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外婆 -- 序 -- 匹马戍梁州

共:💬64 🌺51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外婆 -- 序

文章是未名空间的randon写的。发表在北京版面,谨此纪念千千万万同样的外婆,奶奶们。

元宝推荐:擎箭天使,
家园 一. 管家婆

外婆家是旗人,但不算是纯粹的满族,外婆按理说还算是个格格。祖辈上在天津卫上驻扎,从小在天津长大,一口地道的天津话,即使在北京生活了半辈子也没有改变过。家里算是大户人家,她的父亲按照外婆的话讲,一辈子没干过正经事儿。家里头诺大的一个花园,全部被他霸了去,廊下头一溜鸟笼子,朝南的墙边是他养兰花的花棚,北边的空地是斗鸡用的场子和养鸡的笼子,斗蟋蟀用的坛子罐子在西边的墙根儿下。。。这里是他一辈子的天堂,也是家道中落的佐证。

外婆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五个哥哥,一个弟弟。他们的父亲,我的太姥爷尽管只知道吃喝玩乐,可也算是新派人物,男孩子们读军校,上新学自然不在话下,家里的女孩子们也不用裹脚,可以读书。先是请来了私塾先生教四书五经,到了十岁就送到外边读教会办的学校。外婆的大姐是头生的女儿,竟然没有嫁人,在十六岁上去了南京教会女中,可惜得了脑膜炎,客死他乡。外婆的母亲,我的太姥姥很是有些埋怨,认为太姥爷

如果不应允孩子远方求学,也就不会有此横祸。所以轮到外婆,太姥姥就说什么也不让外婆出去读书了。当然,事实是,这时候家道已经有了败落之势,根本支撑不起求学的费用了。 首先是男孩子们尚在读书,没有撑得起门户,其次是家里的坐吃山空,祖上的基业卖的卖,典的典,也没那么富裕了。自然的,家里的佣人也能减就减,很多事情就得自己动手了。外婆的心灵手巧也就派上了用场,开始帮着母亲料理维护一大家子的

吃穿用度。外婆的妹妹就幸运的多,在后来哥哥们的支持下,考取了天津第一所师范女中,做了当时很时髦的知识女性。

外婆的家庭妇女式生活以二小姐为开端,当起了这个破败家庭的管家婆,侍奉着父母,哥嫂,一直到太姥爷去世时,外婆已经三十八岁了。三十八岁的未婚女子,即使是现在的社会,这种“老姑娘”的身份也会成为人们的话题,被视为异端。家人早就忽视了这么多年来外婆为这个大家庭奉献的青春和精力,转而把外婆当作了累赘,尤其是太姥爷的驾鹤而去,更让这些等着分家产的哥嫂们有了充足的理由。家产本来就所余不多,去了外婆,大家还能多分点儿。太姥姥早就没有了替外婆说话的权利,只是不停地懊悔当年在外婆年轻,大把的媒人踏破门槛的时候没有把外婆嫁出去。是的,当时的考虑是家里不能没有外婆,那么多的家务,里里外外的周旋,每个哥哥的婚礼从托媒相亲到过礼迎娶都是外婆一手操办,甚至新娘的红盖头都是外婆一针一线缝制的。现在,哥哥们有了老婆孩子,需要奉养的只有一个老太太了,而这个老太太还能自己照顾自己,那么这个妹妹自然就是多余的了。找个“主儿”,把她嫁出去,自然是最简单的办法。

家园 二. 新媳妇

“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谁还会在乎什么“好归宿”,谁还为外婆着想,只要嫁出去就行了。于是全家齐动员,很快找好了一家,北京的,续弦。

太姥爷的丧事儿刚出了头七,还在正月里,外婆就由一个哥哥和妹妹伴着,拎着两个行李箱,坐了平生第一次火车,到了北京,目的是出嫁。操办了好几次哥哥们的婚礼,轮到了自己,竟是背井离乡。衣服是新的,料子是太姥姥出钱买的,外婆自己选的颜色,自己缝的。续弦的婚事没那么讲究,所以也就穿不上大红的,是暗红色的,为着以后的日子里可以多穿几次。尽管对外婆来说,这个婚礼一辈子只有这一次。

天是阴的,飘着小清雪,火车飞快地跑着,无情地把白茫茫的大地甩在后面。外婆看着窗外,并没觉得前途未卜,只是心里有些放不下老母亲。

火车到了北京,车站上没人来接,外婆一行自己叫了车,路倒是不远,就在天坛附近。院子是典型的四合院,一共三进,婆家没有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只是在最外边的大院子里摆了四桌酒席。外婆的妹妹,我的姨姥姥跟外婆进了“新房”,看了看屋里,歪歪扭扭的红喜字衬着发黑的窗户纸,破破烂烂的桌子摆着一个看不出颜色的茶壶和两个看不出颜色的茶碗。姨姥姥的眼泪就止不住了。外婆一边安慰着妹妹,一边手脚不停地忙

活开了,好像不是自己而是妹妹要嫁到这里,继续着后半辈子的操劳似的。先是用带来的铜盆舀了水洗脸,花了淡妆,然后打开了行李,换上枣红色金钱纹的棉旗袍,这是在娘家过年时的衣服,图个喜兴也应景。外婆重新仔细的梳了头,拿出了首饰盒里早就买好的一朵红色的小绒花,让自己的妹妹帮忙,小心的别在了发髻后面。由自己的妹妹扶着,外婆拜见了自己的婆婆,正式开始了媳妇的生活。

行完了礼,有人张罗着外婆到外边院子里敬酒。门口瞬间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其实这些人都是街坊,也住在这三进院子里,是租着外公家闲散房子的人,没有什么身份,当然也就不在请吃喜酒的范围内。这时候,外公外婆终于站在了一起。就听见一个嘹亮干脆的声音从人堆里传出来,“严先生,你这个媳妇哪儿拐来的,还哄我们说有三十八岁了,这看着连二十五都没有,娶了这么漂亮的大姑娘也不请我们吃酒?!”在外公一脸尴尬地茫然四顾之际,外婆已走到了人群处,落落大方地回应:“大家过奖了,我也就是个初来乍到的天津媳妇,以后还要大家多帮衬,我们小家小户的,比不得人家大户人家,没请吃酒是我们失礼,补救补救,请孩子们吃糖吧。”说着,从斜襟里掏出手帕来,认真地给了站上前的小孩儿们一人一枚小铜钱。孩子们自然是一片欢腾,大人们也忙着道谢,忙着道喜。外婆终于感受到了婚礼的气氛,脸上也有了一抹新嫁娘的娇羞,尽管这只持续了几分钟。外婆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外婆的婆婆对外婆的举动很是不满,在她看来,这并没有给她挣了面子,缓了尴尬,她最心疼的是打赏的那十几枚铜钱,“既然嫁到了我们家,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的了,她凭什么自作主张给外人钱。。。”于是,勉强等到宾客散去,外婆的娘家人刚刚出了门口,外婆的行李就被婆婆和小姑狠狠地搜了一遍。所有的现钱一律上缴,包括姨姥姥临走时偷偷塞给外婆的五个大洋,包括外婆的母亲给外婆陪嫁的一个小手指节大小的金佛。外婆的首饰盒也被扫荡了一遍,尽管没有把首饰直接拿走,可也清点了数目,由小姑记到了账本上。

家园 三.新家庭

“这个家是凑出来的。”每每回想起旧事,外婆的这句话便是一个恰当的总结。外婆的婆婆并非外公的生母,外婆的小姑也并非外公的亲妹妹。算起来,这位婆婆应该算是外公的婶婶,年轻时未能生养就死了丈夫,为了支立门户,同族也为了家产不至于旁落,于是选了族里同姓的亲戚家的一个儿子过继;至于小姑,就根本没了底细,为了显人丁旺盛,不知从那里抱来养的。这个家里唯一的血亲就是外公和前妻留下的三个女儿。

在搜查完外婆的行李后,这三个女儿,就像没人要的行李一样,被丢在了外婆的面前。三个孩子一样的衣服破烂,一样的瘦弱单薄,头发脸庞脏兮兮的,脚上的鞋子看不出颜色,也分不出左右。老大已经十三岁,许了婆家,三年后迎娶。 她手里抱着三岁的妹妹,因为头上生了疮,痛得哀哀地哭;八岁的妹妹拽着她的衣襟儿,耷拉着脑袋,头顶的头发竟然结成了一片片的。毫无疑问,没有人照顾过她们。想想也是,奶奶也不是亲

奶奶,姑姑也不是亲姑姑,父亲在天津工作,只有正月才回家,还要娶媳妇,谁会理会这三个没用的女孩子。

外婆后来说,这个家破旧点儿,穷困点儿倒还没什么,可是看到了这三个女孩子,她就彻底心寒了。这么多年,除了出门看到乞丐,还未曾见过这么瘦弱破烂的人。要知道,白天成亲的时候,婆婆小姑穿着还算体面,脸上还擦了粉儿化了妆的。

外公是长衫马褂在商行里做事的人,觉得面子上实在过不去,指着自己的大女儿一个劲儿地训斥,怎么不换换衣服,怎么不收拾收拾。转过头来,外公对外婆说:“你以后好好照顾她们,她们的母亲死了大半年了。。。”外婆抬头看了外公一眼,没有说话,外

公的声音就越来越小。其实两个人心知肚明,即使母亲不在了,如果奶奶和姑姑但凡用点儿心,孩子也不至于落到这个地步。

家园 四.严家嫂子 (一)

外婆的婚礼是仓促而成的,那么外婆的蜜月也就在忙碌中度过了。

外婆先是抱了小女儿去看了中医,按照方子抓了药,捣成药膏。这药膏大概是消炎杀菌的有刺激作用,涂上后,破了的伤口铩得很痛。三岁的孩子自然是又哭又闹。除了第一次上药,往后的每次上药外婆只好满院子捉着孩子,这时耳边除了孩子的嚎哭声还得听着婆婆不耐烦地训斥,还有不明真相的邻居探头探脑对后妈的毒辣的议论纷纷。外婆从不争辩,坚持着每天六次涂药。

三个女儿,从小到大,挨个儿给洗澡洗头发剪指甲,这个除了受累不用花什么钱。可是想换身儿干净衣服可就不那么容易了。换下来的破衣服洗干净了,外婆先是缝缝补补了一番,可是衣服实在破得太厉害了,而且又瘦又小。穷人总有穷办法,这个难不倒外婆。外婆把破的边儿裁掉,重新缝制,还变了新的样式。于是大女儿的旧衣服就变成了二女儿的新装,二女儿的旧衣服就变成了小女儿的新装。所有的边边角角的布条布块也物尽其用,蘸了浆糊铺平晾干,就成了外婆纳鞋底儿的原料。对于大女儿的衣服,外婆在自己的嫁妆里挑了一块素色的料子,给做了恐怕是她有生以来的第一身棉旗袍。按照外婆的话讲,能算计的都算计到了,能省的也都省了,可是定亲了的大姑娘家还是要体面点儿,不能让婆家的人看到笑话。

出了正月,在外公启程回天津商行的日子里,外婆领着三个女儿终于体体面面地站在火车站上送行。小女儿偎在外婆的怀里,外婆用手轻轻地按着孩子的手不让她去抓挠头上刚长好的痂。

外公是个老派的人,薪水都是按月交到母亲手里,现在外婆进了门,这个规矩还是不能变的,即使他也知道自己母亲的为人,可还是不敢违逆,怕人说他不孝。所以外婆当媳妇的日子和在娘家比较起来,除了每天都要汇报家用,给小姑记帐外,倒也没什么不同,一样的操持里里外外的家务,照顾这一大家子人。外公这一走就是一年。

家园 很好的文章,逐篇花。请继续。
家园 意外得宝,呵呵,翘首期待下文
家园 好文,花!

风格太高,不要通宝。不似楼下的财迷,

家园 五.严家嫂子 (二)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了,外婆打扫院落时觉得格外吃力,因为早饭已经尽数吐了出去。凭着在娘家侍奉嫂子们的经验,外婆觉得自己是怀孕了。晚饭时,外婆跟婆婆提了一下,自己可能是有了,不过不一定准。婆婆大气没吭,就好像什么也没有听见似的。

外婆的妊娠反应很严重,怕闻油烟味,可是还是要做一家人的饭。外婆后来说:“人家孕妇喜欢吃酸吃辣,我可就想着吃苦了。”事实上,外婆当时没有胃口,不想吃东西,就想喝一口苦的茶水,可是就连这个都没有喝到。

一天,外婆撑不住,跑出厨房吐得一塌糊涂,正扶着院子里的大榆树喘气儿,突然一只鞋从东边厢房飞了出来。跟着一个粗壮的妇人从屋里被推了出来,一屁股坐在了院儿当中。同时出来的还有一迭声的叫骂:“没见过这么败家的娘们儿,还花钱新打的鞋面,这鞋底儿才三天就磨漏了!。。。。。。”

外婆回过神儿,觉得不好看人家夫妻吵闹,准备转身回厨房,那个女的倒是落落大方,从地上爬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土,“严家嫂子,你是大户人家出来的,没见过我们这种没脸的吧,哈哈哈。。。。。。”

妇人声音洪亮,圆圆的胖脸,圆圆的腰身。她捡起丢出来的鞋,对外婆晃了晃,外婆看清了她手里的鞋,鞋底儿上果然已经磨穿了拇指大的洞,可是鞋帮儿还是崭新的。

“是你自己没脸没皮!。。。。。。”男人接过话从屋里冲了出来,看到外婆站在院里收了声,红着脸把后面骂人的话憋了回去。

外婆忍住笑,接过鞋子翻看了一下,说:“可以把上面的鞋帮儿拆下来,换个结实点儿的底儿就行了。”

“根本别指望,我们家这主儿手笨得像脚后跟。。。”男人接了话,气倒是也消了一半。

“哈哈哈。。。”女人听了这话,笑得肚子上的肉都跟着颤起来。

那天的结局就是外婆帮忙重新给纳了一副鞋底儿,缝上了帮。

这两口子姓黄,一家五口租住在外公家外院的东厢房。男人很有把子力气,在菜场给人扛活儿养家,女人在家带着三个儿子。外婆初来乍到的第一天,带头起哄的就是这个老婆,三个儿子还得了三枚铜钱。这三个儿子因为没上学,也就没有大名,就大满,二满,三满的叫着。可能是因为这个二满老是惹事闯祸,邻居们不停地告状的缘故,大伙儿管他们的爹妈叫“二满他妈, 二满他爹”。

家园 六.严家嫂子 (三)

七月的北京天气像下了火,外婆尽管瘦弱,也感到了身体日渐笨重,从中间院子的井台到外院的厨房,这段拎水的距离对于身体单薄的外婆来说,越来越不轻松。这天外婆汗流满面,吃力地拖着一桶水往厨房走,迎面碰上了二满他妈揪着两个儿子骂骂咧咧地连踢带踹,也不知又惹了什么祸。

二满他妈瞟了外婆一眼,突然劈手夺了外婆手上的木桶,嚷起来:“哎呀呀,我说严家嫂子,你不要命啦,这个。。。得有五六个月了,怎么能拎水呢。” 她三把两下地把孩子们推进屋里,像阵旋风似的拎了自家两个大水桶冲向院子井台。外婆阻挡不及,只好跟在她后头道谢。

二满他妈拎着水,嘴巴像嘣豆子一样说个不停:“我说你这个人真是闷,怎么不早言语一声儿,这个力气活儿哪能是硬抗的?捎带脚的事儿,也就帮个忙。。。对了,二满他爸的那双鞋你给缝得可好了,穿到现在鞋底儿还跟新的一样,没破一层。。。”

打那天起,外婆厨房里的水缸就总是满的。三个儿子就像值班似的,没事儿就溜到厨房里看看,如果水缸里的水见了底儿,就喊他妈。

入秋的时候,外婆的弟弟从南京回来,转回天津前,到北京看望了外婆。除了带来点心水果,还送了外婆几件家具,包括一对明清年间的一米多高的胆瓶,补作结婚礼物。当然,这些家具都搬到了外婆的婆婆的内院南房里。外婆的弟弟领着外婆给将要出生的孩子买了布料棉花,还带着外婆找了做医生的同学,做了检查。还好,除了外婆太瘦弱需要营养外,一切还都正常。

“这个婆婆不是很厚道。”外婆的弟弟在回到天津后跟外婆的妹妹说。因为不放心,外婆的弟弟临走的时候把同学的住址名片留给了外婆,还塞给了外婆一枚金戒指。

外婆送走弟弟,刚进院子,就听到婆婆刺耳的声音:“都拿到她房里去,我牙不好,我咬不动!”外婆的小姑走出来,塞给外婆一包硬的方糖,水果和点心则悉数不见了踪影。

腊月里,家家户户打扫庭院,忙着过年。外婆的日子越来越难了,产妇所需要的营养根本无从谈起,两条腿水肿,脚上的鞋都穿不上了。外婆开始为自己的生产做准备,把为新生儿准备的衣服被子包了个包儿,把弟弟留下的金戒指交给了二满他妈,让她换了六个大洋替自己存着。

家园 七.严家嫂子 (四)

下雪了,整整一晚上都没停。

早上天放晴,外婆招呼着大女儿帮忙扫院子。刚扫到井台边,许是踩了冰,外婆脚底一滑,手里的扫帚勉强撑住了没有摔倒,可是肚子一紧,里边的棉裤竟然湿了。外婆知道自己要生了,由大女儿扶着挪到了屋里床上。外婆的小姑得了信儿,叫来了产婆。从早上折腾到了下午,外婆的呻吟声越来越大,可是孩子却没有生下来。产婆慌了神儿,给外婆的婆婆说,这么大岁数,又是头胎,保险点儿还是叫个大夫或者去医院。外婆的婆婆转身就走,丢下了一句:“是个女人都能自己把孩子生下来!”

二女儿和三女儿没人照顾,饿了一整天,这时候站在院子里,看见奶奶铁青了脸回到里院,屋里传出外婆痛苦的声音,突然害怕了起来,一起放声大哭。

“这是怎么啦?”二满他妈听了哭声,从外院儿几步跨进来。听了听外婆屋里的声音,“呦,这不是要生了嘛!”挤进屋里瞄了一眼,冲着外院儿喊:“大满,到菜场叫你爹去,对了,让他把平板车借一个来!”

“哭什么,你妈她好好的。”二满他妈冲着两个丫头嚷,进了外婆的屋,看见外婆的小姑杵在屋里,说:“我说孩子她姑,这你得拿主意,人命关天,得赶紧去医院。”

“这我可管不了,去医院我也没钱呐。”小姑撇了撇嘴。

“行,随你。”二满他妈把外婆用褥子被子裹了个严实,拿起外婆床头的包袱,里面是准备好的小孩衣服,想了想,又打开塞进几件外婆的换洗衣服。等到二满他爹来了,二满他妈先铺了层褥子在平板车上,二满他爹一把抄起被子褥子和包在里边的外婆,一起放到车上。夫妻俩拉着外婆,踏着积雪,跑去了医院。

因为拿了外婆弟弟同学的名片,外婆顺利入院,撑到了第二天早上,外婆的第一个孩子,我的母亲出生了。二满他妈在医院里陪了一宿,一听是个女孩儿,狠拍了一下大腿,“严家嫂子往后的日子不好过喽。”

外婆除了耗费些体力,总算有惊无险,居然还算是顺产。母亲也还健康,只是比一般的婴儿弱小。外婆和母亲在医院里住了三天,这三天里,外婆的婆婆和小姑都没露儿面。

外婆的六个大洋着实派上了用场,除了付医院的钱外,二满他妈还给外婆买只母鸡炖了汤送到医院来。多年后,外婆想起来就说,从没吃过这么大块儿的鸡,整只鸡就分成了四块。这话让二满他妈听见了,她就会哈哈大笑,说:“就你一个人吃,也不用分给我们,切那么多块儿干嘛。”

家园 八.初为人母

还是二满他爹的平板车,载着外婆和母亲回了家。院子里倒是热闹,大满,二满和三满正在院子里疯跑,看到了外婆抱着母亲,都凑过来嚷着要看。

“小心点儿,人家这是小千金,你们这些秃小子起什么哄。进屋,进屋。”二满他妈赶走了儿子们,扶着外婆去见婆婆。婆婆没看母亲一眼,挥手让外婆回自己的屋。外婆抱着母亲刚走到院儿里,就听到婆婆和小姑的对话。

“花了大价钱进了医院有什么用,早知道是个丫头片子,根本就不费这个劲儿。”

“还以为自己是千金小姐呢,这么娇气。。。”

“。。。”

二满他妈转身就要冲回去理论,被外婆拉住。还是算了吧,也没什么好争的。想想也是,这个家里最不需要的就是女孩儿,尤其是已经有了三个女儿之后。

一切照旧,外婆还是照样做饭洗衣,根本就没有坐月子。母亲似乎是体谅外婆的辛苦,并没有在夜间过分地哭闹,让外婆有了些休息。二满他妈每天都来好几趟,帮外婆拎水

,生火劈柴,还托了老家的人给外婆捎来了一抱大红枣补身子。外婆没有独享,熬粥的时候放了照样分给婆婆小姑和三个女儿吃。

三个女儿并不像以前那样围着外婆,相反,看着外婆照顾母亲,她们的目光里多了几分异样。外婆有时候吩咐大女儿帮忙做事,她显得很是心不在焉。

这天,二满他妈怒气冲冲地闯进门来,把一包烤好的栗子花生核桃扔到了桌上。外婆道了谢,准备收起来。

“收起来干嘛,给那三个没良心的丫头?!你自己吃!”二满他妈嚷了起来。

外婆笑吟吟地,递给她三个瓜皮棉帽,外婆缝好的,正面黑色的立绒上还绣了个红色的福字:“回去给孩子们试试,看大小合适不。”

“呦,真好看,三个秃小子也配戴这个。。。”二满他妈把帽子翻过来翻过去,爱不释手。

“你这个人真是谁都照顾,还怎么都没脾气!”二满他妈长舒了一口气。

二满他妈告诉外婆,原来外婆的小姑这些日子没少跟三个丫头念秧儿(絮叨的意思),说外婆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决不会对这三个丫头好,别指望什么“一碗水端平”,没听说后妈对前茬儿的孩子都狠着呢,如果她们帮外婆,今后有她们好看。这话除了跟孩子们讲,她也没少跟邻居们说。话传话,这话到了二满他妈的耳朵里,二满他妈气不忿儿,来告诉外婆。

外婆给二满他妈倒了碗水,拍拍她的手背,说:“这算不了什么,犯不上跟她们致气,我对三个孩子怎么样,我心里清楚,日子长了大家也都看得到。”

家园 九.初为人母(二)

正月里外公回了家,刚进门儿还没来得及看看我母亲,就被外婆的小姑子叫走了,进了婆婆的屋里。外婆这里做得了晚饭,一并端着送了过去。只见外公阴着脸,盯了外婆一眼没言语。

晚上外公回屋,上来就劈头盖脸地说:“这一年来你都干了些什么?!”外婆没有接碴儿,等着外公继续说。原来外婆的婆婆跟外公狠狠地告状,历数了外婆的种种“罪过”,比如没必要上医院生孩子铺张浪费,再比如每天在厨房自己偷着吃了好多好吃的,又比如只管自己生的孩子不管三个女儿,还有狠命使唤大女儿为自己做事等等。

外婆没有争辩,只是告诉外公第二天早上要去医院一趟,让外公陪着。第二天到了医院,里面的护士记得外婆,打了招呼,抱了母亲做检查。一边忙乎着,一边说:“严太太,现在孩子大人都好,也就没什么了,下回再生孩子,你可别撑着了,赶紧来医院。要不是那天你家亲戚那两口子麻利,你和孩子可就悬了。。。”外公在一旁听着没作声。

回家的路上,外婆让外公抱了母亲先回去,自己绕道去买菜。回到院儿里,外婆拎了菜筐儿,到婆婆的屋里找小姑报账。正好外公也在婆婆的屋里,小姑一脸的尴尬:“别麻烦了,其实就是想让你花钱心里有个数,就行了。”

外婆在厨房做饭,大女儿进来帮忙。突然地,大女儿吞吞吐吐地说:“大姨,昨天奶奶让我告诉我爸你怎么对我们不好,我真的什么也没说。。。我没觉得你对我们不好,可是我不敢说实话。。。”

外婆笑着叹气:“大人之间的事儿,和你没什么关系,别操心了。等我得空儿了,教你绣花做活儿。”

晚上外婆忙着纳鞋底儿的时候,外公主动把母亲抱在怀里哄着,还时不时帮着把油灯的捻儿拨亮。外公这次走的时候,给外婆单独留了五块大洋,让外婆自己支配。

家园 楼主真厚道啊......好文花..........
家园 great 外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