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问一个愚蠢问题 -- 晨枫

共:💬45 🌺8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牛变熊,套住的钱,才是真金白银的钱?

faint

家园 老兄,我比你小十几岁呢

别喊老安,喊小安。

家园 现在通货膨胀的引发主要是信用过度,而不是印钞厂加班太多。

目前美元贬值,就拿美元对加元来看,从一加元对六毛八分美元到现在一对一,按理说美国国内应该有巨大的通货膨胀,钱不值钱了,买什么都贵了。 但是,现在美国国内通货膨胀是控制的很好的,这说明美国佬玩金融已经是出神入化了。 他们的钱(信用)都投在国际市场上了,而非国内市场上。 

在汉代的时候铸钱,是真的用铜铸造,这钱的价值就是本身的价值,所以铸钱是没有什么赚头的,所以那时候谁都可以铸钱。问题是大家都在钱里参假,钱就不值钱了,经济就混乱了,所以后来汉武帝下令铸钱权归国有,统一使用“五铢钱”。

这个坛子好就好在这里的网友,水平高的多啊。

家园 这个乘数最后要失控,如果金融管理不力的话。

自由市场经济只用在法制完善健全的国家里才能良好运行。 这点郎咸平和俺想的一样。嘿嘿。。。

家园 所以说现在的人行调整存款准备金比例,效果还是很厉害的
家园 说说俺的琢磨

说实在,这个问题也折磨过俺好一阵,后来东看看西看看,加上瞎琢磨,有了点眉目。另外,这个问题,在教科书里基本上是含糊而过的。。。西方经济学基本没谈,不过米果大学体系里,这是属于银行理论什么的, 好像也不归经济学管。。:)。。,或许,我们该说清楚。。。

渔樵兄的几点基本上是比较正统的说法,俺就说点别的。

首先,央行关心的主要是货币的存量。即在某一段时间内,他想在这个国家或者世界上保持多少的货币供应。因为货币的发行是持续的。去年的发行多了,今年可能就主要是回收了。至于发行多少,就依赖于货币发行之后的政治过程。良好的政府,基本上致力于保持国内币值的稳定。当然,这有技术上的困难,也有道德上的困难。技术上在于货币的需求量的估计是个很经验很艺术的问题。道德上的困难在于,在没有一定监督的情况下,多发行货币的诱惑太强烈了,这个可比收税简单多了。

其次,发行象几位提到的,基本上采取借款的形式。即钱是要还的,应该还要加上利率。不过这个是现代社会的形式,以前不是这样。 为什么呢,这也是促进效率的方式。白给的钱,哪个会节省着用。具体就是,商业银行通过贴现票据,象央行借款。或者,财政发行国债,央行用新创造的货币购买,然后财政拿钱去建这建那。不过,好像目前不直接这样了。目前的做法,好像是央行把新创造出来的钱“存到”(借给)商业银行,由商业银行向财政购买国债。

另外,当时担心的一大问题就是,央行就这么发行xxx亿元,没人要怎么办。既然不是白给,没人想借怎么办? 硬存到商业银行帐上,商业银行贷不出去,还要给利息,商业银行可不干。当然,对于央行而言,钱就不是钱了,他就是主宰,更本不在乎利息收入,要利息主要是其管理作用。央行是不会算算俺今年的利润是多杀滴。在私有央行的情况下,控制者也基本上是经济的主宰了,其在乎的是对经济的支配能力。有时,习惯上帝的思维方式,是需要时间的。

说远了。后来想通了,其实用不着担心发行问题,其实在增发的情况下,各方早就把问题想好了协调好了。

国内的过程基本上是这样滴:央行根据去年的货币发行情况,参考经济的发展状况及财政的意见,提出一个建议发行量,这个发行量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为负即收回发行过多的货币。然后报ZF批准,人大好像也要看看。

具体发行都会有相应的政策配合。比如正发行,就会放松银根,鼓励企业借钱,这样,钱就借出去了。除了普通企业多借点外,主要还是政府或者央企要建这建那。所以,多发行那点钱,基本上都是有主的,早就商量好的了。当然,也会有估计的不准的时候,但不要紧。央行主要还是关心已发行的存量,关心存量的货币的币值稳定,不要有通胀。不过,通不通胀,央行有时也是被迫的。比如如今的输入性通胀,拳头大的,就是可以逼着你买单。在私有央行的情况下,发行就更艺术了。“货币战争”虽然不全对,不过还是很启发的。

家园 美元现在央行手中,热钱撤出央行就收回人民币。

你把政府也应该看成一个企业,央行可以提供和吃进无限多的人民币,但有两个调控的本事:隔夜拆借利息(就是利率)和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就是在央行和企业(包括个人)中间起桥梁作用,央行和商业银行每天晚上结算一次拆入借出。

现代金融的架构就是央行的独立性;但没有一个国家的央行不受政府影响。比如政府要发债券的话,央行还是会买的,比如这次美国两房的问题。

家园 你们给的解释太复杂了,我来说几句大白话吧。

某工厂有100块流动资金买原料,200块固定资产机器设备。市场上还有100个原料。

财政紧缩,就是工厂不能用200块固定资产抵押借款。 这样市面上只有100钱,100个原料。 原料单价就是1块钱。

财政放松,就是央行多印钞票。 就是工厂可用200块固定资产抵押借款100块。(央行有多的钱了,就是要借出去的嘛)。 这样市面上有100+100=200块钱,100个原料。 原料单价就会升到1-2块钱。

通货就膨胀了。 但开始大家都有好处:

银行多放贷,多挣钱了。

原料商,原料多卖钱了。

工厂生产加速了,产品多了,产品也会提价,挣的多了。

工人发的奖金也多了。 在粮食还没跟上涨价前,生活幸福了。

可卖粮食的也不是傻子啊,等他知道银行多发钱了,粮食也上涨了。

然后就乱套了。 大家都倒霉了。 呵呵

所以能占便宜的,就是以前的老虎之流,掌握国企的。还有陈经之流,看的明白的。 所以前几年他们大作股票。

现在嘛,估计已经收手,把钱全换成黄金了。 哈哈

家园 央行还是有办法回收发出的人民币的

可能的手段有:

1. 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卖出持有的国债。这时,商业银行、企业和个人用手里的货币购买,等央行收到后,就将其退出流通,市面上的货币就少了。货币在央行手里的时候,很多时候钱就不是钱了。按渔樵的贴,美联储可以这么干。人行不知道可不可以直接持有国债。

2. 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卖出持有的商业银行贴现票据。这个人行是可以操作的。 平时,商业银行钱不够的时候,就拿票据找人行贴现,人行在发行额度内就允许贴现,即借钱给商业银行,即发行该额度的货币(信用)。当人行卖出持有的票据,收到货币,就是回收信用,减小社会的货币总量。没到期,原来的商行没钱买?没关系,还有其他商行和金融机构呢。

3.提高准备金率。这个最厉害。商行乖乖的把更多的钱“存”到人行。虽然叫“存”,但记住,钱到了央行手里,基本上就不叫钱了。在央行手里的钱是不会对经济发生作用的。所以也是退出流通,回收货币。

4.提高利率。这个也有作用。利率高,商行的贴现意愿就降低,发行就少。而且,企业的借款成本也高,借款意愿就少,人民就偏向存钱,花费就少,经济流转速度就放慢,货币乘数就小,社会货币总存量就小,也是回收了货币(信用)。

当然,在大家口袋里的货币还在,央行不能直接就把他们给抢回去。央行也不是无所不能的。但是,这部分只是整体货币存量的一部分,可能还算不上一大部分。

大头还在乘数产生出来的部分。因为我们口袋里的钱,大部分还是存银行了。如果提高准备金或利率后,银行能再贷出的钱就大大减少了,货币总体供应量还是会下降。比如:央行发行的原始货币(基础货币?现在的一些概念教科书写的很模糊,有那位达人侃侃?)为A,那么在准备金率为10%的时候,货币总量的理论值为A的10倍,即10A。当准备金率提高到目前的17.5%时,货币总量的理论值为5.7A。 即央行准备金大棒一挥,社会总货币量就下降了43%。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我们持有的钱(即央行原始发行的货币)只不过占其中的5份之一到十分之一。央行到了要抢我们手里的钱才能稳定币值的时候,天下早就大乱了,这在历史上应该没有发生过吧?

那怎么通胀率还这么高? 这就是外汇占款含热钱的问题了。就是央行收的快,还赶不上外汇占款那里增发的快。目前的汇率机制决定了央行不得不买入外汇而增发本币。那就改汇率机制? 没那么简单,而且说不定就落入圈套了! 为什么。。。? 为什么?。。。。太复杂了,俺都搞定了,还不成了经济学家了,呵呵。

家园 这篇文章也许有帮助

Two Fed myths that need debunking

家园 fed造一笔钱, 然后用这个钱去买市场上的美政府债券, 这个钱

就进入市场了。年景好要加息收紧银根,就卖债券, 把市场上的流动资金收进来。 钱是不用印的, 银行里电子划账就行。 其实FED就是一个金指头, 那个钱他说存在就存在了, 卖债券的时候, 卖得的钱进了FED也就消失了。

过去的通货膨胀,比如国民党时期, 是政府没钱就自己印钱来花, 越印越多, 钱越不值钱。 现代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和政府财政部都是分开的。 政府要用钱得自己发债券去借。 央行只管决定利率, 要是利率在一个能促进经济发展,又不能引起太多通货膨胀的数字上。FED靠买卖市场上的国债来升高或降低利率。 低利率促进经济发展, 但低利率使世面上流通钱过多, 钱多了, 就通货膨胀。 这个度,就由中央银行来把持。

美国对通货膨胀一向来很警惕, 但没有德国人警惕。 德国人大概是对威马共和国时期的通货膨胀记忆犹新,打压通货膨胀不遗余力。 德国是二战以后通膨最低的国家, 远低于英国, 也低于美国。 刚发行欧元的时候, 人们对欧元的为了走势不清,不知是走意大利里拉式还是德国马克模式。 现在看来, 是德国马克模式站上锋。 欧洲的通货膨胀这几年比美国低。 欧央行宁可缓慢经济发展也不降息。

美国这几年发钱发得实在多了。 这几年利息这么低, 不知道FED到底往市场上投了多少钱。 美国的通货膨胀其实也挺高的。 FED考虑利率时参考的是CORE INFLATION INDEX, 这个指数是不算油价和食品价格的, 有点自欺欺人。不过FED还是有控制通货膨胀的义务的, 如果通膨超过百分之五,向十挺进, 到时候哪怕经济再需要刺激,FED也要被逼着收紧银根。 楼下转的那篇文章就是这个意思。 现在政府要解决次贷危机的钱, 大部分要靠FED空手套白狼弄出来。 如果弄不好, 就会造成大量通货膨胀。 经济衰退再加通货膨胀,就是STAGFLATION, 和石油危机那会儿一样了。

应了那句老话, 出来混的,迟早要还。 经济发展有一个自然率, 靠人为降低市场利率促进经济发展是没有用的。 美国不肯受经济镇痛,拆东补西,以后的痛只会来得更痛。 老子娘欠的债, 下个十年要儿女还。

家园 (*^__^*)真是通俗易懂啊,100个原料,我喜欢
家园 说到这个真金白银,想到一个事,当个故事看~~

话说,明末我国小农经济,手工作坊本来搞得挺好的.偏偏有葡萄牙人来贸易,我国的丝绸瓷器啥的,欧洲都抢啊,销路好的不得了.葡萄牙人把美洲,非洲,一路航海来沿路抢来的真金白银都拿来买中国货.这本来是好事啊.

可是中国市场上的真金白银一下子多出来了,通货膨胀毁掉了大明朝!

家园 这篇东西好,我居然把准备金的事搞明白了

存存贷贷到最后,这笔钱都变成准备金了,就不可以再贷,单等着还给本主了.

流通的次数和总量由准备金率决定.

家园 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