“送”的利润。也许它的在建项目摊子铺太大,市场并不如预期的好,会赔钱。做保守的估值不能片面看市盈率、净资产,要考虑很多问题,这是价值投资的功夫。结合目前市场情绪,这是我们正应该研究的。

在市场情绪好的时候,它就是前途光明的,光明也不是假的,我们要有想象力。要大胆作出激进的高估值,不要保守。未来光明前景也不一定不可实现。市场情绪好的时候,只要有那么一些人相信未来前景光明就行了。这也是价值投资的功夫,但可以结合趋势投资作出判断。

家园 个人认为

并不是什么“估值理论”有失败的时候,有成功的时候。而是市场本来就是波峰波谷,有涨有跌的。有时候硬要用什么理论来套市场规律,效果很有限,而且过于执着的话,容易一叶障目。放开已有的知识和见解,重新的像一个无知的人一样去感受市场的脉搏,可能是现在很多投资者应该做的事情。

家园 做哲学上的思考,也不错

人们说,牛市要有牛市思维,很多人在530、620调整之后不敢满仓,只敢半仓防止再次下跌,结果被一路拉升逼空。憋到10月份终于想清楚了,牛市要有想象力,果断杀入大盘蓝筹股,之后遇到调整也先当作牛市中的调整,然后一路套下来。

还有高手,在9月份就开始看空,从5000点一直忍到6000点,然后调整到4000点终于眉开眼笑开始分批入场,一直被套到3000点。虽然郁闷,但是没关系,因为他把资金分配好了,假设底部是2000点,真到了那时候才会打光子弹。

还有新手,11月份就开始问,是不是熊市开始了?一直问到现在,高手说,现在不是熊市开始,而是迷你熊要结束了,反转可期。

种种哲学思考都很好,但结合实际做到准确判断,很难。也许多数人的判断都会落空吧。

拙总的操作,从选股的市盈率指标,到持股分批卖出的百分比,再到对股票池中的股票业绩做定期追踪,都贯彻了一个“量化”的思路。

哲学思考很好,但不容易产生量化结果。现实往往还和哲学研究的判断结果相背离,也许群体博弈就是这么个结果。话说回来,即便量化了,一定时期内也未必能有可喜的收获。A股实盘去年的先扬后抑式过山车,和港股实盘的较深套牢,也属正常情况吧。

我这车轱辘话说了半天,还是赞成哲学研究和量化操作的,至少能在炒股过程中做到心里有底,暂时亏损心中也能保持希望,这也很重要。

家园 先花一小朵!坐下慢慢看。
家园 花政委,看来经过这轮大跌,你在战术方面长棋了

我也觉得我也学到了好多

家园 也许用一套理论去解释股市本身就是错误的
家园 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马克思同志很早就告诉我们了。

价值怎么评判?--年报里有!!

A股是一个封闭市场,资金或进入或离开,二元选择,没法实现“水往低处流”。去年的暴涨可以说是资金多,或股票少,引得水位过高。现在的下调是对去年的恶补。

所以暴涨,暴跌是中国股市或封闭市场的特色,比较极端的波动而以。怎么猜底?提一个思路:站起来有多高,躺下来就有多长,再跟据个人经验打个折。

这话跟没说一样。

要不怎么说炒股是艺术。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家园 这篇不错,陈大的思考更深入了,花!

挫折确实是很好的老师,呵呵。另外想说一句(不是针对陈大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家园 【花】陈大研究股票,连哲学武器都用上了!
家园 给陈大献花,这篇贴子有辩证思维在里面,有启发.实在多了.
家园 师弟你的文学水平真的是超乎意料的好啊。

上花上花。

家园 呵呵。。希望再出个更细致的文章
家园 香港是全世界估值最低的,以港股为参照可知安全边界

以港股为参照,中石油还要跌

中铁建,鞍钢差不多了

家园 是的,这个是人与人之间的博弈,不会有固定的理论的
家园 亚洲(股市)第一笔不是吹出来的!只是

实际应用时,现在低估值上证应到几点?中信几何?

另使用时有可能后,如何解决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