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凹凸诗《武斗有感》读后 -- 履虎尾

共:💬59 🌺179 🌵1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凹凸诗《武斗有感》读后

凹凸兄给俺寄来一本书,一本诗集——《凹凸诗选》。

诗选的作者凹凸兄是俺在高中时代的同班同学,我们一起入学,一齐毕业,插队下乡又是同批,同青年点,同睡在“光棍堂”里同一铺大炕上。直到盘锦油田开发,1970年3月,凹凸兄被招工去当石油工人,“头戴铝盔走天涯”,我们方才分别。

凹凸兄自打“志于学”之年起,便雅好诗词。登高必赋,临流必咏。想当年,我们班里的三五好友,常在一起讴歌,为赋新诗强说愁。别的同学只是将此视作一种笔墨游戏,吟过即忘,唯凹凸兄将所有墨迹纸屑,牢牢保存。一晃四十余年过去,当年座中诸人散落于天涯海角,各有术业,皆发“天谅秋好”之叹。唯有凹凸兄,四十余年笔耕不停,积下数十百万余字。当此下乡四十周年,凹凸兄将自己一生之作,精加遴选,自费出版。以有价之金,易此无人欣赏之纸,其诗或可读,其痴诚堪叹也。

凹凸兄喜欢诗,首先喜欢新诗。在现代诗人中喜欢郭沫若、贺敬之、郭小川、艾青,外国的诗人则是到了崇拜地步地喜欢马雅可夫斯基。凹凸兄认为新诗的长处是便于朗诵,而且,凹凸兄具有话剧演员的良好素质,读诗读到得意时,情不自禁地跳到讲台上,放声诵读上一段:

你们好——草原上的牧民们!

你们好——马群,牛群和骆驼群!

座位上聚精会神的自习者往往被吓了一大跳,呵呵,凹凸兄毫不在意,继续朗诵曰:

我们说列宁,

我们是在说党;

我们说党,

我们是在说列宁!

凹凸兄亦喜欢古诗,初时最喜李太白。不久,由于班主任老师的引导,又改为最喜“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后来,文革爆发,学校停课了,凹凸兄开始淘书读书,读诗史,读诗话,读元白长庆集,读《新乐府》和《秦中吟》,于是又开始拜在白乐天的门下。经常听到凹凸兄嘴巴里嘟嘟囔囔地哼着这样的诗句: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或者是:

燕去莺归长悄然,春往秋来不知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凹凸兄读诗学诗,跟别的同学不一样,别人读诗学诗是为了欣赏,凹凸兄学诗,是要学习杜少陵白乐天,是要写诗,是要把发生在身边的历史事件用诗歌的形式记述下来。《武斗有感》就是凹凸先生(以下均不再称兄,而改称先生)写在当时的一首诗。

沈阳的武斗正式开始于1967年的五月。四月底,某一派造反派围攻另一派造反派之大本营——XX工学院。其起因是谣传东北局的走资派欧阳X、马XX、顾XX等人,为逃避革命群众的揪斗,被“保皇派”接入X工保护起来。五月初,冲突发生,武斗爆发。这次武斗,由于发生在五月一二日,因此被称为“五一事件”,又叫做“血洗X工”,这是文革期间在辽宁沈阳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武斗事件。

“血洗X工”事件发生后,沈阳三大派各自正式成立了“文攻武卫队”。这个名字叫着绕口,沈阳老百姓于是给起了两个简称,一个呢是“武斗队”,另一个是“棒子队”。

到了七月份,武斗愈演愈烈。俺母亲怕俺卷了进去,于是把俺和弟弟送到了农村亲戚家,让俺避过武斗的高峰。俺在乡下住了将近两个月,亲戚家不能住久啊,九月初又回到沈阳。俺在南站下了火车,出了火车站发现,南站站前广场上行人稀少,不见车辆。俺一打听,原来市内的马路通通被截断,无轨、摩电、巴士等等,市内的公交车全部停驶。老百姓为了防御武斗的伤害,搞起了“大联防”……俺领着两个弟弟,穿街过巷,跳墙跨沟翻栅栏,绕行两个多小时,才从南站步行回到大南关家里。

又过了一个月,三大派头目在北京达成协议,东三省总督陈三两兼了辽宁巡抚,大规模的武斗才逐渐停了下来,大街小巷的栅栏才拆除,壕沟才填平。

凹凸先生的《武斗有感》,就是武斗最剧烈的1967年七、八、九月三个月,沈阳城里老百姓眼中的武斗情况。

还要说明一点的是,此诗名为《武斗有感》,其实,凹凸先生并没有参与武斗,因此,诗名中应该加个“观”字,改为《观武斗有感》才是。再进一步,子弹是不长眼睛的,炮弹皮更没个准头,武斗的现场,是没有人敢于袖手作壁上观的,俺不敢瞧热闹,凹凸兄也不敢去观赏,换了读帖子的您,估计您也不敢去卖仰脸呆吧。因此,此诗所描写的也不是“观武斗”,而是观武斗队的武装游行,观棒子队的大耍威风。好了好了,咱们一起来欣赏凹凸先生的诗作吧:

武斗有感

君不见车如猛兽满街冲,

来往疾驶乱如蝇;

又不见车上武士多威武,

大刀匕首腰间横。

头上扣着安全帽

亮面皮靴脚下蹬

口叼短剑明如月

两眼瞪得赛铜铃

棒子队,君莫惊

更有土造坦克闹得凶

剃光头的丫头金鸡立

手把车门体悬空

腚后掖着“赖瓜瓢”

胸前挎着“半自动”

“不爱红装爱武装”

被她糟蹋和滥用

自封造反副司令

赴死簿上挂头名

横七竖八电线杆

堵住小巷难通行

居民何以安居

百姓何以安生

院院都设联防哨

家家都派警戒兵

街上风何冷

行人何惶恐

无名子弹不长眼

阴霾遮住北斗星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被大用特用到处用

唾沫星子怎比榴弹炮

多少长街血染红

工厂乱了套

杀气正腾腾

农村地喂草

人心思太平

面对一片荒芜

我向苍天呼唤

这丧尽理性的岁月

几时能告停

1967年

关键词(Tags): #武斗有感#凹凸#文革#文攻武卫#联防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个也是历史真实写照吧!

叙事诗好!

家园 是的,多谢冯兄
家园 花虎兄同学凹凸

不能不花啊

家园 多谢商兄!
家园 不明白,有劳虎老师讲讲“大联防”,花。
家园 基地兄,武斗一开打,战场

便在市区的街道上。子弹乱飞,弹片乱溅,街巷居民可怎么办呢?不知道是谁起的头,把街巷封死,这些被封闭地区,就没法设战场了。老百姓出入虽然不方便,但安全了。

所谓大联防,就是各居民区(比如我们院子)的居民,自发组织起来,轮流值班守夜。防谁呢?防武斗队,防小偷。一发现情况,敲锣敲钟。一处敲钟,整片街道居民区一起敲将开了。呵呵,颇吓人的。所谓钟,其实就是米把长一段铁轨,挂树上当钟敲。胡同口用木柱子封起来,只留一个小口,安扇门,白天开锁,晚上上锁。只能过单人,能过自行车。路上挖沟,沟上驾跳板,单人单车可以过,武斗队的汽车过不来。

唉,那年月——

家园 想起一名词,联防自保,谢虎老师。
家园 1967年写的吗?真有胆量!

藏下来也不容易吧,花上!

家园 小时候常去玩的一个破楼 某个工厂遗留的

那时候证明谁的胆子大 就是一个人进那个楼

最大的就是晚上一个人进去

那个楼就是文革武斗遗留的

里面弹坑什么的海了

破楼 夜风 那真是鬼哭狼嚎

家园 谢谢老乡的照顾,花不白送。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X工可是有少帅的传统啦,那时候很是出名的。

别的地方,都是两大派“革命群众组织”,唯有沈阳弄出个“辽革站”、“八三一”、“辽联”。把陈三两搞得头大三尺,但最后得势的是“辽革站”。可惜等我到沈阳时,革委会都成立了,所以没看着热闹。

本帖(曾)被判违规,无申诉/道歉帖,未达标。

家园 虎老师你怎么能这么写涅?

淫家小碰油们不是噱了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揍是好,揍是好,揍是好!!!

你还引用反动文人的甚么

居民何以安居

百姓何以安生

工厂乱了套

杀气正腾腾

农村地喂草

人心思太平

面对一片荒芜

我向苍天呼唤

这丧尽理性的岁月

几时能告停

分明是为那些毛爷要打倒的资产阶级当权派招魂麽?哪一次革命是没有代价滴泥?过了五十年六十年五百年,愚昧无知的老百姓才能感觉到文化大革命的好处嘛。历史长河,万年都太短,几十年时间,千万条人命在历史巨轮脚下,本来就没甚价值嘛。

虎老师,俺说滴道理,河里不是很有人高唱底码?

家园 那是因为文革没搞下去

如果不是被老邓终止了,文革再搞个二、三十年,大家就看到它的好处了

家园 这个通宝是谁的?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家园 当年原稿中还有一句:

“犹有鲜血淋漓刃正红”,大家都说太过血腥,删去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