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志愿者手记 我与摄影的故事 -- aokrayd

共:💬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志愿者手记 我与摄影的故事

谢谢ready-go教导怎样帖照片,正好我们刚有国内的工作者传上来的照片,我就一并帖上来了。

zt:

http://www.ocef.org/cgi/lb5000/forums.cgi?forum=2

我与摄影的故事

[ 作者:陈敬?? http://www.xmuzj.com]

我这个人其实没有什么艺术细胞的,起码,我一直这么认为。生在80年代,却只会唱唱毛主席年代的歌,为此,还被说做是“土人”!但是现在,我却被同学们冠以“伪艺术家”之称,这全部是摄影惹下的“祸”:―)

说起来也好笑,我是行政管理专业政策分析方向的研究生,与新闻美术一点不沾边,所以摄影对于我来说基本只是一种消遣,因此,我从来也没打算在摄影方面有多大发展,谁料到会有被人叫做“伪艺术家”的一天?

我买相机,学摄影,刚开始绝对是因为支教,觉得自己快要到大西北呆上一年了,又是一个风格迥异的穆斯林地区,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一定会有许多刻骨铭心的事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许多所见所感,我希望除了笔尖之外,还能通过摄影这门艺术来表达;二来,我也觉得相机这东西挺好玩,我一直很喜欢精巧的机械;三则是因为,自己感觉保送研究生了以后,空余时间好像比较多。

刚开始,买相机没钱,我的卡里只有评一等奖学金和“光华”奖学金剩下的一点钱,不多。印象中好像知道有种叫做海鸥的相机不错,还是国产的,我就是喜欢国货!接下来,到处找人打听,还不时上网查资料。后来一看,不行了,很多人评价国产的海鸥凤凰怎么怎么容易坏,个体质量差异大,哪些指标又不行,是“飞不起来的两只鸟”。那时我什么都不懂,怕了。你想,万一出了什么故障,怎么办,估计支教的时候连个修的地方都没有,不是折腾吗?终于,在去年春节,花了两千多块钱买了部佳能单反相机,那天,手都要发抖啊,毕竟,第一次自己做主花这么多的钱。

我本以为,买下了这部相机,我就可以安心了,谁料,这才是我漫漫摄影发烧路的开始。虽然,我一直以业余的定位来对待摄影,但是,这并不是说我学摄影学得马马虎虎。我无论做什么事都是认真的,自我打算学习摄影之后,我就一直在“用专业的心,做专业的事”。为此,我还被父母骂过,说我是“不务正业”:-(

大四下学期,我一面在厦门日报社政文部实习,一面在美术系上摄影课。那个学期,我不但买了不少摄影的书,还几乎把厦大图书馆里有关摄影的书借了个遍(主要是厦大没摄影专业,有关摄影的书也不多)!由于实习的时候被叫小陈叫习惯了,在网络的各大摄影论坛上,我就以“厦大小陈”注册了用户名,也认识了许多朋友。在大家的帮助下,我感到自己的水平在与日俱增。

然而,灾难也开始了。终于,我发现我的器材不能满足我的要求了,也更深地体会到“摄影是讲究器材的”这句话的含义。相机电池盒、长焦镜头、超广角镜头、外置的大功率闪光灯、偏振镜……甚至于从来没觉得必要的三角架和电子快门线都提上了议程,最后发现,连摄影包都要换大号的了……所幸的是,大四下学期,我又获得了一次学校一等奖学金,一次“社会工作单项奖学金”,七一前夕又被学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有了这些奖金,这下倒是让我把它们配齐了。当然,没有一样是原厂的,原厂的太贵!

很快,我的大学本科生涯结束,去年8月份,我来到了期待已久的宁夏西海固地区,被分配在海原县关桥乡的关桥中学支教。这所学校看起来条件相对还好,地处海同公路边上,一些砖楼还是这两年刚刚盖起来的。

无疑,这所学校是幸运的。因为它是我们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队唯一一所连续支教已经超过四年的受援学校,而且历届支教队的队长都在这里,所以它一直是我们支教工作帮扶的中心之一。在大家的帮助下,作为一所普通的乡下学校,它创造了许多不平凡。

作为一所乡下学校,短短几年时间里,它击败了县城里的重点中学,一跃成为了全海原县教学质量最好的学校之一。去年,学校学生的中考平均分全县第二,其中英语学科,就是我们来这所学校的第一批支教队员所带科目,成绩全县第一!

我来的时候,照例带的是英语课外加一门副科,我选择了历史。一学期下来,上午英语课,下午历史课,晚上辅导学生晚自修,晚自修结束回来改作业……基本没时间拿相机拍照,更没有条件让我看摄影书籍或者上网跟影友们交流,反正,我觉得在这里的大半年时间里,我的摄影水平是一点进步都没有。

但这里孩子们的生存状况,却使我们震惊。我发现,在学生家庭中,能供得起几个子女同时上学的真是少之又少,往往是姐姐已经出嫁啦,哥哥又到兰州或什么地方打工啦,才勉强能供应剩下的一些子女上学。在这里,家家有失学,处处有失学。失学,如同家常便饭!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和我的队友们总觉得除了教书,还得做些什么。我们想到了搞图片展,所以队友们都开始“赶鸭子上架”,鼓动我多拍点图片。为了收集图片资料,在去年12月底接近寒假的时候,我推迟了回家的时间,又呆了三天,在这里拍了几十卷胶卷。

在厦大团委的帮助下,特别是几个书记的大力支持,这学期开学初,我们终于顺利在厦门大学校内举办了第一次比较大规模的“远方”支教图片展,效果很不错,反响也很大。图片展,使得我们能够顺利解决一部分贫困学生的学费等问题,又联系到至少近百位同学的“一对一”长期资助。

现在回想起来,还好有这个图片展,要不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学期由于宁夏教育收费的统一提高,使得这里学生辍学率之高,大大超出了我们的估计。开学以来,仅关桥中学就有相当多学生没来注册,其他学校也大抵如此。

除了“远方”图片展,我支教期间拍摄的一些图片也继续在一些刊物上发表,甚至于在团中央《中国青年》杂志上也看到了自己拍摄的图片。

我根本也想不到摄影帮了我们支教工作这么大的忙,更想不到我会遇到这么多热心的影友。影友帮忙联系的“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的图书馆项目”、以及我在各大摄影论坛上发的帖子等等,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仅色影无忌上的链接就有两万次的浏览量,其中来自一位新加坡影友的助学款,还是我们支教队获得的第一笔直接来自海外的捐赠。

我的一些图片也在网络上广为流传。通过它们,我们与云南爱心小站等等民间志愿者组织建立了联系。此外,我还担任了北京穆斯林公益网站的图片版主。更有photoitex网站图片代理商发来的电子邮件,希望能够代理我的图片,希望我能够成为他们的签约摄影师。

但是,如果你问我摄影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欢乐是什么?我想说的是:我的最大欢乐是我的摄影给这里的人们带来的欢乐!

在这里,照像可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人们以能够拍张照片而高兴。我从没有忘记答应这里的人们的话,每次照完相,我都一定会把照片给他们送去。我所谓的那些作品,除去按快门之外,其实更需要的是交流。于是,我跟老人们聊天,跟孩子们玩耍。

有位在关桥中学附近拾羊草的老奶奶,小心翼翼地问说:“你会给我照片吗?我从来没有过相。”我答应了她,我告诉她:“老奶奶,你放心!无论你住哪里,我一定会把相片交到你的手上!”当我把照片交给她的时候,但我再一次看到老奶奶几经掉光了牙的嘴笑的时候,我才知道我的心中竟是那样的幸福!(老奶奶的照片见上图)

上学期回厦大汇报工作的时候,学生对我说:“老师,你下学期来一定给我们带厦大的照片来啊,还有大海,我们要看看大海的样子!”这学期,我如约带来了一大袋照片,有几百张吧,有家访时拍的照片,也有同学们期待已久的厦门大学的照片,许多照片我都送给同学们了。学生们都把这些照片当作最珍贵的礼物藏了起来。

这学期,我的摄影包可是三步不离身。因为有太多东西让我感动,让我难忘。背上十几斤重的摄影包翻山越岭,走十几公里的路程……玩耍的孩子,蹒跚的老人,热闹的集市,大山下孤独的村落,笑着,哭着,欢乐和祥,愁眉苦脸,饱经沧桑……我希望从我的图片里,能看到世世代代生活在宁夏西海固的人们……

讲课、摄影、家访已经成了我宁夏生活的三部曲。我的支教生活还在继续,我和摄影的故事也还在继续……

(本文作者:厦门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队队长―陈敬德,男,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管理系,任宁夏海原县关桥中学初一英语老师、初一初二历史老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丹皮青枣(一)

(作者:吴松涛,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01级研究生,原为厦门大学第三届研究生支教队队长,在宁夏海原县关桥中学支教一年。)

  (一)

  座落在黄土高原的关桥有着极富魅力的新奇。一条崭新的柏油路就依偎在关桥中学旁,傍着山势蜿蜒而去,聪明害羞地躲开人们的视线,没入无尽的天边,去探索幸福的途径。不时地,路面上就开来了一辆欢快的三轮机动蹦蹦车,"突突突"地不厌其烦地吼叫着,满载着一车颤动的人,激烈地搅动周围宁静的空气,奏成一支焦躁的乐曲。有时车后面还会传来"哐哐哐"无奈的驴叫声,尽管主人高扬皮鞭,尽管其也奋力扬蹄,沉重的负重还是阻挡了其追赶的步伐。紧挨着公路两旁的是惹眼的绿色果园,一个挨着一个,低矮的土墙虽然竭尽全力,但怎么也圈不住满园的丰收,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苹果,丹红透绿的枣,挂满枝头,小巧的虎皮西瓜洒了一地。好客的主人一声悠长的呼唤,顺手摘下劳动的成果,和着爽朗的笑声,热情地招呼远方的客人。除了果树,还有遍川疯长的白杨让人无比振奋,一棵棵拔地而起,冲天而去,五米以下不长一枝一叶,十米之上方显英雄本色,英姿勃发,整装待命,诠释着一种精神,无怪乎其能刺痛半个多世纪以前一位文豪的创作神经,催生出不朽的名篇《白杨礼赞》来。  

  眼光稍一放远,无尽的荒凉便当仁不让地代替了平川中狭窄的生机,连绵不断的荒山,连绵不断的昏黄,如无数头黄牛,横卧在碧蓝的苍穹之下,起伏不定,翻涌着声势浩大的黄土之浪,让人目眩。清晨披着青晕,傍晚抖着金光,极其壮观又分外悲凉。偶尔远远地望见一座山包上幸存着一棵孤独的小树时,就感觉格外震撼,忽然没有任何缘由,不自主地就热泪盈眶。也许是地处高原的缘故吧,仰望蓝天白云的时候,总觉得天特别蓝,云特别白,而别处的天空与高原上的比起来,总是要逊上一筹,尤其是那一团团飘过的白云,像给忽然间拉近了,亲近得使人可伸手去触摸,玲珑浮突,似虚却更似实,仰望的人忍不住心中赞叹,别有一番涤荡心胸的感觉。

  水!水!水!西海固是全国有名的干旱地区。先前虽然也知道水的重要性,也口口声声喊着要节水,可只有到了这儿的时候,我才深深地意识到水的珍贵。四年的大旱,造就了一条条干涸的河床,好似一道道哭干了的泪眼,愤怒地质问着什么。这儿家家户户都有窖,却不产水,拉水车从远方翩翩而来,把延续生命和希望的源泉倒在了窖里,一车,一窖,就这样满足了此处人们用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需要。水要反复利用,一小勺,洗完脸,还要洗脚,之后还要端去细心地浇树。洗一次澡已成了奢望,到了那个时候就是我们的节日。 回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几乎都是虔诚的穆斯林,清真寺总是当地最富丽堂皇的建筑,随处可见,弯弯的月亮标志物高高地耸在绿色的寺顶上,让所有的信民都能沐浴在《古兰经》的柔和神韵之下。每天均能听到天边的清真寺传来的悠长的礼拜歌声数次,如丝如缕,不绝于耳,以至于一曲终了,尚不知晓。              

  (二)

  支教所在的学校--关桥中学就落在此处。不知怎的,来自烟雨杏花江南的我对这环境的感觉却是:既陌生又熟悉,时常困惑又时常激动!陌生的缘由是不必讲了,而熟悉的感觉却是隐藏在心灵深处的,不时地涌上来,也好象是那缥缈的礼拜歌声,余音无处不在,打起精神又遍寻不见,注定我的今生与此处有缘。

  这些天的每个清晨,当我推开窗户,望见外面都是一片白花花耀眼的帽子在晃动时,心里总是一凛:"我在宁夏海原了,我的支教工作已经开始了!"

  告别了车水马龙的繁华,远离了潮起潮落的喧嚣,久违了无忧无虑的心情,淡忘了花前月下的温馨。匆匆地,我走了,还来不及作别大学学生时代,匆匆地,我来了,就被卷进一个角色剧变的漩涡,风平浪静之后,我成了一名远赴边疆的支教老师。有时侯,在睡梦中,我还靠在碧绿的芙蓉湖边的柳树上,倾听蛙声一片,抑或是倚在芙蓉十三七楼的栏杆上,遥望碧海蓝天,白帆点点,抑或是坐在南强二的教室里,忙乱地回答着老师的难题......醒来之后,我才发觉自己"身不由己在天边",栖息在千里之外的黄土高坡上的一个偏僻的中学里,还要赶着备教案,夹着公文包去授课,挑灯批改一百三十多本学生们的作业,体味教书育人的艰辛......       

  (三)

  在人生的大海上,随着时间的冲刷,许多记事也就这样地被被潮水无情地带走,而另外一些,任凭波浪如何汹涌,它们却总是礁石般的坚贞,正如我的支教生活,正在做的时候也许平淡平凡,日后回想起来却是脑海中最美丽的浮雕,好似童年妈妈的亲切呼唤,虽已远去,却终生难忘,带给你甜蜜的微笑。

  "你为什么支教?"这是当时很多人问我同时也是我时常拷问自己的一个问题,而当时的答案也是模糊的,诸?quot;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青年人应趁年轻而有所作为"之类的口号式的豪言壮语,可当我第一次执起教鞭的时候,我发觉自己不必费心去找寻答案了,它就在讲台下孩子们黑乎乎的小脸上镶嵌着的闪着灵气的、明亮无邪的大眼睛里。孩子们对一切都感到那么的新奇,可西海固的重重荒山,就是束缚的枷锁,看着他们使劲地扑棱着想象的翅膀想飞出大山,飞到外面精彩的世界,我们又何尝不想为托起西部明天的太阳尽自己的一份力呢?当然,我们的到来,并不能使荒山迅速变成绿洲,但却可以捎带一丝春风,采颉一点绿意,当接力棒传递下去的时候,也就是希望的火种燎原之时。支教是什么呢?一句话概括的好--"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它不仅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也是"双赢"的活动,对于我们自身而言,又何尝不是一次千载难逢的锻炼呢?一种实现集体利益和自我价值结合的最好途径。一向较为腼腆的我,如今在三寸讲台上竟能面对数十人,潇洒大方、声情并茂地娓娓而谈,这就是潜力的开掘、能力的锻炼的成果。曾记得第一堂课,当我低着头仓促地溜进教室时,看到的却是一双双明亮的充满期待和崇拜的大眼睛,一种无声的鼓励,极大地刺激了我的演讲欲,我顿时有一种有知心话想和他们一起分享的冲动,并很自然地发挥的淋漓尽致,终了,便迎来了孩子们暴风骤雨般的掌声,我也不自主地眼睛里有晶莹的泪花在闪动……                

  (四)

  "孩子们:我们来了!(指着墙上的地图,并分发厦门大学校园风景的明信片)我来自祖国东南海滨的著名的花园学府厦门大学,而关桥却是处在黄土高坡之侧的偏僻之乡,相隔关山万重,迢迢万里,是什么力量将它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呢?这就是志愿者精神,一种团结和理想、奉献和使世界变得更美好的精神财富。我们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成为了志愿者,来到了你们的身边。

  ……

  我来自江西,说话口音与你们不同,而且初来乍到,你们也许有些听不懂我所说的话,但我相信我们之间的心意是相通的,因为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我们支教是为了使祖国的西部明天更美好,你们读书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家乡更繁荣!   

  ……

  在今后的一年里,我们将朝夕相处,在课堂上我是你们的老师,我将尽我的辛勤和汗水以及对支教工作的无限热爱,为大家传授知识;在课后,我希望能成为你们值得信赖的知心朋友。我不敢说在短短的三百天里,我能使大家学到许许多多的,但我却能肯定的是,我一定能从你们身上能从引导你们学习的过程中学到许多。在这里,请允许我感谢大家!

  让我们共同翻开新的一页吧!" (待续)

家园 【文摘】丹皮青枣(二)/zt www.ocef.org

丹皮青枣(二)

[ 作者:吴松涛 转贴自:原创 ]

  (六)

  "学校苦抓,社会苦帮,家长苦供,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在关桥中学校园里,最引人注目的不是那份记录着荣耀的"十佳学校"的牌子,而是这则墙上标语,5个"苦"字环环相扣,振聋发聩,时时提醒着求学的寒苦学子,踏上求学之路是多么地来之不易!

  不经意间,已是十一月的月末。斋月也匆匆地封了一半的时间了。九月初入湖面激起的波澜,现已趋于平静,我们也透过了新奇朦胧的面纱,感受到了轰轰烈烈的支教生活平淡、真实的另一面。出征前的培训会上有过来人与当时满腔热血澎湃的我们说过,支教生活其实?quot;四部曲":从"满怀希望"到"渐渐失望"到"终至绝望"再到最后的回光返照般的"燃起希望"。三个月过去了,我并没有渐渐失望。走到了这群孩子们的中间,就迈进了一个特别清纯的世界,只要也以纯粹的孩子的心来与他们交流,只要能善于捕捉不经意间的感动,只要潜心去寻找他们各个人的闪光点,只要用心去揣摩孩子们的可爱聪明之处,只要经常去鼓励他们动手去做,他们做出来的成绩往往让人大吃一惊,班上几乎所有的学生经调教后写出的英文都格外美观娴熟,常让我自叹不如;有的高歌?quot;信天游"的民歌特别悠扬动听,一下子就把人推进了童年黑白照片中的回忆,好似母亲悠长的呼唤那样亲切;有的跑动起来仿佛就是野地里飞窜的狡兔,能在几分钟从这个山头翻到那个山头……他们的内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好奇的触觉格外敏锐,有两封夹在作业本中的来信,批评我过于偏心优秀的学生,不加掩饰的尖锐语句,让我看了脸红耳赤,惭愧不己,但正因为他们的天真直率,他们对我的信任,这封信才能来到我的手中,为我与全部的学生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收获惊喜的格外欢畅欣慰之情是经常的,绝望之念何来?

  但支教生活绝不意味着都是快乐无忧,失落失望之情还是时有的,光由快乐酿成的酒是不能让人久久回味的。比方说期中考,成绩出来后,最高分116分,最低只有29分,贫富指数是4:1,还有成绩单上密集的耀眼的红灯笼好似鞭子一下一下地使劲地鞭笞着我的心。诚然,教学成果的很大一部分是由分数来决定的,尽管有些不情愿,可那毕竟是硬通货,外部的人可就认定这标准!在之后的一个多月里,我收回较为浮躁的心,狠命地加强基础的补实,终于察觉到了缓慢好转的趋势。可学校里又来了一位实习的英语教师,我必须与一个班的学生提前告别了。我坦言,在前半学期里,我理应倾洒给这一百三十三名学生以更多的爱,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差生",可是,由于经验的欠缺和工作的繁忙,我没有做到。我只能告诉其中一个班级,我很遗憾,不能和他们共同走完这一年短暂的旅程了。话音刚落,嘈杂的教室立刻没了声音,大家都呆呆地望着我,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终于有人小声地抽噎了起来。可泪水还是未能阻挡住分手的到来,尽管此时我非常渴望把更多的知识和方法传授给他们!这一天早上,我和他们日后的新老师一同走着。孩子们好像预感出什么,当我们走进教室时,所有的学生都已早早地端端正正地坐在位置上,一声不吭,做错了事似的,眼光里溢满了忧伤、无助与不舍,静静地跟随着我们的脚步。

  一直不愿听到的上课钟声敲响了。教室里弥漫着凄楚伤感的气氛,压得人透不过气来,我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却忽然觉得说话特别吃力,迎着孩子们呆楞的眼神,我挤出一丝微笑,全力来掩饰自己无语凝噎的极度不自然,总算艰难地从喉咙里挤出了 "大家唱首歌吧!"这样一句话。绷得紧紧的静寂瓷器般地被我这句极不适宜的建议失手打碎了。有时侯歌声就是眼泪的催化剂!"梦中的蝴蝶--"望着他们动情地张大嘴巴唱着歌,望着有些孩子边唱边"啪嗒啪嗒"地滚落着大滴泪水到书本上时,我禁不住热血涌动,心中泛起无可名状的波澜。一张张多么可爱多么熟悉的小脸,顿时在我眼前也模糊了。是的,我们曾经一起演着英文小品,我们一起高声诵读,我们一起读书写字,我们一起搬砖铺路,我们一起开灶吃饭,我们一起登高望远,悲过,喜过,气过,爱过,与他们的朝夕相处的生活,已成为了我支教生涯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九月的蝴蝶飞呀飞--" 他们带着哭腔高声喊到了最高潮,就在这一刻,我感到自己也被如潮水的爱给淹没了,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别过了脸,倚靠在黑板边沿,任凭夺眶而出的泪水顺着手背的粉笔滑落。这首孩子们献来的歌,我将在心底最深处珍藏,即使岁月虽逝,物换星移,但只要歌声响起,我肯定会止不住地热血沸腾,不为别的,只为这些旋律中挟裹着一段最宝贵最感人的真情,铭刻着青春无悔的无尽悲欢,承载着支教生活酸甜苦辣。

  借着在黑板上板书"THE LAST LESSON"的机会,我稍稍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但是声音还是颤抖了,哽咽了,我漫无目的地在教室里徘徊,用噙着泪水的眼语与每一个学生作别,而他们红通通的仰望着我的眼睛抽噎翕动的嘴唇, 亮光在每一个人脸上闪耀着的情景,已如烙铁般烙在了我的心上。 "来,同学们,今天是我们的最后一课。我真的很希望能和大家同舟共济,一道走完这短短一年的难忘时光!但我很遗憾,我做不到了!明天早上,你们将迎来一位新的好老师,将由他来带领你们继续前进!请放心,他比我更有教学经验,同时,他和你们是同一个家乡,与大家应当没有什么语言交流的障碍。在这里,我想向大家道歉,在前半个学期里,我并没有把大家的英语都教好,我很抱歉,I AM SORRY!但请记住,英语和语文一样,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以后它的作用必然会更加重要。我们所在的中学是关桥中学,关桥关桥,何谓关桥?开关搭桥,走向世界!如果说语文使你从西海固走向了中国,那么英语就能使你从中国走向了世界。总之,英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一门课,而我最想说的是,千万不要因为我而厌恶英语!

  我仍然在我们的学校,我们仍然是朝夕相处,我仍然可以天天见到你们,我仍然是你们的老师,你们的朋友,我仍然挂念着你们,不只是在这一年,不只是在关桥中学,即使在我的将来,在我回到了厦门大学之后,你们仍然是我的学生,永远是我最爱的学生!……"我嗫嚅着把最后的几句话说完,那一瞬间,又不由地泫然泪下,而座下也是泣声一片……

  我竭尽全力来继续正课,这时那些坐在最后几排的顽皮的同学,跟读起来是那么的整齐响亮大声。我想把所有的学生的名字都叫上一遍,这时却愈加难过,有的学生的名字是那么的陌生,那么的生僻,我竟然半个学期都没有提问过他们一次!我无法掬起他们的热泪啊!

  我的最后一课!                     

  (七)

  天气渐渐地凉了下去,门前的几排刺槐索性扯下最后的一点枯叶的伪装,露出了狰狞的面目,枝桠上的刺极其嚣张地向外翻卷着,伸展着,凛然不可侵犯,仿佛在发表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宣言,让人生畏。头顶上的天总是阴沉着脸,从早到晚,都是"愁云惨淡万里凝"。北风来了,卷起滚滚尘土,刮在人脸上生疼。连绵的群山在这样的天境之下,更显得诡秘荒凉,甚至让人觉得不真实,总觉得是影楼里推出的别出心裁的布景。在严寒的逼迫之下,学校也停止了早操,改为了晨跑。每天清晨将明未明时,一大群小精灵便在清冷的月光下沿着泛着青光的马路上奔跑,这些旺盛的生命好象肩负起了抗争荒凉先锋的使命!

  还有一位并肩作战的战友--每家每户的屋檐下送出的白烟,也是反抗的斗士,成股,成丝,成缕,化作了一剂温馨的贴慰,让客走赶路的人闻着,见着,心里如刚扒了灰添了煤的炉子,亮堂了许多。"啊!人烟,人烟。"我忽然找着了了它们总是捆绑在一辆战车上的缘由。

  家访的工作,就是在此时拉开了帷幕。

  这两个月以来,我们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地走访了九十九名学生的家庭,不论是家境殷实的抑或家境贫寒的,不论是在白云深处的大山还是在不通公路的死角,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曾爬过崎岖的山路,曾趟过固封的冰河,曾趴在手扶拖拉机拉着的没有遮拦的后车之上和队友互相手握紧手呵着气在寒风中缩成一团,曾有过在风雪黄沙中骑车奋勇向前一路高歌的为乐情怀,曾夜宿大山脚下的陌生人家,静听飘雪的声音,曾抱住苦命的孩子,为他们拾发菜的苦难经历而动情,曾为当地农户的一贫如洗而震惊,曾为山里头人们的顽强生存、抗争命运的无比韧性而喝彩……乍看下去,这张极为普通的一张调查表,却是我们支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我们的辛勤汗水和辛酸泪水,寄托着贫困的娃娃们走出大山的希望和善良人们的殷殷祝福!捧着编辑好的它,是的,我想流泪。

家园 【文摘】丹皮青枣(三)/zt www.ocef.org

(八)

  记得第五次家访是十一月二十四日上午九点开始的。我们本不该打破斋月的宁静的。但时已近冬,春天还会远吗?春耕之时也是报名之日。 按往年的情况,这时候也是农户最需要钱的时候,尽管当地的大多数人家也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尽管下一代的长远利益是最不应该触动的神圣领地,可是在连生存和温饱都成问题的无奈下,孩子们受教育的权利从何谈起?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温饱后方欲读书。当生命迫于生存的底线时,一切都显得不重要了,一切也都可以直接从简了,比如劳作是为了能在这大地上活下去,至于什么是生存的意义生命的追求就不在乎了;吃饭是为了让肚里有塞饱的感觉,至于吃什么就不在乎了;结婚是为了延续香火,繁衍后代,至于之前要不要恋爱就不在乎了--这儿绝大多数的婚姻还是由父母包办的!

  以关桥中学初二年级为例,初一刚入学时还有约 有一百九十名学生,可一到初一下半学期报到时,竟然少了七十个活泼蹦跳的身影。一想到这一点,我们就不敢懈怠,争取在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所带的初一年级一半约一百名学生的家庭情况,保证下学期资助活动的顺利开展,保证让尽可能多的娃娃圆其上学梦。为了下一代的未来,真主会原谅我们的不安分的。

  一大早就有那村子的学生骑车赶到老远的学校接我们,拼命呵着白气跺着小脚,驱赶着初冬的严寒。出发的时候太阳是高挂在东边,却仿佛隔了千万重,不经意地睥睨着光秃的山岗和残留的枯枝,已没有了往日她所拥有的炎威,罩在人身上也丝毫不带暖意。四周弥漫着迫人的朝雾寒气,无孔不入,透过皮肤,直渗入骨髓。一路上是遍地的白霜,渐封的冰河,茫茫的冻土;还有倔强虔诚的农民,出于对这片贫瘠的土地爱的深沉,他们不畏惧扮演着重复的悲壮角色,即便明年再次收获失望,依然吆喝着骡子将冻土翻犁数遍,准备来春时播下希望的种子。映入眼帘的还有冷刺槐,俏白杨,山坡羊,滩涂驴,古城堡,在封冻的河面上闲逛的黑乌鸦,他乡的万千气象,新鲜的风土人情,不由得使我们也如出游般的兴奋。家访的地点是三十里开外的一个偎依在山坳怀抱中的村庄,里面散布着十一个学生的家。虽说他们在同一个村子,可在崎岖曲折的山路的牵引之下,距离却拉伸得无比遥远。一过午后便起风,大地少了植被,一起风便是黄沙漫天。我们骑着自行车一路奔波,也可谓风尘仆仆。

  当地人对我们这些不速之客还是欢迎的。孩子的家长一听说厦门大学来的支教老师来了,更是激动万分,脸上闪耀着格外欣喜的光芒,在握手前忙不迭地使劲地在破旧的粗布灰衫上擦拭,我们也趋步向前,使劲地握住他们粗糙的大手,想坚定他们让孩子上学的信心。而每当我们一被让进屋,就有一大群人小心地跟了进来,老的,小的,左邻,右舍,他们好奇的目光就开始无遮拦地聚焦到我们身上,一直到我们离开才善罢甘休。屋里的陈设已大概泄露了此家的秘密。我们问的问题中,这几个是必不可少的,"家里有几口人,主要干些什么?""有几个孩子,几个男孩,几个女孩,几个在读书?"在这里,每家每户的孩子数量总是惊人,三四个嫌少,五六个正好,八九个又何妨?计划生育的国策只能徘徊在西海固周围的群山之外,就是它一不小心溜了进来,也只许在墙外委屈地站着,既登不了堂,更入不了室。能造成此处的极度贫困,"孩子过多"也得邀上一功。

  在这里,不上学或辍学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有的学生的家长确实因为一贫如洗而无可奈何,而还有些咬咬牙就还有能力挺过供孩子上学这道坎的家长们,见不到长远的利益,一迫于贫困的压力,孩子们的上学便成了牺牲品。往往是他们专制的一句话,就剥夺了自己的孩子神圣的受教育的权利,抹杀掉原本属于他们的似锦的未来,首当其冲的尤其是那些"将来要出嫁给别人"的女娃娃。家长送孩子上小学、读初中,总爱把"我供你上学。"挂在嘴边,好似对下一代的极大恩赐!殊不知,这是他们应尽的义务!在实地家访中,我遇到了学生们的哥哥姐姐们,这些稍大一点的孩子当中有许多是纯粹的文盲,他们还是在小小年纪,就开始用稚嫩的双肩担负起一家人生活的重担了,有的辍学后出外打工,走南闯北,目不识丁,被欺带骗,落下累累伤痕;有的放下书包后去山上放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于是,一幕幕"放羊--娶媳妇--生娃--放羊……"的旧悲剧就这样半人为地在新世纪的中国西部的土地上上演了!此处贫穷是普遍的。有许多家几乎家不成家,让人看了心苦、心痛、继而心酸。有一个学生的家,寒气是扑面而来,不是室外,而是室内的,她睡的房间里,充斥着绵绵阴寒和楚楚凄凉,灯是舍不得点的,墙是透风的,炕上是没火的,四个女娃娃就挤在约两平方见方只铺着一床破烂的草席的水泥冷炕上,争扯着一床旧被褥;墙角堆着的那点煤,是舍不得用的,为着抵御日后更冷的严寒。我实在难以想象,这些天以来,娃娃们是怎么蜷缩着身体,怎么搂抱在一起,来熬过初冬零下十几度的寒霜的。

  可当我们一来,当地人家毫不犹豫地拿出他们竭力能提供的最好的食物来招待远方的客人--尽管其中有些还是我很难咽下去的黑馍馍!每到一家,主人的同一个举动,就是把我们一迎进屋后,就急忙地端起小方桌往床上摆,逼得我们到后来首先要先按住他们的桌子才能开始开展调查。不过有些还是拗不过,午饭便是在当地解决的。那家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欢欣地招待着我们,端出一大盆早已准备好的热气腾腾的鸡蛋面和腌白菜和黄馍馍,在她和学生们的连声催促下,我们吃了一些,在一大群男女老少的众目睽睽之下!大人不吃,因为封斋;而学生们也都不吃,推说也封斋--平常在学校里他们并没有谢绝食物和水。最靠近我们的是两个穿着极不合身的破旧衣服的小男孩,约莫五、六岁,满脸污泥,刻下了冬寒冷风的留痕--两片面颊上都被刮得黑红黑红的,黑瘦黑瘦的小手上爬满了如龟壳般的纵横交错的裂纹。他们显是饿极了,眼皮一眨不眨地 凝视着我们,咽着口水。我拿了两个馍馍,伸手想给他们。这时,边上的那位抱着一个小女孩的妇女应当是他们的母亲,赶忙腾出左手把一个往回拉,而稍大一点的刚接过馍馍要啃,就是"啪"的一声,那母亲已经把一巴掌打在他脸上了;"哇--"的一声,孩子哭起来了,馍馍掉在了地上,他也扑在地上,死死地攥着馍馍不放。然后是母亲严厉的叱责,对我们表示歉意后,扯着孩子回家了。整个屋子变得静极,我们再也咽不下去!

  让我们欣慰的是,这儿的孩子特别懂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已经不愿再重蹈父辈、兄辈的贫穷苦难,他们热爱读书,视此为人生莫大的幸福,并愿为此积极抗争,而不是消极等待着。我的许多学生的学杂费,是他们自己跑到遥远的山上一根一根不辞劳苦捡了一个暑期的发菜捡来的!这些勤奋好学的娃娃们是少了许多童年的欢笑和被宠爱的快乐,却收获了最为可贵的坚韧不拔的吃苦品质和不向命运低头积极向上的精神!日后他们成材,就将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西部崛起的脊梁!

  而这就是发菜了。我将它们置于掌上,仔细地端详着。轻轻地一合拢手掌,发菜就成了碎条。它是如此地脆弱,又是无比的顽强,栖于高原之巅,藏于贫瘠之地,细如发丝的它竟成了维系此处贫穷的人们的生存与懂事的孩子们求学的希望之索!我的一百八十名学生中,拾过了发菜的有一百六十名,可谁也没吃过它。--舍不得吃啊!上学要靠它,吃上馍馍要靠它,过节买新衣服要靠它,给卧病在床的奶奶买药也要靠它。我心酸地拉过两个孩子,倾听他们讲述的故事。

  首先是由关桥中学初一(3)班的张彦萍的难忘的经历:

  你们见过发菜吗?它是黑色的,特别细,跟头发差不多。你们拾过发菜吗?也许没有。发菜是我们宁夏"五宝"之一,宁夏南部山区的许多人一年四季都靠拾发菜过日子。我要讲的正是一个有关我拾发菜的真实的经历。

  那是发生在2001年8月23日,这一天,我的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到学校报名。我从小就很喜欢上学,本来我也已经考上了县城里的回族中学,可是因为过早地失去了父亲,家里特别穷,没有钱来供我上学。当我看见别的同学的父亲都拉着孩子去报名的时候,心里也就非常难过。终于,我忍不住了,就跑去告诉爷爷奶奶,我想去拾发菜。他们含着泪看了看我,同意了。于是,我和弟弟就拿了点馍馍,叫上几个同伴,趁早一起去拾发菜。一路上,我们蹦呀,跳呀,跑呀,爬啊,小鸟都叽叽喳喳地围着我们飞来飞去。终于爬到了山顶上,头上的汗水也大滴大滴地流了下来。但看到山顶的路边都是黑油油的发菜时,我们高兴极了,弟弟说:"姐姐,看我俩谁拾得快!"于是我们就迅速地拿出锥子,弯下腰一根一丝地拾起发菜来。篮子里的菜越拣越多了,我也越捡越高兴,可是好景不长,不一会儿,太阳出来了,照到山坡上,我们马上就看不见发菜。我只好转过身去,挡住明媚的阳光,继续比赛。

  正当我边兴高采烈地唱着歌儿,边弯腰向后退着拾发菜的时候,突然,"呀!"我一脚踏空,听到耳边是呼呼的风声,再就是"砰"的一声,我的背好象被人给重重地捶了一下,眼前一黑,然后我便什么都不知道了。后来听弟弟说,他当时听到喊声,抬起头来却看不见我,跑过去一看原来我掉进了一个大概有4米深的土坑里,当时坑里都冒着黄土,怎么也叫我不应,吓坏了,哭着跑下山去喊奶奶。奶奶正在田里耕地,她赶忙放下手中的活计,飞快地随弟弟跑上山。她用绳子把弟弟吊下去,然后把我绑着先拉上来。我当时双目紧闭,身上、头上、嘴里、鼻里都是黑糊糊的血和黄沙,把奶奶给吓坏了,顾不上拉起弟弟,就立刻背我下山,找了一辆三轮蹦蹦车把我拉回家。直到奶奶用湿毛巾往我脸上擦洗的时候,我才有了知觉,问奶奶我怎么在屋里了,奶奶就一把抱住我使劲哭。家里的爷爷、叔叔、阿姨都赶了过来,邻居的大婶来看望我时也不住地流泪说:"这孩子怎么这么命苦,父亲走了,母亲不在家,爷爷双目失明,奶奶刚动了手术,她自己为了上学又摔成这样……"听她们这样一讲,我的心里也难受极了。

  可这件事的结尾却是让人高兴的!我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满足了我的心愿,大家凑齐了钱,后来我又可以背着书包和大家一起上学了。只是现在头部经常会发痛,这是那次摔进坑里落下的毛病,它一直提醒我读书的来之不易,告诉我要好好珍惜,认真学习!

  然后是关桥中学初一(3)班王丽的故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件件往事就像长河里的浪花,逐渐地小时。但其中的一朵浪花--那一次拾发菜,却时时刻刻都在我心头盛开,难以磨灭。

  记得在我上完三年级的暑假里,有一天阴天,正是拾发菜的好天气,我就跟着邻居家的大姐姐去山里拾发菜。到了山里,我蹲下来细细一看,那发菜长得特别多。而且又黑又细,黑得如炭,细得如发丝,有的发菜就像河里的波浪一样,弯弯曲曲,有的发菜却像铁针一样直。我看着这些发菜,心里乐滋滋地,"我今天一定能拾到好多好多的发菜了!"于是,我就拿出锥子,唱着歌儿,把发菜一根一根往塑料袋里扔。

  拾着,拾着,我高兴得忘记了回家,当我拾累了抬起头一看,邻居家的大姐姐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也许回家了,只把我一个人留在了山里头。天空变得阴沉沉的,乌云密布。这时,我感到非常害怕。连忙停止了拾发菜往回跑。跑到半路上,老天爷变了脸,发了怒,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在往家里跑时害怕得大哭起来。跑到一条河边时,看到平常的干河床现在起了浑黄的大洪水,过不去了。我只好抱着塑料袋哭着喊着,却怎么见不到一个人影。这时,我发现河边的山梁上有一个没有用的窑洞,于是,我就钻了进去,缩成一团,好象一根没人要的小草,是多么可怜啊!"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啊?" 就这样,我在这个黑乎乎的窑洞里边哭边蜷缩着睡了过去。到了第二天早上,我醒来了,嘴里塞满了一嘴的黄土,我不知道我在哪里,只是呆呆地睁着眼望着前方。过了一会儿,我感觉好像有个人在我的背上重重地踢了一脚似的,这时,我才醒悟过来,想站起来,但身子麻得怎么也不听使唤。我只好默默地对自己想:"谁会来救我呢?"想到这,我的心顿时如刀绞一般,泪水又一次涌了上来,模糊了眼睛……

  突然,我听见外面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想张嘴,嗓子痛得竟然连话也说不出来,只好等着别人能找到我。爸爸终于看见了蜷缩在窑洞里的我了,他焦急地喊着把我抱了出来,背上我走回家。那个时候,我忽然觉得爸爸的背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

  那一次拾发菜的经历,使我难以磨灭,它告诉了我:人生的道路很不平坦。

  再听一名来自初一(1)班的田仕国的讲述:

  捡发菜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劳动了。

  我们这儿的人都特别贫穷。为了能活下去,人们也都非常的勤劳,一年四季忙个不停。不仅大人是这样,小孩也是如此,我们常常跑到山里头去捡发菜。

  夏天的一天,天还蒙蒙亮,我还正在梦乡中,妈妈喊我起床,屋外传来了伙伴们的呼喊。我只好瞌睡着跳下床,迷迷糊糊拿起了挎包、馍馍和水壶,追上伙伴们,高一脚、低一脚地沿着坑坑洼洼弯弯曲曲的山路走去。

  翻过几道山梁,终于到了捡发菜的地点,天还是暗的,还看不见发菜,趁着这个空闲我们啃着馍馍。不一会儿亮堂多了,大伙们就赶忙散开开始捡了。尽管蚊子爬得满脸,特别难受,但大家顾不上这些。鲜红的太阳渐渐地从山东边升起来了,慢慢的,它升高了,变得耀眼了。这时候,人们就必须用自己的身体遮住阳光,在自己的影子处一根一根地把发菜用锥子挑起来。到了中午的十二点,几乎见不着发菜了,我们的光背被太阳晒得通红黝黑,好象着了火似的。任务总算完成了,这时候,我们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对于劳累了半天的我们来说,回家的路显得是那么长。大家竭尽全力地向上爬,爬到了半山腰,我就再也爬不动了,趴在地上休息,望着在山顶上盘旋的雄鹰,我还真想变成一只鸟,飞回家里去。

  冬天的天气特别的寒冷。这时我们就必须穿上厚厚的毛衣毛裤上山,我们的手经常被冻得裂开了横七竖八的口子,好象乌龟的壳,特别难看,但为了有饭吃,为了能上学,我们还是会坚持去捡发菜的。

  我再讲一个最近发生的悲惨的真实故事吧!那是今年九月的一天中午,天阴沉沉的,正是捡发菜的好天气,我们村里的一家人,为了子女的上学,母亲带着两个小女儿三人一起去捡菜。走的时候还是高高兴兴、说说笑笑的,不一会儿,天空中腾起了乌云,黑压压地扣在人的头上。由于我们这里四年没下雨了,她们都没有意识到危险已经慢慢地走近了,仍然弯着腰一根一根地捡发菜。很快,"哗啦啦"地下起了大雨,她们顿时非常惊慌,直起身子顺着山沟往回跑。乌云好象一群猛虎在后面追着。雨越下越大了。我们这里都是荒山,山上都是石块和黄土,一棵树也没有。雨一下,就把黄泥带了起来,哗哗地汇成一条河,也顺着沟往下冲。山路不好走,很快,那三个人就被洪水给赶上了,正好两边都是很陡的山坡,她们无处可躲,"刷"地一下,就被汹涌的泥流给冲了好几里路,一直冲到了一个大坝上才把她们推到了岸边,停了下来。人们找着她们时,她们已经死了,样子可怕极了,母亲是在最后头,可能还想尽力保护她的女儿吧,她满身都灌满了泥浆,长长的头发如野草一样连在了一块,两个女儿的衣服都被冲起了,可她们的手里还都紧紧拽着一些发菜,大家都不忍看这悲惨的一幕,纷纷转过脸流下了眼泪……

  啊!贫穷,你夺走了我们的幸福和快乐,甚至还有生命!贫穷的家乡,我好恨你!

  听完了,我仿佛体验着某位外国访问者的同样感受?quot;我仿佛走到了世界的尽头……"尽管我一直喜以乐观的笔调和新奇的视角来看待支教看待家访看待贫穷。

  到了本次家访的尾声,我们疲惫的身影也被枯黄的夕阳拉到了古城堡长长苍凉的影子边上,在北风劲吹之下,我们也重趟了当年马致远的意境,只是词得改成:"枯藤老树昏鸦,黄土高墙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支教人闯天涯。"我们兴致勃勃地攀上了古城堡,遥看落日长河,此时的高低起伏突兀的西山仿佛被夕阳点了金似的,腾起万丈黄焰,燃黄了一环山和半边天,风化而破碎,使人一下就想起洪荒时代的自然景观或是月球之上的环形山。眼前壮美一幕,的确令人心旷神怡,胸怀扩阔,但又禁不住睹景伤情,发思古之幽情。是啊,不知千年之前的西海固是如何?"塞外江南"的一部分,覆盖着郁郁葱葱、一望无垠的森林,人烟兴旺,鸡犬之声相闻,还是眼前的寸草不生的苍莽荒原?不止是西海固,还有整个中国西部,都会发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感慨,昔日中华大地的繁华之地,执几千年中国文明之牛耳,物换星移,沧海桑田,今日竟落后如斯?这两种极端的感受,让人顿生无限感触,有如家访的所见所闻,我们满怀憧憬又感伤不已。

  最后还剩下一位学生的家,隐匿在大山的深处。此时,远处飘来了带有救星味"昏礼(伊斯兰教规定的一天的礼拜时间之一)歌声",整个村庄到处都升起了开斋的炊烟。饿极了的小家伙扬起冻得通红的脸蛋,眼巴巴地瞅着我们。"去!"入冬天黑得快,夕阳刚一挨着天边,月儿已攀上了荒山之首,若说暮色下的高高隆起的连绵荒山是沉默的巨龙,那刚刚攀上龙首的柔和圆月就是神来的点睛之笔,再衬上孤独遒劲的刺槐,大自然不愧是大师的手艺,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塞上月夜造访图"出来。而我却有幸成为画中之人!

  从那位学生家里出来,耳边顿时贯满了风的啸叫--屋外的北风格外肆虐,惨淡的月光下根本无法辨认本不是路的羊肠小道,一眼望去,只能隐隐约约看到数里远处的几点似有非有颤动摇曳的灯光,骤眼看去便像无穷深邃的冷稀星空,使人见之更为心寒。迫于黑夜淫威的无奈,我们只能折到一名当地的同事老师家,夜晚便"煮酒论英雄"一番,指点江山,评点天下,别有情趣。入睡前,忽然看见了屋外已是白茫茫的一片,天空中依旧在飘着柳絮般的雪花。呵,这就是雪了!长在南方的我们怎么也没想到居然在他乡的客居之处久违了儿时幻想的雪花,我们赶紧将此埋在了记忆的极深处,也许十年后还能回忆起那些漫天飞舞的雪片、那缕屋檐之上的青烟、那盆烧得通红的火炉,那床拾掇得整整齐齐的热炕、那些黄土高墙中热情的人家……当然,这只是以我这个一年的匆匆过客的眼睛来观察和发掘的美丽,我用大量舒心的笔调来描绘这新奇荒凉的景色。可是在土生土长的孩子们的眼里,他们从小就面对着这不毛之地,感觉又是如何呢?每当我描述了我们那儿的山,终年覆盖着郁郁葱葱树木、漂流着欢快的溪泉、奔跑着各种小动物的极为普通的山时,他们的眼睛就发出异样的羡慕神采,每当他们看到恬静秀丽的山水图片时,总是止不住地声嘶力竭地大声呼喊,表达他们心中的惊奇和向往。我曾问过?quot;爱你的家乡吗?"他们当中许多人会恨恨地说,"我恨这里!"对这回答,我并不感到奇怪……

  第二天清晨,我拥抱着北国的冬天了!在骑车回去的山路上眺望,果真是一个银妆素裹的世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此时在白雪皑皑掩盖下的不毛之莽莽荒山,顿掀作了银河里翻滚的汹涌波浪,生机四起,在不旺的朝阳的照耀下,竟也熠熠生辉,好似龙光射斗牛之墟,耀眼夺目,气象万千!本来这眼前的世界上只有两种单调的令人窒息的色彩:一是蓝,上面的天是蓝的,一是灰黄,田地是灰黄的,山是灰黄的,树是灰黄的,房子是灰黄的,大地上的一切几乎都是灰黄的,甚至连人的脸上也写满了灰黄的沧桑。感谢白雪,它给天地之间增添了另外一种纯洁的色彩!在地势起伏不平处,苍黄的山脊破开了积雪探出头来,与积在低处东一片西一块的白雪相映成趣。阴风怒号,雪花飞飘,凛冽的寒风刺得拿把的手生疼,几乎把持不住,两人却依然兴趣盎然,斗志高昂。在路过一个高扬着五星红旗的乡村小学时,简陋的篮球场上正挤着五六十名衣衫褴褛的孩子们,疯抢着一个瘪了气的球,欢呼声却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暗淡的阳光照着他们,竟反射出异常绚丽的光彩!那份忘我的欢乐,那些无忧的笑声,那抹灿烂的神色,驻成一道富有生机的壮丽风景线,吸引着我们顿足观望,鼓舞着我们为之加油,为之大声呐喊,乃至声嘶力竭……

  可是我们还必须得往回赶,我知道除了教书以外,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而且不仅仅是我们……就像眼前归去的路,即使路途遥远,即使山道崎岖,即使天寒地冻,即使风狂雪扬,但只要有鼓劲的掌声,我们就能大声地呐喊着勇敢地走下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