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航空母舰系列之一:航母的打击能力 -- 独孤鸿影

共:💬49 🌺2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中国专家已经发表了论文,实测了打航母的实验结果

这里有一个链接。链接出处

家园 早看了,觉得那是理论计算,不是实测

象CEP20之类,应该是假定的条件

另外现代舰船不就有文章表示不同意见了吗?

家园 网上观点多的是,赞成反对都有

再给你一个链接,还是霰弹论,是简化版的。外链出处

家园 恕不再回复你的帖子

你自己HIGH吧

家园 泰国的航母快赶上深圳的明斯克了

这种小国买航母充个门面而已。但要发挥出战斗力,可不是几个钱能解决的。舰船,飞机,设备的保养,维护,训练,舰船编队组成,人员培训,都是很复杂的工作,都做好了才能在战时拉出去。泰国能做到多少很成问题。

现在这艘航母的现状不太清楚,不过我知道10年前亚洲经济危机时。泰国连这艘航母的日常训练都保证不了,干脆停在岸边卖门票挣点油钱。 从这条新闻上推断,在战争爆发时,这艘航母能不能打仗还两说呢。

家园 似乎还真有这个事情,有点谣传,不足信啊,

无论如何不是空穴来风的。从公开的网络上来看,从一些军事论坛里不常出现的真实身份是拿国家专家津贴的个别贵宾透露过一点内容来看,共军的确在做这样的技术努力,而且已经认真准备了相当长的时间,当然了,这种武器究竟做到了哪一步还是个迷。

记得当年神州五号返回地面的过程就有过分析,其进入大气层、然后减速、脱离黑障、最后开伞着陆,其离预定着陆点只偏离了几百米(印象中是300多米),在这一过程里,如果将飞船换做一枚弹头,不开伞对目标进行下落攻击,其命中精度将是非常高的。如果弹头内安装雷达扫描的主动寻的设备,攻击海上的移动目标不是一件无法实现的事。当然了减速之后的弹头可能会给“标准3”一次发射攻击的机会。

另外,还有传说的方案是说弹头在下落过程中不减速,无须减至3M从以脱离黑鄣确保雷达扫描的工作环境,而是直接以5M左右的速度下降,而打击海上移动目标的修正信息直接由太空空间里的作战平台进行传达、修正和更新,这个战场即时信息的服务任务可能将由未来的国产空间站完成。

如果弹头不减速的话,以5M的速度下落,由于攻击弹与拦截弹之间的动能差距太大,目前没有任何拦截弹有能力对拥有这样飞行速度的弹头进行拦截。

家园 其实呢,我觉得一般来说战争中每回合的进攻方掌握着主动,

就是说总有轮到我进攻的时候,那么只要有进攻,电子战就是我发动的,现代的电子战手段应已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作战方式,往往伴随的是各种空间里的综合进攻。

就以传统的弹道导弹突防“导弹防御系统”来说,最传统的弹道导弹电子战形式是首先在外层空间导弹飞行段时及按步骤连续地投放箔条,形成干扰走廊,或者直接在燃料里加入金属箔片,发动机尾焰排射及形成长达几公里的干扰走廊。

第二种传统的弹道导弹电子突防战术是投放充气的金属气球,弹体碎块和燃料贮箱也可作为假目标,制造虚假弹头,使敌人的“导弹防御系统”立刻饱和。

这是空间飞行段的一些手段,再入大气层后,耳熟能详的传统的弹道导弹电子突防战术是释放诱饵火箭。诱饵火箭主动释放辐射电磁波和红外线,而进入大气层的弹头部可继续施放投掷式的干扰器,各种各样的,看情况需要吧。

此外,如果再入段弹头部在抛射干扰器的时候本体也采用隐身技术,隐身修形,吸波材料,弹头姿态控制,微小的雷达散射截面,等等,那样的话,敌人的生存环境就更恶劣了。而这,就是电子干扰。

当然了,以上这些传统观念里都是俄美在玩,今天究竟共军真正做到了哪一步,未来几年里到底共军究竟还能够做到哪一步,那就得真正的行家来分析了。

家园 真是令人开心的回复

弹道导弹的弹头重返大气层之后,要象反舰导弹一样有寻找目标,调整飞行方向的能力.还要应付美军航母编队的电子对抗---美军的电子战能力是世界最强,这点恐怕没人敢否认吧?还有最后一关:美军军舰的近程防御武器---密集阵机关炮

第一句没错,没有目标再定位能力的弹头对航母是废物.

不过,如果有了再定位能力呢?

那么---后面你说的2道屏障,就是废物了.

弹道导弹的再定位,最大的挑战就是弹头如何获得信息,这信息根本不必弹头自己去搜,能够让卫星设法联系上弹头就够了,可是---高速运动的弹头在稀薄空气里运行造成的高温/空气电离---也就是黑障---是远比现今电子战技术强的干扰措施,这道关都能过,美军那电子干扰就是小儿科了.

至于那机关炮,呵呵,弹道导弹肯定是从几乎天顶方向攻击,在这个角度,那小炮的射程是最短的,区区2km而已,弹头1秒钟就飞完的事,根本开不了几炮.这小炮的弹头又没有VT引信,不直接命中根本没有威胁,那还不就直接被无视了.

另外,在密集阵对天顶攻击的时候,航母如何施放/回收飞机?不能施放/回收飞机的航母,应该叫什么?

家园 其实这种战法对CEP要求不高,霰弹散布点要求就是600米

关键是子弹头数量。

潘兴导弹弹头速度达12个马赫,每秒4000米。

在进入黑障前的高度是110km,如在此高度导弹接受最后一次目标坐标及速度矢量并做最后一次机动修正姿态,最后击中移动目标仅需时110/4<30秒。在这段时间内航母全速移动少于600米(两个舰身长度)。

如果导弹采用前置间隔15秒发射(打U2的战法,假定目标沿着原有航道运动)那么在第45秒时,第三发导弹正好达到110km高度,还能检测到正在做规避动作的目标(如果目标在遭受首发打击后还能保持航速)。就像炮兵先打2发试弹,第3发就准确地击中目标了。

家园 在这个时候,航母不能做规避机动,只能直线运动

尤其是回收阶段。

另外,在密集阵对天顶攻击的时候,航母如何施放/回收飞机?不能施放/回收飞机的航母,应该叫什么?

家园 老实说 别说越南了

就是苏联老大哥要是全靠空军来和老美pk那都是办不来的

而且 航母 甚至整个的航母编队看起来老大一片 但在茫茫大海上也不过是一小点

要想对他进行打击就先要精确定位 而且还要持续的精确定位 这并不是容易事

能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是潜艇 卫星 预警机 水面舰艇整个一个大系统

而且这个大系统还要达到很高的水平才行

同时 还要知道 航母编队本身的防御能力也是很强的 预警机加上大黄蜂 建成的大纵深本身就是最好的防御

就算是突破了重重阻隔 把导弹送到了航母身上 航母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摧毁的

当年弗莱斯特 企业都曾经发生过若干炸弹爆炸的事故 最后也没有造成致命的伤害

家园 在茫茫大海上,CEP50也就是一个小点吧?

而且 航母 甚至整个的航母编队看起来老大一片 但在茫茫大海上也不过是一小点

家园 事情不是这样简单的

首先侦察和武器中继制导就是根本问题。下面讨论弹道导弹怎么打已经是很次要的问题了。

最基本的问题,什么技术能够实现对航母战斗群的实时精确定位?精度要求达到可以为远程攻击武器提供中继制导的地步。探测距离要求达到500km到700km量级。目前这类技术好像还没有出现。侦察卫星受轨道限制,不可能提供实时侦察和跟踪,当然,如果你有像GPS一样的星座接力,倒是可以办到。但是GPS本质上作为通信卫星所能覆盖的范围比侦察卫星进行跟踪所能覆盖的范围(也就是侦察视野)要大很多,所以卫星侦察来提供制导需要比GPS多的多的卫星数量。除此以外,针对动态目标进行卫星跟踪和卫星制导本身存在很多技术问题,比如如何自动化处理卫星反馈的信息(要为导弹提供制导,你没法指望像现在一样靠人工研读卫星照片啊)。更不要说天气之类严重影响卫星效率的问题了。除此以外,战时卫星安全也难以解决的问题。中国会打卫星,难道美国就真的不会么?一套复杂庞大的制导卫星系统当然是极容易被发现,识别和摧毁的,对此不应该有任何侥幸心理。

除了卫星,侦察机难以提供超过700km的侦察视野。如果强行逼近航母战斗群,侦察机本身的安全受影响较大,得不偿失了。其他侦察手段如舰载雷达等等效率甚至还不如侦察机。

在这种情况下,所谓航母在海上一大片活靶子,对进攻方而言没有意义。你知道它来了但是只知道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大范围内,却找不到它的具体位置,那有什么用?

如果侦察定位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其实就很容易了。既是没有反航母弹道导弹这样逆天的兵器,大不了几百架飞机车轮战的骚扰。让航母完全得不到休息和补给,三下五除二航母就要累趴下。

家园 换到老美的角度想想啦

老子有10个浮动的飞机场,那就是老子的长臂拳!一挥就是上万里!!嘿嘿,谁不老实了,老子整两个放他们家门口去,就门口来回晃荡,吓也吓死他!哼哼,他想还手还没戏呢,他没那么长的胳膊!

不要忘了,武装力量的防御,打击,机动性三大要素哦!打击力不变的情况下,机动性加倍就等于你的打击力量加倍啦!在这方面,一个浮动的机场总是要远远优于固定的机场的。

家园 你把航母的作战威力圈神话了太多了

近来美军的所有军事行动中,航母离打击目标的距离在300到500公里左右,超出这一距离,舰载机的滞空时间极其有限。(例外是在伊拉克对地支援攻击中,F-18停空达5小时之长,空中加油5-6次)。

所以对航母在300-500公里处的定位是及其容易的事,一般的陆基预警机高空侦察机即可对其进行精确定位;如果航母离开作战目标1000公里,对于防守方来说可以说是无威胁的,用低轨道侦查卫星过顶和同步侦察卫星大致定位即可。

航母从1000公里处达到500公里处要花费10小时(全速直线,不考虑反潜所需的之字形机动),侦察卫星哪怕采用每30分钟过顶一次,都有足够时间完成对航母大致定位。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